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胞因子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其免疫病理损伤过程,其中IL-1,IL-2,IL-4,IL-6,IFN-γ,TNF,ICAM-1和BGEF在SLE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中起重重作用。这些研究将对SLE发病机理的认识及防治赋予新的启示,本文将对有关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免疫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致病性自身抗体是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组织损伤的基本原因,其产生起因于复杂的机制,涉及免疫系统的每一个关键成分。免疫系统的多种要素均有可能成为狼疮治疗的潜在靶点。本文重点阐述了SLE的免疫发病机制及相关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免疫抑制剂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抗心磷脂抗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中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ACA)的阳性率与临床关系,以及免疫抑制剂对ACA的滴度的影响。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的ACAIg含量测定药盒,作血清ACA含量测定。对17例SLE的患者入院及治疗3个月后行ACA滴度对比。结果ACAIgG、ACAIgA、A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新发现的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NP9基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体内表达及其蛋白功能预测.方法逆转录PCR、T-A克隆技术和DNA序列测定分离、克隆和分析 NP9基因, 检测40例SLE患者和48名正常对照的 NP9基因表达, 借助NCBI BLAST系列分析工具及相应的基因分析软件预测其蛋白功能.结果 SLE患者组逆转录病毒 NP9基因表达阳性率为77.5%(31/4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的8.3%(4/48), P<0.01. NP9基因编码产物由74个氨基酸组成,含有多个细胞核内分布信号,其等电点(pI)为9.59,与SLE患者体内高表达的某些细胞因子具有较高同源性.结论 SLE患者存在逆转录病毒 NP9基因特异性转录, NP9表达可能与SLE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SLE是一种主要影响育龄妇女的自身免疫性风湿性疾病 .SLE的流行在各种族人群中是不同的 ,在黑人妇女中的发病率大约是 1∶2 5 0 ,在中国妇女中大约是 1∶10 0 0 ,在白人妇女中大约是 1∶4 30 0 .超过 80 %的SLE病例影响关节、皮肤和血液 ,30 %~ 5 0 %的病例会影响肾脏、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肺系统 .10 %~30 %的病例中存在与动静脉血栓形成有关的抗心肌磷脂抗体 .大多数病例有明显的全身表现 ,包括疲劳不适、发热、纳差、恶心和体重减轻 .许多细胞因子参与了SLE疾病活动调节和各种不同器官受损的过程 .这…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病,因其病因不清,临床上对其治疗主要是应用以糖皮质激素为基础的免疫抑制剂联合疗法,以控制疾病过程中异常的免疫和炎症反应。本文从细胞及分子水平,具体阐述了几种临床常用免疫抑制剂对SLE的治疗作用,主要包括对T、B淋巴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及炎症性分子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用新型免疫吸附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特异性DNA免疫吸附剂制备方法及用血浆灌流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DNA免疫吸附剂是以碳化树脂为载体,将小牛胸腺DNA与蓝四唑阳离子络合后同火棉胶混合固定于载体表面而制成。6例SLE女性患者,年龄22~43岁,免疫复合物高于正常值,有不同程度贫血。其中,关节疼痛5例,水肿3例,皮肤损伤2例。用血浆灌流进行治疗。结果:5例关节疼痛全部缓解,3例水肿中2例减轻,2例皮肤损伤中1例好转。DNA抗体平均减少了37.5%。BUN平均减少40.6%。而血小板及血红蛋白变化不明显。此方法是较理想的血液净化形式,为难治性免疫性疾病提供了新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细胞因子异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有多种细胞因子异常。IL—2和IL—6及两者的受体,IFN─γ、IL—1、IL─4、BCGF、TNF、ICAM—1、BGEF均高,在SLE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中起重要作用,从而对SLE发病机理的认识及防治赋予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最常见的免疫系统疾病,病程迁延反复,死亡率较高。由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常造成多系统器官的损害和自身免疫性炎症。有报道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与SLE有密切关系,SLE可伴发甲状腺组织的免疫异常,引起甲状腺功能的紊乱。本文观察了43例SLE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并对TT_3、TT_4、游离T_3(FT_3)、游离T_4(FT_4)、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变化与疾病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胡兵  史登平  蔡萼 《中国微循环》2001,5(2):163-163
我们对8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 (SLF)患者进行了甲襞微循环的检测 ,并与同期74例健康人进行了对比分析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对象 :86例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学会 (ARA)1982年关于SLE的诊断标准 [1]。年龄在20~40岁 ,均为女性 ,病程在8~40月。另选74名年龄相仿的健康女性为对照。2方法 :采用WX -9A型微循环检测仪 ,在18~25℃室温下 ,取左手无名指观察。采用田氏甲襞微循环综合定量评价方法进行分析[2]。所得数据以 x±s表示。显著性测验采用t检验。结果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值见表1 :表1S…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病 ,因其病因不清 ,临床上对其治疗主要是应用以糖皮质激素为基础的免疫抑制剂联合疗法 ,以控制疾病过程中异常的免疫和炎症反应。