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场强MRI在急性脊髓炎检查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场强MRI在急性脊髓炎检查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影像诊断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2例急性脊髓炎的MRI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例中病变累及颈髓者5例,颈髓至上段胸髓者1例,颈髓中、下段至上、中段胸髓者4例,下段胸髓受累2例;病变范围达4个以上椎体者10例;病变在T2WI上容易识别,均呈高或较高信号影,矢状位结合横轴位观察才能避免误判;5例脊髓轻度增粗,3例较明显增粗,4例脊髓形态改变不明显,脊髓形态改变在矢状位T1WI上显示清楚;3例行MRI对比增强检查,其中1例呈中度条状强化,2例呈轻度斑片状强化,无占位效应。结论MRI能直观地反映急性脊髓炎的病理改变,是该病的一种理想影像检查和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2.
刘宇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9):87-88
目的分析MRI在急性脊髓炎诊断及鉴别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8例经确诊为急性脊髓炎患者的MRI影像资料,分析MRI扫描后所见的特征。结果18例急性脊髓炎患者的病变段脊髓均增粗,增粗程度略有不同,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结果显示,12例患者的病变区无明显强化,4例患者有细条状强化现象出现,2例患者有斑片状强化现象出现。结论根据急性脊髓炎的特征性MRI表现,并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对急性脊髓炎作出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急性脊髓炎检查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影像诊断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8例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资料和MRI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8例中脊髓肿胀增粗呈均匀一致性:9例均有脊髓增粗,但多数呈轻度肿胀,且均匀一致,外缘光滑,5例少数肿胀显著,但仍具有均匀一致特点;病变累及颈髓者5例,颈髓至上段胸髓者3例,中段胸髓者7例,胸下段脊髓受累3例;病变范围长达3个椎体者2例,4个椎体者3例,5个椎体者10例,6个椎体以上者3例;T1WI上呈略低信号7例,呈等信号11例;T2WI上均呈高或较高异常信号影;横轴位上T1WI上异常信号影位于脊髓中央部13例,脊髓中央部和周边部信号均增高5例;有7例在T2WI上高或较高信号的病变中可见小斑片状等信号影;7例行MRI对比增强检查,其中4例表现为中度强化,局限于脊髓前外侧,呈条状;另3例强化呈不规则斑片状,主要位于病灶周边部脊髓表面,无占位效应。结论 MRI能清晰显示病变及其病变程度和范围,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高的价值,是急性脊髓炎的影像首选理想影像检查和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髓多发性硬化的MRI表现及其诊断。方法:分析9例脊髓多发性硬化病变的部位、范围、病变处脊髓形态、MRI信号及强化程度。结果:发生在颈髓4例,颈胸髓同时受累3例,单纯胸髓受累2例。病变呈条带状、斑点状,T1WI呈低或等信号,T1WI呈高信号,T2WI轴位上病变以点片状高信号为主,增强后病灶强化或不强化。结论:MRI有助于脊髓多发性硬化与其他脊髓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脊髓型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MRI特征,探讨MRI在脊髓型MS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临床证实的脊髓型MS 11例,均行MRI检查,对其临床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共检出病灶27个,病灶分布于颈段脊髓和胸段脊髓。矢状面病灶形态主要表现为与脊髓长轴平行的长条状、梭形或斑片状。T1WI或T1WIR表现为低或等信号,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病变区脊髓主要表现为轻-中度脊髓肿胀,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或呈团块状、长条状、边缘环状及斑片状强化,范围明显小于T2WI上所见。