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回心草单体成分对H2O2诱导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建立过氧化氢(H202)诱导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并在此模型上研究胡椒碱、胡椒酸甲酯、咖啡酸甲酯、尿嘧啶苷对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H202诱导造成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将单体化合物分为3个剂量组,作用于正常和损伤的心肌细胞,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细胞悬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回心草各单体成分对正常心肌细胞无明显影响。胡椒碱和胡椒酸甲酯各剂量组作用的心肌细胞悬液中LDH和CK-MB值与模型组对照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咖啡酸甲酯对CK-MB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尿嘧啶苷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H202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胡椒酸甲酯和胡椒碱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咖啡酸甲酯具有部分保护作用,尿嘧啶苷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抗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单抗对异丙肾上腺素(异丙肾)所致SD大鼠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在光镜下观察了经抗ICAM-1单抗预处理和未经预处理,均通过多次大剂量异丙肾导致的大鼠心肌损害(HE染色)的程度。结果:心肌损害程度处理组(多为Ⅱ级,5/6只)与对照组(多为Ⅲ级,6/7只)之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另外还发现,处理组心肌损伤区的粒细胞聚集明显轻于对照组。提示抗ICAM-1单抗对异丙肾引起的心肌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X射线照射对大鼠心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以及自噬在线粒体功能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135只实验大鼠分成假照射组(10只)、照射组(80只)和照射+3.甲基腺嘌呤(3-MA)组(45只),假照射组接受0GyX射线照射,照射组给予20Gyx射线照射,照射+3-MA组接受20Gvx射线照射前30min腹腔注射2μl 3-MA。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心肌细胞的LC3II及Beclin1蛋白表达及其mRNA水平变化,检测左心室舒张压及+-dP/dtmax(左心室压力上升及下降的最大速率)等离体心功能指标。结果与假照射组相比,照射组大鼠经20GyX射线照射后离体心功能在21d时出现降低;而在1d时心肌组织线粒体功能便出现了损伤;同时,心肌细胞自噬水平在3h、6h、12h、1d、2d、4d及7d时出现明显上升,与假照射组之间的差异显著,且在6h达到最高值。与照射组相比,照射+3一MA组大鼠心肌LC3II及Beclin1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且心功能出现异常的时间提前至14d。结论x射线照射损伤大鼠心肌线粒体功能并诱导自噬发生,可能是心肌保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抗细胞粘附分子-1(ICAM-1)单抗对异丙上腺素(异丙肾)所致SD大鼠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在光镜下观察了经抗ICAM-1单抗预处理和未预处理,均通过多次大剂量民划丙肾导致的大鼠心肌损害(HE染色)的程度。结果:心肌损害程度处理组(多为Ⅱ级,5/6只)与对照组(多为Ⅲ级,6/7只)之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另外还发现,处理组心肌损伤区的粒细胞聚集明显轻于对照组,提示抗ICAM-1单抗对  相似文献   

5.
