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匮要略方论》(以下简称《金匮要略》)一书的某些篇章之末,附有一些来自《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书之方,这些附方是何人所附?为什么要附这些附方?附方是否为张仲景的原方?这些问题至今未见专文论述。为了对《金匮要略》附方有一个明确的  相似文献   

2.
柯梦笔 《四川中医》1993,11(12):5-7
人参有“神草”之称,古代善用人参者首推东汉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中,关于人参的运用共有55条35方(重复、附方除外),配伍灵活,组合精当,实为后世运用人参的规范。学习和研究这些方剂中人参的配伍特点,对于进一步认识人参的功效,掌握其使用规律,正确地运用于临床和探讨仲景学术思想,是很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仲景妙用半夏杂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仲景运用半夏的经验与规律进行了总结与研探,发现仲景在半夏的生用、重用、功效、配伍和煎煮等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与丰富经验。这些经验与见解,经过后人无论是理论上还是临床实践上,或是实验研究等方面的反复验证都是正确、科学和可行的。这些宝贵经验,为后人辨证论治,遣方用药树立了典范,对当今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中以柴胡为君药的系列方剂共七方,其总以和解少阳枢机为出发点,仲景在此基础上于兼见虚、实、寒、热以及在经、在腑之不同,而拟立七方各有变法,笔者通过对其拟方规律的分析,进一步认识仲景临证思辨之密,用方之妙。  相似文献   

5.
仲景创制肾气丸,原为平补肾气而设。晋唐时期肾气丸方中明显增加温阳药物桂、附的用量,此时期肾气丸初显"补肾阳"之势。至明清,受温补学派影响,肾气丸方中温补药物逐渐增多,用量较原方加大,肾气丸已完全衍化成温补肾阳之方。后世医家在使用肾气丸的过程中,将性寒之干地黄易为性温之熟地黄,且增加补阳药物用量,并在明代温补派医家的影响下,将肾气丸方定为温补肾阳之剂,与仲景立方本旨相距甚远。该方作为温补肾阳的代表方之说值得商榷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郭雍是研究伤寒的又一大家,其方法主要有:1、治学态度严谨客观。郭氏推崇仲景之作,然而并不盲从,认为仲景之书在流传过程中难免有传抄之误,对仲景某些言论及用方提出质疑,并为伤寒病证补充仲景著作所未备之治法或方剂。2、引录文献翔实可信。引录文献皆注明出处;对于引录文献的方式,均予以详尽说明;对于增补仲景之论的引用条文,有疑问处亦作校勘。3、广备众本校勘研究。郭雍所引与林亿校本差别较大,可证非以林亿校本为底本。此外,郭氏除将《伤寒论》与《脉经》、《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多个传本进行时校外,还应掌握有多个《伤寒论》的版本。4、谨慎对待仲景之方。仲景之方多峻,用方宜谨慎;下法须反复详之方可用;峻烈之方可以他方代之。  相似文献   

7.
桂枝汤为仲景《伤寒论》之代表方,体现其辨证论治思想之精髓,其类方为《伤寒论》中最多的一组类方,在全书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以图形的方式表述桂枝汤的组方及桂枝汤类方的组方规律,对仲景组方思想进行探析,以期更好地了解张仲景的类方组方思想来指导临床的组方用药和辨证加减。  相似文献   

8.
<正> 人参有“神草”之称,古代善用人参者首推东汉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中,关于人参的运用共有55条35方(重复、附方除外)。学习和研究这些方剂中人参的功用及其配伍,对于进一步认识人参的功效,正确地运用于临床实践和探讨仲景学术思想,仍是很有裨益的。一、人参的功用人参大补元气、生津、安神、益脾补肺,为补虚扶正之要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关于人参的功用,归纳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仲景运用半夏的经验与规律进行了总结与研探,发现仲景在半夏的生用、重用、功效、配伍和煎煮等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与丰富经验。这些经验与见解,经过后人无论是理论上还是临床实践上,或是实验研究等方面的反复验证都是正确、科学和可行的。这些宝贵经验,为后人辨证论治,遣方用药树立了典范,对当今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江泳  陈建杉 《四川中医》2009,27(1):45-47
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被誉为“方书之祖”,提示仲景方临床效果显著。若能把握仲景制方要妙,就可灵活掌握仲景方剂精髓,随证加减,随证制方。因此本文从紧扣病机,以法立方,随证治之;处方重视五行生克相制应用;制方重视人体阴阳;注重气机升降平衡;用药相反相成;配方注意护顾脾胃;选药精当,注意用量七方面探讨伸景制方之要妙,并结合实例加以说明,以期对仲景制方规律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炙甘草汤治疗邪少虚多证析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云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1):1390-1391
本文从仲景拟制炙甘草汤的原意入手,从炙甘草汤所体现的治法、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其方之病因病机及主治证进行探讨,认为此方并非单纯的补益方,而是具有攻补兼施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仲景辛开苦降调理脾胃法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本升 《四川中医》2002,20(7):20-21
本文试从脾胃升降功能失调,寒热错杂,虚实相兼之病机角度出发,通过对仲景辛开苦降法代表方剂三泻等方的剖析,从其立法组方中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扶正祛邪及注意煎服等辨证施治方面,探讨仲景调理脾胃的重要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3.
学习仲景方用甘草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仲景用甘草方计124方(《伤寒论》70方,《金匮要略》54方)。其中以甘草为君的方有甘草汤、甘草干姜汤、甘草泻心汤、炙甘草汤、甘草附子汤等10方,以甘草为臣的方有芍药甘草汤、桂枝甘草汤、茯苓甘草汤、桔梗汤、栀子甘草豉汤等11方。可见甘草之功绝非仅“调和诸药”而已,作为君药或臣药自有其独特功效,不可等闲视之。现通过对仲景方的学习和运用,谈一些体会,并祈高明正之。  相似文献   

