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浆、CSF中AVP含量与头颅影像学、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运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P300潜伏期(P300PL)、Hachinski缺血量表(HIS)、社会功能活动调查(FAQ)评定患者认知功能,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血浆、CSF AVP含量.结果与脑梗塞(CI)组比较,VD组梗塞灶分布不同(P<0.05).其中,双侧大脑半球、多发性病灶、皮质颞叶、额叶及丘脑部位者明显多于CI组.VD组血浆中AVP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CSF中AVP含量显著降低(P<0.01),P300PL显著延长(P<0.01),MMSE评分显著下降(P<0.01);相关分析:VD组血浆与CSF AVP含量变化无显著相关(P>0.05),VD组CSF AVP含量与P300 PL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脑内AVP活性变化可能参与了VD的病生过程;神经影像学改变、P300PL及CSF AVP含量动态观察,可以作为判断VD病情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管性痴呆 (VD)患者血浆、脑脊液 (CSF)胰岛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痴呆的关系。方法 :对5 5例VD患者血浆、CSF胰岛素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 (RIAs)进行测定 ,并与 72例有脑梗死无痴呆患者 (CI组 )及 32例正常人 (对照组 )进行对照比较。血管性痴呆组Hachinski缺血评分均 >7分 ,痴呆的诊断均符合DSM -ⅢR(USA)痴呆标准并进行MMSE评分。结果 :VD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与对照比较显著性增高 (P <0 .0 1) ,而CSF胰岛素含量、CSF 血浆胰岛素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且CSF 血浆胰岛素比值与患者MMSE评分呈正相关 (r =0 .75 4 2 ,P <0 .0 1)。CI组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但CSF 血浆胰岛素比值与VD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 :VD患者相对的CSF低胰岛素水平可能是参与导致血管性痴呆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脊液神经肽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 (VD)患者脑病理改变与认知功能、脑脊液 (CSF)中神经肽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 48例VD患者CSF中神经肽Y(NPY)、生长抑素 (SS)、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和 β 内啡肽 (β EP)含量变化 ;观察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 (HDS)评分和 2次以上的颅脑影像改变。同时观察 5 1例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和3 6例无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的老年人 (Control)相应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Control组和ACI组相比较 ,VD患者脑梗死容积增加、脑萎缩发展速度较快 ,白质疏松 (LA)分级较高。ACI组和VD组NPY含量显著升高 (P <0 0 1,P <0 0 5 ) ,ACI组CGRP显著降低 (P <0 0 5 ) ,但CGRP和NPY与认知功能改变无显著相关 (P >0 0 5 )。VD和ACI组中 β EP和SS含量显著下降 (P <0 0 5 ,P <0 0 1) ,并与HD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 (r=0 5 2 ,P <0 0 5 ;r =0 5 9,P <0 0 1)。VD患者病灶容积变化与认知功能和 β EP、SS含量无显著相关 (P>0 0 5 )。LA分级与β EP、SS含量以及HD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 结论 VD患者存在神经肽分泌异常 ,其中SS、β EP可能参与了VD的病生过程。动态检测LA分级和CSF中SS、β EP含量变化可能作为VD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步长脑心通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血浆、脑组织精胺酸加压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血浆、不同脑区精胺酸加压素(AVP)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治疗VD的作用机理。方法改良Pulsinellis四血管阻断法建立VD模型,采用穿梭箱系统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放免法测定血浆及大脑皮质、下丘脑和海马AVP的含量。结果中、西药组大鼠AAR比率(63.5±5.0),(69.5±5.1),(70.0±5.6);(64.5±5.0),(68.2±5.7),(71.7±5.4)显著高于模型组(51.5±4.0),(42.5±4.6),(42.5±4.6)(P<0.01),2治疗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大脑皮质、下丘脑和海马,中、西药组AVP含量(5.01±0.25)pg/mg,(12.02±1.71)pg/mg,(5.57±0.22)pg/mg;(4.42±0.34)pg/mg,(9.86±1.76)pg/mg,(5.64±0.16)pg/mg较模型组显著增多(P<0.01);在大脑皮质、下丘脑,中药组AVP含量(5.01±0.25)pg/mg,(12.02±1.71)pg/mg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在海马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浆中AVP含量变化,各组间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中、西药组和模型组大鼠海马AVP含量与AAR比率呈显著正相关(r=0.937,r=0.897,r=0.892;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可有效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之一可能与调节脑组织,尤其海马内神经递质AVP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多种神经肽类物质发生明显变化;有效地干预神经肽水平,对VaD的预防和治疗十分重要。目的:以艾灸头部穴位为主治疗VaD,观察其改善临床症状和调控脑脊液中与学习记忆相关的神经肽物质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和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水平的作用。