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仲景学说研究●仲景治水之法探析 谷松(伤寒论>药昧组合特点浅探 孙大定<伤寒论>治泄十法 张程等<金匮要略)痰饮证治探要 杨汉辉<伤寒论>中的自愈证探析 马霖泉等仲景对痹证的论治浅析 胡守平<金匮要略>中桂枝与茯苓配伍 特点浅析 肖婉平(金匮要略)对心水的辨证施治刘海云等<伤寒论>桂枝配伍规律的探讨 洪寅<伤寒论>少阳病探要 刘群英桂枝汤及相关类方亦当属和剂储全根等浅析<伤寒论>的反治法 何光荣等<伤寒论>活血化瘀法初探 杨运高<伤寒论>第166条“胸有寒”质疑张保伟<伤寒论)“不”字证候妙用例析 韩成仁 ●中医学基础●精气形神概念…  相似文献   

2.
苏培华 《中医研究》2004,17(1):14-14
纵观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伤寒论>中未用黄芪,而<金匮>应用七次,提示仲景主要用之于治疗内伤杂病.仲景运用黄芪,药中寓法,给后人多所启迪.现把仲景使用黄芪的方法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校勘<外台秘要方>有关<伤寒论>的内容时,发现<外台秘要方>[1]卷一"千金翼方一十三首中",涉及"白虎汤"的三条条文,<伤寒论>皆作"白虎加人参汤".而在细考该文时,发现<外台>所引可能是<伤寒论>另一传本之条文.  相似文献   

4.
营卫理论始于<内经>,仲景加以发挥并创调和营卫之主方--桂枝汤.下文是笔者结合营卫理论对<伤寒论>中营卫不和证及桂枝汤作用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脉经>、<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太平圣惠方>、<医心方>、<金匮玉函经>诸书的考查,提出传世本<伤寒论>的"白虎加人参汤"很可能是"白虎汤"之误,如此似更接近仲景著作的原貌.从隋唐时期开始,医家们在实践中产生了新的经验,即在白虎汤中加入人参命名为白虎加人参汤而沿用至今;虽然白虎汤与白虎加人参汤在应用时无实质区别,但清代医家舒驰远"或加人参,或不加参,当视其元气如何"的论述仍有参考意义.近年来学者们所谓据<伤寒论>叫大症不是白虎汤主证而应为白虎加人参汤所上的观点,实不足为训.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伤寒论>原文为载本,对仲景望闻问切四诊方法与运用案例进行了较系统、全面的归纳整理,展现了<伤寒论>作为中医诊断学运用经典的风采.  相似文献   

7.
<伤寒杂病论>方被后世尊为经方.经方配伍精当,疗效卓著.仲景曾在其<伤寒论>原序中说:"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清代伤寒大家柯韵伯在其<伤寒论翼>中也说过"六经为百病立法".说明经方可广泛地适用于临床各科.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学习经方、使用经方,今特将用经方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体会总结于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8.
小柴胡汤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是少阳证的经典方,从古至今各学者大家对该方的研究讨论也非常丰富.笔者再次提出,意在该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效果俱佳,可反复揣摩,在理论与实践中体会仲景用方之精妙.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之方历来被称为方剂鼻祖,因为仲景用方简明实用,药少效宏,临床疗效确切,故为历代医家所推崇.下面笔者将对其方剂用药规律进行浅探,希能对临床组方配伍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建国40余年来,以实验为主对<伤寒论>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伤寒论>方单味药的药理研究;<伤寒论>方"药物配伍"的药理研究;<伤寒论>方整体的药理研究;六经实际的研究;<伤寒论>辨证论治、统一内因外因的研究.提出了<伤寒论>课题科研设计研究的思路,即:立足于对<伤寒论>方剂的综合研究,建立符合六经病证特点的证候动物模型,注重<伤寒论>类方的研究,运用数学方法研究<伤寒论>包括阐释辨证,使六经辨证规范化、标准化、客观化,研究<伤寒论>方药,整理<伤寒论>文献.  相似文献   

11.
张仲景的<伤寒论>,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众所周知,此书之全名应为<伤寒杂病论>.由于历史的原因,仲景的原作被"一分为二",初经晋王叔和编次整理,将<伤寒论>部分单独分出来,后来<伤寒论>又经宋代林亿等校订,即从宋代起留传下来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论>两本书,其内容十分丰富和精湛,言简意赅,法简完备.本文仅就<伤寒论>六经理论的临床应用作一浅述.  相似文献   

