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Zhang ZM  Li ZJ  Tang PZ  Xu ZG  An CM 《中华肿瘤杂志》2011,33(10):779-782
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外科治疗后的复发和生存情况,以探讨规范化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和分析1994-199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60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600例患者中,原发灶位于甲状腺左叶188例,右叶290例,峡部8例,双侧同时发生109例,单侧同时多发病灶5例.TNM分期为Ⅰ期385例,Ⅱ期37例,Ⅲ期17例,Ⅳ期161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术后放疗19例,131Ⅰ治疗71例,同时行放疗和131Ⅰ治疗1例.结果 术后复发94例.随访期内死亡27例,以复发和转移为主要死因.600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96个月,10年生存率为93.2%.Ⅰ期患者10年生存率为99.1%,Ⅱ期为94.7%,Ⅲ期为93.8%,Ⅳ期为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45岁组10年生存率为99.4%,≥45岁组为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管受侵者10年生存率为66.5%,气管未受侵者为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分化乳头状癌患者10年生存率为94.9%,低分化乳头状癌为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病理分级和手术切除彻底性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380、7.057和2.751.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生存率较高,TNM分期、病理分级和手术切除彻底性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的相关临床等因素。方法:选择该院1954年6月至1996年12月收治的157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根据COX回归模型的结果计算预后指数(prognostic index,PI),PI=β1x12x2+---+βnxn1~n均为各变量回归系数,x1-xn为各变量等级值)。并根据PI值将患者分为不同的危险组,比较各组的生存率。结果:本组中位随访时间为16年。全组总的5、10、15、20年生存率分别为96.2%、92.1%、89.0%、86.2%。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肿瘤大小、年龄、包膜侵犯情况、手术切除情况、临床分期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侵犯程度、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PI=0.056×(年龄)+0.402×(肿瘤侵犯程度)+0.062×(肿瘤大小)+0.224×(分期)+1.207×(远处转移)-0.589×(性别)。根据PI值将患者分为低危组(PI≤2.765),中危组(2.765相似文献   

3.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手术治疗目前仍是甲状腺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而术式的选择则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我科1993年3月~1998年3月共收治甲状腺肿瘤病例180例,本文就甲状腺瘤的术式选择作一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8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中经最后病理证实良性为150例,恶性为30例。良性中男性55例,占36.7%,女性95例,占63.3%;男∶女为1∶1.7;年龄15~65岁,平均40岁;病史7天~12年,平均6年;恶性中男性8例,女性22例。180例病者中大多数均从颈前发现肿物为主诉,其中有2例以颈旁淋巴结…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影响甲状腺有乳头状癌预后因素的研究,为治疗和预后提供直观的指标参数。对造反相应手术主术后的均有指导意义。方法;本文采用微机关系数据库病理资料研究系统,对病理资料检索,取得我科外检病理中15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资料,对肿瘤的大小,浸润范围,有无淋巴细胞浸润,有无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因素的研究,为治疗和预后提供直观的指标参数,对选择相应手术方案及术后的治疗均有指导意义。方法:本文采用微机关系数据库病理资料研究系统,对病理资料检索,取得我科外检病理中15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资料(均附5年以上的随访资料),对肿瘤的大小、浸润范围、有无淋巴细胞浸润、有无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5年生存率为94.08%,10年生存率为80.71%,15年生存率为68.83%(用寿命表法计算入其它各相关因素均按≤5年及>5年、≤10年及>10年、≤15年及>15年比较分析(用卡方计算)。其中肿瘤位于包膜内与肿瘤侵犯至包膜以外,各组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肿瘤内及边缘有无淋巴细胞浸润,存活≤5年及>5年有显著差异(P<0.05),存活≤10年及>10年、≤15年及>15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着重提示肿瘤包膜对癌肿的防御作用的重要性,肿瘤内及边缘有淋巴细胞浸润预示有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Ye GC  Yuan WB  Liu LW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5):396-398
目的探讨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对甲状腺微小癌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40%。全程获访的62例患者全部存活,未发现远处转移,复发转移率低,无远期并发症。结论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一种较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颈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外科治疗方式及复发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未行预防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190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0例患者中,术后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4例,再次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后治愈。术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与各临床病理因素均无关。