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赵亮  梁勇 《淮海医药》2006,24(5):390-391
目的 评价直肠癌肝转移术前介入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对21例直肠癌合并肝转移癌的患者进行术前肝脏及直肠局部介入化疗,同时对肝脏转移灶进行栓塞.术后4周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进行局部化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手术安全进行,有12例进行了根治性治疗,切除直肠及肝脏转移灶,原发灶全部完整切除.手术中出血减少,肿瘤易于剥离.结论 术前进行介入治疗不影响手术的安全性,可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术中扩散,是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研究有较大进展,认为在切除原发病灶的前提下,行肝脏转移灶切除术是可能长期生存的首选治疗手段。但是对于肝脏弥漫性转移或受诸多因素影响,手术难以切除者,传统的全身化疗,姑息性治疗意义很小,未能明显延长生存期"'。经肝动脉化疗为此带来了新的曙光,可望改善存活率。临床资料本院自1990-1997年共收治资料完整的结直肠癌并肝转移患者36例,(肝转移灶不能手术切除),男25例,女11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32岁,平均年龄为51岁。其中行原发灶切除并肝动脉插管化疗者34例,原发灶未能切除,行肝动脉和原…  相似文献   

3.
王海涛  卞栋  李成华  王矛  庄严 《淮海医药》2012,30(2):110-11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GIST 16例临床资料。结果肿瘤位于胃部10例,小肠5例,直肠1例。其中12例达到外科根治性切除。2例因肿瘤广泛转移行姑息切除。2例伴肝转移者中1例行原发灶及转移灶切除,1例不能切除的肝转移灶,术后辅以药物治疗。术后平均随访22个月,12例中术后复发转移3例,复发间期平均14个月,其中2例再次手术治疗,其他1例带瘤生存12个月。结论外科手术切除原发灶及肝转移灶是治疗GIST的首选有效方法,不易切除的肝转移灶,术后应辅以药物治疗。GIST远期仍存在较高的复发转移率。对复发转移病例,仍应争取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射频治疗、术后化疗对大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对22例确诊为大肠癌肝转移的患者进行术前新辅助化疗,其中12例行FOLFOX方案,10例行XELOX方案,化疗2~3个周期后手术或手术+射频治疗,术后以同样的方案再次化疗2~3个周期。结果22例患者中,14例因化疗无效而未获得手术机会,住院2~11个月后死亡;剩余8例患者中,6例完成原发灶及转移灶的切除手术,其余2例因有残余病灶而加射频治疗,随访3。5年(平均4.2年),4例复发,均死亡,其余4例未见复发及转移,总生存率(OS)为50%。结论新辅助化疗能够使部分大肠癌肝转移患者重新获得根治性治疗机会;围手术期化疗加全部病灶的切除手术及术中射频治疗等综合治疗是治疗晚期大肠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方式及结果进行讨论。结果 52例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并同期行肝转移病灶切除;26例在结直肠癌原发灶切除术后2~6个月行延期肝转移灶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同期组分别为75.0%、40.4%、35.0%;延期组分别为73.1%、34.6%、23.1%,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在结直肠癌原发病灶及肝转移灶均可切除的情况下,应争取行同期手术切除;若因合并肠梗阻等情况不宜同期切除者,可在原发灶切除后行肝转移病灶介入或局部物理、化学治疗,再争取行延期切除,或考虑行肝脏移植术。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一半的结直肠癌病人在病程中发生肝转移(CRLM),肝转移的手术切除率低于30%.手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是唯一的潜在治愈性措施.手术技术的进步提高了肝切除术的安全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切除的手术指征在不断扩大,CRC原发灶和肝转移灶一期同步切除或二期切除、联合脏器切除和转移灶的反复切除已广泛开展.近20年来,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策略在不断演变,增加预期剩余肝(FLR)的诸多方法,扩大了手术治疗CRLM的范围,这些方法包括门静脉栓塞/门静脉结扎术(PVE/PVL)、以及联合肝脏劈离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期肝切除术(ALPPS)等,而与传统的大部切除相比保留肝实质(PSH)的肝切除术技术上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癌伴肝转移术后治疗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43例胃癌同时伴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原发灶及转移灶同步切除19例(A组);对未切除的肝转移灶行局部治疗,24例行无水酒精瘤体内注射+门静脉栓塞化疗(B组).其结果与同期收治条件类似的18例胃癌原发灶切除而肝转移灶未行治疗患者(C组)相比较.结果 A组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57.9%、26.3%,B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50.0%、25.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16.7%、0%,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对胃癌肝转移灶无法切除患者应积极行肝转移灶的局部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廖永华  余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7):102-103
目的:探讨对转移性肿瘤实行血管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本院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的转移性肿瘤患者20例,在原发病灶手术切除或介入治疗的基础上行转移病灶介入栓塞化疗。结果:2例乳腺癌右肾转移患者,介入治疗后转移灶明显缩小,随访至2010年12月患者已生存2年3个月;5例食管癌肝转移患者,转移灶介入治疗后明显缩小,随访至2010年12月,3例患者生存时间为2年8个月,2例患者死亡;6例胃癌肝脏转移患者介入栓塞治疗后,3例患者出现其他部位多发转移灶死亡,3例至今已生存2年4个月。3例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介入栓塞治疗后转移灶缩小,效果明显,3例患者随访2年至今生存。全部患者两年生存率为68.75%(11/16)。结论:对于转移性肿瘤患者在原发病灶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对转移病灶进行栓塞治疗,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有40%~50%的患者死于肿瘤转移,肝脏是其最常见的转移器官。25%的结直肠癌患者确诊时即伴有肝转移,另有25%患者在根治术后出现肝转移,  相似文献   

10.
