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脑大静脉(Galen静脉)动脉瘤样畸形的分类方法甚多,主要包括先天性Galen静脉瘤和继发性动脉瘤样扩张,约占颅内血管畸形的1%,常合并脑发育异常和(或)脑积水等神经功能损害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有较高致残率和病死率[1].本文报道1例通过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成功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 病例报告 患儿男,18个月.主因头颅增大,不能行走6个月入院.患者于1周岁后家属发现患儿仍不能独立行走,而且头颅直径远较同龄儿童大,观察数月上述情况无改善.查体:神清,语言正常,双瞳等大等圆,光反应灵敏,头围54 cm,颈软;双上肢活动好,肌力V级,双下肢肌力Ⅲ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相似文献   

2.
患儿 女,4个月。头颅进行性增大3个月,于1987年2月21日住院。患儿足月顺产,1个月时其母发现前囟及头均大。检查:一般情况可,哭声与同月婴儿无差别,四肢活动好。头围50cm,耳间径28cm,眉间至枕外粗隆间34cm,前后囟均较大微隆起,冠状缝、人字缝、矢状缝裂开,双眼落日征阳性,头颅透光试验呈红灯笼样,诊断为脑积水。  相似文献   

3.
于××,女,9个月。患儿生后四个月头颅异常增大,偶有呕吐。近2个月头颅增大显著,双眼球向下斜视,双腿伸直,不灵活,呕吐频繁。诊断为先天性脑积水。于1984年7月23日入院。检查:神清,心、肺及腹部未发现异常。头颅异常增大,头皮静脉怒张,前额部突出呈“寿星头”状。头围56cm,冠状径34cm,额骨缝增宽达1cm,前囱:6×7cm,枕囱:8×15cm。叩击头颅呈破  相似文献   

4.
我院1986年7月收治1例婴幼儿双侧巨大慢性硬膜下血肿,经带蒂大网膜颅内移植治愈,现报告如下。 患儿 男性,18个月,因头颅逐渐增大,伴智力障碍8个月入院。8个月前,患儿由床上跌下,当时无昏迷,亦无抽搐及呕吐。伤后,头颅逐渐增大,智力发育差,语言障碍,进食欠佳,消瘦。检查:神志萎靡,反应迟钝,只能简单单字发音。头大,呈方型,头围57cm,前囟隆起,2×3cm,并可触及明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性,7岁。因头顶部无痛性肿物进行性增大1个月入院。1个月前家属发现患儿顶部一大小约2cm×2cm肿物,当地医院CT检查示:骨性肿瘤,1个月来肿物进行性增大,既往体健。查体:顶枕部正中偏左6cm×6cm,局部骨性隆起,无红肿压痛,余未见阳性体征。头颅X线平片(图  相似文献   

6.
男性患儿,2岁,因进行性头颅增大伴反复抽搐、行走不稳2年入院。体检:发育差,智力低下,前后囟门未闭,前囟扩大丰满,头围52cm;“落日征”阳性;行走不稳,平衡功能差。入院时癫痫发作数次,为全身运动性发作,持续时间2~3分钟,经脱水激素及抗痫治疗后症状缓解。入院后经头颅X线摄片、脑室造影等检查后诊断为“交通性脑积水伴癫痫”而行右侧裂池—颈外静脉分流术。经抗感染及抗痫治疗后患儿恢复良好。10天出院。术后1月随访,患儿癫痫停止发作,伤口愈合良好,头围缩小1.2cm,烦躁、夜哭明显缓解,平衡功能较术前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7.
我院收治巨大型幼儿慢性硬脑膜下血肿1例,经钻孔引流治愈,现报告如下: 患儿 男,1岁6个月。因头颅增大1年余,呕吐1个多月,于1983年10月28日入院。患儿出生后5个多月,头颅即逐渐增大;11个月时曾在外院诊为“先天性脑积水”而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经右颞后部钻孔,以内径2.4mm、两端皆剪有侧孔之硅胶管作引流。硅胶管置入侧脑室5cm,脑脊液清亮且流出通畅。术后患儿症状无明显改善,1个月  相似文献   

