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瓜蒌薤白类方源于《金匮要略》,是治疗胸痹心痛的经方。首都国医名师李文泉教授擅长心脑血管病的中医药治疗,瓜蒌薤白类方临床应用较多,对其有独到的认识与应用。瓜蒌薤白类方针对“阳微阴弦”之病机,李文泉教授认为“阳微阴弦”不仅是指上焦阳虚,还指上焦阳位虚损,导致阴邪上乘于阳位。李文泉教授在此认识基础上,结合“安和五脏,权衡缓急”的辨治胸痹心痛思路,从五脏出发,创立了五张经验方:益气养心通络方、养心化痰通络方、养心解郁通络方、养心补肺通络方、养心滋肾通络方,用于治疗胸痹心痛。另外还根据“阳微阴弦”之病机,扩大了瓜蒌薤白类方的应用范围,用于治疗存在“阳微阴弦”之病机的心悸、咳嗽、喘病、郁病等病症,文中还介绍了李文泉教授在应用瓜蒌薤白类方时单味药和药对的配伍运用,其经验对临床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总结何迎春基于“阳微阴弦”理论治疗胸痹经验。何迎春认为该病主要病机在于“阳微阴弦”,即胸阳不足,阴邪搏结;论治不离“阳微阴弦”之纲要,早期以温通为补,以“瓜蒌薤白半夏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并注重补养心气,后期重视燮理脏腑,理脾调肝补肾,体现标本兼治的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从脾胃论治体会史东静席书贤甘肃省中医院(730050)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属中医的“胸痹”、“厥心痛”、“真心痛”的范畴。《金匮要略》概括胸痹的病机为“阳微阴弦”,“阳微”是指上焦阳虚,胸阳不振,“阴弦”是指阴寒内盛,寒饮停滞。上焦...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着日常生活,其病位在心,属本虚标实之证,病机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与脾胃在经络和生理功能上有密切联系。文章从脾胃论治冠心病,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促进现代“大脾胃”概念新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阳微阴弦”当从气虚痰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斌 《光明中医》2011,26(1):21-22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日:“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原文中“阳微阴弦”虽是脉候,但历代医家认为“阳微阴弦”是对胸痹心痛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笔者拟从气虚痰瘀的角度对此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阳微阴弦”出自《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阳微阴弦”被后世医家公认为是对胸痹心痛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笔者拟从气虚寒盛的角度对此进  相似文献   

7.
《金匮要略》“阳微阴弦”义理发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阳微阴弦”见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阳微阴弦”本是在言脉,关前为阳,关后为阴(《医宗金鉴》)认为亦或有指浮或沉的部位,按在浮部为阳,沉部为阴。亦有指左右手者)[1]。“阳微阴弦”即言寸脉微(不及),尺脉弦(太过)(或指轻按在浮部为微弱,重按至沉部则为弦急的形象)。但后世医家认为,此为仲景以脉赅胸痹病机之言。“阳微阴弦”之语,道出了仲景认为胸痹是由于内虚致阴邪干…  相似文献   

8.
胸痹是因胸中阳气闭塞不通而致的以胸膺部位痞闷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疾病。《金匮要略》对该病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将胸痹的病机概括为“阳微阴弦”。本文通过对“阳微阴弦”含义的进一步剖析,探讨胸痹的证治。  相似文献   

9.
总结雷瑗琳主任医师基于“阳微阴弦”理论治疗心系疾病经验,特别是其应用桂枝助阳通络的用药特点。雷瑗琳认为,正气虚损是心系疾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阳虚络瘀是心系疾病慢性过程的主要病机特点,基于“助阳通络”的治疗理念,在辨证施治的前提下,发挥桂枝入心肝经,助阳气生化,辛散通络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从阳微阴弦探析冠心病之证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阳微阴弦”的脉候当以“浮沉”来分辨,舌候应以“苔腻”为基调,病机亦可用“阳微阴弦”来概括。冠心病实质是“本虚标实”,与“阳微阴弦”所示甚为相合。冠心病的治疗标实者以“通”为主,除运用胸痹心痛篇的治法方药外,肝着、痰饮、瘀血、妊娠等病证的方药亦可选用,本虚明显者以“补”为主,本虚标实具见者,又当通补兼施。  相似文献   

