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囊性纵隔肿瘤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囊性纵隔肿瘤的CT表现在其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纵隔肿瘤的CT资料。其中纵隔囊肿37例,肿块内的囊性改变超过肿块70%以上者21例。将58例病例先按纵隔7分区定位缩窄鉴别诊断范围,后在全面观察肿物的瘤-心脏大血管界面(mass-cardiovascular interface,MCI)、囊壁的厚度、囊内缘清晰度、囊内容物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其囊性影像的CT特点。结果:①纵隔囊肿的CT表现多为类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囊壁薄而边缘清晰,无强化或轻度强化;②胸腺类囊性肿瘤多位于前中区,囊壁可厚可薄,除凸出型外,MCI的余三种类型均可见,但灌铸型仅见于此种病例中;畸胎瘤多位于前中区,囊壁多厚而不规则,均为凸出型;前肠源性囊肿多位于中中区,囊壁薄,以平坦型为主;心包囊肿多位于前下区,囊壁薄,均为凹陷型;神经源性囊性肿瘤则均居于后区,多无MCI。结论:囊性纵隔肿瘤定性诊断的征象较少,需全面观察其影像学所见作分析性判断。仔细观察囊性肿瘤的壁、边缘以及MCI的表现无疑可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前纵隔实性肿块的CT表现,提高其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前纵隔实性肿块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 18例胸腺瘤有16例发生于40岁以上(88.9%),9例合并重症肌无力(50%),16例呈轻-中度强化(88.9%);3例胸腺癌密度不均,边缘模糊且呈分叶状(3/3);2例胸腺增生合并有重症肌无力,表现为胸腺弥漫对称性增大、增厚,而形态保持正常(2/2);9例淋巴瘤5例侵犯后、中纵隔(55.6%),肿块周围有肿大的淋巴结与肿块融合或孤立存在(9/9);4例胸骨后甲状腺肿3例与颈部甲状腺相延续,平扫CT值在100 HU以上,增强后强化迅速且持续(4/4);3例精原细胞瘤发生于年轻男性,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表现为前上纵隔偏于一侧分叶状实质性肿块,境界清楚,相邻脂肪层消失(3/3);2例恶性畸胎瘤以不规则软组织成分为主,缺乏脂肪成分,可见不规则钙化(2/2);1例胸骨骨髓瘤肿块中心位于前纵隔,胸骨呈膨胀性破坏.结论 CT是诊断前纵隔实性肿块的重要方法,结合临床特征,对于鉴别诊断具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CT表现.结果:6例中,4例位于前中纵隔,2例位于前纵隔,肿块密度不均匀,6例均有坏死灶,肿瘤平均径6.4cm,4例伴有显著的上腔静脉阻塞症,5例上腔静脉内瘤栓,5例伴有头臂静脉受压.结论:CT能够确定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位置、大小、形态及累及范围,为手术提供更多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4.
纵隔畸胎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纵隔畸胎瘤的CT特点,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纵隔畸胎瘤患者的CT资料。结果纵隔畸胎瘤绝大多数(97.1%)位于前纵隔中上部。纵隔畸胎瘤包括囊性畸胎瘤(60.0%)和实质性畸胎瘤(40.0%)2大类,其内可以观察到多种胚层的各种组织。囊性畸胎瘤(21例)CT表现为囊状水样密度块影,大多数具有“显壁囊肿”的特点。实质性畸胎瘤(14例)CT表现为混杂密度软组织块影。恶性畸胎瘤(5例)与周围组织间脂肪间隙消失,并对周围大血管呈全包绕或大半包绕状态。纵隔畸胎瘤可产生胸腔积液(6例)和心包积液(12例)。结论纵隔畸胎瘤具有明显的CT特点。CT在纵隔畸胎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儿童纵隔淋巴结肿大的CT特征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细菌学检查证实的纵隔淋巴结炎症29例、结核18例、肿瘤(包括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纵隔神经母细胞瘤)12例的CT检查资料,对肿大淋巴结影像学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间肿大淋巴结的面积(S)及最短径(D)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炎症组与结核组间肿大淋巴结面积及短径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核患儿纵隔淋巴结肿大程度明显高于炎症组;在强化程度和方式上,肿瘤组纵隔内肿大淋巴结倾向于完全强化(P值),而中央低密度,增强环状强化伴钙化则是结核感染的较具特征性征象,肿瘤及炎症则少见此征象;出现3组和3组以上纵隔淋巴结肿大者倾向于结核和肿瘤的诊断(P值).