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交感型、神经根型颈椎病之间的椎体半失稳、椎体旋转度的关系.探讨椎动脉型、交感型颈椎病之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间的关系.方法:一组病例是在本院PACS系统(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上有X线平片的颈椎病患者,其中椎动脉型21例、交感型19例、神经根型19例,应用PACS系统在X线正位片上测量患者每个颈椎椎体的旋转度和在侧位片上测量椎体半失稳的位移距离.另外一组病例是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颈椎病患者,其中椎动脉型、交感型各有21例.结果: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型颈椎病都与神经根型颈椎病在C6旋转度间的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其它椎体旋转度间的T检验没有统计学意义.椎动脉型颈椎病(T=-3.433、P=0.001)和交感型颈椎病(T=2.397、P=0.022)都与神经根型颈椎病在椎体半失稳的位移距离间的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椎动脉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椎体半失稳率间的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χ2=4.912、P=0.027).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有66.7%的患者出现椎体半失稳,椎体半失稳的位移距离是0.23±0.18 cm;交感型颈椎病患者,有63.2%的患者出现椎体半失稳,椎体半失稳的位移距离是0.18±0.17 cm;神经根型颈椎病有30%的患者出现椎体半失稳, 椎体半失稳的位移距离是0.07±0.17 cm.椎动脉型颈椎病与交感型颈椎病患者的右颈动脉的PI、RI和左椎动脉的PI、RI间的T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型颈椎病中椎体半失稳是它们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椎体半失稳不是它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颈动脉或椎动脉的PI、RI要比交感型的高.  相似文献   

2.
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浆ET、NO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为验证研究椎动脉型颈椎病(CSA)与血浆ET(内皮素)、NO(一氧化氮)的相关性,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选典型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46例称CSA组,其中20例合并神经根型称CSAN组,同时设立神经根型组20例称N组,正常对照组46例,分别检测各组样本血浆ET、NO水平,同时对4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8例发作期作血浆ET、NO检测.结果显示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发作期血浆ET、NO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各组(P<0.05);椎动脉型颈椎病组稳定期ET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NO则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椎动脉型颈椎病合并神经根型组血浆ET高于纯神经根型组(P<0.05),NO水平低于纯神经根组;纯神经根型组血浆ET、NO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椎动脉型颈椎病与血浆ET、NO明显相关性,推测血浆ET与NO可能参与了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3.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以椎动脉受压或刺激而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而出现的症侯群.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诊断及治疗方面作出了研究和探讨,并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将从本病的发病机理、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治疗方法作一综述,并作出归纳、总结、建议及趋向预测,以达到借鉴、启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颈性眩晕是由颈椎关节错位、椎体旋转,轻者导致椎曲紊乱、椎动脉供血障碍,重者椎管狭窄、压迫脊髓,供血障碍引起.椎动脉进入颅腔后组成基底动脉,营养小脑、脑桥并参与大脑的供血.而头晕、眩晕的表现,主要是小脑缺血导致平衡失调所致.颈椎病的发病往往是由多型颈椎病同时发作,而颈性眩晕多由椎动脉型颈椎病为主发病,可兼有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中的一型或多型.笔者采用针灸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10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从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诊断、手法治疗等方面入手,对近几年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本病具有慢性、反复发作的特点,单纯的药物治疗很难根治.我们根据其发病特点,2007年8月-2012年8月对389例住院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综合方法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椎动脉型颈椎病非骨性因素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近年来椎动脉型颈椎病非骨性发病机理的最新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其发病因素,主要有颈部软组织痉挛和无菌性炎症,体液中神经肽类物质的升高,椎动脉迂曲、变细、硬化,交感神经受激惹引起的椎动脉痉挛等;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思路和趋势,为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椎间失稳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疗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临床上以头晕为主的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单纯或合并有椎动脉刺激的颈椎病患者的人数仅次于神经根型而位居颈椎病分型的第二位。有人统计,约70%的颈椎病伴有椎动脉受累表现,且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越来越年轻化。经过我们多年的研究发现,椎间失稳的发生,尤其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的病理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临床上我们采用以颈椎定点旋牵复位手法为主的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病历完整的17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学普遍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的不稳定,椎间盘侧方的突出,以及颈椎关节的增生直接刺激椎动脉使之痉挛,或压迫使之扭曲、狭窄、闭塞等,从而导致椎基动脉供血不足而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我认为现代医学的机械压迫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理的解释并不完善,颈椎骨质增生是该病的发病基础,是诱因。其真正原因可能是椎动脉及其周围神经受压及刺激所致。即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骨质退行性变化引起颈椎肥大性增生,  相似文献   