大鼠过度训练时RAS的变化意义及Captopril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1)对照(C)组;(2)一般游泳训练(NS)组;(3)过度负荷(O)组;(4)过度负荷+Captopril(OC)组。游泳训练共8周,建立模拟过度训练动物模型。测定了各组肾素-血管紧张素(RAS)活性,并对心肌细胞线粒体钙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膜荧光偏振度值、血清肌钙蛋白(TnT)含量以及心肌组织HE染色光镜等指标进行了探讨。对RAS各主要成分研究表明,在过度训练状态下,循环和心脏局部RAS异常活跃,大鼠心肌发生严重损害是个别现象,大鼠心肌存在钙过载和线粒体膜自由基损伤,上述三者之间有密切相互关系。提示RAS在过度训练心肌损害中有重要意义,使用Captopril后对心肌损害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蒺藜总皂苷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存活及损伤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蒺藜总皂苷对模拟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利用原代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建立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蒺藜总皂苷大、小剂量组,观察损伤后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存活率及心肌酶的释放,并以光镜、电镜观察形态学变化。结果蒺藜总皂苷大、小剂量组模拟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存活率均提高(P〈0.01或0.05),心肌酶释放受抑(P〈0.01或0.05),且大剂量组比小剂量组更为明显(P〈0.05)。应用蒺藜总皂苷还可改善损伤后的搏动功能(P〈0.01),减轻细胞超微结构的损害。结论蒺藜总皂苷对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阿霉素(ADR)所致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在大鼠腹腔注入ADR8mg/kg,注药前5min经鼠尾静脉注入SOD1.5万U,并设生理盐水组为对照,72h后取尾静脉血测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观察心肌损伤情况。结果SOD治疗组AST,LDH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静脉给予外源性SOD能减轻ADR所致的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为直接消除ADR进入机体后所产生的大量自由基;并增强了心肌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辅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reduce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H)对肼引起的体外培养心肌成纤维细胞(CBF)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原代体外培养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肼(HZ)损伤组、NADH预处理组和NADH对照组。NADH预处理组采用NADH预处理2h后加入HZ作用72h,其余组加入相应的溶媒作用72h。采用Ho-echst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变化;AnnexinⅤ/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Rodamine123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NADH预处理组有核浓缩、聚集等凋亡形态的细胞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降低,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增高。结论NADH可使线粒体膜电位增高,从而减少HZ引起的CBF凋亡。  相似文献   

9.
还原型辅酶Ⅰ(NADH)对PC12细胞鱼藤酮损伤的分子调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NADH对PC12细胞线粒体鱼藤酮损伤的修复机制,采用细胞毒实验、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在鱼藤酮损伤前后细胞增殖基因(c-myc、c-erbB-2)、抗凋亡基因(bcl-2)、抑癌基因(p53)、细胞快反应基因(c-fos)相关蛋白和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表明,鱼藤酮能明显抑制PC12细胞增殖,下调c-erbB-2、c-myc、bcl-2和p53基因的表达;NADH可以抑制鱼藤酮对PC12细胞线粒体的毒性作用,上调细胞bcl-2c、c-myc、c-erbB-2基因和PCR的表达,提示鱼藤酮可能通过控线粒体磷酸化过程和下调细胞增殖基因(c-rebB-2、c-myc)、抗凋亡基因(bcl-2),上调快反应基因(c-fos)表达致使细胞损伤,NADH抑制鱼藤酮对PC12细胞的损伤可能与bcl-2、c-myc、c-erbB-2和p53表达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4300 m海拔条件下美托洛尔对大鼠心肌的影响。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30只,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高原对照组)及C组(高原美托洛尔组)3组。