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08年长沙市工业企业职业危害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法明  张建中  王艳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0):1954-1957
目的全面了解长沙市职业危害基本情况和职业卫生管理现状、分析职业危害企业分布特点和职业人群接触特征,明确职业病防治工作目标和重点,提出职业病危害防制管理策略。方法应用长沙市2008年职业病危害工业企业调查建档资料,编制EpiData2.1b数据库,将所需信息导出到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至2008年底,共调查全市职业病危害的工业企业1 774家,职工总数210 332人,接触职业危害67 231人,接触人次95 062人次;接触粉尘38 619人次(40.62%),接触化学物质24 145人次(25.40%),接触物理因素类32 298人次(33.97%);企业行业分布居前5位是机械、轻工、建材、化工、煤炭行业;县级企业占全市企业总数80.77%;私营企业占全市企业总数67.53%;县域企业46 597人(69.30%),私营企业29 583人(44.00%)。结论职业病危害企业的数量、危害的种类、危害接触人数等均呈增加趋势;企业监测覆盖率、各类危害因素监测率和检测样本合格率、健康监护率等都处于国内较低水平;县域和私营企业是长沙市职业病防治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识别、分析冷轧薄板生产线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初步探讨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部位,为该类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工程分析、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氨、盐酸等,对205个工作场所噪声和13个工作岗位的LAeq,8h噪声进行了检测,超标率分别为25.37%和61.5%;除工作场所氨的短时间接触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外,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该建设项目应重点控制噪声、氨、盐酸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依法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职业健康监护,以确保劳动者的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郴州市职业危害现状,提出针对职业危害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以2011年底注册有职业危害的1 803家企业为调查对象,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与检测、职业健康监护、急性中毒事件调查资料分析等方法。结果全市1 803家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合格率低,分别是:粉尘类(煤尘10.8%、电焊烟尘32.8%、矽尘77.7%),有毒化学物质类是二氧化锰50.8%、铅烟51.4%、铅尘52.3%、砷及化合物64.4%、钨69.7%、甲苯82%,物理因素是噪声54.1%、电焊弧光64.2%。职业病发病中急性职业中毒主要以一氧化碳、砷化氢、硫化氢为主,慢性职业病发病以尘肺、铅中毒、苯中毒、白内障、噪声聋为主。郴州市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种类多、接触人数多、职业卫生检测和职业健康体检率低、企业职业病防控能力不高、职业卫生管理能力不强等问题。结论郴州市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对职业人群造成了严重的健康影响,制定以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加强监管、企业履行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提高卫生技术服务能力等综合的职业危害控制和干预措施,才能有效降低职业病危害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珠三角某市五金业主要职业病的危害和健康监护情况,为制订相应行业职业病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4年珠三角某市50家五金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五金业噪声、三氯乙烯、氰化氢、粉尘等职业病危害较为显著,合格率分别仅为50.4%、76.2%、75.0%、87.0%。50家企业的危害分级中,化学物Ⅲ级危害占7.2%,粉尘Ⅲ级危害占7.8%;噪声危害分级以Ⅲ级为主,占36.0%,Ⅳ级占2%。职业健康检查共5 965人,未见异常占23.2%,发现疑似尘肺病7例,疑似职业性噪声聋3例,疑似电光性眼炎2例;职业禁忌证140例,禁忌证检出率为2.3%。 结论 噪声、三氯乙烯、氰化氢、粉尘等是该市五金业的重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疑似尘肺病和职业性噪声聋是主要的疑似职业病,应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监测和重点危害人群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08-2010年连续3年某电解铝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键控制点和重点监护人群,为制订相关职业危害因素的职业健康监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2010年连续3年对某电解铝厂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开展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接触粉尘作业859人中发现1人为疑似尘肺病,职业禁忌症1人;接触噪声作业1 176人中发现16例为疑似职业性噪声聋,职业禁忌症45人;接触氟化物作业962人中未发现职业健康损害和职业禁忌症;接触高温作业41人中发现职业禁忌症1人,接触锰烟55人、沥青烟作业19人体检结果均未见异常。结论该电解铝厂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是成形车间、电解车间、煅烧车间、铸造车间、组装车间、工艺车队、综合车间等,粉尘、噪声作业人员是该企业职业健康重点监护人群。  相似文献   

