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卒中患者常并发心脏损害 ,引起脑心综合征 ,这种心脏损害可加重脑部原发病变和引起患者猝死 ,影响患者预后 [1]。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被认为是检测心肌损害的金标准 ;心肌肌钙蛋白I(cTn -I)是心肌结构蛋白 ,在心肌损伤早期即持续释放入血。为了解脑卒中患者心肌损伤的情况 ,我们检测了187例脑卒中患者血清cTn -I质量浓度和CK -MB活性 ,报道如下。1.1对象脑卒中患者为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诊断标准 [2] 的187例我院住院患者 ,男性102例 ,女性85例 ,年龄31~79岁 ,平均(58.1±13.5)岁 ,均经颅脑CT、MR或DSA…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和心肌酶谱在诊断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心肌损伤时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连续测定56例AOPP患者血清cTnⅠ,免疫抑制法检测心肌酶谱水平,观察患者心脏功能改变.结果 AOPP患者的血清cTnⅠ和心肌酶谱均较对照组显著性升高(P<0.05),不同程度中毒患者血清cTnⅠ和心肌酶谱值随病情加重而增加,但cTn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心肌酶谱.结论 AOPP越重,血清cTnⅠ值升高越显著,血清cTnⅠ检测可以反映有机磷中毒患者的心肌损害,比心肌酶谱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葛桂芝  李普  胡训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2):110-111
采用全自动化学免疫系统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新生儿窒息组92例和对照组40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Ⅰ水平,探讨窒息后血清cTnⅠ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显示,各组窒息新生儿血清cTnⅠ浓度均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5).围产期窒息组无心脏损害和有心脏损害的患儿血清cTnⅠ浓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5),且与有重度心脏损害患儿血清cTnⅠ比较,差异更显著(P<.01).因此,围产期窒息后,血清cTnⅠ水平增高,其可作为判断围产期窒息后所导致心肌损害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脏电复律后血清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T的变化及原因。方法测定40例心脏电复律术后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值(CK、CK-MB、AST、LDH、α-HBDH)及心肌钙蛋白T,同时以健康人(对照组)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梗组)作为对照。结果电复律组患者血清心肌酶谱有不同程度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心肌酶活性明显高于心脏电复律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肌钙蛋白T阳性率电复律组明显低于心梗组(P<0.01)。结论心脏电复律术后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值的升高主要是电流对心肌的损伤引起,但与急性心梗患者的心肌坏死比较程度较轻,同时心肌酶的增高也可能与电流对骨骼肌的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5.
探讨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患者心脏损害的表现及其意义。以临床资料、血清肌酶谱、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指标为依据,对我院1992~1998年住院治疗的45例PM/DM患者进行分析和评价。23例伴发心脏损害(51.1%),病变累及心包、心肌、心内膜和冠状动脉,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心脏损害者中3例因心力衰竭死亡。表明心脏损害为PM/DM最常见的合并症,也是本病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应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维生素E联合辅酶Q10预防化疗所致心肌毒性的疗效.方法:将73例有心肌损害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在化疗期间口服维生素E及辅酶Q10两周,观察阿霉素对心脏的毒性反应.结果:治疗组48例中仅出现1例Ⅰ°心脏毒性反应,对照组25例中出现4例(Ⅰ°2例,Ⅱ°2例),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维生素E联合辅酶Q10能有效预防化疗药物所致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7.
心脏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心肌肌钙蛋白Ⅰ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心脏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Ⅰ)的动态变化,了解心脏移植中心肌保护的效果及术后心脏损伤恢复的情况.方法测定5例心脏移植患者术前、手术当日及术后(1~17)天心肌肌钙蛋白Ⅰ的变化.供心植入前采用St.Thomas液保护,植入中用冷血保护.结果心脏移植患者与供者术前CTn Ⅰ基本在正常范围,手术当日及术后CTn Ⅰ较术前升高,然后逐渐下降,于第12天恢复在正常值范围内.第2例患者停机后对鱼精蛋白过敏又二次转流,术后CTn Ⅰ较其他4例患者峰值高且下降速度慢,于术后第21天死于脏器衰竭,另4例患痊愈出院.结论心肌肌钙蛋白Ⅰ在心脏移植当日及术后明显高正常值,术后第12天基本正常水平.心肌肌钙蛋白Ⅰ明显升高也表明供心的心肌保护仍存在着缺陷.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心脏损害情况。方法对59例SLE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UCG)、心电图(ECG)、心肌酶谱(CK)、心肌肌钙蛋白I(cTnI)检测,并比较SLE活动期与非活动期心脏损害的发生率。结果活动期SLE患者UCG、ECG的异常阳性率(分别为56.10%、48.78%)显著高于非活动期患者(11.11%、16.67%),χ2分别为10.37,5.42,P<0.01或0.05。活动期SLE患者CK、cTnI的异常率也显著高于非活动期(P均<0.01)。结论SLE心脏损害多发生于狼疮活动期,反映心肌损伤的CK和cTnI对诊断SLE心脏损害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9.