8.
1病例资料 患儿,男,5岁。患儿3个月大时父母发现前额部有一约"花生粒"大小肿物,近年来肿物逐渐增大。查体:前囟部局限性隆起,质硬,无波动感,无明显压痛。颅脑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示:前囟区额骨板障呈局限性、膨胀性骨质破坏,大小约2.0 cm×1.5 cm×2.0 cm。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小儿亚急性硬膜下血肿脑复张的疗效。方法 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50例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患儿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儿的病情程度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患儿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高压氧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神经营养药物治疗。根据治疗后头颅CT或MRI测量的硬膜下残腔最大层面厚度(T),将脑复张的程度分为3级(Ⅰ级:T 0. 5 cm,Ⅱ级:0. 5 cm≤T 1 cm,Ⅲ级:T≥1 cm)。分别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1、3、6个月时脑复张程度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1个月时两组患儿脑复张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两组脑复张程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 高压氧治疗能有效促进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脑复张;应以高压氧联合神经营养药物作为其常规治疗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患者 女,41岁。主诉头痛1年余,行走不稳5个月。查体:视力左0.3、右0.1,视乳头水肿,小脑步态,共济失调,Romberg's 征( )。头颅平片示蝶鞍骨质吸收。头颅 CT 扫描示后颅窝一蘑菇状高密度病灶,大小约7cm×6cm×6cm,边界清楚,第四脑室受压向左前方移位,幕上脑室轻度扩大。注射对比荆后病变无明显增强。手术中发现,枕大池区为黑褐色柏油状粘稠物占据,  相似文献   

11.
患儿男性,14个月。因“头部外伤后哭闹不止2h”入院。患儿不慎从3m高处摔下,致头颅外伤,哭闹不止。伤后50min在外院行头颅CT检查,发现左颞顶叶脑挫裂伤,左顶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大脑纵裂内)而转入我院。查体:患儿呈嗜睡状态,刺激后哭闹,左颞顶部巨大头皮血肿,直径约10cm,前囟处触之压力较高。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mm,光反射迟钝。右侧肢体活动较左侧明显幅度小、频率少。于伤后4.5h复查头颅CT发现左颞顶叶原脑挫裂伤处形成脑内血肿,血肿最大层面长径60mm,宽径30mm,延续4个层面,根据多田氏公式计算血肿量约为36ml。意识状态由嗜睡变为昏睡,可唤醒,并唤醒后哭闹。继续予以保守治疗,并做好随时开颅手术的术前准备。伤后10.5h血肿较前有所缩小。伤后50.5h血肿基本完全消散。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6个月。被收养后发现枕颈部肢体样畸形渐增大5月余入院。患儿生后月余被遗弃(出生史及家族史不详)。检查:一般情况好,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前囟未闭合,张力不高。枕颈交界区可见长约42cm肢体样畸形,周径15cm,形似下肢,有膝关节、踝关节及足趾,发育完好。无自主运动,无感觉。心肺及腹部无异常发现,脊柱及四肢无畸形,感觉及运动正常。头颅及畸形体X线显示:枕骨缺损较大,周围为软组织附着,畸形肢体中有骨盆及下肢骨骼。CT及MRI示:小脑下移明显,上颈椎发育欠佳,小脑与畸形肢体无联系。畸形肢体骨盆内似有内脏组织。双侧桥小脑角有表皮…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出生后发现头围增大并气促1周入院(2007年3月26日).患儿足月,因"胎儿窘迫"行剖宫产取出,出生体重3.25kg,无窒息抢救史,1、3、5 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患儿出生后出现气促,呼吸不规则,烦躁,易激惹,肢体震颤.查体:哭时口角左歪,右面部纹理较左深,头围由出生时34 cm进展为36.5 cm.前囟由2.5 cmx2.5 cm进展为6 cmx6cm,双上肢肌力稍减低.无类似疾病家族史,父母健康,非近亲结婚.余尤特殊.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ever growth factor,NGF)治疗早产儿脑病的疗效。方法将确诊早产儿脑病的6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9例,NGF干预组31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NGF肌注治疗,1支/d,14d为1个疗程。治疗前和1月时行头颅磁共振检查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分别于患儿生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采用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进行评估。结果 NGF干预组头颅磁共振检查所示脑结构的恢复及NBNA评分,MDI、PD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早产儿脑病能改善患儿的智力和运动发育水平,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患儿女,13个月,第七胎,8个月早产。在前六胎中有4例死胎,患儿出生后尚正常,3个月后发现头颅较同龄儿明显增大,双眼下垂。1993年2月23日入院。体查:颅大面小,痴呆无神,头围53厘米,前后囱隆起,未闭,前囱对边中点连线为7cm×7cm,后囱为2cm×2cm,矢状缝分离,宽1.5cm,囱门张力高,颅骨菲薄、软、压之下陷,双颞部尤甚,双眼“落日征”阳性,躯干四肢细小。X线呈脑积水征。CT报告:先天性脑发育畸形,脑穿通畸形,脑积水,颅内高压。3月1日在局麻加静脉麻醉下行右侧脑室——腹腔分流术,脑室管长6厘米,腹腔管长30cm。术后情况良好,顺利出院。7月12日家人发现患儿大便后有一白色细管脱出肛门,将其塞回,但以后每次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28d.体质量4.4kg,头围异常快速增大伴呕吐1周入院.查体:昏迷,反应差,瞳孔光反应迟钝,头围异常增大,呼吸减弱、前后囟紧张如鼓,头皮紧张伴静脉怒张,四肢肌张力低下,生理反射未能引出.头颅CT示后颅窝巨大肿瘤伴梗阻性脑积水(图1a).当晚出现脑疝,急诊行V-P分流术,术中测压为30cm H2O,置入儿童中压管.术后第3天撤除呼吸机.第5天患儿再次昏迷,当天Hb 103 g/L降至Hb 44 g/L(入院时Hb 140 g/L).复查头颅CT肿瘤体积明显增大,伴瘤内出血上疝,占据颅腔正中,体积大于60%.(图1b).  相似文献   

