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动脉高压是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称先心病)中最为常见和危害严重的并发症,不仅影响外科治疗的效果,还增加了麻醉的危险。我院从2004年11月至2006年5月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共完成32例伴严重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矫治术,肺动脉平均压都在70mmHg以上。本文将麻醉处理的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32例中男13例,女19例。年龄6个月~32岁,≤3岁的婴幼儿10例。体重6·5~40kg,≤10kg的11例。32例中室间隔缺损23例,室间隔缺损或房间隔缺损伴动脉导管未闭3例,完全房室间隔缺损3例,大动脉转位、主肺间隔缺损、右室双出口各1例。术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体质量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将近年来,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低体质量(≤12kg)的CHD合并PH患儿46例,行体外循环下(CPB)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处理,其中男19例,女27例,年龄1个月~1.2岁,体质量4.1~12 kg。结果本组46例患儿全部按计划完成麻醉和手术,术毕生命体征基本平稳送返ICU。其中3例患儿经相应处理后较顺利停CPB,无1例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合并PH的麻醉处理都有些特殊要求,特别是针对低体质量患儿,麻醉处理应注意在术前等几方面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提高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效果,分析总结107例患者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2000年1月-2008年4月收治的107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12岁~27岁,平均年龄(9.8±1.3)岁。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畸形矫治术,室缺合并重度肺高压患者应用单向活瓣补片方法。结果107例患者中死亡4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8例,呼吸道并发症9例,切口感染1例,经积极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应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征,完善的术前准备、确定最适合的手术方法、术后有效的降肺压治疗及呼吸道处理均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心脏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当出现双向分流时,往往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前对肺动脉压控制及右心功能改善,术中麻醉的用药和管理、满意的畸形纠治,以及术后的呼吸管理和防治心功能不全,一直是临床致力解决的问题。现将32例此类病例的麻醉处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4年1月至12月患者32例,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4个月~12岁,平均4.3岁,体重4.5~27kg,平均9.6kg,≤2岁者18例,>2岁者14例。单纯室间隔缺损(VSD)16例,室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ASD)5例,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PDA)7例,VSD ASD PDA3例,完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自1998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高压患者17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重度动脉高压38例,年龄8个月~30岁,所有患者均采用体外循环下心内畸形矫治术,室缺合并重度肺高压患者应用单向活瓣补片方法。结果174例患者中死亡4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10例,呼吸道并发症12例,切口感染2例,经积极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完善术前准备,术中适应的手术方法,术后有效降肺压治疗及呼吸道处理,均可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探究。方法对本院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的9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在90例患者中,3例死亡,其余87例患者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都康复出院。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治疗中,手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手术时采取正确的方法,手术后做好降肺压以及呼吸道处理等工作有利于增加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1病例介绍 患儿,女,1岁11月,因“发热、咳嗽3d,加重伴气喘1d”入院。患儿3d前因受凉后开始出现鼻塞、喷嚏,继之发热(在外体温未测,其家属觉患儿颜面部皮肤灼热),  相似文献   