结论 纵隔肿大淋巴结的面积、短径、密度及分布对引起纵隔淋巴结肿大的疾病鉴别有较高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SCT对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术前均行MSCT平扫加增强扫描,均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对肿瘤进行CT征象分析.结果 肿瘤位于气管右旁6例,隆突下5例,气管左旁1例,主动脉弓旁1例,后纵隔2例.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14例,1例呈不规则形;水样密度9例,软组织密度5例,高密度1例;2例囊壁可见点状钙化,所有病例密度均匀,增强后未见明确强化.结论 MSCT对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肾上腺囊肿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MDCT在肾上腺囊肿中的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肾上腺囊肿的临床及MDCT表现.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21例肾上腺囊肿,其中9例呈圆形,4例呈椭圆形,8例呈分叶状.平扫囊内密度均匀, 13例有钙化;增强扫描囊内均无强化,5例囊壁呈环形强化,其余16例无强化.结论 MDCT增强扫描对于肾上腺囊肿定位、定性诊断较具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胸腺囊肿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胸腺囊肿的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所有病例中8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直接行增强扫描.结果 13例均为单发,位于前上纵隔3例,右前上纵隔5例,左前上纵隔4例,前中纵隔1例.最大者直径约17.0 cm,最小者直径约3.2 cm,平均为8.1 cm.13例中4例呈椭圆形,9例为圆形,无分叶,边界清楚.平扫10例密度均匀,3例密度不均匀.囊壁边缘钙化2例.单房11例,多房2例.增强扫描,9例囊肿壁菲薄,囊壁及囊内无强化表现,1例有壁结节,结节呈轻中度强化,与邻近组织界限不清.结论 CT能清晰地显示胸腺囊肿的形态、密度及其囊壁,为该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纵隔囊肿影像表现特征,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资料完整的42例原发纵隔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摄胸部后前位与侧位片,胸部CT平扫29例,其中15例行增强扫描,胸部MRI平扫6例。观察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信号)、边缘、壁及其厚度、邻近结构。每一病种均分为影像征象典型与不典型2类。结果病变位于前纵隔28例,中、后纵隔各7例。上纵隔9例,中纵隔24例,下纵隔9例。支气管囊肿9例,囊性淋巴管瘤4例,胸腺囊肿11例,心包囊肿5例,成熟性囊性畸胎瘤13例。影像征象典型38例,不典型4例。结论90%的纵隔囊肿,根据CT、MRI显示的病变部位与内部密度、信号特征,可做出正确的影像诊断;不典型者确诊仍依靠手术病理。  相似文献   

10.
成人纵隔淋巴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纵隔淋巴结核的多层螺旋CT特点,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穿刺活检或临床抗结核治愈证实的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其中,男2例,女6例,年龄17~65岁,平均35岁。结果8例均有不同程度纵隔或肺门肿大淋巴结,其中,3例平扫时淋巴结内呈不均匀低密度,增强扫描呈边缘环形强化。结论CT扫描,特别是增强CT扫描是确诊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纵隔囊性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纵隔囊性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本组共12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男9例,女3例,年龄17~55岁.12例均行CT平扫,其中5例行CT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纵隔囊性病变中,胸腺囊肿3例,淋巴管瘤2例,支气管囊肿7例.3例胸腺囊肿中,2例位于前纵隔,1例位于左颈及前纵隔;2例淋巴管瘤,1例位于中纵隔,1例位于左颈及前、中纵隔.7例支气管囊肿,均位于中纵隔气管及支气管右旁区域.结论CT平扫结合增强扫描,不仅准确显示纵隔囊性病变的位置和形态,而且清楚显示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因此结合临床资料及发病部位,对于纵隔囊性病变一般能够达到术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2.