本文从细胞及分子水平 ,具体阐述了几种临床常用免疫抑制剂对SLE的治疗作用 ,主要包括对T、B淋巴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及炎症性分子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体内、体外应用不同干预因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自然杀伤T细胞(NKT)的含量变化的影响,为SLE患者治疗寻求一条新的途径.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0例SLE患者体内外应用不同干预因素前后外周血Vα24+Vβ11+、CD161+Vα24+NKT细胞含量.结果:SLE患者体内应用甲强龙及甲强龙加丙球24 h后Vα24+Vβ11+、CD161+Vα24+NKT细胞占淋巴细胞比率明显高于用药前(P<0.01),SLE患者体外制备PBMC后加甲强龙、甲强龙加丙球及IL-12+IL-18进行细胞培养48 h后,Vα24+Vβ11+、CD161 Vα24+NKT细胞占淋巴细胞比率明显高于用药前(P<0.01).结论:体内外应用甲强龙及甲强龙加丙球后,Vα24+Vβ11+、CD161+Vα24+NKT细胞占淋巴细胞比率明显高于用药前;体外加IL-12+IL-18后与用药前比,Vα24+Vβ11+、CD161+Vα24+NKT细胞占淋巴细胞比率明显高于用药前;表明细胞因子IL-12+IL-18可能成为治疗SLE的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雷公藤碱戊的免疫药理作用。方法:采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培养观察雷公藤碱戊对SLE病人PBMC的B细胞功能的影响及时效关系。结果:雷公藤碱戊能抑制SLE的PBMC自发性增殖反应以及正常人和SLE病人PBMC对SAC刺激后的增殖反应。同时在培养的72前加入雷公藤碱戊均能对正常人PBMC在PWM诱导下的IgG产生呈现抑制效应。结论:雷公藤碱戊对B细胞均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消化系统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全身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近年来国内外系统性红斑狼疮之消化系统损害亦逐渐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相关报道日益增多。本文综述系统性红斑狼疮消化系统损害的发生率、原因和机制,以及多种临床表现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雌激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Th1/Th2型细胞因子分泌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研究和认识日渐增多加深。本文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点(其在育龄期妇女中发病率高,而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关系密切)就该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雌激素与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探讨SLE的发病机制。 方法: 采用体外集落培养、免疫组化、流式细胞仪、ELISA及RT-PCR方法观察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形态、数量、细胞基质、粘附分子及多种细胞因子的变化。 结果: 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数、形态及纤维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等细胞基质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骨髓基质细胞ICAM-1、VCAM-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者均与SLEDAI评分相关;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高于对照组(P<0.01),SCF、SDF-1与对照组无异(P>0.05),MIP-1、IFN-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GF-β则低于对照组(P<0.01),3种细胞因子与SLEDAI评分相关。 结论: SLE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粘附分子以及部分负调控因子异常表达,与SLE的发病、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激素对淋巴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ERα的表达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功能的变化,探讨SLE发生过程中性激素对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33例SLE患者和31例正常对照者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雌二醇(Estradiol,E2)、睾酮(Testosterone,T)水平,MTT法检测ConA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雌激素受体α(Estragen receptor,ERα)mRNA的表达。结果:与健康对照者相比较,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指数(Stimulatingindex,SI)降低(P〈0.01),E2水平升高,T降低,但P〉0.05,E2/T比值明显升高(P〈0.01),淋巴细胞ERαmRN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SLE患者性激素水平的改变可通过淋巴细胞ERα,影响淋巴细胞的功能,参与SL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在延长生存期的同时,努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成为临床医疗、护理所追求的目标。而健康教育是消除和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本文阐述了SLE患者健康教育的内容、形式及方法,强调加强SLE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对减轻和避免SLE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细胞因子分泌及其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分离法对11例SLE患者和6例正常人骨髓MSCs进行分离培养,流式细胞术鉴定MSCs.取P2代细胞,半定量RT-PCR检测SLE患者骨髓MSCs白细胞介素-6(IL-6),IL-7,IL-11,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和干细胞因子(SCF)的表达.结果 SLE患者MSCs均表达CD29、CD44和CD105,不表达CD14、CD34、CD45和HLA-DR.两组P2代MSCs均表达IL-6、IL-7、IL-11、M-CSF和SCF.SLE患者组MSCs IL-6、IL-7表达降低(P<0.01),IL-7的表达和SLE的活动评分(SLEDAI)呈负相关(r=-0.891,P<0.05).结论 SLE患者MSCs细胞因子分泌异常,可能与SLE血液系统损害及病情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