设计、场所、对象和干预措施:65例VaD患者均为安徽中医学院针灸医院门诊或住院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灸组(33例)和西药组(32例)。艾灸组患者给予隔附子饼压灸,反复灸20min;西药组口服吡拉西坦素片0.8g,3次/d。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4周为1个疗程。主要结局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智能检查量表(Hasegawas Dementia Scale,HDS)、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积分变化,以及脑脊液中SS和AVP水平。结果:艾灸组总有效率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HDS、MMSE和ADL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艾灸组HDS、MMSE和ADL量表积分治疗前后差值较西药组有所改善(P〈0.05,P〈0.01)。两组治疗后脑脊液SS和AV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艾灸组治疗后SS和AVP升高水平较西药组明显(P〈0.01)。结论:艾灸能改善临床相关症状积分,调控与学习记忆相关的神经肽物质,是治疗VaD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步长脑心通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血浆、不同脑区精胺酸加压素(AVP)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治疗VD的作用机理.方法 改良Pulsinellis四血管阻断法建立VD模型,采用穿梭箱系统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放免法测定血浆及大脑皮质、下丘脑和海马AVP的含量.结果 中、西药组大鼠AAR比率[(63.5±5.0),(69.5±5.1),(70.0±5.6);(64.5±5.0),(68.2±5.7),(71.7±5.4)]显著高于模型组[(51.5±4.0),(42.5±4.6),(42.5±4.6)](P<0.01),2治疗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大脑皮质、下丘脑和海马,中、西药组AVP含量[(5.01±0.25)pg/mg,(12.02±1.71)pg/mg,(5.57±0.22)pg/mg;(4.42±0.34)pg/mg,(9.86±1.76)pg/mg,(5.64±0.16)pg/mg]较模型组显著增多(P<0.01);在大脑皮质、下丘脑,中药组AVP含量[(5.01±0.25)pg/mg,(12.02±1.71)pg/mg]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在海马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浆中AVP含量变化,各组间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中、西药组和模型组大鼠海马AVP含量与AAR比率呈显著正相关(r=0.937,r=0.897,r=0.892;P<0.05).结论 步长脑心通可有效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之一可能与调节脑组织,尤其海马内神经递质AVP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浆内皮素测定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皮素 (ET)作为一种神经介质参与多种脑功能调节 ,不仅存在于神经系统血管内 ,而且分布在神经细胞内。脑血管疾病血浆内质素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已有报道 ,但有关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浆内皮素的报道较少。本研究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7月 ,通过观察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浆内皮素的改变 ,探讨VD患者ET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研究对象1.血管性痴呆组 (VD) 选取VD患者 4 1例 ,男 2 3例 ,女 18例 ,年龄 (6 6± 9)岁。病程 4~ 2 3月 ,文化程度 :大学 5例、高中 7例、初中 12例、小学 17例。所有患者均无意… 相似文献
8.
观察了青紫蓝兔内毒素(ET)性发热时血浆、脑脊液(CSF)、隔区和下丘脑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的变化。兔ivET10ng/kg后90min,最大升温效应为1.0±0.36℃(n=9)。与对照组比较,其血浆和CSF中AVP含量均明显降低,隔区AVP含量无明显变化,而下丘脑AVP含量则明显升高。结果提示,家兔发热时能促进下丘脑AVP的合成及分泌,使隔区的AVP含量不减少;也提示发热时血浆和CSF中AVP含量降低,并非下丘脑分泌减少所致,可能与发热时释放入CSF中的AVP减少或消耗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9.
海洛因依赖患者血浆精氨酸加压素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源性阿片肽是机体许多神经递质和神经激素的调控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外源性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首先使内源性阿片肽系统受到抑制,然后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变,引起继发性损害[1]。为了解阿片类药物对精氨酸加压素(AVP)代谢的影响情况,我们对15例海洛因依赖患者血浆AVP水平进行了测定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1.病例组:共15例,选自1999年1月至10月在我院住院的自愿戒毒者,均有明确使用海洛因病史,末次吸毒至入院不超过24小时。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本及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的阿…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痴呆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国内,由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导致血管性痴呆成为痴呆患者中人数最高的群体。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病引起脑组织损害而产生的痴呆综合征~([1])。VD病因复杂,症状表现多样,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因此对VD患者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阻止病情发展.无疑对控制VD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脑脊液标志物被认为是痴呆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的最大候选者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利用脑脊液标 相似文献
11.
