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四亚型与血脂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瘀血是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原因和主要病理产物。笔者依据文献整理及临床观察,认为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主要分为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痰浊血瘀、阴虚血瘀4个不同的亚型。本临床研究主要观察其血瘀证各亚型与血脂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秽浊痰阻证与胆红素、血尿酸及血脂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心病秽浊痰阻证与胆红素、血尿酸及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冠心病秽浊痰阻证96例、冠心病非秽浊痰阻证92例,正常对照组为同期门诊体检未发现异常者90名。入院时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胆红素(TBIL)、血尿酸(UA)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检测与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秽浊痰阻证组、非秽浊痰阻证组TBIL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秽浊痰阻证组UA、TG、LDL-C水平明显高于非秽浊痰阻证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血尿酸增高及脂质代谢紊乱与冠心病秽浊痰阻证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等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我科2009.9-2012.9住院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5例的临床资料,包括中医证型、颈动脉斑块、血脂、血尿酸、纤维蛋白原等,分析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的内在联系。结果痰瘀互结证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另两组,肝阳上亢证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其余两组。结论临床上,可以通过辩证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型,提早干预血脂,血尿酸等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血瘀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将冠心病组5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通过中医辨证分为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73例非冠心病对象(门诊体检者)做为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中医证候评价。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占91.4%,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占74.1%;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占71.2%,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是49-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冠心病血瘀证患者中92.5%有内中膜增厚,90.0%被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非血瘀证组内中膜增厚占88.9%。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占38.9%。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二元定序变量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540,P=0.000,P〈0.01,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瘀证显著相关。结论 冠心病血瘀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关系,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可能成为诊断冠心病血瘀证的依据之一。尽早在中医临床上干预治疗血瘀证,可能有助于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急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血瘀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将冠心病组5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通过中医辨证分为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73例非冠心病对象(门诊体检者)做为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中医证候评价.结果 冠心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占91.4%,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占74.1%: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占71.2%,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是49.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冠心病血瘀证患者中92.5%有内中膜增厚,90.0%被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非血瘀证组内中膜增厚占88.9%,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占38.9%.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二元定序变量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peannan等级相关系数为0.5柏,P=0.000,P<0.01,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瘀证显著相关.结论 冠心病血瘀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关系,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可能成为诊断冠心病血瘀证的依据之一.尽早在中医临床上干预治疗血瘀证,可能有助于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急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血瘀证与血脂谱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琛  马晓昌 《北京中医药》2010,29(6):427-428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非血瘀证与血脂谱的关系.方法 选取冠心病血瘀证184例、冠心病非血瘀证150例,采用日本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受试者空腹12 h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比较冠心病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单项血脂水平和血脂比值的差异.结果 冠心病血瘀证组HDL-C显著低于冠心病非血瘀证组(P<0.01);冠心病血瘀证组的TC、LDL-C显著高于冠心病非血瘀证组(P<0.05);TG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血瘀证组LDL-C/HDL-C显著高于冠心病非血瘀证组(P<0.05);两组间TG/HDL-C、TC/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血瘀证较非血瘀证血脂谱变化更为明显,血脂谱的变化可作为冠心病血瘀辨证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血瘀证研究概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率、病死率居内科其他疾病之首。研究表明,血瘀广泛存在于冠心病疾病过程中,大量研究资料也显示从瘀论治冠心病能取得良好疗效。笔者现将近年来对冠心病血瘀证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 客观化研究 1.1 血液流变性、粘度及微循环的改变 研究表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甲皱微循环指标的异常变化与冠心病血瘀证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1];而且红细胞聚集性强,变性能力差(红细胞刚性异常)[2]。另外,患者的甲皱微循环的管袢清晰度差、排列紊乱、血色暗红、管袢畸形以麻花状扭曲为多、血流速度缓慢、血流状态以粒线流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动脉弹性指标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数(FMD)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血瘀证"相关性及对"血瘀证"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因冠心病住院的患者201例,根据中医诊断分为血瘀证组114例和非血瘀证组87例,测量2组患者动脉弹性指标[臂踝动脉脉搏波速度(baPWV)...