郭鹏 《首都医药》2008,15(16):15-16
肝脏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的主要死因.针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化学治疗、射频治疗、冷冻治疗等.目前认为,手术切除仍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惟一可能治愈的方法.本文对手术治疗的效果、手术原则以及手术方式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多电极射频疗法对胃肠道肿瘤肝转移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18例胃肠道肿瘤所致继发性肝癌患者行术中、术后超声引导多电极射频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肿瘤声像图表现、大小及生存情况.结果:超声引导多电极射频治疗后,肿瘤区由术前等或低回声转变成强弱不等点状回声.17例肿瘤体积缩小30%以上,总有效率94.4%.并发症主要为肝区疼痛和发热(100%)、肝功能异常(77.7%)、应激性溃疡(11.1%)、右胸腔积液(11.1%)及漏胆(5.5%).全部获得随访,无手术近期死亡.2例术后2个月内分别死于全身转移及肺转移,其余病例均存活超过6个月,最长1例迄今已达4年仍健在.结论:超声引导下多电极射频治疗是胃肠道肿瘤肝转移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肠道癌根治术后腹腔内化疗及门静脉化疗的价值和方法,提高胃肠道癌的治念率,廷长术后生存期。方法 56例胃肠道癌于关腹前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术后当天经门静脉插管化疗,术后第1天开始腹腔化疗。结果 术后1年复发或转移者4例,2年内复发或转移者8例,3年内复发或转移者22例。结论 腹腔内化疗及门静脉化疗是降低胃肠道癌术后复发、预防肝转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片(Xeloda)联合多西紫杉醇注射液(Docetaxel)治疗乳腺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例经蒽环类药物正规化疗后肝转移的乳腺癌患者,采用Xeloda联合Docetaxel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20例患者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5例,稳定5例,进展4例,总有效率为55%。随访3年,死亡11例,复发4例,存活5例;平均生存期17.5个月,平均缓解期9.2个月。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手足综合征。结论 Xeloda联合Docetaxel治疗乳腺癌肝转移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射频治疗儿童慢性扁桃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年龄5~14岁儿童慢性扁桃体炎共122例,对扁桃体隐窝及扁桃体表面黏膜进行射频治疗1~3次,随访1年以上。结果痊愈38例(31.14%),好转58例(47.54%).无效26例(21.31%),总有效率为78.68%。结论射频治疗儿童慢性扁桃体炎具有操作简单,无副损伤,疗效肯定,无需住院,医疗费用低,病者及其家属容易接受等优点。对儿童的慢性扁桃体炎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武正山  浦立勇  张峰 《江苏医药》2012,38(18):2143-2145
目的探讨小肝癌合并严重肝硬化经CT引导微波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小肝癌患者55例(肝癌瘤体64个),用国产ECO-100微波刀,经CT定位引导后在局麻下将微波针头经皮肝穿刺进入瘤体进行微波消融。结果 55例64个肝癌瘤体经过消融治疗,全部瘤体原位毁损。随访期间复发9例:原肿瘤区边缘复发4例,肝内复发3例,肺部转移和骨转移各1例。30例患者治疗后出现肝功能障碍,经对症处理均好转。结论小肝癌合并严重肝硬化经过保肝治疗后可以耐受微创微波治疗,但是需要CT精确引导。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导航多弹头射频消融肝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并总结螺旋CT导航经皮肝穿刺多弹头射频消融肝癌的特点、安全性及临床近期疗效。方法 对20例肝细胞肝癌及多发肝转移瘤共32个瘤灶在螺旋CT导航下,配合自制穿刺定位定角器,进行了多弹头射频治疗,共消融49个靶位,通过对治疗前后及随访3-8个月的螺旋CT检查的比较及AFP、自觉症状等的改变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20例患者,49个靶位,一次性穿刺及消融操作技术成功率达100%,复查螺旋CT检查:术毕时20例(100%)瘤灶密度减低,其中15例(占75%)病灶内见散在气化影;术后2个月时,20例中的16例(占80%)瘤灶体积缩小10%-20%,增强扫描动脉期瘤灶不强化。