阿尔茨海默病、脑血管性痴呆及正常老人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脑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了25例AD患者,24例VD患者和22名正常老年人(NC)的事件相关电位。结果:VD组命令信号后负变化(PINV)出现率增多(VD组79%,NC组32%,X2值10.47,P<0.01),与NC组相比,VD组CNV早成分M1,晚成分M2潜伏期延长,反应时间延迟,且与其认知功能评定(MMSE评分)相关。VD组早成分M1波幅下降(P<0.01),与NC相比,AD组和VD组P300均有多指标变异,且为同一方向即潜伏期延迟和波幅下降,但变异程度AD组更趋明显,与VD组相比,AD组在Ca区域,靶P2,N2潜伏期上延迟,靶P2波幅一降,结论:这些改变与其认知功能评定(MMSE评分)相关,分析P300的不同成分可能对鉴别AD和VD类型有意义。ERP是评定老年痴呆如患者大脑综合功能的辅助工具之一,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血浆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VD发病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收集VD患者28例,正常对照组23例。以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CRP含量进行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结果VD组CRP(4.38±3.46mg/L)较对照组(1.11±1.30mg/L)升高。相关分析显示血浆CRP水平与VD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浆CRP水平的增高是VD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子,CRP参与了VD的发病,为脑卒中后早期抗炎治疗、预防VD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血管性痴呆(VD)的相关性。方法按诊断标准将我院脑梗死住院患者分别纳入VD组(78例)和非痴呆组(202例),另选取同期同龄正常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三组间的HCY浓度,并借助简易精神状态速检表(MMSE)对VD组进行痴呆程度分类,分析其与HCY之间的关系。结果 VD组和非痴呆组的HCY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且以VD组最高(P〈0.05);随着痴呆程度的加重,MMSE评分逐渐降低,HCY的浓度则逐渐升高,MMSE评分和HCY浓度二者之间呈负相关(r=-0.703,P〈0.05)。结论深化HCY与VD关系的认识,监测HCY浓度,有利于VD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比较帕金森病合并痴呆患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及情绪变化。方法:收集帕金森合并痴呆患者资料33例,以及血管性痴呆患者31例;观察分析帕金森合并痴呆组患者与血管性痴呆组患者Mo CA评分,SDS及SAS评分。结果:帕金森合并痴呆患者空间执行能力及定向能力均显著低于血管性痴呆组,而命名能力,语言能力及注意力均显著高于血管性痴呆组(P<0.05),抽象能力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金森合并痴呆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血管性痴呆患者(P<0.05)。结论:帕金森痴呆患者认知能力及情绪状况不同于血管性痴呆,此结果可以进一步帮助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P3测试对血管性痴呆认识障碍的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管性痴呆(VD)病人P3测试参数的变化特点。方法 视觉分辨刺激序列测试15例VD病人的P3,同时测查MMSE、数字广度(DS)。结果 ①VD病人P3缺失率增加,潜伏期及波宽延长,波幅降低。②P3地形图显示VD病人顶中央区皮层激活范围明显减少,额区、颞区(尤其左侧)皮层激活不明显。③P3潜伏期与MMSE、DS得分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P3潜伏期是反映认知功能的关键指标,地形图可以形象地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脑循环动力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71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丁苯酞治疗)35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36例,规范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循环动力学参数(平均血流速、平均血流量、脑血管床特性阻抗、外周阻力),外周血内皮微粒(EMPs)、内皮祖细胞(EPCs)及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12周,观察组脑循环平均血流速、平均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脑血管床特性阻抗、外周阻力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12周时外周血CD31+/CD42b-、CD144+水平均明显下降(均P<0.05),CD62E+水平明显升高(P<0.05),循环EPCs、血清SDF-1α及VEGF水平均明显上升(均P<0.05);治疗12周,观察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丁苯酞能改善脑循环动力学,调控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因子的表达,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纳洛酮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与记忆能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纳洛酮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另设假手术组。治疗组大鼠连续7天腹腔注射纳洛酮后分组对动物进行Morris水迷宫训练。结果:(1)在Morris水迷宫隐匿平台 训练中,假手术组动物的逃避潜伏期最短,治疗组动物 的逃避潜伏期比模型组明显缩短(P<0.05);(2)探索实验中假手术组穿越次数最多,治疗组穿越次数又多于模型组(P<0.05);(3)可见平台学习中,三组动物 的逃避潜伏期无明显组间差别(P>0.05)。结论:纳洛酮可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