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脑破裂动脉瘤早期电解可脱弹簧圈的栓塞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总结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用电解可脱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经验。方法  4 7例破裂早期的颅内动脉瘤采用经股或颈动脉Seldinger s技术 ,全部用GDCl0系统和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动脉瘤位置 :前循环动脉瘤 4 5个、后循环动脉瘤 4个。其中 2例为多发动脉瘤。动脉瘤体积均属小型 (<10mm)。结果 动脉瘤腔闭塞 10 0 %的 18个、闭塞 95 %的 2 0个 ,90 % 11个。死亡 2例 ,占 4 3%。 1例栓塞术后 36h再出血 ,行再次开颅动脉瘤夹闭术。重残 1例、轻残 2例 ,其余均恢复正常。随访 0 5~ 2年无再出血。结论 GDC动脉瘤囊内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童艳青 《护士进修杂志》2004,19(11):1001-1003
目的 着重探讨电解可脱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5例颅内动脉瘤的手术前后护理和观察。结果 本组23例患者栓塞效果满意恢复良好,无护理并发症发生。1例死亡,1例未成功。结论 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疾病的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 (GDC)栓塞术是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瘤最新的一项微创技术 ,它对病人损伤小 ,痛苦少 ,易被接受 ,不失为一种理想、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于 1999年 7月~ 2 0 0 1年 10月先后对 4例脑动脉瘤患者使用GDC栓塞治疗 ,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4例脑动脉瘤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 37~ 70岁 ,均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史 ,其中 1例伴有动眼神经麻痹 ,1例伴有视神经障碍。2 操作方法在麻醉协助下 ,经股动脉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 ,清楚显示动脉瘤的瘤颈和瘤体 ,并进行测量 ,根据动脉瘤的部位借助不同型号的微…  相似文献   

4.
何泽清  汪明全  向红 《华西医学》2003,18(2):213-214
目的:总结电解式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方法: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经CT和DSA检查,发现前交通动脉瘤3个,后交通动脉瘤4个,均采用介入的方法行GDC栓塞治疗。结果:7例动脉瘤均栓塞成功。完全栓塞6例,大部分栓塞1例。术后2周痊愈出院,临床症状消失。结论: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疗效可靠。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破裂动脉瘤患者3H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检塞破裂动脉瘤后3H(hypertensiv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 triple,3H)治疗脑血管痉挛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Hunt-Hess Ⅰ~Ⅲ级并在发病后72h内进行GDC检塞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共63例。其中,13例(20.6%)发生血管痉挛。症状性血管痉挛的诊断根据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并有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TCD)和(或)脑血管造影的证据。对13例患者实施系统的3H治疗及护理。结果13例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患者中恢复良好9例,中度致残3例,重度致残1例。结论3H治疗后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生命指标监测及加强护理是改善患者预后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应用GDC栓塞治疗的时机选择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13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应用GDC栓塞,根据破裂出血后至栓塞时间分组,分析栓塞程度、并发症及临床预后与手术时机之间的关系。结果 130例161枚动脉瘤均得到栓塞,超早期治疗疗效致密栓塞率为89.11%,早期治疗与延迟治疗(72h以上)分别为80.56%、75%,7.69%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89.23%患者恢复满意。结论 尽早采用GDC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满意,并发症少,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电解可脱性铂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性铂弹簧圈(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时机、适用范围、操作要点及术后的处理。方法:对42例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应用GDC栓塞,并在术后行脑脊液引流置换、钙拮抗荆及3H积极的抗脑血管痉挛治疗。结果:完全栓塞动脉瘤36个,大部分栓塞5个,部分栓塞1个。出院时临床完全治愈30例,遗留较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者6例,遗留较重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者6例,无死亡病例。结论: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靠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尽早采用GDC栓塞,同时术后积极的抗脑血管痉挛治疗,可以明显地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已成为开颅直接夹闭手术之外的另一有效治疗手段。我科于 1999- 0 1~ 2 0 0 2 - 0 2应用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16例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0例 ,女 6例。年龄 2 4~ 6 4岁 ,平均 4 4岁。所有患者均行头颅 CT或 MRI检查 ,证实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其中 13例为第一次出血 ,3例曾有过蛛网膜下腔出血史。治疗时间 :发病 3d以内治疗 12例 ,发病后 4~ 15 d治疗 4例。按 Hunt及Hess分级 : 级 5例 , 级 8例 , 级 3例。脑血管造影 :发现动脉瘤部位 :后交通动脉瘤 7例 ,大脑中动脉瘤 2…  相似文献   

