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医药专业群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但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存在挖掘素材能力不足、思政融入不自然、思政资源匮乏等问题。文章主要阐述了中医药专业群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思路、资源库架构及建设内容,探索了中医药专业群资源库基本组成和构建方法,融合卫药文化和产业文化,形成课程思政资源库共享平台和实践育人平台,构建中医药专业群课程思政教育立体格局,为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2.
针对国家对文化自信建设的要求,在中医药院校开展核心通识课程"读《本草纲目》学李时珍精神"的建设。教学团队进行课程实践,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中医药思维能力,提升了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自信。  相似文献   

3.
会讯(四)     
1990年10月26日—28日在桐庐举行的第二届华夏中药节期间,中国药学会委托浙江分会和上海分会联合组织召开了中医药史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著名中医学家董建华教授、中国药学会药学史分科学会主任委员马继兴教授等26位专家教授出席了会议。代表们在研讨会上宣读了6篇论文、探讨了医药史的有关学术问题。并一致希望中医药史的研究活动今后能继续开展,为弘扬祖国医药文化传统作出贡献。会议得到了桐庐县旅游局等政府部门  相似文献   

4.
白庚亮  华东  杨勇 《中国药事》2022,36(5):586-592
目的: 探究药事法规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与实施路径,为高等学校药学相关专业本科药事法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文件要求,汇总分析药事法规课程思政建设要点与思政元素,结合课堂内外资源,提出课程思政建设多维价值框架,并应用于药事法规课程思政教学中。结果与结论: 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可遵循“三结合,两巩固,一推动”的多维价值框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使命感、民族自豪感、中医药文化自信、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融入其中。专业课程需起到良好的思政教学作用,但应注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做到“润物细无声”,有效把握不同课程思政元素的应用,并重视任课教师的言传身教,还需要对课程思政建设效果进行评价与反思,以使课程建设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5.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教学是教育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中药化学”是中药学等多个相关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其教学内容与中医药联系紧密,可开发利用的思政元素丰富。通过建成基于文化自信的课程教学的德育体系,将中药研究的传承守正与继承创新原则,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及家国情怀等德育元素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无缝对接,不但能够丰富教学资源,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还能达到培养具有中医药文化自信和传承创新能力的优秀中药人才的育人目标。文章阐述了“中药化学”课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挖掘的部分德育素材以及在教学中实践的方法与途径,以期为中医药院校“中药化学”课程思政创新实践进行有益探索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实施高校教育的主导思想,中医药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瑰宝,在西医院校中的中医课程作为中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中医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将其融入西医院校的中医课程教学中,不仅丰富了西医院校中医课程的教学内容,加强了课程思政建设,也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目前存...  相似文献   

7.
分析中医药学科课程的特点,论述中医药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重要性,进一步阐述中医药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在教学中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及实验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培养更适应中医药产业发展要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第十三届全国药学史本草学术会议于2005年5月27月至29日在南京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江苏省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承办,会议主旨纪念陶弘景在药学与道教发展上的贡献;会议主题是:药学与宗教。会议由中国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  相似文献   

9.
崔明超  徐茂华  王蕾  董珂  陈少军 《安徽医药》2018,22(6):1215-1218
中医药具有整体思维、象数思维、变易思维、中和思维等独特的思维方式.针对现在中药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从始业教育的启蒙、通识教育的渗透、专业课程的设计、隐性课程的开发等途径建立中医药思维培养体系,既是推动中药学专业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医药教育领域的践行,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专业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主体地位,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医儿科学作为中医学科主干课程承载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文化基因,值得深入挖掘与提炼升华。文章针对中医儿科学的课程特点及内容,结合学校的定位和培养目标,梳理出家国情怀、医者仁心、惠童护幼、科学精神、服务边疆等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从中医文化价值观的融入、中医药文化自信的建立、医学人文情怀的根植、使用信息化载体4个方面探讨了中医儿科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运用,并在授课中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以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同行并重。  相似文献   

11.
药理学作为一门生物医学课程和桥梁学科,在医学和中医专业本科生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培养符合医学教育标准要求的人才,改善教学质量,需要建立更合理的药理学教学模式.分析药理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药理学专题式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2.
中药药理学创新思维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范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药本科生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对人才的选择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量。结合学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以中药药理学教学改革为例,探讨中药药理学创新思维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构建和优化,对其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分析,最终形成了体现现代中医药特色、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课程体系,并由此主持制定了高等中药教育本科专业设置标准,有力地推动了高等中药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中药学教学中弘扬祖国医学优秀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彬  赵越  李钟 《药学教育》2010,26(2):34-36
根据中药学课程特点,以自主研发的卫生部CAI《中药学》多媒体课件为核心,探讨如何在中药学教学中弘扬祖国医学优秀文化之实践,提出中药学本科教学宜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提高当代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涵养,强调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建立具备现代教学特点的中药教学新体系,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  相似文献   

15.
陈忻  赵晖  许利平  穆阳 《药学教育》2005,21(1):36-38
根据中药药理学的特点 ,开展中药药理原始文献讨论课的教改 ,实践与研究证明教学效果较好 ,学生参与热情很高 ,对学习该门课程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重心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药理学是介于传统中药学与现代药理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实验教学是其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的重心是培养研究型的中药学人才,应充分体现在实验教学内容、教材与实验室建设、学生实验能力和考核评估方式等多个环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虚拟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抓好预习与实验记录、开设设计性实验、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四方面,阐述了中药药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以提高中药药理学的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余甜女 《药学教育》2006,22(3):37-38
药理学内容的局限性,容易使传统的课堂教学失之呆板乏味;而美感作为自由感受,具有自由直观的因素,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在药理教学中,就如何融会美育于药理学教学中,做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族院校是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然而,当前普遍存在的学生生源质量较差、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基础薄弱、知识背景欠缺、学习和动手能力较差等特点,限制了民族院校专业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针对这些突出问题,对症下药,结合近几年笔者在民族院校教授《药理学》取得的一些经验和体会,综合CAI、CPT、PBL、UTST、EL等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寻找适合民族院校特点的《药理学》教学规律和手段.探讨改变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民族院校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性能力及创新思维和意识的教学改革思路,最终达到保证和提高民族院校的《药理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药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洪浩 《药学教育》2006,22(1):26-28
根据21世纪药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药理学教学的特点,从药理学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及双语教学等方面探讨药理学理论与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改进药理学教学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