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十年临床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991-2000年间60岁以上的老年CRF住院患76例进行临床分析研究,并与同期60岁以下的中青年组54例比较,结果:老年CRF以继发性肾损害为主,其最常见的原发性病是高血压病和糖尿病,与中青年组相比,老年组起病时临床表现不典型,且伴发病多,并发症重、病死率高。老年组病死率为25.0%,中青年组病死率为11.1%,结论:老年CRF预后较中青年差,早期诊断,积极控制原发病,及时纠正使肾功能恶化的因素和预防并发症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病因、临床表现及内镜特点.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的消化性溃疡患者273例,将其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对两组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内镜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并非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老年患者非甾体抗炎药(NSAID)溃疡发病率明显增加,是老年患者的重要病因.老年消化性溃疡多以呕血、黑便为临床首发症状,并发幽门梗阻、癌变的机率高于中青年组.老年组胃溃疡发病率高于中青年组,且巨大溃疡发生率较中青年组多见.结论 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不典型,因同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而增加了复发率及病死率.应了解老年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特点、临床特征及内镜表现,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蒋青林  强占荣  张剑波 《内科》2008,3(4):501-502
目的探讨中青年与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近5年间经胃镜检查或手术病理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90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904例,其中中青年患者703例,老年患者201例。中青年患者中症状不典型,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者明显少于老年组(P〈0.01);老年组患者并发症、伴发病发生率、高位溃疡,巨大溃疡发生率、并发症死亡率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均P〈0.01)。结论中青年患者与老年患者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黄飞姻 《内科》2009,4(4):564-565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方法将65例老年消化性溃疡与同期72例中青年消化性溃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症状不典型者38例,中青年患者23例;胃溃疡患者老年组37例,中青年组23例;并发症老年组42例,中青年18例,死亡率老年组6例,中青年组0例。结论老年性消化性溃疡在临床表现、发病部位及并发症有一定特点,并且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青年、中年、老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18例的病例资料,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分析其发病诱因、首发症状、住院治疗的时间、个人因素、实验室检查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青年组、中年组发病诱因明显,发病与个人因素有关,老年组发病无明显诱因;青年组、中年组首发症状多为典型心绞痛,老年组发作时呈不典型心绞痛;青年组、中年组住院治疗时间较老年组短;老年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青年组、中年组.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在男性患者中随着年龄的增加其病情逐步加重、复杂、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6.
老年与中青年结核性脑膜炎各168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依据老年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对老年TBM和中青年TBM各168例,从入院前确诊率、症体特征、辅助检查异常情况及治疗转归四方面进行回顾分析,找出老年TBM特点。结果老年TBM和中青年TBM患者相比,确诊时间:老年组就诊前误诊率高于中青年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组高热病人明显少于中青年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老年组头痛、视力下降病人少于中青年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组脑压升高病人少于中青年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组死亡率高于中青年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TBM患者症状不典型,导致入院前诊断时间长,误诊率和死亡率高;对疑似病人应及时反复腰穿行脑脊液检查及头部CT、MRI检查,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治愈率及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有效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对本院近10年内收治的185例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老年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192例非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非老年组)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发生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主要是胆道疾病,其次是血脂异常及饮酒;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重症胰腺炎发生率较高(P0.05),且全身并发症休克、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较多(P0.05);老年组发生急性胰腺炎病死率为9.7%,非老年组病死率为2.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胰腺炎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疾病,也是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临床给予早期诊断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老年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老年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临床诊治特点,以提高对老年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收治25例老年(60~84岁)SAP患者的例临床资料,并与同期30例非老年人(22—59岁)对照组SAP患者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老年SAP患者以胆石症为主要病因,多伴其他慢性疾病,老年患者各种临床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老年组APACHEⅡ(24、48h)和Ranson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患者的局部并发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和死亡原因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我国老年SAP病因以胆源性为主,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伴发疾病多,并发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衰竭)发生率较高。