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中医药信息学与虚拟人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历史的回顾回顾电子计算机在我国医药领域应用的往事 ,虽然应用电子计算机处理医学信息在我国医学界起步较晚 ,但是在中医领域可以说是较早的。早在 70年代初 ,由于对中医针刺麻醉机理研究的深入 ,在实验中遇到大量的生物电信号数据需要及时地进行处理。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科技工作者开始应用电子计算机来处理针刺麻醉实验中所遇到的数以万计的生物电信号。 80年代初 ,随着关幼波老中医诊疗肝病软件的出现 ,全国兴起了一股股中医专家系统热 ,相继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研制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医专家咨询软件 ,中国医药信息学会的前身计算机诊…  相似文献   

2.
*电子计算机技术近年来已在我国中国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截至1987年3月15日,全国已有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72个单位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的科研课题共267项,在已通过专家鉴定的69项课题中,有33项获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中医应用计算机已从单纯的  相似文献   

3.
长沙召开中医数字辨证机鉴定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中医学院与湖南省计算技术研究所密切协作,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于1979年9月研制成功了中医数字辨证机,它将灵活复杂、富于经验的中医学与标志现代科学技术的计算机科学结合起来,为中医学现代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为电子计算机在医学领域  相似文献   

4.
由沈福道主编、湖北科技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中医与多学科》一书,作为多学科研究中医这方面概貌的第一部专著,很有特色,值得一读,笔者读后有如下体会: 1 尊重事实述往昔该书主体内容共分十一章,除第一章“中医与多学科研究的关系”外,其余十章分别讨论了中医学与哲学、逻辑学、时间医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物理学、数学、电子计算机、系统科学理论等学科的关系。书作者通过列举大量的事实证明,多学科研究中医,并非今天才被人们发明,我们的  相似文献   

5.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与发展,对现代科学技术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近年来,电子计算机在中医领域应用中出现的一个新的分支——电脑中医,正以与日俱增的成果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成为国内外颇受  相似文献   

6.
<正> 广西微型电子计算机中医诊疗程序研制成功,从而填补了我区这一科学领域的空白。三月二日至五日,经来自北京、天津、陕西、安徽、福建、湖南、广西等省、市、自治区有关方面的专家、科技人员进行技术鉴定,认为这一科研成果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广西微型电子计算机中医诊疗研究,是广西计算中心和广西中医学院、广西医学院三个单位的科技人员,对广西中医学院林沛湘副教授的“外感咳嗽”诊疗经验和广西医学院刘凤谦副主任医师的“温病”部分病种诊疗经验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7.
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在应用电子计算机模拟老中医经验方面,近年来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著名妇科老中医钱伯煊的诊疗应用软件和中医诊疗生成系统已分别于1981年和1983年先后通过学术鉴定,获1984年全国微机应用展览会一等奖,并被推荐参加了今年日本筑波万国博览会。  相似文献   

8.
电子计算机在巾医方面的应用,始于六十年代。到了八十年代,越来越多地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据其研究的性质来看:有中医典籍电子书,如《伤寒论》、《黄帝内经素问》;有中医计量与脉象模式识别,如《中医计量辩证的模式识别》、《计算机自动辨识平脉弦脉脉图模式识别》;有中医方剂,如《四逆散临床应用电脑程序研究》;有中医诊疗数学模型的探讨,如《中医诊疗软件与数学模型》;有历代中医文献检索,如《历代中医名著治疗经验电算机检索》;有中医内、外、妇、儿、眼、骨、针灸各科,如《中医眩晕专家系统》、《应用电子计算机辅助胆道感染与胆石病进行辩证论治》、《中医妇科专家系统咨询》、《小儿咳喘计算机软件》、《电子计算机整理老中医陆南  相似文献   

9.
中医辨证所反映的,是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各种证候相互联系的客观规律。迄今尚主要靠医生主观感觉判断。由于条件限制和各医家所处的环境、所接触病人的社会地位、生活习惯不同,也由于医家个人的观点和思维方法的差异,反映在辨证结果上就有所不同。目前,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经验交流上,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造成资料难以对比,难以重复。因此,中医的辨证标准是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七十年代微型电子计算机迅速发展,在医学上也有广泛的应用,为中医辨证客观化提供了条件,国内已有初步尝试。我们试用微型电子计算机辅助中医虚证(包括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鉴别诊断,以企获得一个比较客观的辨证结果,为研究中医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0.
杜青雄 《世界中医药》2010,5(2):129-130
每一门学科都是科学与技术的统一,也就是说,既有其理论又有其(操作)技术。中医也不例外,中医包括了中医之言和中医之行,才是是完整的中医。中医的理论简单,而操作复杂,不容易掌握,这就是中医的特点。只有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才能活学活用。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要在反复的实践中推敲、琢磨,本文就中医所言之“病因”,谈谈笔者的心得,与同道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1.
<正>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它既是指导中医临床工作的理论原则,又是解决诊断治疗等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中医辨证论治规范化,是多学科研究中医,实现中医现代化的重要课题。辨证论治基本原理的模式化、结构化,甚至数学化与电子计算机化  相似文献   