14.
小柴胡汤源于仲景《伤寒论》少阳病篇,主治少阳枢机不利,是和解少阳之首方。经临床实践证明,该方不但治外感热病,而且对内伤杂病也常显效。只要其病机相同,不论外感、内伤诸病,均可运用本方治之。  相似文献   

15.
张仲景运用石膏探讨(珠海市金海岸中心医院519040)王建平关键词:张仲景,石膏仲景方立法严谨,用药精当,被历代医家尊为经方。笔者对仲景运用石膏试作粗浅的探讨,并附以个人学用的临床体会,以就教于同道。一、用量不同证治各异白虎汤乃《伤寒论》中主治阳明经...  相似文献   

16.
试论吴鞠通承气汤类方及其临床应用。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对仲景的三承气汤进行了继承,并使之发扬光大,扩展了临床使用范围,丰富了热病辨治体系。通过条分缕析并比较《温病条辨》承气汤类方及其加减方的条文,探讨吴氏承气汤方对于仲景下法的继承与变通,总结其作用机制与组方用药习惯,旨在探讨承气汤类方的使用规律及临床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一百十三方,《金匮》二百零五方,凡用茯苓四十五处,仔细研讨,其功用随配伍不同而各显效验。仲景生活于东汉时代,与其《伤寒论》几近同时期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仅记有茯苓一物,当时茯神、皮尚未分出,可以断定,仲景书中所用之茯苓当是指整个茯苓植物的干燥菌核体,其诸部分的不同功效已概在一物之中,如此可以看出仲景用茯苓是茯苓包括了茯苓、茯苓皮的功效在内.鉴此,笔者试就《伤寒论》《金匮》对茯苓之运用及配伍作一初步探讨.1配泽泻以渗利茯苓淡渗之品,有渗利水湿之功。《伤寒论》中用茯苓谈渗利湿常与泽泻…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四逆汤方,历代多强调其温阳之性,多云其:“温补下焦之元阳”,普遍认为四逆汤为温补阳气之方。但此认知与方后所注:“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似有所出入。文章从单味药及拆方的角度对四逆汤的功效进行探索研究,认为生附子通行十二经,破表里阴寒,祛寒以回阳;干姜温暖中焦,促进气血的化生;炙甘草补中益气且制约姜、附之毒性,三味药通过为人体创造适合阳气化生的内环境来体现其温补阳气之效。其后所言“强人”者,非言阳气较盛,而是阴津尚未大损者。四逆汤急救回阳,其辛温燥烈之性不可避免会伤及人体正常阴津,仲景在强调“强人”可增加附子、干姜用量的同时,亦暗含“羸人(阴津亦大伤者)”在使用时要注意四逆汤对阴津的耗损之义。  相似文献   

19.
桂枝汤一方,源于仲景《伤寒论》太阳篇。仲景立方凡200余首,其用桂枝者60余方,以桂枝为主药者30方。仲景又将此方冠于群方之首,可见此方比其它诸方疗效宏而变化多。桂枝汤,原是仲景用来治疗伤寒太阳表虚证的主方,以其能解肌表之邪,调和营卫。桂枝汤药物组成...  相似文献   

20.
半夏泻心汤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夏泻心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为仲景治疗伤寒误下之后成痞,呕而肠鸣下利之方。其方配伍严谨有据,精炼得体,并包含了仲景治疗脾胃疾病的基本辨证思维规律,是故千百年来能历验于临床而长久不衰。浅析该方方义之后,对其近年来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