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7 毫秒
1.
目的研究总结冰冻机采血小板在抢救临床大出血症状时应用的重要性。方法随机选取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的大出血患者99例,观察输注冰冻血小板24h后各类急症患者大出血止血情况。结果99例急症大出血患者,显效67例,有效3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9%。结论冰冻机采血小板的临床应用,在处理急性失血的重症患者时,具有其他药物不可替代的良好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3种机采浓缩血小板输注疗效的比较,寻找一种既能达到较好的临床输注效果又能满足急诊需要的血小板种类。方法:通过观察止血情况,输注前和输注后24h外周血血小板升高值来判断疗效。结果:K管道血小板与F管道血小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冰冻血小板与K管道和F管道在血小板升高值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管道血小板既有K管道的优点又克服了冰冻血小板的不足,应该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采集后不同时段保存的新鲜血小板和不同时段制备的冰冻血小板的质量指标的动态分析,寻求血小板更适宜的冰冻保存时机,为偏型库存血小板的适时冰冻保存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Trima5.0血细胞分离机和配套管路,采集20份2个治疗量血小板(5.0×10^11~6.0×10^11/个),每份分为2袋,分别于采集后6h和72h制备为冰冻血小板并留样,1周后复苏留样,检测血小板计数、血小板黏附功能、血小板P选择蛋白、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PF3A)、血小板第4因子(PF4)、血小板PH值和血块收缩试验。结果:常规保存条件下,72h内各时段的血小板的计数、血小板黏附功能、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PF3A)、血小板PH值和血块收缩试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P选择蛋白在采后6h已明显升高(从10.12±3.75升高到42.5±18.6),采集后72h升高90.2±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F4在采集后不同时段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后6h与72h制备的冰冻血小板,血小板的PH值、血小板计数、PF3A与各时段的新鲜血小板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黏附功能、血小板P选择蛋白、血小板第4因子(PF4)和血块收缩试验和各时段的新鲜血小板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不同时段的冰冻血小板的各项质量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Trima5.0血细胞分离机和配套管路采集的血小板在常规保存72h内其活力优于冰冻血小板,采集后72h内制备的冰冻血小板,质量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李明 《山东医药》2007,47(21):10-10
2003年以来,我们共机采冰冻血小板863例份,报废68例。现将报废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80℃保存6个月机采血小板质量变化,并观察其输注后的临床疗效。方法:30份-80℃冰冻保存6个月以上的机采血小板解冻后,混匀、取样测定其血小板数量(BPC)、平均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和pH变化与冰冻前新鲜血小板进行比较;并对140例患者输注冰冻血小板后临床止血效果有效率进行分析。结果:-80℃保存6个月机采血小板的BPC、PDW、MPV、P-LCR及pH值与新鲜血小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出血性患者的冰冻血小板输注临床止血(出血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93.6%。结论:-80℃冰冻保存6个月机采血小板可有效治疗急性出血性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查找冰冻血小板融化复苏后出现不可逆聚集原因.方法:收集2001年9月~2006年10月本站制备的789袋冰冻血小板的溶解情况,观察融化复苏后出现不可逆聚集与保存温度波动的关系.结果:3次集中出现融化复苏不可逆聚集均与保存温度的波动密切相关,其发生率为78.1%.结论:保存温度波动会造成冰冻血小板融化复苏后不可逆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巨和粒)是一种促血小板生长因子,具有促进造血干细胞和巨核祖细胞增殖,诱导巨核细胞成熟分化,增加血小板生成,增加外周血小板数量等功能。2003年12月~2006年3月,我们对16例因化疗致血小板减少的患者采用巨和粒治疗,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手工法与某新型振荡注射仪冰冻血小板之异同。方法:通过手工法及与某厂家合作研制的振荡注射仪冰冻血小板,检测2组血小板冰冻前后的关键指标及临床应用指标,并比较2者之间的差异。结果:手工组和振荡注射仪组在加入DMSO后冰冻前与对照组比较,在血小板P选择蛋白和PF4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加入DMSO冰冻后复溶与对照组比较,血小板黏附功能、血小板P选择蛋白、血小板第4因子(PF4)和血块收缩试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手工组与振荡注射仪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振荡注射仪组与手工组在融化后报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振荡注射仪组在融化后报废率方面优于手工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浓缩血小板和冰冻浓缩血小板中白细胞的表型和功能变化。方法用N ageotte法计数新鲜浓缩血小板和冰冻浓缩血小板中的白细胞数量,台酚蓝拒染法计数白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对白细胞表面标记进行测定,用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对同种免疫功能进行分析。结果新鲜浓缩血小板中的白细胞数约为2.4×106/U,经3个月的冻存有85%的白细胞存活,浓缩血小板中白细胞表型为CD3+CD8+、CD3+CD4+、CD3+CD4-和CD3+CD8-等,并存在较强的同种免疫活性。结论新鲜浓缩血小板和冰冻浓缩血小板中的白细胞均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此为输注过程中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为预防输注浓缩血小板引起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等,建议应用滤除白细胞输血器(PL型滤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小板制剂在临产前并发血小板减少孕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孕妇产前血小板计数,对血小板计数小于(10~52)×10^9/L的患者,结合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分别在产前、产中和产后输注不同剂量的机采血小板。结果:7例患者通过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均达到50×10^9/L以上,产中和产后出血量少,无意外情况发生。结论:妊娠并发血小板减少治疗的重点虽然是治疗病因,但为了防止分娩时大出血,输注血小板制剂,提升血小板数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血小板保存添加液成分中葡萄糖对4℃冷藏血小板体外活力的影响。