另3例瘤灶体积缩小不明显,但动脉期不强化;1例瘤灶略显增大,系邻近门静脉一侧,消融不彻底,病灶呈偏向门静脉一侧生长,动脉期轻度强化;术后6个月时,20例中的8例(占40%)瘤灶体积缩小达20%-30%,动脉期不强化。1例于治疗术后6.5个月死于肝、脑、肺多发转多。术后1个月复查血AFP,20例中13例(占65%)下降,下降值40-210μg/ml,平均下降135.6μg/ml,其中有2例降至正常范围。治疗后2个月内所有患者自觉症状均明显改善。无手术死亡,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轻微,无重要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多弹头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可靠、微创的局部疗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贲门癌经腹切口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0年1月_一2011年12月手术治疗胃底贲门癌患者79例,均行经腹切口手术。结果79例患者术后均无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的吻合器切除圈完整,食管切缘无癌细胞残留;平均住院时间为11d。41例患者出现程度不等的反流性食管炎。8例患者术后半年出现不同程度的吻合口狭窄,行吻合口气囊扩张术后康复。2例患者术后出现胸腔积液,予以胸腔穿刺抽液后康复。l例患者术后5d发生应激性溃疡,表现为消化道出血,经止血、抑酸等治疗后康复。1例患者在术后第7天出现吻合口瘘。采用禁食、持续胃肠减压后顺利康复。79例患者病理检查,各切缘均无癌细胞残留;淋巴结转移72例,其中贲门周围淋巴结转移68例,胃左动脉淋巴结转移30例。结论经腹手术比经胸手术优点多。经腹手术对贲门癌根治更彻底,并发症更好,适应证更广。  相似文献   

18.
射频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射频行筛前神经分支和下鼻甲点状烧灼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的疗效。方法 在鼻内窥镜下运用射频治疗PAR患者48例(手术组),手术同时射频行双侧鼻腔筛前神经鼻外侧支和鼻中隔支以及双下鼻甲黏膜点状烧灼术,用症状和体征评分方法评定其疗效,并与保守治疗患者27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一年后手术组有效率为98%,对照组为67%,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鼻内窥镜下筛前神经分支和下鼻甲联合射频术是治疗PAR的一种有效而简便的方法,联合手术疗效更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薄芝糖肽降低消化道肿瘤辅助化疗不良反应的疗效。方法 80例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薄芝糖肽联合化疗,8 mL/d,静滴,于每周期化疗第1天始,连续14 d。对照组:单纯化疗。评价治疗前后两组血液学、胃肠道、肝功能、变态反应、外周神经毒性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液学毒性、胃肠道毒性、变态反应毒性及周围神经系统毒性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肝脏毒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薄芝糖肽不仅可以减轻化疗的血液学毒性、胃肠道毒性、变态反应毒性、周围神经毒性,不增加肝脏毒性,而且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低毒的化疗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射频治疗的37例肝癌患者的资料,应用四川绵阳立德LDRF-120S多极射频消融仪,最大功率为90W,电极张开成伞形,为旋转式集束多弹头电极,治疗功率及电极张开大小由计算机实时监控,肿瘤消融完全后,阻抗达到最大,功率降低为零,治疗自动停止。对直径超过5cm的肝癌患者首先采用经肝动脉导管栓塞化疗(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对直径小于5cm肝癌,直接应用射频消融治疗,患者皆随访3年,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彩超、增强CT或MRI及AFP随访。结果⑴彩超、增强CT或MRI复查,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7%、56.8%和51%。⑵甲胎蛋白(AFP):13例治疗前后均不升高,24例治疗前AFP在(641±61.24μg/L)术后1个月下降(136.41±52.23μg/L),其中16例降至正常范围。⑶并发症:术后3d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37.4-39℃。恶心呕吐1例,腹痛,右肩背痛3例。结论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是一种疗效可靠、安全性较高的微创治疗技术,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