[结论]原发灶根治+同侧中央区域淋巴结清扫是治疗cN0PTC的一种值得推荐术式。对cN0PTC患者不主张行预防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对妇女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中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间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收治的72例女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结果 明确的80例良性甲状腺结节女性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的差异和甲状腺乳头状癌患病风险与...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外科手术方式的趋势,分析可能影响手术方式选择的相关因素。方法:提取美国SEER数据库2004年至2014年病理诊断为PTMC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甲状腺和区域淋巴结外科手术方式的趋势及相关因素。甲状腺手术方式分为甲状腺全/近全切除术和甲状腺非全切除术,区域淋巴结手术方式分为清扫和未清扫。结果:32 984例患者纳入分析,中位年龄49岁(IQR:23~76岁),男性占17.15%,女性占82.85%。甲状腺手术方式全/近全切除率从2004年的72.43%逐渐增至2012年的79.90%,甲状腺非全切除比例从2004年的27.46%逐渐降至2012年的20.05%。患者年龄、性别、病灶数和肿瘤分期与甲状腺手术方式的选择显著相关(P<0.001)。区域淋巴结的清扫比例从2004年的34.10%逐渐增至2012年的44.54%,未清扫比例从2004年的64.68%逐渐降至2011年的54.43%。区域淋巴结手术方式与年龄、病灶数和肿瘤分期密切相关(P<0.001),与性别无相关性(P=0.053)。结论:PTMC患者甲状腺全/近全切除比例和区域淋巴结清扫比例呈增加趋势,应根据患者的肿瘤特性、疾病分期和复发分层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方式及处理原则.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83~1993收治的20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根治原发灶的同时,对颈部淋巴结阴性(N0)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对颈部淋巴结阳性(pN1)患者行颈清扫术,并对转移淋巴结进行分区(Ⅰ~Ⅵ区)研究.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总的5年、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4.8%和89.5%,累积颈部复发率分别为8.3%和11.1%.首次治疗时,全组颈淋巴结转移率为60.9%(123/202).原发灶肿瘤无包膜以及多发病灶对颈部转移有显著影响.多数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累及多个分区(81.3%),转移淋巴结主要分布在Ⅱ、Ⅲ、Ⅳ和Ⅵ区.pN1 b患者远处转移显著增多,预后较差(P均<0.05).结论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N0患者可观察,不主张做选择性颈清扫术,单纯Ⅵ区转移患者,也不主张做选择性颈清扫术,有对侧颈转移的患者,清扫范围应包括Ⅱ、Ⅲ、Ⅳ、Ⅴ和Ⅵ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 )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疗效和安全性,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唐山市工人医院头颈外科2009年12月至2014年12月225 例cN0 期PTC 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差异分为全切组110 例,行甲状腺全切;腺叶切除组115 例,行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所有患者均予以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及住院情况、病理特征、并发症情况及随访和复发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 2)全切组多发癌灶例数多于腺叶切除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 < 0.05),两组患者癌灶平均直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 0.05);两组患者中央淋巴结清扫枚数、淋巴结转移总枚数、中央淋巴结转移例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两组患者误切甲状旁腺、一过性低血钙、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喉上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无永久性低血钙及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出现。3)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2~4.5 年,全切组患者无复发病例。腺叶切除组8 例患者在对侧腺叶出现癌灶的转移,加做对侧腺叶切除,4 例患者患侧颈部侧区出现淋巴结转移,给予功能性淋巴结清除。两组患者的转移和复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 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cN0 期PTC 患者,甲状腺全切联合清除患侧中央区淋巴结可以减少微小病灶的残留,与手术范围仅包括患侧腺叶及峡部的手术相比,其癌灶残留、转移、复发的概率降低,术后并发症无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4.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DTC) is associated with prolonged natural history, and even recurrent tumor is not necessarily followed by increased mortality. Prognostic factors and different treatment strategies, therefore, are difficult to assess. One hundred and fifty-seven patients were followed in our clinic. In an attempt to predict mortality from this tumor, we evaluated the risk factors in 36 patients who presented with recurrent disease. Ten of these patients died. Age above 40 years at initial diagnosis was the predominant risk factor associated with 44% mortality after recurrence. Male sex, lack of radioiodine treatment, and distant site of initial recurrence were all associated with a trend towards increased mortality. Tumor histology and local invasion or extent of initial