方法:将单采浓缩血小板分别悬浮于含35%ACD血浆的含糖的或无糖的血小板冷藏保存添加液(PAS-R1和PAS-R2)中,4℃保存5d,检测相关指标;另外,分别采用PAS-R1和PAS-R22种添加液保存血小板,先置22℃振荡4h,然后置4℃冷藏,分别取样检测0,4,48h、和7d血小板ATP水平和及0,1,2d和3d血小板聚集反应的差异。结果:与含糖添加液相比,保存于无糖添加液中的血小板葡萄糖的消耗和乳酸的生成显著下降(P〈0.05),保存期末的pH略高;无糖添加液中的血小板GPⅠbα的表达显著高于含糖添加液(P〈0.05);经37℃血浆孵育后检测,血小板低渗休克率(HSR)显著高于含糖添加液(P〈0.05);在降温和冷藏过程中,2种添加液中血小板ATP水平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保存7d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冷藏过程中,添加液PAS-R1和PAS-R2保存的血小板对ADP诱导的聚集反应均逐步下降,新鲜冰冻血浆可部分恢复血小板聚集率;2者保存1,2,3d的血小板对ADP诱导的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5%ACD血浆所携带的葡萄糖足以维持4℃冷藏血小板5d所需的能量;额外的葡萄糖将导致乳酸生成增加;降低血小板冷藏添加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有利于维持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Ⅰbα的表达和保持血小板的代谢活力,可能有助于提高冷藏血小板的体内回收率和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2.
由于机采新鲜血小板常不能满足临床上患者的需要,因此机采冰冻血小板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我们将2005年4月~2007年8月需输注血小板的469例患者分别输注机采新鲜血小板和机采冰冻血小板,观察两者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浓缩血小板治疗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疾病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1年1月~2003年1月,我们为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30例孕妇输注浓液血小板,以预防分娩过程中发生大出血,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输注血小板的白血病患者196例为研究对象,比较白血病患者输注冰冻血小板和单采新鲜血小板之后24 h的血小板计数值变化,掌握白血病患者输注单采新鲜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后24 h外周血血小板数的疗效差异。数据显示,输注单采新鲜血小板疗效优于输注冰冻血小板疗效。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输注是治疗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白血病和肿瘤患者,在化、放疗或用抗癌药物治疗的同时,血小板输注可作为辅助疗法以防患者出现严重出血。然而反复输血可发生同种免疫反应,产生抗血小板抗体,而该抗体可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导致血小板输注反应。我们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  相似文献   

16.
吴伟  邢月明  宋翔  赵心萍 《山东医药》2006,46(16):25-25
肿瘤化疗常导致不同程度的急性或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往输注血小板治疗有传播传染性疾病、发生输血反应的危险,且血小板寿命短暂,反复输注又会产生血小板抗体降低疗效。2003年8月以来,我们对50例化疗后血小板下降患者应用巨和粒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冰冻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治疗产后大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冰冻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在治疗产后大出血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输血量〉2000ml的产后大出血患者随机分组,将冰冻单采血小板或冷沉淀单独输注者与联合输注者作了对比观察。观察指标输注前及输入后1~2h患者:①凝血酶时间(TT);②凝血酶原时间(PT);③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④纤维蛋白原(Fbg);⑤血小板计数PLT;⑥24h内有效止血率;⑦平均止血时间。结果:患者输注后1~2h比输前的TT、PT及APTT显著缩短,Fbg及ALT显著增加(P〈0.01),平均止血时间为2.45±1.36h,24h止血有效率为96.15%。结论:在产后大出血患者输血治疗中,应用冰冻单采血小板组及冷沉淀联合输注有着显著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18.
EDTA—K2是国际血液学标准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Standardization in Hematology,ICSH)1993年推荐用作血液分析的抗凝剂,此抗凝剂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达到抗凝的目的,抗凝效果满意,已得到临床的广泛使用。但EDTA盐偶可引起血小板聚集,从而导致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时出现血小板假性减低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网织血小板检测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因为产生抗自身血小板抗体促使血小板减少而使机体器官受损的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是ITP较常见的表现之一。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大致为两类:血小板生成减少和血小板破坏加速。网织血小板(RP)是新释放入血液循环的血小板,是富含RNA类似于网织红细胞(Ret)的最年轻的血小板。RP的数目反映了人体血小板的更新速度、血小板增生情况。2002年11月~2003年4月我们检测了50例健康人、48例ITP患者、35例急性白血病、2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外周血的RP,旨在探讨RP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以便更好为临床上诊治ITP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肺心病患者血小板膜蛋白P-selectin与血小板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同位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 ̄(125)I-SZ_(51))观察了3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膜蛋白P-selectin的变化及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变化的关系。结果显示,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血小板膜蛋白P-selectin较慢性肺病组及与正常人群比较显著升高(P<0.01),同时与血小板的粘附功能、聚集功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血浆中的vonWillebrand因子(vWF)、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并促进血小板粘附及聚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