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东菱迪芙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东菱迪芙对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和影响突发性耳聋预后的因素。方法 选择8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东菱迪芙:对照组与试验组再按有无伴发眩晕症状和病程时间各分成两组。结果 ①对照组与试验组之间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两组伴发有无眩晕组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③两组的病程〉7d组与病程≤7d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东菱迪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突发性耳聋药物,眩晕和病程时间是影响突发性耳聋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李娟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4):476-479
目的:探讨巴曲酶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单用阿司匹林组(ASA组)23例、单用巴曲酶组(巴曲酶组)15例及两者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24例,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高切应力、红细胞压积、凝血功能、卒中量表评分(NIHSS)及生活自理能力(MBI)的变化,并比较出血(包括颅内出血及其他脏器出血)的发生率。结果:3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60s、180s及最大聚集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作用最明显(P<0.05),巴曲酶组及联合治疗组血纤维蛋白原水平、血高切应力均降低(P<0.005,P<0.01)。生活自理能力恢复联合治疗组(75.80%)优于巴曲酶组(47.11%)和ASA组(18.45%)。出血发生率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个月时3组NIHSS、MBI比较显示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均P<0.001)。结论:巴曲酶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药治疗,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对我科2008~2011年应用降纤酶治疗脑梗死60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均符合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或MRI确诊,无出血倾向的脑梗死患者.男37例,女23例.年龄38~71(平均55.9)岁.发病至用药时间为1h-14d,≤6h7例,≤24h 23例,1-3d16例,>3d14例,平均2.5d.本组均为颈内动脉系统梗死.  相似文献   

4.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3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纤维蛋白原变化以及治疗时间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降纤酶治疗,并与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血栓通注射液治疗作对照观察,在治疗2周后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及出凝血时间测定,3周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降纤酶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浆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且12h内显效率为80%。结论:降纤酶治疗不宜溶栓的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小,使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5.
晴尔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秀莲  李娜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8):1034-1035
晴尔(注射用奥扎格雷钠)是一种高效强力的血栓素A2(Thlomboxane,A2)合成酶抑制剂,近年来被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治疗。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应用晴尔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脑梗死患者100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50~80岁,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提出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00例中治疗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平均65岁,平均发病时间12h,平均肌力2级。对照组50例,男38例,女12例,平均62岁,平均发病时间13h,平均肌力2.5级。治疗前两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肌力及…  相似文献   

6.
张琪  陈晓光  车琳 《黑龙江医学》2010,34(2):115-116
目的评价东菱迪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组84例随机分成降纤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除行常规治疗外,治疗组加用东菱迪芙第1、2、4 d,10 Bu,生理盐水250 mL,静点;第3、5 d,给予东菱迪芙5.0 Bu,静点;对照组用疏血通6.0 mL加生理盐水250 mL,静点。评定指标:包括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东菱迪芙治疗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30 d,临床有效率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东菱迪芙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且相对安全,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8.
袁丽 《陕西医学杂志》2000,29(2):100-101
应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30例,有效率为90%,显效率70%,优于对照组的73.3%和46.7%,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提示降纤酶对急性脑梗塞有肯定疗效,并对其机理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黎彪 《广东医学》2006,27(6):924-925
目的 观察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起病在48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脑活素、维脑络通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巴曲酶治疗.比较治疗2周后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是53.3%和100.0%,对照组分别是10.0%和85.0%.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改变,而纤维蛋白原降低.结论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起病6~72 h内)随机分成巴曲酶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前后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测定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FIB水平下降非常显著(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纤维蛋白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距起病6~72 h的巴曲酶早期使用仍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发病24h内的ACI患者64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33例),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ADL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以治疗第21天CSS和ADL改变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21d后治疗组、对照组CSS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ADL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东菱精纯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方法:对3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静脉注射东菱精纯克栓酶,同时15例患者常规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复方丹参,对两组临床疗效,FIB改变,不良反应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克栓酶组是效9例(30%),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为效2例(13.3%),总有效率66.6%。FIB用药后显著下降,与用药前相比P<0.01,而对照组无变化。结论:降纤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血FIB含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尹继君  彭玉华  王新强  霍桂玲 《重庆医学》2004,33(12):1851-1852
目的观察巴曲酶(DF-521)和速避凝(LMWH)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应用DF-521和LMWH治疗40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观察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DF-521和LMWH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1两组的纤维蛋白原下降有明显差异,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差异,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DF-521和LMWH是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2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49例,巴曲酶组33例。联合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30 mg静脉滴注,每12 h 1次,连用10 d;同时在第1、3、5天静脉滴注巴曲酶,剂量分别是10、5、5 BU。巴曲酶组则单用巴曲酶,用法同联合治疗组。2组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及凝血功能指标检查。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第3天比较2组NDS,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15天,联合治疗组NDS显著低于巴曲酶组(P<0.05);治疗后第15天与治疗前比较,2组NDS均显著下降(P<0.01)。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巴曲酶组(P<0.05)。2组纤维蛋白原含量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性下降(联合治疗组:t=19.246,P<0.001;巴曲酶组:t=12.748,P<0.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6):40-4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40例应用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40例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并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从而发挥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ASA)、低分子肝素(LMWH)及巴曲酶(DF-521)联合应用对脑梗死急性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阿司匹林与巴曲酶联合治疗组(对照组,n=51)和阿司匹林、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组(观察组,n=50),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15、30、90天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高切应力和红细胞压积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好于对照组。三联治疗组在治疗后90天时NIHSS、BI评分的好转优于两联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发生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司匹林、巴曲酶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预后,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周启才  林泽鹏 《四川医学》2011,32(6):899-900
目的观察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88例发病时间6~72h的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同时观察组应用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加用巴曲酶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9.55%,两组疗效经Х^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程结束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疗效明显,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东菱迪芙治疗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后血浆D-二聚体(D-Dimer)及纤维蛋白原(FIB)变化。方法:将120例腔梗患者随机分为东菱迪芙组和常规治疗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神经细胞营养药和常规药物,而东菱迪芙组在第1,第3,第5,第7天加用东菱迪芙治疗;同时设有急性脑梗塞(ACI)组30例,并设正常对照组30例。测定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和FIB水平。结果:治疗前腔梗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急性脑梗塞患者(P〈0.05);东菱迪芙治疗后第7天,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FIB明显降低(P〈0.05);第14天,D-二聚体与治疗前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东菱迪芙使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纤溶活性增强,凝血活性相对减弱,促进微血栓溶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