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马兜铃酸肾病患者伴发泌尿系肿瘤情况,提高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复习国内外文献,回顾分析1例马兜铃酸肾病伴发泌尿系肿瘤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长期服用含马兜铃酸药物史,并确诊为马兜铃酸。肾病,肾功能不全并发血尿的患者,手术证实肾盂移行细胞癌。结论:马兜铃酸肾病患者出现无痛肉眼血尿时,高度怀疑泌尿系肿瘤发生。  相似文献   

2.
《中国临床医生》2006,34(4):51-52
1警惕含马兜铃酸中药的安全性问题近年国内外研究证实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含马兜铃酸中药材的肾毒作用与其马兜铃酸含量和用药时间长短有一定关系:短期大剂量服用可引起急性马兜铃酸肾病,病理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临床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长期间断或持续小剂量服用可引起慢性马兜铃酸肾病,病理表现为寡细胞性肾间质纤维化,临床出现慢性进行性肾功能衰竭(持续服用者肾损害进展较快);小剂量间断服用数周至数月可出现肾小管功能障碍型马兜铃酸肾病,病理表现为肾小管变性及萎缩,临床出现肾小管酸中毒和(或)范可尼综合征,而血清肌酐正常。此外,还有马兜铃酸致癌的报道,人体主要诱发泌尿系统上皮癌。  相似文献   

3.
马兜铃酸致肝癌事件引发了社会舆论对中药安全性问题的持续关注。马兜铃酸Ⅰ是马兜铃酸中的主要毒性物质,具有很强的肾毒性和肝毒性。马兜铃酸Ⅰ的合成途径复杂,涉及到酪氨酸脱羧酶、去甲乌药碱合成酶和单胺氧化酶等多种的关键催化酶。本文综述了马兜铃酸Ⅰ的生物合成途径及相关的关键催化酶和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研究现状,以期为马兜铃酸的合成途径的明确奠定基础,并对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6例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马兜铃酸肾病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部分病例肾脏病理检查结果。结果所有患者临床上均表现为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病,均有肾小管酸中毒、肾性糖尿、低渗尿,贫血,且贫血程度明显与肾功能衰减程度不平行,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肾功能减退。病理以中-重度小管间质肾病为主。结论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可引起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5.
摘要:对38例马兜铃酸肾病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施以饮食调理及临床护理,结果患者住院18~30d病情稳定,临床症状减轻,尿素氮、肌酐等指标明显控制好转出院。提出详细询问病史,做好饮食调护、用药观察及健康教育可提高马兜铃酸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可有效预防复发。关键词:马兜铃酸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52(2007)15-0046-02  相似文献   

6.
含马兜铃酸中草药引起的肾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兜铃酸肾病(aritolochic acids nephropathy,AAN)是指由于应用含有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s,AA)的中草药而引起的一种肾脏病,已确定本病灶一独立的疾病单元,是由于马兜铃酸的肾毒作用所致。马兜铃酸除可引起独特的肾病外,还有确定的致癌作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主要有马兜铃(果)、青木香(马兜铃根)、天仙藤(马兜铃茎)、广防己(木防己)、汉中防己(异叶马兜铃)、寻骨风(锦毛马兜铃)、关木通(木通马兜铃)、朱砂莲等。  相似文献   

7.
马兜铃酸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是近10年来才发现的一个新病种,但它却与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中医药学发生了联系,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含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的中草药可引起肾损害,国外常将此病称为“中草药肾病”,该命名显然不妥,国内学者建议将其称为“马兜铃酸肾病”,我们赞成这一命名。该病发展较快,危害较大,目前也无成熟的治疗方案,因此,临床医师必须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对马兜铃酸肾病患者肾移植术后并发泌尿系肿瘤高危致病因素的认识,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行同种肾移植术528例,其中马兜铃酸肾病尿毒症患者39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马兜铃酸肾病导致的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特点.方法 分析马兜铃酸肾病导致肾衰竭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3例,选取同期在解放军总医院肾科血液净化中心透析,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的透析患者20例作为配对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透析龄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马兜铃酸肾病导致肾衰竭的患者同等肌酐水平下规律透析前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慢性肾炎组.规律血液透析治疗半年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血清铁水平、CRP水平、营养指标、透析充分性、PTH值等差异均无显著性,马兜铃酸肾病组转铁蛋白饱和度较慢性肾炎组低,说明存在铁缺乏.马兜铃酸肾病中服用冠心苏合丸组较服用龙胆泻肝丸组比较年龄偏大,性别倾向不同.结论 马兜铃酸肾病导致肾衰竭的患者规律透析前贫血程度较重,规律透析后血红蛋白水平、血清铁、营养状态、炎症状态、透析充分性、PTH值等与其他慢性肾炎引起的肾衰竭透析患者差异无显著性,但存在铁缺乏.  相似文献   