结论:脊髓型MS具有一定的MRI特征,但其在影像学诊断上仍需与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视神经脊髓炎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视神经脊髓炎(NMO)的临床特征及相关辅助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NMO患者的临床特征、磁共振和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检查资料。结果首发症状以视觉障碍起病3例,以横贯性脊髓病变起病11例,以视觉障碍及横贯性脊髓病变起病2例;同时少部分患者伴有非脊髓、视神经症状。AQP4抗体阳性14例,其中12例出现复发。脊髓MRI检查发现脊髓病灶≥3个椎体节段13例,呈长T1和长T2信号改变、斑片状强化。头部MRI检查显示颅内病灶8例,主要分布于皮质下、下丘脑、丘脑、第三、第四脑室周围和脑干。急性发作期予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早期症状均有改善。结论 NMO主要表现为横贯性脊髓炎和视神经炎,其脊髓、视神经和颅内MRI具有特征性。在疾病急性期用甲泼尼龙等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血清AQP4抗体有助于NMO的诊断及预后提示。  相似文献   

7.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急性横贯性脊同须炎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对临床及MRI确诊的11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其MRIT1WI、T2WI及GD-DTPA增强扫描后的具体表现。结果:11例患者中1例位于颈延髓,7例位于胸髓及颈髓下端,2例累及颈胸腰髓,1例位于脊髓圆锥。T2WI脊髓中央呈长T2高信号,平均长度为5个脊髓节段,占据脊髓2/3以上横断面积。T1WI相脊髓轻度增粗,增强后脊髓呈间断性条状及斑片状强化,且表面强化为主,无占位效应。结论:MRI是检查该病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MRI对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I在脊髓型多发性硬化(MS)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2例脊髓型MS的临床及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病人的病灶部位以颈、胸髓多见,病变脊髓T1WI为低或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后无强化或仅有轻度斑片状、环状强化.MRI复查,1例病人发现有新的MS斑块出现.急性期需与髓内肿瘤及急性脊髓炎进行鉴别.结论 MRI对脊髓型M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6大核心临床特征对应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 收集10例NMOSD患儿临床和影像资料,采用MRI进行头颅、脊髓和眼眶扫描,观察NMOSD的发病部位、形态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10名患儿行MRI检查均发现视神经、脊髓或脑内病灶,其中8例视神经异常,6例脊髓异常,5例脑内异常(2例延髓,1例脑桥,1例脑桥和丘脑,1例双侧大脑半球);MRI视神经异常表现为眶内段或视交叉受累,增强扫描可见强化;MRI脊髓异常表现为颈段、胸段、腰段脊髓均可受累,其中5例病变发生在颈胸髓,1例发生在脊髓圆锥,急性期可见脊髓肿胀,慢性期可见脊髓萎缩或空洞;MRI脑内异常表现为延髓、脑桥、第四脑室周围、双侧丘脑、第三脑室周围以及双侧大脑半球白质斑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结论 NMOSD的6大核心临床特征均有特异性的MRI表现。  相似文献   

10.
陶光举  张明光 《河北医学》2016,(9):1433-1435
目的::对比分析脊髓内室管膜下瘤与星形细胞瘤的MRI特征,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脊髓内室管膜下瘤和20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比较二者病变部位、累及范围、生长方式、信号特点、有无强化、边界是否清楚、有无囊变及瘤周情况等。结果:脊髓内室管膜下瘤位于颈段5例、颈胸段8例、胸段2例及胸腰段1例,星形细胞瘤位于颈段7例、颈胸段5例、胸段6例及胸腰段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管膜下瘤纵轴长度(88.30±23.47)mm、瘤椎体数目(4.67±1.26)个,星形细胞瘤纵轴长度(55.16±19.56)mm、椎体数目(3.41±1.1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室管膜下瘤多呈偏心性生长、水肿不明显或仅轻微水肿、边界清楚、较少囊变,与星形细胞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室管膜下瘤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14例、混杂信号2例;T2WI呈均匀高信号14例、混杂高信号2例;增强扫描示病变无强化11例、部分轻度强化或点片状轻度强化5例。