慢性酒精中毒引起心脏疾病已为大家所知晓,而急性酒精中毒对心脏的影响近年来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通过定量检测血浆中肌钙蛋白Ⅰ浓度,探讨急性酒精中毒者醉酒期间心肌的损害危险度.旨在为临床救治急性酒精中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完整性对内毒素(LPS)引起的大鼠心脏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静注内毒素(LPS,10mg/kg)引起心脏炎症反应和病理损害的模型,切断双侧颈部迷走神经干或做假手术对照,分别在1,1.5和3h检测各组动物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以及血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和皮质醇水平.结果迷走神经切断组动物较静注LPS而迷走神经完整的动物心肌组织中TNF-α和MPO含量和血CK-MB水平显著升高,心肌炎性损害加重,而血皮质醇水平却明显下降.结论迷走神经切断能加重心脏的炎症反应和病理损害,迷走神经的完整性对于维持体内抗炎激素的水平,保护心肌免受过度炎症的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AOPP)血清肌钙蛋白Ⅰ (cTnⅠ )及心肌酶的变化规律 ,探讨其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 根据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的变化将患者分组 ,在入院第 1、2、3、5、7天采集静脉血 2ml,分离血清检测cTnⅠ和心肌酶谱 (CK、CK -MB、LDH、α -HBDH)。结果 AOPP患者各时间点的血清cTnⅠ、心肌酶浓度均显著性升高 ;不同中毒程度组间比较 ,血清cTnⅠ、心肌酶浓度有非常显著差异性 ,中毒程度越严重 ,血清cTnⅠ、心肌酶越高。结论 血清cTnⅠ的检测可用于诊断AOPP引起的心肌损害 ,且比心肌酶的检测更敏感、更特异 ;血清cTnⅠ和心肌酶的变化可以反映AOPP的病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心脏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Ⅰ)的动态变化,了解心脏移植中心肌保护的效果及术后心脏损伤恢复的情况。方法 测定5例心脏移植患者术前、手术当日及术后(1~17)天心肌肌钙蛋白Ⅰ的变化。供心值入前采用Sc.Thomas液保护,植入中用冷血保护。结果心脏移植患者与供者术前CTn Ⅰ基本在正常范围,手术当日及术后CTn Ⅰ较术前升高,然后逐渐下降,于第12天恢复在正常值范围内。第2例患者停机后对鱼精蛋白过敏又二次转流,术后CTn Ⅰ较其他4例患者峰值高且下降速度慢,于术后第2l天死于脏器衰竭,另4例患痊愈出院。结论 心肌肌钙蛋白Ⅰ在心脏移植当日及术后明显高正常值,术后第12天基本正常水平。心肌肌钙蛋白Ⅰ明显升高也表明供心的心肌保护仍存在着缺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出血程度与动脉瘤性SAH继发心脏损害的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80例动脉瘤性SAH患者,根据Fisher CT分级情况,随机分成轻度(Fisher1、2级)和重度(Fisher3、4级)出血两组,进行发病早期(1周内)动态的心电图及心肌酶与心肌结构蛋白监测,分别观察心脏损害发生的情况.结果 38例轻度出血组患者中,早期心电图异常24例(ST-T改变者10例),心肌酶与结构蛋白异常13例;42例重度出血组患者中,早期心电图异常37例(ST-T改变者26例),心肌酶与结构蛋白异常24例.两组间心电图与心肌酶及结构蛋白异常发生率不同,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出血程度与动脉瘤性SAH继发心脏损害的发生明显相关,Fisher分级高者(3、4级)发生继发心脏损害的危险性明显高于分级低者(1,2级),且继发心脏损害的发生与患者的临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慢性肾脏病(CKD)3期患者心脏损害与中医证型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共108例CKD3期(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中医证型、临床指标和心脏超声心动图(简称心超)指标等,分析中医证型与心超指标的相关性及心脏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1)CKD3期患者中有48.1%存在心脏结构改变,19.4%存在心肌肥厚,82.4%存在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高血压、高血压病史时间、贫血、磷离子与心肌肥厚相关(P0.05),年龄和游离甲状腺素是瓣膜返流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2)正虚证中,阴阳两虚证的心脏损害程度比脾肾阳虚证和气阴两虚证高,而且阴阳两虚证的心功能损害相对于其他证型更为严重(P0.05)。心室重构发生率由低到高依次为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邪实证兼夹组的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大于无邪实证兼夹组(P0.05)。邪实证中,血瘀证心室重构发生率高于湿热证(P0.01),其余各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D3期患者舒张功能减退和心脏结构改变已较普遍,部分患者存在心肌肥厚。贫血、高血压、高血压患病时间、磷离子是心肌肥厚的危险因素。阴阳两虚证的心脏损害程度比脾肾阳虚证和气阴两虚证高,而且阴阳两虚证的心功能损害相对于其他证型更严重,兼夹实邪可进一步加重心脏损害程度,其中兼有血瘀证的心肌肥厚和心室、心房扩大程度均较严重。  相似文献   

