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6 毫秒
1.
龙血竭Resina Draconis是我国珍稀名贵中药,素有"活血圣药"之称.国家药品标准规定其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剑叶龙血树Dracaena cochinchinensis的含脂木材经提取得到的树脂,而在世界范围内多种龙血树属植物均可形成红色树脂,混淆使用现象严重,而目前并无一种可高效鉴定龙血竭药材基原的分子鉴定方法.该...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龙血竭形成过程中,过氧化氢(H_2O_2)、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茉莉酸(jasonic acid,JA)、乙烯(ethylene,ETH)和一氧化氮(NO)五种信号分子的浓度变化规律,筛选影响龙血竭形成的主要信号分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龙血竭形成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剑叶龙血树Dracaena cochinchinensis、柬埔寨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H_2O_2、SA、JA、ETH、NO五种信号分子在龙血竭形成过程中的浓度变化规律。结果:整体来看,5种信号分子在龙血树伤害诱导后,H_2O_2、SA、JA、NO浓度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ETH浓度变化呈先下降后上升后再下降的趋势。其中SA浓度变化最大。此外,就两种龙血树的响应速度来说,剑叶龙血树D.cochinchinensis响应速度较快。结论:5种信号分子在龙血竭形成过程中均起到不同程度的作用,且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信号系统。  相似文献   

3.
李永福 《中药材》1990,13(4):21-22
本文对进口的麒麟血竭、国产的剑叶龙血树血竭及其伪品松香进行了TLC分析和UV扫描,供真伪鉴别参考.  相似文献   

4.
龙血竭结肠定位给药系统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血竭是我国用来代替进口血竭的药用资源,为百合科龙血树属剑叶龙血树[Dracaena cochinchinensis (Lour.)S.C.Chen]的含脂木质部提取的树脂,主产于云南南部和广西南部[1].  相似文献   

5.
广西血竭科研成果评议会于1985年11月21—22日在南宁市召开。1.从百合科龙血树属植物剑叶龙血树中提取所得的广西血竭,与进口非洲血竭化学成分相似。对广西血竭进行了急性与长期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毒性很低,故临床使用安全。2.广西血竭在骨伤科与妇科临床上使用,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与棕榈科的进口皇冠牌血竭作用相似;具有止血消炎、散瘀定痛等功效。对于子宫肌瘤  相似文献   

6.
龙血竭为我国云南南部发现的一种龙舌兰科龙血树属植物剑叶龙血树的树脂。该植物又称柬埔寨龙血树,生长于海拨950~1100米的险峻山  相似文献   

7.
剑叶龙血树含树脂木材的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剑叶龙血树Dracaenacochinchinensis的树脂作为血竭使用,已有20多年的历史,药理、毒理和临床研究表明本品与目前的进口血竭作用相似,作为广西血竭,已批准试产(一癸新药)。本文对其资源,形态组织学、理化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国产血竭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概述近10年国产血竭在基原考证、生药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概况。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的有关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国产血竭的基原植物为百合科龙血树属植物剑叶龙血树及一些同属不同种植物和不同科的植物;含有黄酮、挥发油、强心甙、酚类、多糖类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消炎杀菌、止痛、降糖等作用。结论:国产血竭研究已涉及基原考证、生药学、化学成分、含量测定、药理、临床应用和植物生理学等方面,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应进一步加强血竭形成、龙血树种群扩展及优良品种的识别等方面的研究,以促进国产血竭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王竹红  王玉英  屠鹏飞  何兰 《中草药》2007,38(7):997-998
广西血竭是百合科龙血树属植物剑叶龙血树Dracaena cochinchinensis(Lour.)S.C.Chen的含脂木材经乙醇提取得到的树脂。广西血竭在我国作为中药已有1500年的历史,其性味甘,咸,平,具有活血化瘀、定痛止痛、生肌敛疮、抗炎抗真菌、抗心率失常、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用于跌打损伤、溃疡不敛、瘀血作痛、妇女气血凝滞、外伤出血等。  相似文献   