老年人急性胰腺炎仍以内科非手术综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老年及中青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1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103例,中青年组128例。对2组资料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年龄、心房颤动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比例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0.05,P0.01)。老年组多发部位梗死病灶和弥散加权成像阴性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基底节区梗死比例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0.05,P0.01)。TOAST病因分型中,老年组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为主,中青年组以小动脉闭塞型为主。老年组不明原因型比例明显低于中青年组(5.8%vs 16.4%,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43.7%vs 21.9%,P0.01)。老年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和预后不良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32.0%vs 20.3%,28.2%vs 16.4%,P0.05)。结论老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OAST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所占比例大,发生神经功能恶化的比例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青年脑梗死与老年脑梗死病因及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62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划分为中青年组(<65岁,103例)和老年组(≥65岁,159例),统计两组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病因对比分析中,中青年组的血管炎、高黏血症、血管畸形及病因不明等病因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组,而老年组只有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χ2=9.077,P=0.003);中青年组与老年组的心源性栓塞、其他原因发生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危险因素对比分析中,中青年组与老年组糖尿病、肥胖、酗酒、劳累等因素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两组高血压、心脏病、高脂血症、脑梗死史、吸烟等因素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中老年组高血压、心脏病、高脂血症、脑梗死史等因素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中青年脑梗死与老年脑梗死病因及危险因素的差异性较大,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做好防范,及时分析病因,干扰危险因素,有利于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与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人病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的临床特征和意义。方法 通过对同期临床中老年组和青年组DU病人不同年份的构成比、性别的构成比例、临床症状、镜下溃疡大小、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率及死亡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老年组DU病人不同年份的构成比逐年上升而青年组的则呈下降趋势,性别的构成比老年组女性所占比例较青年组显著升高,临床症状方面老年组病程较长,不规律腹痛和无痛者较青年组明显增多。另外,老年组溃疡较大、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率及死亡率也较青年组高。结论 老年组DU病人不同年份的构成比逐年上升而青年组则呈下降趋势;性别的构成比例老年组女性所占比例较青年组为高;老年DU是一种较青年人DU更为严重的疾病,可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60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老年组)患者及70例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中青年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起病诱因、首发临床表现、梗死部位、伴发症、并发症以及死亡率。结果老年组多数患者于发病前无明显诱因及典型的临床症状,梗死部位较广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并发症、伴发症、病死率均较中青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且以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多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肝硬化患者血清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40例老年肝硬化患者(老年组)、40例中青年肝硬化患者(中青年组)及健康体检老年人群(正常组)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老年组12例伴腹腔积液,28例不伴腹腔积液;中青年组10例伴腹腔积液,30例不伴腹腔积注.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IL-6、IL-8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血清TNF水平,比较组间IL-6、IL-8及TNF水平,并分析相关性.结果 老年组及中青年组,无论有无腹腔积液IL-6、IL-8及TNF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老年组虽高于中青年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老年组及中青年组患者血清IL-6与TNF呈正相关(r=0.45,P<0.05),IL-8与TNF呈正相关(r=0.51,P<0.05).结论 IL-6、IL-8与TNF水平反映肝脏炎症及肝损伤程度,可通过检测老年肝硬化患者IL-6、IL-8与TNF水平,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及观察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将114例AMI患者分为中青年组(60例)和老年组(54例)。