星形细胞瘤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11例、混杂信号9例;T2WI呈高信号12例、稍高信号6例和混杂信号2例;增强扫描无强化4例、轻度强化7例、明显强化9例。结论:脊髓内室管膜下瘤与星形细胞瘤在生长方式、边界、形态、瘤周水肿及强化程度等存在差异,有助于二者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MRI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MRI征象,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NRI检查诊断,临床治疗证实为脊髓多发性硬化25例,分析其MRI征象.结果 脊髓多发性硬化病灶分布颈段脊髓最多(13/25),其次为颈胸髓同时受累(9/25),胸髓受累(2/25),全身脊髓受累(1/25).MRI特征性表现为:大多数病变矢状位长度小于4个椎体,长度大于宽度;急性期病变局部脊髓肿胀,病灶呈斑片状、条带状;T1 WI中等或界限模糊的稍低信号,T2WI为长短不一的条状高信号.轴位像病灶位于脊髓侧方和后方,一般小于脊髓截面1/2.静脉注射Gd-DTPA后.活动期病灶呈条状、片状强化,但强化区范围明显小于T2高信号灶范围.经激素正规治疗后病变脊髓恢复正常.强化程度减弱或无强化.结论 脊髓多发性硬化的N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其诊断、治疗、随访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I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6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的MRI平扫及Gd-DTPA增强扫描资料.结果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病变多累及颈胸段脊髓的后索、侧索,并可不同程度累及脑白质、视神经和周围神经,表现为弥散_而不均匀的白质变性,在MRI T1WI序列病变信号变化不明显,与正常脊髓相似,T2WI序列上呈条状或斑片状的高信号,边界欠清晰;Gd-DTPA增强扫描检查病变强化不明显.#结论 MRI因其多方位、多序列成像等优点,对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髓多发性硬化的MRI表现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18例脊髓多发性硬化行脊髓和/或头部MRI检查,对其征象进行分析。结果:18例脊髓多发性硬化主要发生在颈髓8例,占44.4%,颈胸髓同时受累7例,占38.9%,单纯胸髓受累2例,占11.1%,全部脊髓受累1例,占5.6%。病变呈条带状、斑点状,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T2WI轴位上病变呈点片状高信号为主,增强后病灶强化或不强化。结论:脊髓多发性硬化有其特征性MRI表现,MRI是目前诊断脊髓多发性硬化最敏感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RI在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诊断中的意义.材料与方法11例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男7例,女4例,年龄27-74岁.本组病例均无明确外伤史.常规行SE T1WI,T2WI矢状位及T2WI轴位,部分病人行脂肪抑制扫描.6例注射Gd-DTPA增强扫描.结果 11例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中,9例位于椎管内背侧脊髓后方,2例位于椎管内背外侧.病变范围覆盖4-5个锥体节段,颈段8例,胸段3例.血肿呈长条状及长梭形.5例血肿呈T1WI,T2WI高信号,4例血肿呈T1WI,T2WI等、低、高混杂信号,2例呈T1WI及T2WI等信号.增强扫描,2例血肿壁强化,4例未见强化.结论 MRI是脊髓硬膜外血肿最佳检查方法,能清楚显示血肿部位,范围,区分急慢性血肿,判定脊髓受压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15.
邹一砖  姚伟根  袁明远  于红 《河北医学》2001,7(12):1074-1076
目的 :探讨创伤后脊髓空洞症MRI表现及其形成机制。方法 :分析 11例创伤后脊髓空洞症MRI的形态与信号表现。用Frankel氏脊髓功能分级法评定脊髓损伤程度。结果 :11例创伤后脊髓空洞症累及颈髓 2例 ,颈胸髓交界处 3例 ,胸髓 2例 ,圆锥 2例 ,同时累及颈、胸髓和全脊髓各 1例。空洞始于脊髓损伤或受压明显处 ,空洞均位脊髓中央 ,长度 2~ 13个脊髓节段。MRIT1加权像空洞表现长管状或串珠状改变 ,其内呈或高于脑脊液样低信号 ;T2 加权像空洞呈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 ,周边脊髓呈片状高信号。空洞段脊髓肿胀或萎缩。MR增强病变无异常强化。结论 :MRI能反映脊髓空洞形态和信号特征及形成的可能机制。创伤后脊髓空洞形成与脊髓持续受压有关。脊髓功能损伤程度与空洞长度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6.