在各处标准饲养3日后眼眶采静脉血测定肌酸激酶(CK);麻醉取动脉血测定血气;取心脏,用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用细胞化学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左心室病理结构的改变。结果血气显示:B组较A组PCO2、PO2、BE均降低(P〈0.05),除PCO2的C组较B组并无显著差异,PO2、BE均明显增加(P〈0.05)。MDA、CK值显示:B组较A组明显增加(P〈0.05),C组较B组明显减少(P〈0.05),SOD值显示:B组较A组明显增加(P〈0.05),C组较B组明显降低(P〈0.05)。病理切片结果显示A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整齐,心肌纤维完整,B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肌纤维溶解断裂,C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较整齐。结论在4300m海拔缺氧条件下,大鼠心肌形成氧化损伤,给予美托洛尔后能显著改善损伤,对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硫酸镁对创伤后大鼠脑线粒呼吸功能变化,并探讨可能作用机制,为临床进一步应用镁离子治疗创伤性损伤提供依据。方法 本实验采用BIM-Ⅲ型小型多功能生物撞击机造成大鼠中型颅脑损伤,用氧电极法分析线粒体呼吸功能(呼吸Ⅲ态,Ⅳ态和呼吸控制率),并行透视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结果(1)未治组伤后24、72小时呼吸Ⅲ态和呼吸控制率明显下降;治疗1组呼吸功能有所恢复;治疗2组呼吸控制率及呼吸Ⅲ态较治疗1组有显著升高(P<0.05),呼吸Ⅳ态稍有延长,但相差不显著。(2)电镜结果显示伤后未治组与治疗1组、治疗2组线粒体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但应用Mg^2 治疗后线粒体损害程度减轻。结论 创伤性颅脑损伤后脑线粒体呼吸功能明显下降。应用硫酸镁治疗颅脑损伤大鼠可明显改善脑线粒体呼吸功能,形态学(电镜)观察也发现线粒体损害减轻。治疗时间延长,呼吸功能改善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超声背向散射积分(IBS)参数的变化评价果糖-1,6-二磷酸(FBP)对糖尿病(DM)大鼠心肌纤维化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通过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mg/kg)建立SD大鼠糖尿病模型,分成模型对照组(DM组)和FBP干预组(FBP500mg·kg^-1·d^-1腹腔注射),DM组及正常对照组(N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1月后,超声测量IBS参数(包括标化的背向散射积分IBS%、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异幅度CVIB);取心肌组织进行透射电镜(TEM)观察、羟脯氨酸浓度(HPC)测定、Masson染色、嗜银染色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①3组间比较IBS%值FBP组〉DM组〉NC组(P〈0.05),CVIB值无明显变化(P〉0.05);②HPC、胶原容积分数(CVF)3组间比较,均DM组〉FBP组〉NC组(P〈0.05);而嗜银纤维容积分数(APFVF)DM、FBP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NC组(P〈0.05);CTGF的表达FBP、NC组无明显差异,两组均〈DM组;③超微结构变化:与NC组比较,DM组肌原纤维减少,线粒体增多且伴空泡变性,FBP组线粒体空泡变性明显减轻。结论:FBP可以减轻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及保护心肌线粒体功能,IBS不能准确评价此种保护作用的原因是:线粒体作为主要散射体之一,其空泡化减轻使IBS%值增大。  相似文献   

13.
高压氧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高压氧(HBO)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第1天、5天、10天、15天组和HBO第1天、5天、10天、15天组以及正常对照组。建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模型。应用电镜观察各组心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ACMP第1天组可见弥漫性心肌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嵴减少甚至消失而变空等现象;第5天组可见部分心肌细胞出现局灶性肌溶灶;第10天组可见多数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减轻;第15天组间质水肿仍可见。HBO组病理改变在第1天、5天、10天组均明显轻于同期的ACMP组,第15天组的超微结构已恢复正常。结论:HBO可以显著减轻ACMP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损伤程度,对心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70只雄性Wistar大鼠(80-100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G1)、游泳训练组(G2)和游泳训练+牛磺酸组(G3)。牛磺酸补充方式为每日灌服1次(500mg/Kg)。递增负荷训练6周,观察牛磺酸对长期大强度运动训练后大鼠自由基代谢、膜流动性及钙转运的影响。结果显示:运动后即刻,G3组血NH3、BLA、BUN明显低于G2组(P<0.05);运动后24小时,G3组血NH3、BLA与对照组比较已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G3组BUN明显低于G2组(P<0.05)。