17.
1病例简介 患儿女性,7岁,因“反复发作性抽搐9个月,左侧肢体乏力6个月”于2007年11月17日入院。患儿于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被发现突发双眼向左凝视,嘴角向右抽动,伴傻笑,对周围事物无反应,约20S后自行缓解,之后间断出现3次类似症状。约6个月前,家人发现患儿行走时左下肢拖曳,行走欠平稳,  相似文献   

18.
正1病例资料病人,女,33岁,因泌乳4个月、闭经2个月伴突发头痛伴恶心、呕吐1 d入院。在当地医院行MRI检查示鞍区占位性病变,考虑垂体腺瘤。泌乳素也明显增高。但未予正规治疗。入院后体格检查:意识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视力、视野正常;眼球运动无异常;双侧乳腺泌乳;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入院后行头颅MRI检查示(图1):垂体增大,见大小约1.2 cm×2.2 cm等稍短T1等、稍  相似文献   

19.
患儿女性,1岁4个月。因“反复失神,四肢抽动2 月余”入院。检查:神志清,反应灵敏,前囟未闭,张力不高,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mm,对光反射存在;四肢肌张力及肌力正常,双巴氏征(-)。脑电图:轻度异常,  相似文献   

20.
侧脑室肿瘤系指原发于侧脑室室壁组织、脉络丛组织并占据脑室空间的肿瘤。近年来,我科收治该类肿瘤共13例,全部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34岁(8岁~63岁),病程1个月~3年,肿瘤直径为1.8cm~5.5cm,位于左侧侧脑室者7例,位于右侧者6例。 2.临床表现 以颅内高压症状为主,病程长者有局灶性症状。其中:头痛12例,呕吐7例,癫痫5例,行走不稳3例,肢体肌力减退5例,视乳头水肿10例,偏身感觉障碍4例,同向偏盲2例,头颅增大1例。 3.辅助检查 8例行腰穿检查,结果示颅内压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