12.
<正> 随着中医事业的发展,中医临床护理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近年来各地相继编写出版了一些中医护理论著,制定了全国统一的《中国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中华护理学会,于1984年成立了“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委员会”,这对促进中医护理逐步形成独立学科奠定了基础。我国于1959年就创办了中等中医护士学校,开始培养中医护理人员。在党的十一届  相似文献   

13.
完善和发展全国中医药信息网络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数量猛增引起“情报爆炸”。为解决这一问题,发达国家早在70年代就利用高密度信息存贮、电子计算机检索、终端设备和通讯线路,建成联机情报检索网。美国的Medline联机检索服务于全世界。中国医学科学院情报所于1986年在引进Medline的基础上,建立中国Medlars中心,初创我国医学信息网络。1986年3月15日,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医学信息网络正式  相似文献   

14.
<正> 模拟名老中医经验编制存贮的中医电脑,确实可以在门诊看病,具有精确、快速的特色,但认为“买一台电子计算机就可代替中医门诊”,实在有些误解。首先,模拟一位著名老中医的治疗经验,要整理出他的临床经验,专业软件人员再将这些经验编制成电子计算机程序,按照一定的方式输进机器才能使用。这个过程的时间比例为:1:6:10。  相似文献   

15.
在省科委和福建中医学院党委领导下,于1980年9月份组织省计算中心的工程技术人员陈道灼、孙建嵩、林炳丞与福建中医学院骨伤科付主任医师张安桢、主治医师王和鸣等同志组成“电子计算机在中医应用研究小组”,他们克服各种困难,经过三个多月的辛勤劳动,  相似文献   

16.
微观辨证,是近年来借助现代科学技术而兴起的一门新型中医学科.其理论之产生,将中医辨证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实现了中医辨证发展史上的飞跃.今就微观辩证之渊源、涵义、价值与不足,略陈拙见于次.1 微观辨证的渊源微观辨证是传统中医药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进入本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及欧美等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率先将声、光、电子等现代先进科学技术,运用于中医药学的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揭开了传统中医药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序幕.随后,电子计算机模拟中医辨证论治经验系统的诞生及成功运用,实现了对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数学分析,为  相似文献   

17.
张贵 《光明中医》2002,17(6):3-3
1 高科技诊疗理论的纳入中医落伍于时代的迅猛发展 ,在于对高科技诊疗理论的放弃。西医发展的速度、西药在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 ,在于高科技诊疗技术的发展 ,没有高科技诊疗技术的提高 ,也就不会显示出中医诊疗技术的落后。中医诊疗技术的落后 ,就意味着与西医竞争中的衰退。高科技诊疗技术 ,不属于西医的专利 ,而且高科技诊疗技术不等于治病。故此 ,高科技诊疗理论 ,应纳入中医教材中 ,优势互补 ,作为中医基础理论发展方向的研究课题。2 自然科学理论与人体科学理论中医基础理论没有发展 ,中医药学就不会有进步。中医基础理论要发展 ,就…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就医院在中医特色护理模式的创建与应用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进行探讨,提出下一步中医特色护理工作改进的思路、方法、措施。方法以中医特色技术为基础和突破口,以中医护理方案为参照,创立医护一体,预防、诊疗护理、康复一体的运行机制,实行护理人员的专科培训与分层次培训,多渠道多方式对患者及家属开展中医特色技术健康教育。结果中医特色护理模式在医院的开展虽然取得良好效果,但在运行中发现也存在一些不足。医院下一步就中医特色护理模式在科研和慢性病临床方面开展攻关工作。结论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国家对中医政策方面的重视,中医特色护理模式发展前景势必会美好而广阔。  相似文献   

19.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明确指出:发挥中医护理特色、提高中医护理技术是我国未来几年中医护理事业发展的重点.中医护理注重养生、防重于冶,为了实现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应该进一步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相互结合,将中医的辨证施护和整体观突出出来.本文就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医“证”的客观化研究,是中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运用电子计算机对随机抽取的120例受检者(包括心气虚和心气不虚者)的血液动力学指标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同时亦作了一元和二元分析,试图从另一个方面为“心气虚”辨证提供初步的定性及定量分析的客观指标。 材料与方法 1.辨证标准 采用1982年广州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防治学术会议制定的虚证辨证标准。为使心气虚程度数量化,便于电子计算机分析处理,结合Killip分级标准,将无心气虚表现者记为“○”;心气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