运动后即刻及24小时,G3组RBC、血浆及心肌线粒体MDA含量明显低于G2组(P<0.05);G3组RBC及心肌线粒体GPX活力明显高于G1和G2组(P<0.05);G3组心肌线粒体膜荧光偏振度P明显低于G2组(P<0.05);G3组心肌线粒体Ca2+浓度明显低于G2组(P<0.05);G3组SRCa2+-Atpase活性和摄钙率明显高于G2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牛磺酸的抗自由基损伤,稳定生物膜和调节钙转运作用可能是其对抗运动性疲劳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束缚应激致大鼠心肌损伤的线粒体膜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束缚应激对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生物学特性和功能的影响,探讨应激性心肌损伤的线粒体膜机制。方法:建立应激动物模型,分别束缚不同时间后处死所有大鼠,检测线粒体PTP开放程度、膜流动性的改变、膜脂质过氧化水平及线粒体呼吸功能变化。结果:束缚应激导致线粒体膜PTP开放、膜流动性降低、膜脂质过氧化生成增多及线粒体呼吸功能损害,且随着束缚时间增加,以上各项指标改变加剧。结论:束缚应激所致的线粒体膜损伤及其效应是应激性心肌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对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9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分为高压氧治疗组(HBO组)和常规治疗组(CON组),每组48例,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QT间期离散度(QTcd)和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两组治疗前QTcd、CK—MB无明显差异,治疗后HBO组QTcd、CK-MB均较CON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HIE对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家兔离休心脏缺血模则,评价Na ̄+通道阻滞剂R56865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药物浓度为0.25×10 ̄(-6)mol/L。结果表明R56865组心功能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普蒂洛尔组、维拉帕米组及消黄灵组。在R56865组中,LVP、LVdp/dtmax和CO都得到改善,大部分心肌细胞结构及Ca2+分布趋于常态。说明R56865具有保护心肌和防止细胞内Ca ̄(2+)负荷过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白藜芦醇保护心肌细胞的信号转导途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敏  王志鹏 《解放军药学学报》2010,26(6):475-477,516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活性。结果心肌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细胞存活率为(35.7±7.4)%,白藜芦醇处理组心肌细胞存活率为(87.8±4.9)%,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NG-硝基-L-精氨酸甲酯、亚甲基蓝、D-鞘氨醇、格列本脲处理心肌细胞30 min后,再以白藜芦醇处理细胞1 h,经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存活率分别为(38.3±7.1)%、(46.3±9.7)%、(76.2±6.6)%和(72.2±5.4)%,其中NG-硝基-L-精氨酸甲酯、亚甲基蓝处理组心肌细胞存活率较白藜芦醇组明显减低(P〈0.05),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D-鞘氨醇和格列本脲处理组心肌细胞存活率较白藜芦醇组减低(P〈0.05),但仍高于心肌缺血再灌注组(P〈0.05)。心肌细胞分别经过NG-硝基-L-精氨酸甲酯、S-亚硝基-乙酞青霉胺处理30 m in后,再以白藜芦醇处理细胞1 h,经历缺血/再灌注损伤,损伤后心肌细胞存活率为(86.4±4.2)%,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乳酸脱氢酶活性则与之相反。结论白藜芦醇抑制细胞坏死是通过NO-GC-cGMP依赖途径,而蛋白激酶C的活化和K+ATP通道的开放可能是其下游重要的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9.
牛磺酸对运动力竭大鼠心肌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36  
以大鼠力竭运动为模型,研究了牛磺酸对心肌线粒体脂质过氧化、抗氧化系统及游离钙浓度的影响。结果发现:牛磺酸可降低大鼠力竭运动后心肌线粒体脂质过氧化水平,提高大鼠力竭运动后心肌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保持大鼠力竭运动后心肌线粒体还原性谷脱甘肽含量及游离钙浓度。结果提示牛磺酸可减少力竭运动后因脂质过氧化而产生的自由基,降低自由基对心肌线粒体的攻击,维持线粒体膜的功能,说明牛磺酸有保护心肌线粒体的功能和防止心肌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诊断多柔比星(DOX)心肌毒性的敏感性、准确性以及是否存在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DOX心肌损伤模型组、DOX心肌损伤加抗氧化剂谷胱甘肽(GSH)组,饲养大鼠,查大鼠血清IMA值变化。建立DOX心肌损伤大鼠模型,应用Western-blot方法观察IMA增高组、心肌酶谱组、肌钙蛋白(cTnT)组心肌细胞凋亡Caspase-3情况。结果对3组大鼠心肌组织凋亡指标Caspase-3含量进行分析,提示IMA增高时,立即停止DOX给药的大鼠心肌损伤较轻;DOX心肌毒性产生时,IMA增高,拮抗活性氧产物(ROS)产生,使IMA值下降,提示血清IMA生成与ROS有关。结论 IMA作为DOX心肌毒性反应的早期诊断指标具有初步实验室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