15.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秋冬季儿科常见感染性疾病,多见于6~24月的婴幼儿.轮状病毒(RV)可侵犯心肌导致心肌损伤,已引起人们高度重视,但对无心肌炎临床表现、心电图正常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易被忽视.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Ⅰ)是心脏特异性抗原[1],是心肌细胞损伤、衰竭死亡的高度敏感和特异性标志.现将近几年我科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cTn Ⅰ检测结果回顾性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方预防蒽环类化疗药物急性心脏毒性的疗效?方法:选取使用蒽环类药物的恶性肿瘤患者4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试验组于化疗前3天开始服用中药方,连用14天;对照组不服用中药方,其余同试验组?观察两组患者心血管症状?心电图?急性心脏毒性反应?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声心动图?结果:试验组急性心脏毒性反应发生率?异常心电图发生率?异常心血管症状发生率?心肌损害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 < 0.05);试验组cTnⅠ?CK-MB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 > 0.05),而对照组治疗后cTnⅠ?CK-MB显著升高(P < 0.05);试验组较对照组低(P < 0.05);治疗后对照组超声心动图指标E/A?FS降低(P < 0.05),而试验组无显著变化(P > 0.05)?结论:中药方对蒽环类化疗药物引起的急性心脏毒性反应有确切的预防和减轻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心脏损害的特点,并分析年龄、性别、病程及疾病活动与SLE心脏损害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6月至2010年5月SLE住院患者11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心脏损害组和无心脏损害组。结果 117例SLE患者中67例(57.2%)出现心脏损害。心脏损害以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最多见,占44.8%(30/67),超声心动图可见心脏损害累及心包、心肌、瓣膜。心脏损害组与无心脏损害组之间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程、疾病活动性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可累及心脏各个部位,其中以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最多见,SLE心脏损害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SLE心脏损害与病程、疾病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含有各种浓度硫化氢(H2S)的HST(H2S St.Thom asⅡsolutions)液对大鼠离体心脏的保存作用。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分别用托马斯(St.Thom asⅡsolutions,STH)液(Ⅰ组)、含4×10-2mmol/L NaHS的HST液(Ⅱ组)、含4×10-1mmol/L NaHS的HST液(Ⅲ组)和含4mmol/L NaHS的HST液(Ⅳ组)对心脏进行保存。采用Langendorff心脏灌注和工作模型装置进行心脏功能测定,比较6 h后心功能恢复率以及能量变化、心肌含水量,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心脏保存6 h后,Ⅳ组左心室功能损伤严重,Ⅱ、Ⅲ组左心室功能损伤较轻,其中Ⅲ组最轻。Ⅲ组冠状动脉流量(CF)恢复率较Ⅰ、Ⅳ组好;Ⅰ组心肌中ATP、乳酸(LD)、糖原含量及心肌含水量与其它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Ⅳ组心脏复跳时间较Ⅰ组为长;心肌超微结构Ⅲ组损伤最轻;Ⅲ组心肌保存良好。结论HST保存液对大鼠心脏的保存在6 h内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效果优于STH液;含4×10-1mmol/L NaHS的HST液保存效果较好,而高浓度H2S对心肌有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金华  龙辉  刘群 《现代医学》2011,39(5):553-555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心电图和心肌损害标志物(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的动态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心电图及心肌损害标志物分别于第1天、第10天进行检测并作数据分析。结果: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起病后第1天心电图均出现异常,心肌损害标志物大部分都有程度不等的升高,10 d后随着病情缓解异常变化的比例明显减少。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大部分易并发心肌损害,因此要加强心脏监护,抢救时应兼顾心脏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肌钙蛋白Ⅰ(cTn-Ⅰ)在急性脑梗死合并微小心肌损害及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血中浓度的衍变规律.方法 2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起病后第2,3,7,14天进行心电图检查并行cTn-Ⅰ及CK-MB检测.结果 两组血cTn-Ⅰ浓度衍变特点相类似,峰值点都分布在起病后第2天,在起病后2周内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合并AMI患者血cTn-Ⅰ浓度更高.结论 cTn-Ⅰ不仅可以早期诊断AMI,而且还可以判定无明显临床表现的微小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