6.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正常运行且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5 328家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状调查。结果显示,5 328家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68 392人,接害率37.86%(68 392/180 655)。以小、微型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集体企业接害率较高;接触物理危害因素人数最多。企业职业病危害申报率,企业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劳动者培训率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职业健康监护率均随着企业规模减小而降低(P<0.01)。提示昆山市应加强对小、微型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重点关注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等行业;噪声和其他粉尘为重点防控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上海市原浦东新区各类慢性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发病规律,为制定职业病防治对策、措施和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0年职业病报告卡,根据职业病目录进行分类后采用Excel表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尘肺病特别是电焊工尘肺居原浦东新区慢性职业病病例之首,其次为铸工尘肺和苯中毒病例;船舶制造、机械加工和铸造企业为目前职业病病例高发单位;职业病病例数特别是电焊工苯中毒和噪声聋等病种有增长趋势;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慢性职业病发病人数占据前三位;实际接触工龄大部分为5年以上。[结论]2004—2010年各类慢性职业病病例主要为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中的船舶制造、机械加工和铸造等用人单位的尘肺病、慢性职业中毒和职业病耳鼻喉口腔疾病,应进一步加强存在粉尘、有机溶剂、噪声等重点单位、重点岗位、重点人群的监督检查,同时加强宣传培训和教育指导,完善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切实保障广大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益。  相似文献   

8.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是我国主要慢性中毒之一,也是宁夏近些年除尘肺病以外的主要职业病,预防和控制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一直是蓄电池行业职业病防治的关键。为了解宁夏蓄电池行业铅污染现状和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对某蓄电池企业进行了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并对职业健康监护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
王伟琴  陶晖  姚利颖  张丽 《职业与健康》2012,28(18):2205-2207
目的了解2009—2011年杭州市江干区职业卫生工作情况,为进一步防治职业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3年来该区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监护等资料,建立职业卫生监管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373家企业3 799个作业点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为87.3%,其中物理因素检测合格率最低(73.0%),其次为粉尘(90.4%)和化学因素(96.1%)。在各行业中,机械制造行业(82.0%)、家具制造行业(83.4%)检测合格率较低,主要超标项目为噪声、苯系化合物。389家次企业共10 080名劳动者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漏检率为(5.8%),化学因素漏检率最高(9.2%),各行业中印刷行业漏检率最高(15.6%)。结论该区职业病危害的重点为噪声、苯系化合物接触行业,应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的监管,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泰州市姜堰区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和职业卫生管理现状,为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整群抽样方式随机抽取50%的镇(街道),采用统一编制的调查表对调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和职业卫生管理现状开展现场调查。结果 2020年7—10月共调查工业企业968家,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946家(97.7%),涉及家具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等32个行业,企业规模大型3家、中型21家、小型369家、微型553家;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20 129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等;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为48.1%;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接触职业危害人员职业健康培训率分别为67.5%、57.1%和68.8%;过去3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开展率分别为44.2%和47.0%;接害人员最近一次企业职业健康体检率参加率为58.6%。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各项工作开展率均低于大、中型企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姜堰区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业企业数量多、涉及行业广,小微型企业是职业卫生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李全  陈丹  彭文彬 《职业与健康》2009,25(20):2142-2143
目的了解辖区主要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制定职业病防治管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常州市武进区生产和使用化学品、电镀加工、机械制造行业在2005—2008年的职业病健康监护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调查工业企业在2005—2008年开展职业健康监护36678人次,体检率为15%。发现职业病44例,职业病检出率为0.12%。结论电焊尘肺是集装箱制造业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工作重点,电镀加工行业的硬铬、装饰铬作业人员职业危害严重,各类化学品接触人群多,化工原料品种多,潜在职业病危害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马炜钰  谭夏优 《职业与健康》2012,28(9):1062-1063
目的了解广州市木质家具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状况,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进行现场调查和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及评价。结果木质家具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木粉尘、噪声和甲醛,采样点其合格率分别为46.3%、17.3%和85.4%。结论广州市木质家具行业存在粉尘、噪声和甲醛等职业病危害。应采取防尘与噪声防护措施,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卫生监督及卫生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3.