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的CT诊断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 2 0例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CT表现。结果  14例位于中纵隔气管旁 ,其中 12例位于右侧 ,2例位于左侧 ;5例位于右中纵隔隆突部支气管旁 ;左后纵隔食管旁 1例。呈圆形或卵圆形肿块 ,12例呈囊性密度 ,8例呈软组织密度 ,增强 5例囊内容物无强化 ,3例软组织密度病变强化后呈囊样低密度。结论 支气管源性囊肿多发于中纵隔气管旁 ,CT平扫加增强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结合临床资料多数可确诊。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囊肿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支气管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支气管囊肿,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纵隔型支气管囊肿4例,均为含液囊肿。肺内型支气管囊肿28例,含气液支气管囊肿22例,含气支气管囊肿6例,直径1~10cm,2例合并有脓胸,4例合并肺发育不全,1例合并有支气管胸膜瘘。支气管囊肿壁薄,呈圆形或类圆形,合并感染者周围有片状浸润影,壁模糊;多发者呈卷发状、蜂窝状或囊状阴影。结论支气管囊肿的影像学检查,首选普通X线,CT扫描可显著提高对复杂病变的显示效果。  相似文献   

14.
甲状舌管囊肿的CT诊断(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甲状舌管囊肿CT表现及手术病理的关系。方法 分析 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舌管囊肿的CT、临床及手术病理资料。结果  12例中 8例位于颈部中线 ,4例偏左侧 ,CT均表现为圆形或扁圆形囊性占位 ,5例囊壁光整 ,增强后无强化 ;7例毛糙 ,强化明显 ,镜下见炎性细胞浸润 ;8例见囊壁内结节 ,镜下为血管 ,横纹肌及结缔组织 ,较小者CT往往不能显示。结论 CT可以对甲状舌管囊肿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输尿管囊肿的影像学检查表现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输尿管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 17例输尿管囊肿患者的静脉肾盂造影 (IVP)、膀胱造影、CT、MRI及超声 (US)检查结果结合膀胱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17例患者术前均作出了正确诊断 ,US及膀胱镜的应用提高了诊断率。结论 多种检查方法对输尿管囊肿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US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16.
眼眶皮样囊肿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眼眶皮样囊肿的CT表现。方法 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眼眶皮样囊肿 4例 ,男 3例 ,女 1例 ,年龄 6~ 2 1岁。分别行CT 3mm层厚轴状位及 5mm厚冠状位平扫 ,2例行CT轴状位增强扫描。结果  4例中 3例位于右侧 ,1例位于左侧 ,均位于眼眶外上象限肌锥外。 1例呈分叶状 ,伴有邻近额颧缝增宽 ,皮样囊肿沿增宽的额颧缝向眶外生长 ;3例呈卵圆形 ,其中 1例相邻眶骨硬化增厚 ,其他 2例眶骨骨质未见改变。 4例皮样囊肿境界清楚 ,3例囊液密度均匀 ,与脂肪密度相似 ,CT值为 -14 0~-80HU ,1例密度不均匀 ,2例行CT增强扫描后病变境界显示更为清晰。结论 眼眶皮样囊肿的CT表现较具有特征性 ,能够在术前作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7.
穿入邻近器官的纵隔畸胎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穿入邻近器官的纵隔畸胎瘤的 X线与 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 1 84例纵隔畸胎瘤中的 1 6例穿入邻近器官的临床、X线及 CT表现。结果 :1 6例中 ,穿入右主支气管、右水平叶间胸膜、左胸膜腔、左胸膜腔及心包各 1例 ,穿入肺内 1 2例。结论 :综合分析 X线 (包括体层 )、CT表现并结合临床特点 ,可为术前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正确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CT及MRI诊断(附21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动脉瘤样骨囊肿的CT及MR I表现,评价其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1例经手术或穿刺证实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的CT及MR I表现。结果病变在CT上有16例可见明显液-液平面,其上缘CT值低于下部,其中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可见明显软组织肿块,而MR I图像上除1例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未见明显液-液平面以外,其它20例均有明显液-液平面。且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软组织肿块显示得更加清楚。结论动脉瘤样骨囊肿大部分病例在CT和MR I上出现有液-液平面,具有一定特征性,但不是惟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