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痰浊证、血瘀证与血尿酸的相关性,为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全文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国际性综合生物医学信息书目数据库(MEDLINE)等数据库,收集自建库时间至2019年6月30日公开发表的关于冠心病中医证型与血尿酸相关性研究的文献,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痰浊证组血尿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MD=159.72,95%CI(84.11,235.33),P<0.0001]和非痰浊证组[MD=22.24,95%CI(1.93,42.56),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瘀证组血尿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26.93,95%CI(47.24,206.62),P<0.01],而与非血瘀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22.46,95%CI(-57.58,12.67),P>0.05]。结论:血尿酸可作为冠心病痰浊证诊断的客观参考指标,但作为冠心病血瘀证诊断的客观参考指标还需进一步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心病冠脉造影结构与中医证型及血脂、脂蛋白的关系。方法 对109例确诊为冠心病(CHD)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并进行了中医辨证分型,检测其血脂、脂蛋白的水平。结果 CHD患者甘渍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动脉硬化指数高于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DL2-C)则相反;CAG异常组的HDL-C、HDL2-C低于CAG正常组;CHD中医基本证型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痰浊证、血瘀证与血尿酸的相关性,为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全文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国际性综合生物医学信息书目数据库(MEDLINE)等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纤维蛋白原、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血脂水平检测,中医辨证分型,经统计学处理,探讨各指标与冠心病证型间的关系。结果:痰瘀互阻组、心血瘀阻组、痰阻心脉组纤维蛋白原均高于非痰非瘀组(P〈0.05),痰瘀互阻组纤维蛋白原值明显较其它各组高(P〈0.05)。结论:纤维蛋白原、血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都不同程度地涉及了中医的“痰浊”与“血瘀”。冠心病临床辨证分型为痰瘀互阻、心血瘀阻、痰阻心脉证型的患者可根据这些指标情况运用祛痰活血化瘀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Premature Coronary Heart Disease,PCHD)中医证型与纤维蛋白原及血尿酸的相关性。方法:19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男<55岁,女<65岁),中医辨证为心血瘀阻证(58例)、痰浊闭阻证(55例)、非痰瘀证(83例),另选健康对照组57例,检测三组Fg、UA含量。结果:①血浆Fg含量的比较: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CHD组血浆Fg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血瘀阻证及痰浊闭阻证组与非痰瘀证组比较血浆Fg含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闭阻证组与心血瘀阻证组比较血浆Fg含量无差异(P>0.05)。②血尿酸含量比较: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CHD组血浆UA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HD三组之间UA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Fg含量变化可能与PCHD中医证型可存在相关性,PCHD心血瘀阻证及痰浊闭阻证的病理基础可能与血液高凝高粘状态有关。Fg、UA水平升高可能是PCHD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血瘀证血液理化特性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血瘀证的证型实质。方法:检测216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高切速全血粘度(ηHB)、低切速全血粘度(ηLB)、血浆粘度(ηP)、红细胞聚集指数(AI)、红细胞压积(HCT)及血清总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血浆纤维蛋白原(Fb)、前列环素(PGI_2)、血栓素(TXA_2)的浓度。结果:气滞血瘀组ηLB、A显著升高,PGI_2/TXA_2明显下降,血液呈高聚状态;阴虚血瘀组CH、HCT、Fb、AI、ηLB明显增高,血液呈高浓、高凝、高聚状态;痰浊血瘀组ηLB、ηP、TG显著升高,血液里高粘状态;气虚血瘀组仅ηHB有所升高,其他指标变化不明显。结论:提示血瘀证的不同证型有不同的生化物质基础,血液理化特性变化与中医证型关系密切。为血瘀证进一步分型论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血瘀证病机及辨证分型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冠心病血瘀证与五脏功能失调及糖脂代谢紊乱和血小板功能异常、炎症等密切相关。对血瘀证进行辨证分型,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冠心病不同证型患者纤溶活性的改变及其意义,比较代谢参数并探讨血瘀证患者纤溶系统失衡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8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血瘀证组30例和非血瘀证组50例(包括痰浊组27例,气滞组23例);设健康对照组20名;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活性,检测血脂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血浆PAI-1活性显著增高,与非血瘀证组(痰浊组,气滞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非血瘀证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也有差异(P<0.05).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血浆t-PA活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冠心病血瘀证患者中,PAI-1与胆固醇(TC)之间有良好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r=0.54(P<0.05).结论: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血浆纤溶活性降低,可能是血瘀证形成的病理改变之一,血脂增高是冠心病血瘀证患者纤溶活性降低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血瘀证与超敏C-反应蛋白关系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0例冠心病血瘀证和69例正常对照组的患者,分别测定Hs-CRP水平,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血瘀证组血清Hs-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冠心病血瘀证组高Hs-CRP水平发生率远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冠心病患者可能存在隐性炎症,Hs-CRP检测对了解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治疗、转归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瘀证研究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血瘀证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分析,结合前期的研究结果 ,探讨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角度来揭示血瘀证实质的思路,提出基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瘀证研究内容及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血尿酸、血清胆红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16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资料,依据颈部血管彩超结果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血尿酸、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各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动脉粥样硬化组体质量指数、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尿酸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P均<0.05),而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血尿酸水平和基线收缩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而血清胆红素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素。结论血尿酸和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偏头痛与血瘀证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头痛是一种发作性疾病 ,由于其病因尚未充分阐明 ,其发病机理比较复杂 ,故临床治疗上 ,远期疗效不甚理想。笔者就 70例偏头痛患者进行辨证分析 ,观察血瘀证在本病各证型中的分布 ,探讨偏头痛与血瘀证的关系 ,找出中医辨证的规律 ,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1 一般资料70例中男 1 7例 ,女 53例 ;年龄最小 9岁 ,最大 72岁 ;病程最短 2个月 ,最长 2 4年。符合《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偏头痛的诊断标准 :1周期性发作的单侧性或双侧性头痛 ,每次头痛性质相似 ;2头痛发作时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如汗出、呕吐等 ;3用麦角胺制剂可使头痛缓解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