10.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椎动脉受压迫或刺激而引起其供血不足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年龄较高,多在50-80岁,症状随年龄增加而加重。本病临床表现多为头晕、头痛症状,因无明显颈部症状,故而常常误诊。笔者采用牵引摇正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颈椎病是推拿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发病率逐年提升,而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病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1],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危害。2009年5月~2011年10月我们采用正脊通督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选择我院针灸推拿科就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0例,其中男67例,女53例;年龄25~65岁,平均  相似文献   

12.
张敏  郑世江 《光明中医》2016,(15):2182-2184
颈椎病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慢性进行性骨质退行性病变,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等分型,椎动脉型颈椎病又称为颈性眩晕。眩晕的病因有多种,其中"瘀"是其重要的发病原因之一,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将从"无瘀不作眩"方面来论述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医治法。  相似文献   

13.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钩椎关节增生和颈椎间盘变性,压迫或产生无菌性炎症刺激椎动脉等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发病.本门诊自1996年~2001年期间收治椎动脉型颈椎病265例,均采用冷灸加颈椎旋转手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动脉型颈椎病约占颈椎病发病的25%。其导致的眩晕、颈肩痛是临床常见病症。给病人生活、学习、工作带来很大痛苦。我们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运用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变性、颈椎正常生理曲度消失、椎动脉变形等因素引起椎动脉和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发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笔者采取针灸按摩的治疗方法,疗效十分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目前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治疗方法很多,像针刺、口服药物等,能够减轻症状,但效果较差.笔者采用灸天柱穴的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6例,疗效较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是由于颈椎增生,刺激或压迫不同的位置.引起诸多种类型的综合症侯群,从而造成多种类型的颈椎病.如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等等.颈型颈椎病是近些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类型的颈椎病.它有着独特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我们在这些年的临床工作中对本病的诊断和防治有一点浅薄的体会,让大家共同探究.  相似文献   

18.
国外文献对颈椎病的分类主要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并无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目前国内不仅存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名称,而且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CSA)的命名比较混乱,包括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椎动脉压迫综合征,颈性眩晕,椎动脉缺血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brobasilar ischemia,VBI)等多种命名,这是由于国内多数学者不赞成将它归人颈椎病的一个类型造成的.实际上,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这个疾病诊断存在的合理性就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推拿手法对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的影响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椎 -基底动脉缺血综合征 :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椎 -基底动脉系统血流不足 ,导致该动脉供应区———脑及脊髓发生功能不全而产生的一系列症候群。此症长期以来由于对其发病机制看法不一 ,因而名称各异 ,常用的名称如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性眩晕、椎动脉压迫综合征、后颈交感神经综合征、巴—利综合征 (Barre -Lieonsyn drome) [1 ] 。近年来 ,椎动脉型颈椎病正在引起医学界的关注 ,随着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基础研究的进展 ,学者们以从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角度对本病的发病机制有了深一步的认识。运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  相似文献   

20.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型(约占1/4),临床以眩晕、头痛、颈肩痛为主要症状。由于现代生活工作方式改变,本病发病率上升,发病年龄也日趋低龄化。笔者近年来采用温针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