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补肾方药对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IL-3、IFN-γ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讨不同补肾方药治疗再障的作用机理,用温肾方、滋肾方灌喂DBA/2大鼠,抽取、制备含中药血清:Ba1b/C小鼠经^60Co5.5Gyγ射线照射后由尾静脉输入取自DBA/2小鼠胸腺淋巴结混合细胞悬液形成免疫介导再障模型。在含补肾方药血清的液体培养体系中培养再障小鼠骨髓造血细胞,检测培养体系中IL-3、IFN-γ的浓度。结果:液体培养体系中滋肾血清使正常小鼠的IL-3浓度升高.而在再障小鼠IL-3浓度则表现降低,温肾血清仅使正常小鼠的IL-3浓度升高;两组中药血清对IFN-γ无影响。结论:滋肾方对IL-3的生成有影响,温肾方、滋肾方对培养体系中IFN-γ的生成均无影响。推测补肾方药临床治疗再障的作用是影响IL-3的生成。也可能影响造血组织局部IFN-γ的生成进而促进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在含活血药血清液体培养体系中IL-3、IFN-γ的浓度,探讨活血方药治疗再障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活血方中药煎剂灌喂SD大鼠,抽取、制备含中药血清;Balb/c小鼠经60Co 5.5 Gy γ射线照射后,由尾静脉输入取自DBA/2小鼠胸腺淋巴结混合细胞悬液,形成免疫介导再障模型。在含活血药血清的液体培养体系中培养再障小鼠骨髓造血细胞,检测培养体系中IL-3、IFN-γ的浓度。结果 正常活血血清组IL-3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血清组(P<0.01),而再障活血血清组IL-3浓度则显著低于再障对照血清组(P<0.01),正常活血血清组、正常对照血清组IFN-γ均为0。再障活血血清组、再障对照血清组两组间IFN-γ无差异(P>0.05)。结论 活血方药临床治疗再障的作用可能是影响IL-3的生成而进一步促进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补肾泻肝方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机理,将25例再障患(其中肾阴虚14例,肾阳虚11例)的骨髓进行体外培养,观察不同中药复方[滋肾阴(Ⅰ)、泻肝炎(Ⅱ)、温肾阳(Ⅲ)、补肾泻肝(Ⅳ)]和细胞因子(IL-2、IRN-γ)对其红系、粒-巨噬系造血祖细胞(CFU-E、BFE-U、CFU-GM)集落形成的影响。结果:Ⅰ、Ⅲ、Ⅳ方对CFU-E、BFU-E、CFU-GM均有促进作用,Ⅳ方的作用尤其明显,而Ⅱ方无此作用;IL-2、IFN-γ对上述指标有抑制作用;加入Ⅱ、Ⅳ方后能减除这种抑制,但Ⅰ、Ⅲ方无此作用。提示:补肾泻肝方药是治疗再障的有效处方,减除IL-2、IRN-γ对造血祖细胞的抑制、促进CFU-E、BFU-E、CFU-GM的形成是其治疗再障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生贫血(再障)小鼠骨髓淋巴细胞的Th1/Th2细胞亚群的漂移与转录因子T-bet和GATA-3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再障小鼠模型,取再障和正常组小鼠骨髓淋巴细胞,在终浓度为15 mg/L植物血凝素(PHA)条件下培养,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小鼠骨髓淋巴细胞培养上清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用RT-PCR技术检测小鼠骨髓淋巴细胞转录因子T-bet和GATA-3 mRNA表达强度.结果:再障小鼠IL-2、IFN-γ水平及转录因子T-bet 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而IL-4、IL-10水平及GATA-3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结论:再障小鼠出现Th细胞向Th1亚群漂移现象,导致机体Th1细胞的优势应答状态,从而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对造血干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而T-bet表达增强与GATA-3低表达可能是再障Th1优势分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化瘀补肾汤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小鼠骨髓微环境及血清造血负调控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的影响.方法:复制免疫介导的再障小鼠模型,胃饲中药复方.第11 d,观察骨髓切片组织形态学变化,测定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计数及IL-2、IFNγ水平.结果:再障模型组骨髓增生极度低下,骨髓微环境明显受损,血清IL-2、IFNγ水平明显增高.而中药组骨髓增生好转,骨髓微环境损伤减轻,血清IL-2、IFNγ水平较再障组减低.结论:化瘀补肾汤能促进再障小鼠骨髓微环境的修复,减少造血负调控因子的释放,从而促进造血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调肝脾方和补肝肾方对佐剂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及其比值以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调肝脾方药组、补肝肾方药组、火把根片组、芬必得组,采用佐剂致炎方法造成免疫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并灌胃给服不同药剂。采用酶标法检测血清IL-4、IFN-γ及其比值,采用RBC-C3b受体花环试验及RBC-IC花环试验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FN-γ/IL-4比值明显增高(P<0.01),RBC-C3b受体花环率明显低下(P<0.01),RBC-IC花环率明显升高(P<0.01)。各给药组均能明显纠正上述异常指标,其中调肝脾方组改善作用最好,能恢复IFN-γ/IL-4比值以及RBC-IC花环率至正常(P>0.05)。结论:调肝脾方对佐剂大鼠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最显著,清除免疫复合物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7.