张文  王昌松 《职业与健康》2010,26(15):1705-1706
目的了解无锡市滨湖区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确定职业卫生工作防治的重点。方法收集整理2009年本区在岗职业人群的体检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滨湖区职业危害主要因素是噪声、粉尘、苯系物及其他化学物,主要集中在铸造、冶金、机械、化工等行业,主要表现为听力、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及血液系统的损害,最严重的是粉尘导致肺部的病变(发现疑似尘肺5例,占接尘人员的5.75%)。结论滨湖区的职业危害以铸造、冶金、机械行业的噪声和粉尘为主,噪声和粉尘应成为职业卫生工作的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37家木质家具生产企业作业现场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了解木质家具生产企业作业现场职业病危害现状情况,并针对行业特点及关键控制点制定行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方法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木质家具生产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木粉尘、甲苯、二甲苯、乙苯、丙酮、丁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环己酮、甲醛、噪声等,本次调研检测中存在木粉尘、甲苯、二甲苯、乙苯、甲醛、噪声的浓度或强度检测结果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标准、职业卫生防护工程设施配置不完善或效果不佳、个体防护用品配置不当或缺失的情况。结论木质家具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程度较严重,部分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配备不到位,反映该行业的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不规范,因此制定该行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规范并加强行政监管部门执法监督很重要。  相似文献   

15.
江鑫  李建芳  周兆璋  程晓  刘丽莎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728-2730
目的了解江西省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体检及培训情况,为防治职业病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调查表,对江西省存在职业病危害的18个行业、10 299家企业进行调查,分析采矿和制造两大行业相关职业病危害病因素、培训、体检及职业病例情况。结果存在粉尘危害因素的企业有5 645家,化学危害因素的企业3 057家,物理危害因素的企业2 337家,分别占总数的54.8%、29.7%、22.7%。职工总数1 262 278人,其中女工427 690人,农民工403 110人,接触职业因素的职工319 390人(占总人数的25.3%),女工97 953,农民工104 748。参加培训人数为238 455人(占接触职业病总人数的74.7%),参与体检人数333 270人。结论该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种类多、职业病危害主要集中在采矿业和制造业两大行业中。企业基本能普职业健康检查和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上海两家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特征和卫生防护效果进行调查与评价,为控制职业病危害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确定其危害特点和危害性,并评价其防护效果。 结果 两家企业业存在磷酸铁锂粉尘、活性炭粉尘、石墨粉尘、氧化铝烟(粉)尘、氧化铁粉尘、镍及其无机化合物、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聚偏氟乙烯树脂、N-甲基吡咯烷酮、乙醇、铜烟、六氟磷酸锂、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噪声、工频电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所测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均符合相关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作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未发现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病人。 结论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的规定,该行业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行业,本次调查的两家企业各项防护措施基本达到防护效果,但需定期进行危险性评价,实行危险度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电子加工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提出防护对策,切实保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方法通过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对工作场所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该公司以生产电感线圈为主,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铅烟、苯及苯系物、噪声,所测各项卫生学指标中,甲苯超标率为30%,二甲苯超标率为29%,主要分布在浸漆、刷胶岗位。结论电子加工业中职业危害因素较多,其中浸漆、焊锡、刷胶岗位危害较重,应采取有效职业防护,并定期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组织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完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某有机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提出进一步控制职业病危害的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结果该企业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等方面符合或基本符合相关要求,作业场所大多数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病患者,职业卫生管理方面存在许多不足。结论该企业职业病危害一般,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重庆市机械制造业女工职业压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促进女性职工身心健康。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重庆市两家机械制造业的925名女工为研究对象,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的《女工职业健康专项调查问卷》调查其职业压力状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来分析其职业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被调查的925名女工中有843人(占91.1%)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压力,其中有轻度职业压力641人(占69.3%),中度职业压力196人(占21.2%),重度职业压力6人(占0.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别相比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年收入<3万元、工龄<10年、长时间站立的女工,文化程度为高中或中专、个人年收入大于10万、工龄在10~20年和可随意调整工作体位的女工职业压力得分较低(β=-0.690~-5.583,P <0.01);相比白班作业,工作形式为夜班的女工职业压力得分相对较高(β=0.752,P <0.05)。结论 机械制造业女工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压力,相关部门应当做好企业监管,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社会支持环境,提高职业待遇,有效缓解机械制造业女工的职业压...  相似文献   

20.
2007年胶州市22家机械制造业职业卫生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机械制造企业职业卫生现状,为卫生决策部门制定相应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4~7月,对胶州市22家机械制造企业职业卫生现状进行调查。结果22家企业有职工8997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为4201人,占46.69%。2006年合计检测818个点,超标的430个点,超标率为52.57%。其中苯、甲苯等有机溶剂超标率为27.53%,电焊尘、铸尘超标率为38.42%,噪声超标率为71.29%。大型企业有机溶剂超标率为21.52%,中小企业超标率为32.32%。大型企业粉尘超标率为29.03%,中小型企业超标点比率为44.85%。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粉尘、有机溶剂超标点比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胶州市机械制造企业职业卫生总体现况较好,但职业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