10.
不同来源国产血竭的薄层色谱和紫外光谱鉴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6种不同来源国产血竭的质量差异。方法:以剑叶龙血树含皮及木质部为原料,采用回流提取、索氏提取,超声提取,低温膨化提取,并与市售的通过传统工艺提取的云南血竭和海南血竭为对照,对它们进行薄层层析和紫外光谱鉴别。结果:薄层对应斑点基本相同,紫外光谱基本一致。结论:6种不同来源的国产血竭的成分基本一致,而以龙血素C作为评价指标,其质量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
束花石斛及其相似种的DNA分子鉴别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目的 :探讨束花石斛与同属相似种 :玫瑰石斛、喇叭唇石斛、报春石斛、兜唇石斛等植物及药材鉴别的DNA分子标记。方法 :对束花石斛及其相似种进行rDNAITS区序列比较研究。结果 :尽管束花石斛及其相似种的外部形态差异较小 ,但在rDNAITS序列上却存在着显著而稳定的差异。在rDNAITS区域中 ,作者共挑选了15个碱基位点用作鉴别束花石斛及其相似种的DNA标记。结论 :根据rDNAITS区碱基序列差异 ,能准确鉴别束花石斛及其相似种植物及药材。  相似文献   

12.
四种洋金花的显微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白花曼陀罗花、毛曼陀罗花、曼陀罗花及紫花曼陀罗花的显微鉴定研究结果,为洋金花的品种鉴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张敏  施大文 《中药材》2001,24(2):89-92
本文报道了三种资源八角莲的生药性状、组织构造及粉末显微特征。  相似文献   

14.
3种石斛药材氢核磁共振谱特征图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3种石斛药材的氢核磁共振谱(1HNMR)特征图谱。方法首先采用溶剂萃取法或硅胶色谱分离法获得3种石斛(束花石斛D.chrysanthum Wall.,铁皮石斛D.candidum Wall.ex Lindl和金钗石斛D.nobile Lindl.)的特征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然后利用FT-1HNMR(300MHz)技术测定得1HNMR特征图谱并对特征信号进行归属。结果束花石斛、金钗石斛的SCE-B和铁皮石斛的SCEA特征提取物的1HNMR特征图谱可作为该药材基源鉴定的相对标准图谱。结论建立的1HNMR特征图谱方法在鉴别中药石斛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头花蓼开花结果与授粉特性。方法采用固定植株跟踪观察法,观察研究头花蓼开花习性及授粉特性。结果头花蓼4~6月形成头状花序,并边开花边结果,盛花期为8~10月,盛果期为9~11月;异花授粉为头花蓼的主要授粉方式,其中自然授粉的结实率最高。结论异花自然授粉为头花蓼的主要授粉方式,头花蓼的果实采收时间以9~11月为佳。  相似文献   

16.
绵萆Dioscorea spongiosa和七裂叶萆D.septemloba在形态学、组织学、花粉粒表面特征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绵萆 新种地位的确立是有充分根据的。  相似文献   

17.
3种石斛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吕献康  徐春华  舒小英 《中草药》2004,35(11):1296-1298
目的 探明铁皮石斛、广东石斛和重唇石斛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特性及与光强和温度的关系 ,明确各种石斛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方法 测定一天中不同时段 (7:30~ 16 :30每隔 1.5 h测定一次 )、不同光合有效辐射 (0~ 14 0 0μm ol· m- 2· s- 1和温度 (2 9.6~ 38.2℃ )下的净光合速率 ,测定叶片中叶绿素 a和 b的含量。结果  3种石斛光合作用的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较低 ;净光合速率于早晨 8:0 0~ 10 :0 0处于高峰 ,此后随温度升高、光照增强而迅速下降 ;石斛叶片中叶绿素 b的含量较高。结论 石斛的光合作用特性体现了其作为一种阴生植物对生长环境的高度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鄂北贝母二萜成分鄂贝醇的结构解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鄂北贝母Fritillaria ebeiensis鳞茎非生物碱的继续研究中,又分得6种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经理化常数及波谱解析,并与标准品对照,证实晶Ⅰ ̄Ⅲ的结构分别为ent-kau-15-en-17-ol,ent-kauran-16β,17-diol,ent-kauran-16α,17-diol。晶ⅣC22H36O4,mp163℃ ̄164℃,经波谱分析及降解反应,鉴定其结构为ent-3β-a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高盾叶薯蓣药材的品质.方法 通过组织培养,对诱导获得的盾叶薯蓣四倍体株系,进行了试管苗抗氧化酶活性及薯蓣皂苷元含量分析.结果 大部分四倍体株系APX活性、SOD和POD比活力高于或相近于二倍体株系.经诱导获得的四倍体株系试管苗与对照相比薯蓣皂苷元含量有较大差异,大部分四倍体株系薯蓣皂苷元含量都超过了二倍体株系.结论 经诱导获得的四倍体株系在抗氧化酶活性及有效成分含量方面与二倍体表现出明显差异,说明多倍体诱导可以作为盾叶薯蓣优良品种选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再论绵萆薢的新种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萆Dioscoreaspongiosa和七裂叶萆D.septemloba在形态学、组织学、花粉粒表面特征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绵萆 新种地位的确立是有充分根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