建立免疫介导型再障小鼠模型,胃饲补肾活血方药,观察造血调控因子IL-2、IL-10、IFNγ、TNFα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免疫介导型再障小鼠造血负调控因子IL-2、IFNγ、TNFα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L-10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补肾活血中药组IL-2、IFNγ、TNFα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IL-10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说明补肾活血方药可通过抑制造血负调控因子的分泌,减轻免疫因素对机体的损害,恢复机体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生血胶囊对免疫介导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小鼠骨髓增殖及细胞周期蛋白D3(CyclinD3)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免疫介导的再障模型。造模当日开始胃饲生血胶囊水提液,0.1mL/10g体重,2次/d,连续9d,以生血丸为对照。第10天处死动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骨髓有核细胞(BMNC)G0/G1期细胞百分率,免疫组织化学超敏S-AP法检测股骨中段骨髓Cyclin D3表达水平。结果 生血胶囊组与再障模型组比较,G0/G1期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P<0.01),而Cyclin D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生血丸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生血胶囊能提高免疫介导的再障小鼠骨髓Cyclin D3的表达水平,促进骨髓造血细胞的G0/G1期进入增殖期,其作用强度与生血丸相当。  相似文献   

9.
陆嘉惠  周永明  胡明辉 《医学综述》2007,13(23):1900-1902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细胞介导的造血抑制因子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分析健脾补肾活血方药的免疫调控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拆方分组免疫介导再障小鼠脾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8、γδTCR的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培养细胞γ-IFN、α-TNF水平,观察其变化。结果再障组CD8+、γδTCR+T比例明显上升,γ-IFN、α-TNF水平亦升高,健脾补肾活血全方组CD8+、γδTCR+T下降,γ-IFN、α-TNF水平降低,与再障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1),健脾补肾组、温肾组、滋肾组、CSA组均有不同影响,健脾组、活血组作用不显。结论细胞毒性T细胞增加与造血负调控因子表达升高是导致再障的主要机制,两者具有相关性,健脾补肾活血方药可通过调节该免疫环节恢复骨髓造血,组方中以补肾中药为核心,健脾、活血中药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抗L3T4单抗对心肌病小鼠血清和心肌组织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抗L3T4单抗治疗自身免疫性心肌病的机制。方法用含有人线粒体ADP/ATP载体肽的免疫液免疫近交系Balb/C小鼠建立类扩张型心肌病模型(心肌病组);以不合肽免疫液免疫小鼠作为对照组;在同时用含有ADP/ATP载体肽的免疫液免疫小鼠的前1d连续3d以400μg抗L3T4单抗免疫小鼠获得单抗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中CD44T细胞内IFN-γ/IL-4的表达;以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IFN-γ、IL-2、IL-4、IL-6和TNF-α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心肌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结果心肌病组小鼠血清IFN-γ和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单抗早期干预使其生成受到抑制,此结果与流式细胞仪检测到的T细胞内IFN-γ和IL-4水平相-致;血清中IL-2含量在3组小鼠差异均无显著性;TNF-α则在单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心肌病组。从心肌组织中细胞因子表达情况来看,心肌病组各种细胞因子合成均增多,而早期应用单抗能够抑制其基因表达。结论抗L3T4单抗能够阻断绝大部分细胞因子的生成,从而能够治疗实验鼠自身免疫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11.