12.
桂枝汤在<伤寒论>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在113方中,应用桂枝汤以及用桂枝汤随证加减共70方,约占63%.综观仲景立方之意,是为治疗太阳中风及其变证而设.然而,在<金匮要略>中,张仲景对桂枝汤及其加减应用,又有所发展,常用以治疗里证、痛证,笔者在临床应用中,亦每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经研究对比葛洪<肘后备急方>中与宋臣校本<金匮要略方>文字,并与<外台秘要>、<医心方>、<证类本草>内容核对,推测今本<金匮要略方>卷下第23篇部分文字及24、25篇,可能在王洙发现的<金匮玉函要略方>中已被视为张仲景内容,或者宋臣根据流传不可靠的张仲景医书抄本而加入<金匮要略方>中,本非张仲景文字.研究同时表明,<外台秘要>所引"张仲景伤寒论"含有今本<金匮要略方>内容,不同于今本<伤寒论>,当为张仲景医书的综合性流传本;<医心方>及<证类本草>所参考的张仲景医书不同于宋臣参考本,亦不同于<外台秘要>所参本;宋臣整理张仲景<金匮要略方>时所参考的王洙本<金匮玉函要略方>中,可能已经夹杂了原非张仲景医书文字.  相似文献   

14.
桂枝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永吉 《光明中医》2009,24(2):327-328
桂枝汤,源于仲景<伤寒论>太阳篇,该书共列三百九十八法,一百一十三方,用九十二味药,桂枝汤贯穿于六经病中二十二次(法),以桂枝命名(为主药)的方剂19首,一百一十三方中有4l首都用桂枝.  相似文献   

15.
继<伤寒论疑难解读>(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之后,山东中医药大学李心机教授又出版了关于<伤寒论>研究的第二部专著--<伤寒论通释>(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以下简称"<通释>").<通释>在前书抉疑释难的基础上,对<伤寒论>进行了全面注释,从方法到内容,不袭他人成法,不落他人窠臼,新义别出,且能直达仲景本义,足见作者积力深厚且能化而出之.依笔者之见,<通释>的特点即在于一个"通"字,一是文字通达,二是文义通贯,三是医理通透,为当今少有的<伤寒论>研究佳作.  相似文献   

16.
二、伤寒论有关针灸治疗的记载伤寒论是以记载汤方治疗为主。皂甫谧说:“伊尹以元聖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仲景自序也说“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姑不论汤液是否为伊尹所创,但仲景总结了汉以前的汤液疗法是毫无疑义的。因此昔人称赞伤寒论为“众方之祖”。  相似文献   

17.
近读陈宝明同志“《伤寒论》131条刍议”(贵刊90年2期)受益不浅,今就个人认识提出如下看法。研究《伤寒论》不仅要从其本身入手,前后条文互参,而且要研究它的学术渊源及立论基础。正如仲景在《伤寒沦》序文中所言:“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因此研究《伤寒论》不上考《内经》,《伤寒论》中的很多问题就会讲不清楚,说不明白,就很难理解仲景本意。  相似文献   

18.
喻氏,名昌,字嘉言,江西新建人,为清初三大名医之一.其生于明万历己丑(1589)年,八十而殁,一生离弃曲折,"自儒而之禅,自禅而之医",晚年信奉"吾执方以疗人,功在一时;吾著书以教人,功在万里".陆续撰写了<寓意草>、<尚论张仲景伤寒论三百九十七法>(简称<尚论篇>)和<医门法律>等著作.<尚论篇>是研究<伤寒论>的一部重要的专著,稿凡八卷,前四卷详论伤寒六经证治,后四卷论述春月温病,夏秋暑湿热病,以及脉法、方剂等.  相似文献   

19.
"再煎"之法至今仍有效的指导着临床,本文通过对<伤寒论杂病论>(即<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应用"再煎"之法的11首方剂之适应证、方药及煎服法归纳,总结<伤寒论杂病论>中"再煎"之内涵,试图探讨仲景应用"再煎"之法的作用,从而使其更有效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20.
《普济残卷高本伤寒论》简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宋·林亿等校正<伤寒论·序>中着重提到一个背景颇深的<伤寒论>传本:"开宝中(宋太祖赵匡胤年号,公元968~976年),节度使高继冲曾编录进上,其文理舛错,未尝考证.历代虽藏之书府,亦缺于仇校,是使治病之流,举天下无或知者."习惯上把这个<伤寒论>传本称作"高继冲本<伤寒论>".马继兴先生<中医文献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出版)对此作了首次考证,该书第123页"高继冲本与淳化本<伤寒论>"一节约略说到:高继冲原是五代时期荆南国的末主,963年国亡降宋任节度史.开宝中高继冲将其编录本进献宋朝,此后不久即978年(太平兴国三年)宋政府开始编集<太平圣惠方>一书.至992年(淳化三年)纂成刊行.其中卷八首为伤寒叙论、脉候、日数,次为六经病形证,次为可与不可诸篇,末为附方.其文字体例全与<伤寒论>相同,可证卷八全文应是古传本之一,可称为淳化本<伤寒论>,而高继冲本为其底本.高继冲本的重要特点是保存了<伤寒论>古本中的一些原始资料,很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