结果中青年组、老年组男性患者都明显多于女性(P0.05)。中青年组吸烟者明显高于老年组,但糖尿病症状却相反(P0.01)。与中青年组相比,老年组典型的胸痛症状没有明显区别,但出现肺部啰音(61.1%)、呼吸困难(51.9%)和休克(33.3%)等症状。高原地区所有AMI患者出院死亡率为21.9%,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分别为16.7%和35.2%,并且老年组和中青年组静脉溶栓治疗明显改善远期预后(P0.01)。影响因素包括糖尿病、贫血、休克、呼吸困难、心律失常、血清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率(e GFR)、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药物保守治疗和静脉溶栓治疗等12个指标,其中糖尿病、贫血、休克、呼吸困难、心律失常、药物保守治疗和e GFR为影响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静脉溶栓治疗是独立保护因素。结论老年AMI患者临床表不典型,往往存在其他不典型并发症,但静脉溶栓治疗仍可以有效改善其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其中老年血液透析患者(≥65岁)32例,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65岁)32例,对此64例患者的原发病、透析效果、营养指标以及近5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继发性肾脏疾病成为老年人尿毒症的主要病因。老年组尿素氮清除效率(KT/v),尿素下降率(URR)与中青年组比无明显差异,蛋白分解代谢率(PCR)低于中青年组(P〈0.05),心胸比值大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患者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血清肌酐(Cr)均低于中青年组(均P〈0.05),血清尿素氮(BUN)低于中青年组(P〈0.01),C反应蛋白(CRP)高于中青年组(P〈0.05),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钙(Ca),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与中青年组比无明显差异(P〉0.05)。老年组在透析中低血压、血管通路血流不畅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P〈0.001),高血压、感染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P〈0.05),恶心呕吐,肌肉痉挛发生率与中青年患者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减少透析并发症,保持血管通道长期通畅,改善营养状况是提高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UC患者完整临床资料,分为老年组21例和中青年组91例,比较两组病情程度、临床表现、镜下及病理表现、病变范围和治疗情况。结果老年组病变以左半结肠及直肠为主;内科治疗无效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甘油三酯(TG)及凝血功能变化较中青年组明显(P<0.05)。老年组发生异型增生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老年UC患者疾病活动程度较轻,病变以左半结肠及直肠为主,TG及凝血功能改变明显,癌变率高,内科治疗效果差,并发症多。  相似文献   

17.
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且老年发病有所增加。老年结脑病人因免疫力下降,症状不典型,合并症多,病情复杂,容易误诊。一旦延误诊断及治疗,病人预后差。本文从临床症状、体征、脑脊液化验检查、影像、治疗转归五方面与中青年结脑组比较,找出老年结核性脑膜炎特点,以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合并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消化内科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老年AP合并肺炎患者的病因、严重程度分级、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合并症、并发症,老年组和中青年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约30%患者为重症AP(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约40%患者合并呼吸衰竭。老年组男性比例低,主要病因为胆源性(P0.05);老年组更多的表现为咳嗽、肺内湿啰音,缺乏气短的症状,更早出现肺部影像学异常表现,肺炎以右侧和双侧多见(P0.05);老年组入院时SIRS评分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P0.05);老年组伴有更多的合并症如慢性肺病病史、高血压、冠心病(P0.05)。结论老年AP合并肺炎的临床表现具有症状体征轻、炎症反应弱的特点,合并症多,SAP和呼吸衰竭的发生率与中青年相似。早期识别老年AP合并肺炎的临床特点,对于及时治疗和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老年人消化性溃疡(PU)的发病特点。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经胃镜确诊的PU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1536例不同年龄组的主要症状、溃疡发生的部位、并发症以及伴随的慢性疾病等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PU胃痛多不典型,DU与GU发病比例在老年组为1.29:1,中青年组为2.3: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溃疡发生部位老年组胃体、贲门胃底溃疡、巨大溃疡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并发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老年性PU临床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中心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4例老年AP患者(老年组,年龄≥60岁)临床特征和疗效,并与同期收治的309例非老年AP患者(对照组,年龄<60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组AP的主要病因为胆道疾病,其次为高脂血症,老年组胆源性AP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4.15% vs 59.55%,P<0.001),高脂血症性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9.14% vs 31.07%,P<0.001)。老年组和对照组主要全身并发症均为脏器功能衰竭(20.12% vs 18.77%,P>0.05),但老年组全身感染和持续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局部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18.90% vs 18.77%),但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93% vs 3.56%,P<0.05)。结论 老年AP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多,易发生全身并发症,发展为SAP后病死率高,临床应予以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可改善老年AP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