10.
马兜铃酸肾病1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欣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7):4249-4250
目的:分析马兜铃酸肾病(AAN)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筛选患者120例,记录服药情况、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分析总结其共性和特点。结果:患者多表现为慢性肾衰,肾小管功能损害为主,贫血较重。结论:马兜铃酸有肾毒性,能导致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1.
马兜铃酸肾病的诊治与转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余年来,中草药导致肾损害已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关注,迄今为止,国内外报道的中草药肾损害多为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药所致,故我国学者主张称其为马兜铃酸肾病(AAN).我国有马兜铃科植物约40多种,其中入药常用的有:马兜铃、青木香、天仙藤、广防己、关木通、杜衡、细辛等.含有马兜铃酸的常用中成药有:冠心苏合丸、龙胆泻肝丸、八正合剂、排石冲剂、甘露消毒丹、妇科分清丸等.1997年12月~2003年12月作者收治了5例马兜铃酸肾病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含有马兜铃酸成分中药对肾脏的损害及护理方法。方法:分析我科收治的34例马兜铃酸肾病患者服药情况、就诊原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采取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结果:早期应用激素、冬虫夏草、a-酮酸、低蛋白饮食治疗,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可延缓疾病进展。结论:防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引起肾损害,应提高认识、加强宣传、规范使用、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曲尼司特干预治疗对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予灌服饮用水10mL/kg.d,模型组、曲尼司特治疗组及安博维组治疗组均予关木通水煎剂灌胃共12周建立马兜铃酸肾病模型。12周时观察各组大鼠血红蛋白(Hb)、肌酐(Crea)、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原位杂交Smad-6、骨成形蛋白7(BMP7)的表达。结果:曲尼司特能延缓血红蛋白降低及血Scr上升;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曲尼司特能上调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组织中的HGF、Smad-6、BMP-7的表达。结论:曲尼司特可能通过上调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组织中HGF、Smad-6、BMP-7的表达以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分化,从而减轻肾脏病理损害,发挥其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介绍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诊断要点以及减少漏诊、误诊的方法。诊断线索主要有:(1)服用含马兜铃酸药物的病史;(2)肾脏损害主要表现为肾功能损害,与肾功能损害不成比例的贫血、肾小管损害,特别是近端肾小管损害,如肾性糖尿、尿N-乙酰胺基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升高、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升高、氨基酸尿、小分子蛋白尿、低渗尿、肾小管性酸中毒、低尿酸血症等;(3)肾活检病理特点主要呈现急、慢性肾间质小管性病变。急性肾小管坏死者,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裸膜;慢性间质性肾炎者,肾间质广泛纤维化,但极少炎性细胞浸润。诊断应将临床、肾脏病理及用药史相结合,综合分析,同时注意基础肾脏疾病以及药物、剂量对临床病理表现的影响,认识马兜铃酸肾病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及个体差异,从而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5.
马兜铃酸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 4年国内已有木通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报道 ,但未引起广泛重视[1 ] ,1993年日本、比利时等国学者报告了服用含有马兜铃酸 (aristolochic acid,AA)的中草药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例 ,并称之为“中草药肾病 (Chinese herbnephropathy,CHN)”,但国内学者认为 ,将此类肾脏损害称作中草药肾病 ,甚为不当 ,认为此种“CHN”应称之为“马兜铃酸肾病 (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较为合适。该病急性中毒为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 ,而慢性中毒则表现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近 2 0年来 ,人们已经了解马兜铃酸可引起肾脏损害。但 90年代以前仅…  相似文献   

16.
急慢性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病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急、慢性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探讨其慢性化的病理学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明确诊断为马兜铃酸肾病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依照病理特点分为急、慢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患者肾活检组织标本中III型胶原、I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26例马兜铃酸肾病患者,急性组11例,慢性组15例(其中女性12例,男性3例)。慢性组用药时间[(142.3±52.7)个月]明显长于急性组[(4.5±2.7)个月],在临床指标上合并高血压的比例高、收缩压水平高[慢性组平均收缩压(156.7±32.4)mmHg(1mmHg=0.133kPa),急性组平均收缩压(127.3±24.2)mmHg]贫血重、尿蛋白少(P值均<0.05);在病理改变上球性硬化、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血管损伤的程度重(P值均<0.05);间质、肾小管上皮细胞III型胶原、PAI1、TIMP1表达明显增强(P值均<0.05)。结论急、慢性组马兜铃酸肾病患者临床与病理特点不同;PAI1、TIMP1在其慢性化进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草药是祖国医学的宝贵财富,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公认的疗效。但近年来发现某些中草药可引起肾损害,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目前研究较多的是马兜铃酸属中药,故国内学者建议将其称为“马兜铃酸肾病”(AAN)。2000年3月~2001年10月我院共收治10例AAN的患者,现将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国曾于1964年首次报告了因服用大量关木通导致急 性肾衰竭(ARF)的病例,据研究此类肾损害系由马兜铃酸 (aristolochicac记,AA)引起,故国内学者建议称其为“马兜铃 酸肾病,’( aristolochi。acid nephi旧pat场,AAN)。AA是植物界 中发现的第一个硝基化合物,是马兜铃科马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剂型、不同剂量马兜铃酸药物导致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31例马兜铃酸肾病患者分为汤药组21例和成药组10例.汤药组根据所含关木通剂量分为小剂量组7例和大剂量组14例.观察不同剂量服药后首发症状,肾功能及肾组织活检病理改变.结果:成药组以贫血(40%)、乏力(30%)为首发症状,表现为慢性肾功能衰竭(90%).病理改变呈慢性间质小管病变,但"寡"炎细胞浸润.大剂量组以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为首发症状(71%),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57%),糖尿和氨基酸尿阳性率分别为100%和75%.病理改变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小剂量组视服药时间长短,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理改变为早期慢性间质性肾炎.成药组及小剂量组表现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者尿糖(分别为42.8%和50.O%)、尿氨基酸(分别为28.8%和50.O%)升高比例<大剂量组.结论:不同剂型、不同剂量马兜铃酸药物所致马兜铃酸肾病,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理改变以急性肾小管坏死或慢性间质小管病变,"寡"炎细胞浸润为特点.  相似文献   

20.
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马兜铃酸肾病3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将我院自2004-08~2006-06以肾康注射液治疗马兜铃酸肾病(CAAN)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