姜波  薛婷 《当代医学》2014,(8):33-34
目的探讨急性颈段脊髓损伤MRJ表现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5月2012年9月安顺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颈段脊髓损伤患者进行MRI检查,且均行矢状位SET1WI、FSET2WI、TIRM以及横断位、冠状位FSET2WI等方式进行扫描。对患者的MRl表现及其与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1)80例患者中发生于C5-7椎体水平32例,C3-4椎体水平34例,G1-2椎体水平14例;(2)椎体损伤类型:单纯压缩性骨折42倒,爆裂骨折28例,椎体脱位10例;(3)MRI显示T2WI ISI0级29例,1级34例,2级17例;(4)急性颈段脊髓损伤MRI表现中的T2WIISI级别与患者预后存在一定的关系,即2级改善情况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最差。结论 MRI可对急性颈段脊髓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能够判断患者预后情况,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视神经脊髓炎(NMO)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临床诊断为NMO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性8例,女性55例,平均发病年龄38.5岁,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为主.所有患者均有同时或先后发生的视神经与脊髓的损害,脊髓损害主要表现为播散性或上升性脊髓炎.脊髓MRI检查显示病灶位于颈段26例(41.3%)、胸段19例(30.2%)、颈胸段12例(19.0%)、腰段3例(4.76%),病变节段均大于或等于3个椎体节段.视觉诱发电位有助于发现早期视神经损害.NMO患者脑脊液改变无特异性.预后差,复发率、致残率高,EDSS评分24例(38.1%)≥5分.结论 NMO女性多见,以视神经受累和长节段脊髓炎为主要表现,脑部症状少见.NMO复发率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脊髓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点、MRI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MRI检查诊断,并经临床治疗证实为脊髓多发性硬化25例;其中男8例,女17例,年龄为21岁~64岁(平均年龄32岁),全部病例行MRI检查。结果脊髓多发性硬化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麻木、无力伴活动不良,颈部疼痛、感觉异常,视神经损害,共济失调,尿便功能障碍。病灶分布颈段脊髓最多(13/25),颈胸髓同时受累(9/25),胸髓受累(2/25),全身脊髓受累(1/25)。MRI特征性表现为:大多数病变矢状位长度小于4个椎体,长度大于宽度;急性期病变局部脊髓肿胀,病灶呈斑片状、条带状;T1WI呈等或界限模糊的稍低信号,T2WI为长短不一的条状高信号。轴位像病灶位于脊髓侧方和后方,一般小于脊髓截面1/2。静脉注射Gd-DTPA后,活动期病灶呈条状、片状强化,但强化区范围明显小于T2高信号灶范围。经激素正规治疗后病灶脊髓恢复正常,强化程度减弱或无明显强化。结论脊髓多发性硬化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检查多方位、多序列成像,对其诊断、治疗及随访等有重要作用,因此脊髓多发性硬化的检查应首选MRI。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与方法给药组 :5例患者 ,男 3例 ,女 2例 ,年龄为 2 0~4 0岁 ,均有上感病史 ,急性发病 ,出现急性横贯性脊髓损伤 ,感觉障碍平面为胸段脊髓 ,双下肢肌力为 0~ 1级 ,尿潴留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5例均做腰穿 ,4例压颈试验通畅 ,1例压颈试验不通畅 ,但脑脊液细胞蛋白轻度增高 ,4例椎管造影显示胸段脊髓膨大 ,1例椎管造影显示胸段脊髓部分阻塞。MRI在T1,加权图像上呈低信号 ,MRI在T2 ,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诊断为 :急性脊髓炎。对照组 :10例 ,男 7例 ,女 3例 ,具备病史、体征、脑脊液、椎管造影 ,MRI典型特征 ,采取常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RI对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脊髓炎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虎门大道太平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入院的25例经临床诊断为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脊髓炎患儿的头颅及脊髓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界清晰,FLAIR、DWI呈等或低信号,无强化;10例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边界模糊,FLAIR、DWI正常或呈高信号,其中5例表现为斑片状强化;2例脊髓炎病例均呈纵行长条状T2WI高信号影,T1WI呈低信号,边缘清晰;横断位病灶呈对称性类圆形,位于脊髓前角,脊髓无增粗。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并脑干脑炎MRI与临床表现具有一定关系,MRI检查可以显示脑部及脊髓病变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