surgical treatment failed to affect mortality. In conclusion, this approach may be used to identify those patients who will die from their disease, despite currently available treatment. It remains to be seen, however, if new treatment protocols can be developed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these patients. © 1993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SH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67例和结节性甲状腺肿22例组织中hMSH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6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hMSH2蛋白的表达率为91.0%,明显高于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癌旁结节性甲状腺肿的41.7%(χ2=31.91,P<0.01)和2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的22.7%(χ2=43.23,P<0.01)。hMSH2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hMSH2蛋白的表达(10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85.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P>0.05)。结论:hMSH2蛋白的高表达可能是间接反映甲状腺癌发生发展的一个早期标志。  相似文献   

16.
于洋  高明 《中国肿瘤临床》2015,42(9):487-490
甲状腺癌是人体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甲状腺微小癌定义为结节直径≤ 1 cm的甲状腺癌。近年来,甲状腺癌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随着高分辨率超声广泛应用,术前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比率越来越高。临床中对甲状腺微小癌原发灶及转移灶的外科处理,国内外存在一定差异。相对于传统的外科手术,一些新的手术方法如超声引导下经皮消融术等逐渐应用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外科治疗。本研究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外科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术后并发症及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282例甲状腺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和术中诊断甲状腺癌分别为162例(57.4%)和94例(33.3%),术后确诊26例(9.3%);282例手术患者无院内死亡,11例出现了声嘶(9例为暂时性,2例为永久性),7例出现低钙抽搐或肢端麻木。249例(88.3%)获得随访资料,其中颈部淋巴结复发者20例,局部复发者15例,远处转移者1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和髓样癌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99.2%和92.3%。结论:甲状腺结节钙化者高度怀疑甲状腺癌,术中冷冻有助于甲状腺癌的确诊和术式的选择,应充分重视术中显露喉返神经,术后患者应坚持服用甲状腺素片,有助于预防甲状腺癌的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CK19、p53和p63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乳头状癌)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了解p53、p63、cerbB-2和nm23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57例甲状腺良性病变中CK19、p53和p63的表达及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erbB-2和nm23的表达。结果:CK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率为91.2%,在良性病变中的阳性率1.76%;p5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率89.5%,在良性病变中的阳性率17.5%;p6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率22.8%,在良性病变中的阳性率12.3%。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erbB-2阳性率为84.2%,nm23阳性率为91.2%,cerbB-2和nm23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p53、p63、cerbB-2和nm23在转移组和非转移组表达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19和p5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率极高,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理诊断中非常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指标;p63对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病变无明确意义;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erbB-2和nm23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p53,p63,cerbB-2,nm23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转移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乳头状癌与乳头状增生的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Galectin3,CK19及Ki-6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乳头状增生中的表达,寻找有助于两者鉴别诊断的标志物。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00例良性乳头状增生中Galectin3,CK19及Ki-67的表达。结果 Galectin3,CK19及Ki-6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 %,97 %及93 %,而在乳头状增生中表达率分别为13 %,30 %及1 %,3种蛋白在乳头状癌与良性乳头状增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头状癌中2种或3种蛋白同时阳性表达为94.3 %,而乳头状增生为0。结论 Galectin3,CK19及Ki-67是鉴别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与乳头状增生的有用标志物,尤其联合使用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