建立免疫介导再障小鼠模型,观察生血合剂及其拆方对再障模型小鼠的作用。结果:生血合剂能降低再障小鼠死亡率,增加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增高Th(CD4)百分值,Th/Ts(CD4/CD8)比值,IL-3,ISL-2R;降低Ts(CD8)IL2,IFN-γ水平和脾细胞IFN-γ基因表达。生血I号的作用优于生血Ⅱ号和CsA;单用健脾,补肾,活血方药对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作用,其中温肾药优于滋肾药和活血药;活血药优于健脾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海藻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产生IL-1以及海藻多糖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作用和细胞因子IFN-γ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海藻多糖加入体外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采用中性红法、胸腺增殖法分别检测海藻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及其产生IL-1;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酶联免疫法测定脾细胞培养上清IFN-γ的浓度。结果:海藻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能促进巨噬细胞IL-1的合成,并通过诱生IFN-γ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结论:海藻多糖能够增强小鼠巨噬细胞的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从脐带中分离和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探讨其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小鼠骨髓造血的影响。方法:原代贴壁法培养人脐带MSCs,将小鼠分为模型组、对照组、MSCs输注组进行实验。经静脉输注免疫介导方法建立再障模型小鼠,分别于3、7、14、21、28 d观察其外周血象指标变化和骨髓组织形态;ELISA检测造血负调控因子(IFN-γ)的水平,计数骨髓造血干细胞集落生成单位。结果:原代培养中脐带组织块直接贴壁后8~10 d,边缘爬出长梭形MSCs,随传代培养呈平行、漩涡状生长;再障小鼠经MSCs输注治疗后外周血象明显增高,IFN-γ水平下降(P0.01);治疗组骨髓红细胞集落形成单位与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均较模型组明显增高(P0.01),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脐带来源的MSCs对再障模型小鼠骨髓可发挥造血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免疫介导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间充质干细胞(msenchymal stem cell,MSC)向成骨及成脂肪细胞分化潜能的改变。[方法]采用免疫介导法进行再障造模,Babl/c小鼠经60Co射线亚致死剂量照射后,自尾静脉输入DBA/2小鼠的淋巴细胞建立免疫介导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造模15天后进行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并检测骨髓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数量变化,观察模型小鼠骨髓病理改变;茜素红和油红O分别检测模型小鼠MSC钙结节数和脂肪细胞形成率。[结果]再障模型小鼠CFU-F数明显减少;骨髓病理切片显示,造血组织减少,并脂肪化;再障小鼠MSC钙结节数量减少,脂肪细胞分化率显著增加。[结论]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MSC成骨潜能减弱,成脂潜能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雾化吸入γ-干扰素(IFN-γ)对免疫低下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醋酸考的松皮下注射并气管内注射白色念珠菌复制大鼠免疫低下肺感染模型,检测雾化吸入IFN-γ1、3、7d的免疫低下大鼠和对照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培养上清中TNF- α活性和IL-1β、IL-6水平,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IFN-γ、TNF-α活性,肺组织IFN-γ、TNF-α活性,肺组织IFN-γ、TNF-α、TNF-1β、IL-6表达,以及血清IFN-γ活性和IL-1β、IL-6水平,结果 吸入IFN-γ组大鼠AM培养上清中TNF-α的活性和IL-1β、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吸入IFN-γ组大鼠BALF中IFN-γ、TNF-α活性高于对照组大鼠(第7天TNF-α除外),吸入IFN-γ组大鼠血清IFN-γ活性和IL-1β的表达高于对照组,TNF-α表达低于对照组,IL-6表达二组无显著差异,吸入IFN-γ组大鼠血清IFN-γ活性和IL-1β、IL-6水平,除第3天IL-1β外,与免疫低下大鼠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 雾化吸入IFN-γ可明显提高肺内IFN-γ、TFN-α、IL-1β、IL-6水平,但对相应血清细胞因子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89例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IRH/IRP)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变化状况,观察骨髓细胞活化状态,探讨IRH/IRP的免疫相关机制。