8.
许宏  秦蓉  任霞 《临床医药实践》2003,12(3):173-174
目的 :探讨肺动脉血流频谱评价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程度的价值。方法 :检测了 2 0例正常儿童和 6 0例不同程度肺高压患者的肺动脉血流频谱。结果 :随着肺动脉压力的增高 ,PEP逐渐延长 ,AT和ET逐渐缩短 ,PEP/AT和PEP/ET逐渐增大 ,频谱形态由峰前移的三角形变为窄带尖峰型。结论 :肺动脉血流频谱评价肺高压的程度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由Dresdale等于1951年首先正式提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规定PAH的血流动力学标准是:静息状态下肺动脉平均压〉25mmHg(1mmHg=O.133Kpa),运动状态下肺动脉平均压〉30mmHg,而肺毛细血管压或左房压〈15mmHg。自21世纪以来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研究在发病机制、分类、药物治疗以及外科技术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将这些最新进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34例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均采用胸部正中切口。房间隔缺损(直径〉1.5cm)、室间隔缺损(直径〉1.0cm)均采用涤纶片修补;动脉导管未闭在并行循环下切开肺动脉,于导管置入Foley氏尿管注水暂时堵住血流,采用涤纶片修补或双头针褥式缝合。术前给予吸氧、高压氧及前列腺素E1等治疗,术中应用抑肤酶及低温肺保护液肺动脉灌注等手段。结果32例手术顺利,术后肺动脉压下降3.2~5.5kPa。2例术后早期死于不可复性心功能衰竭。死亡率5.9%。结论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减少心肌及肺血管损伤,充分的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评价先天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CT征象。方法建立先天心脏病肺动脉高压(PAHCHD)的量化诊断指标。结果 PAHCHD的特异征象包括主肺动脉瘤样扩张,中外带肺动脉的Ⅱ、Ⅲ级改变和肺小叶中心动脉Ⅱ级改变。PAHCHD的非特异征象包括肺小叶中心动脉Ⅰ级改变,马赛克征、肺小叶间隔增厚、胸膜下袖套征。结论当MPA>32mm、左右肺动脉>24mm。左右下肺动脉>17mm、MPA/TR>1.7、MPA/AO>1是诊断PAHCHD较敏感量化指标,并以MPA/TR1.7诊断PAHCHD更可靠。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儿的围手术期风险大,肺部并发症多。术后肺血管应激性高,对缺氧、酸中毒、烦躁等各种因素刺激的反应剧烈,可使肺动脉压力骤然升高,诱发肺动脉高压危象。因此,提高术后呼吸道管理技术是减少呼吸道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环节之一。我院自2000年5月 ̄2005年5月在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CHD合并PAH患儿38例,现将呼吸道管理经验报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一氧化氮在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CHD)肺动脉高压(PH)中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①测定CHD患儿肺动脉(PA)压力,分成肺高压组(n=52)和非肺高压组(n=11);②检测肺高压组、非肺高压组上腔静脉和肺动脉和对照组(n=25)静脉NO浓度。结果:①非肺高压组、肺高压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各组内NO静脉与PA水平比较,无显性差异;②肺高压与非肺高压组、对照组比较有显性差异,非肺高压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性差异;③肺高压组内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三间有显性差异。结论:NO变化与肺血管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检测血清NO水平可以估计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肺高压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枸橼酸西地那非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给予20例经右心导管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口服西地那非,20mg,3次/d。3个月后复查右心导管,对比用药前后患者平均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动脉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血压。结果用药3个月后,患者平均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明显下降,血氧饱和度明显改善,平均动脉血压无明显变化。结论枸橼酸西地那非是一种新型的、高选择性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压力的药物,且口服应用方便,可作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治疗PAH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5.
简述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阐述肺动脉高压治疗的临床情况,详细介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几种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修补术的麻醉处理。方法20例6岁以下的小儿经超声多普勒或心导管检查诊断为先心伴肺动脉高压,分析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在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心脏直视术,麻醉诱导及维持过程平稳。结论加强麻醉管理,合理的正性肌力药,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可使患儿平稳的渡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   

17.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指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建民  徐振海 《河北医药》2000,22(7):485-486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伴重度肺动脉高压(肺高压)患儿手术指征的判定标准。方法 38例经手术治疗后早期肺动脉压降至正常的和作为可递性肺高压组(简称RPH组),12例经手术治疗后持续性肺高压的患儿作为不可递性肺高压组(简称IPH组),对比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两组肺-体动脉收缩压比值(Pp/Pa),肺-体血管阻力比值(Rp/Ra),肺-体循环血流量比值(Qp/Qa)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  相似文献   

18.
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PH)患儿因其呼吸系统功能尚不完善,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和该病特有的病理生理基础,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长,呼吸系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患儿术后呼吸道管理尤为重要,需特别加强呼吸道护理,给以适合其特点的呼吸机辅助呼吸模式与参数,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氧的供给,是保证其度过危险病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口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并使用西地那非口服治疗的21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患者平均动脉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平均肺动脉压、平均肺血管阻力明显下降(P<0.05),血氧饱和度明显上升(P<0.05)。结论西地那非能明显改善肺动脉高压及血气指标,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74例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监测与护理,总结体会。结果无死亡病例,全部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严密的监测与合理有效的护理能降低患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