9.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破裂性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 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监视下,经股动脉,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146例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结果 成功栓塞达100%有136例(93%),栓塞达90%以上9例(6%),栓塞达90%以下1例(1%)。全组手术死亡4例(2.7%);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出血9例,载瘤动脉痉挛4例,GDC外逸4例,血栓形成2例,过度栓塞2例,术后并发壳核高血压脑出血2例,并发症发生率15.8%,成功率84.2%。结论 术者对颅内动脉瘤和载瘤动脉解剖关系的正确认识,栓塞技术的提高,术中、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正确处理,栓塞材料的改进,这些是减少并发症及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15例电解可脱性弹簧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护理总结。笔者认为,栓塞治疗优于外科手术治疗,病人易于接受,治疗效果好。但术后并发症不容忽视,着重点放在颅内动脉瘤再破裂出血;脑血管痉挛;穿刺局部血肿。下肢血栓等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上,本组病人有3例发生并发症都得到了及时的处理,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99年6月至2001年12月间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识障碍、肢体瘫痪 ,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可避免因脑缺血 ,缺氧而出现不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寿之人!313000$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经验体会,探讨其适应证、技术要点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20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应用电解脱弹簧圈直接栓塞162例,支架辅助31例,双导管技术2例,球囊辅助3例。结果 203例中198例成功栓塞。术后即刻DSA造影结果按Raymond分级:Ⅰ级121例,Ⅱ级56例,Ⅲ级21例。出院时恢复良好无神经功能障碍169例,轻度神经功能障碍16例,重度障碍8例,死亡5例。全部病例随访3~36个月,均病情稳定,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及再出血病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一种微创、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操作方法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1例经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个动脉瘤100%栓塞17个,95%栓塞3个,90%栓塞2个,过度栓塞1个。术后随访3~14月,无再出血病饼发生,其中2例重残,3例轻残,15例恢复良好,1例死亡。结论: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安全、微创的优点,是颅内动脉瘤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guglielmidetachablecoil,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颅内动脉瘤共 11例 ,其中男 5例 ,女 6例 ,年龄 2 3~ 6 5岁。颈内动脉瘤 4例 ,后交通支动脉瘤 4例 ,前交通支动脉瘤 3例 ,动脉瘤直径最小为 4mm ,最大为 2 3mm ,所有患者均采用GDC材料进行栓塞。结果  10 0 %栓塞 7例 ,90 %~ 99%栓塞 3例 ,70 %~ 90 %栓塞 1例 ,术后随访 1~ 12个月 ,无一例再出血。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使用GDC栓塞材料操作方便、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16.
1991年 ,Guglielmi发明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gugliulmidetachablecoils,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后[1 ] ,其栓塞技术日趋完善。现已达到与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颈一样的临床效果 ,在治疗后循环动脉瘤时 ,更能显示出其优越性[2 ] 。我院1 997年至今 ,用GDC经血管内栓塞治疗 5 2例 5 5个颅内动脉瘤。其中 ,绝大部分病历为急诊治疗 ,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我科于 1 997年以来收治颅内破裂动脉瘤破裂患者 5 2例 ,其中 ,男 2 2例 ,女 30例 ;年龄 2 9~ 73岁 ,平均年龄 4 2岁。均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其中 3例有两个动脉瘤 ,绝大…  相似文献   

17.
李雪珍 《全科护理》2012,(16):1468-1469
总结31例颅内动脉瘤病人行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护理,强调应加强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保护穿刺侧股动脉、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等。  相似文献   

18.
斯彩予  郭小红 《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1):1046-1047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1]。主要症状多由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死亡率可达6%~25%[2]。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效果好、恢复快的新技术,可达到近似夹闭的效果[3],使大多数患者免除了开颅手术。我院2001年1月~2006  相似文献   

19.
脑动脉瘤(CA)破裂常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内血肿,以及出血后血管痉挛而引起的脑梗死,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脑动脉瘤的传统治疗方法是开颅手术,直接夹闭动脉瘤,因再出血及迟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使手术具有较大的风险。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介入栓塞技术的进步,目前脑动脉瘤多采用介入栓塞方法。由于该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可靠、适用范围广,已逐渐被医生和患者所接受。本院于2003年10月~2005年12月运用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126例,效果显著。本文将护理方法及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3…  相似文献   

20.
袁继美 《护理研究》2007,21(6):1556-1557
近年来,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的运用,使介入治疗成为动脉瘤的一项可靠治疗手段,也是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瘤最新的一项微创技术,对病人损伤小,痛苦少,容易被接受。我院2005年6月-2006年6月采用GDC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10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