方法ELISA方法检测IRH/IRP患者外周血清IL-2、IL-4、IL-6和IFN-γ的含量,分析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间细胞因子含量的差异,并对患者组Thl类细胞因子与Th2类细胞因子变化的相关性和升高率以及骨髓细胞免疫活化状况与细胞因子变化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89例患者血清IL-4、IL-6和IFN-γ呈现不同程度明显升高(P〈0.01),其中IFN-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8.75±3.67)pg/ml和(8.69±1.68)pg/ml。患者Th1活化相关细胞因子的升高率与Th2活化相关细胞因子的升高率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IFN-γ的变化与IRH/IRP者细胞免疫活化密切相关,IL-4和IL-6可能参与与IRH/IRP体液免疫的活化,感染等可加重多重免疫活化,细胞因子含量和骨髓细胞免疫状况的监测有助于IRH/IRP的诊断并有利于评价患者的免疫机能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扶正养营颗粒对免疫介导再障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环孢霉素A对照组、扶正养营汤实验组,复制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用TUNEL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造血细胞凋亡以及相关调控蛋白Fas与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Fas与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模型组比较,环孢霉素A组、扶正养营颗粒组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Fas、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o.05).结论扶正养营汤可能通过下调Fas及Caspase-3基因蛋白的表达,延缓造血细胞凋亡,发挥其治疗再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影响野生型Canton S果蝇睡眠时间的相关生理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和评价常规给药应激对大鼠和小鼠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建立经口灌胃、腹腔注射、肌肉注射应激模型,测定外周WBC和WSCR,以及血清IL-2、IL-4、IFN-γ水平,并计算IFN-γ/IL-4比值;采用ICR小鼠建立经口灌胃应激、腹腔注射应激模型,测定外周WBC、WSCR和血清IL-2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分析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所有应激大鼠血清IL-2和外周WBC降低,IFN-γ和IFN-γ/IL-4升高,腹腔注射应激和肌肉注射应激大鼠WSCR升高;所有应激小鼠血清IL-2降低,灌胃应激小鼠WBC和WSCR均降低,腹腔注射应激小鼠WBC升高。结论经口灌胃、腹腔注射、肌肉注射操作所引起的应激均可导致大鼠、小鼠的免疫部分指标发生变化,其主要特点是IL-2和WBC降低、IFN-γ升高以及Th1极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骨髓上清TNF-α,IFN-γ的水平,探讨其与免疫抑制剂环胞菌素A(CsA)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对24例再障患者及20名正常人骨髓上清TNF-α,IFN-γ进行检测,所有再障患者给予CsA治疗至少3个月.结果再障病人骨髓上清TNF-α,IFN-γ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0.01),TNF-α,IFN-γ水平高者对CsA治疗的反应好.结论再障患者骨髓上清TNF-α,IFN-γ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对CsA治疗的反应可能与骨髓上清TNF-α,IFN-γ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IFN-γ)在狼疮性肾炎小鼠分泌的动态变化,进而分析它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EE)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周龄BXSB小鼠(狼疮性肾炎模型)和C57BL/6小鼠(正常对照)血清IFN-γ水平.应用双缩脲法检测其尿蛋白浓度,并分析两者的相关关系。结果 BXSB小鼠血清IFN-γ水平显著高于C57BL/6小鼠;各周龄BXSB小鼠血清IFN-γ水平无显著性差异;12周龄以后BSXB小鼠尿蛋白浓度开始显著增高,并随着病程的进展而逐渐升高;但尿蛋白浓度和血清IFN-γ水平无相关关系。结论 IFN-γ高分泌状态在SLE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它可能是肾损害的起始因子而非持续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