11.
分析香砂养胃汤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58例患者用香砂养胃汤进行治疗,治愈38例,好转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表明香砂养胃汤治疗胃脘痛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选养胃进食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养胃进食颗粒中药材的出膏率、浸出物及其主要有效成分橙皮苷的含量为指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进行数据处理,优选提取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2次,第1次加10倍量水回流1.5h,第2次加8倍量水回流1h。结论优选出的养胃进食颗粒提取工艺合理、稳定、经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红藤愈萎养胃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胃癌前病变患者血清胃癌相关抗原MG7(sMG7-Ag)、胃蛋白酶原(sPG)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随机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西药组(n=30)、胃复春组(n=30)和红藤愈萎养胃汤组(n=30),检测治疗前、治疗30天及治疗60天后sMG7-Ags、PGI和sPGII水平。结果:①治疗前红藤愈萎养胃汤组sMG7-Ag(136.50±54.60)ng/Ls,PGI(121.74±26.31)μg/L,sPGII(25.40±5.08)μg/Ls,PGI/sPGII(4.80±0.52);②治疗30天后红藤愈萎养胃汤组sMG7-Ag(135.47±53.24)ng/L,sP-GI(159.55±19.27)μg/Ls,PGII(26.63±4.45)μg/Ls,PGI/sPGII(6.05±0.52);③治疗60天红藤愈萎养胃汤组sMG7-Ag(130.48±49.01)ng/Ls,PGI(188.90±14.17)μg/Ls,PGII(29.07±4.41)μg/Ls,PGI/sPGII(6.58±0.67)。结论:红藤愈萎养胃汤能提高CAG伴癌前病变患者sPGI、sPGII以及sPGI/sPGII,但尚不能显著降低sMG7-Ag。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养胃合剂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予养胃合剂口服;对照组100例,予西药口服,疗程均为15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养胃合剂治疗胃脘痛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养胃胶囊治疗胃溃疡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祖汉  杨明华 《中成药》1999,21(10):524-526
比较养胃胶囊和养胃膏的抗溃疡作用。方法:使用水应激法和乙酸烧灼法建立大鼠胃溃疡模型。结果:养胃胶囊对大鼠水应激所致的胃溃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大鼠乙酸烧有溃疡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结论养胃胶囊可以代替同处方的养胃膏。  相似文献   

16.
林颖娜  李桂侠  朱丹 《陕西中医》2022,(8):1075-1077,1081
升阳益胃汤是治疗发作性睡病的有效方,所治之证为脾胃气虚、痰湿阻窍、肝郁火旺之虚实夹杂证。临床试用该方治疗发作性睡病收效显著,本文分析了升阳益胃汤治疗发作性睡病的病因病机和具体临床用法,初步总结出升阳益胃汤的适用方证有五:一为白天嗜睡、猝倒、夜寐不安; 二为神疲倦怠、兴趣减少、动力缺乏; 三为情绪低落或急躁易怒、记忆力、反应力慢,注意力不集中; 四为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面色萎黄,体形偏胖或偏瘦; 五为舌淡胖有齿痕、苔腻。具备此证候特征的发作性睡病患者,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养胃化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方法]对7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以养胃化瘀汤治疗,9个月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显效35例,有效2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2.86%。[结论]养胃化瘀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养胃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益气养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维酶素片治疗,均3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及病检,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对照组总有效率7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养胃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加益气疏肝养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用针刺加益气疏肝养胃汤加减治疗,15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临床痊愈16例,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48%。结论:针剌加益气疏肝养胃汤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对阳维脉交会腧穴的文献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静  高希言 《针刺研究》1998,23(3):237-238
对阳维脉及其交会穴的记载,历代医著均木详细,且彼此存有相悖之处,本文对各书记载,对比考证,整理如下。历代对阳维脉交会情况记载《素问·刺腰痛篇》说:“阳维之脉,脉与太阳合躺下间,去地一尺所。”《难经·廿八难》说:“阳维起于诸阳会也。”《针灸甲乙经》指出阳维与足太阳会于金门,与足少阳会阳交,与手太阳会于俞,与手少阳会于天,与足少阳会于肩并、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与督脉会于风府、哑门。结合上述交会穴,“下间”当是指足少阳胆经的阳交穴(向后交于足太阳),为阳维之郄穴。“诸阳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