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近年来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的疫情动态,掌握其流行现状,为疫情预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宝安区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AHC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宝安区6年间共报告3417例AHC病例,人群年均发病率为8.39/10万。2010年和2013年出现明显发病高峰,病例集中在夏秋季节的9-10月份。年均发病率以石岩街最高(51.39/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以0~9岁人群发病率较高,职业构成以工人(54.05%)、家务及待业(9.20%)、散居儿童(7.68%)学生(7.68%)、幼托儿童(7.15%)较高。突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工厂等人口较密集的场所。结论宝安区近年AHC发病情况总体平稳,加强重点地区的疫情监测,做好工厂、学校和托幼机构的AHC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是控制该病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实施网络直报以来广州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的疫情动态,掌握其流行现状,为疫情预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1年广州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AHC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11年广州市共报告AHC病例18724例,年平均发病率24.08/10万,其中2007年(发病率为33.00/10万)和2010年(发病率为124.32/10万)出现明显高峰;病例集中在夏秋季节的8—10月份,在2007年和2010年8一10月份发病数分别占当年病例总数的96.40%和98.61%;城乡结合部为高发区(33.34/10万),其次是农村地区(18.95/10万)、市区(18.13/10万);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32:1;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但以5—9岁年龄组及0~4岁年龄组发病率为最高,发病率分别为78.64/10万、70.93/10万;职业构成比居前3位的依次为学生(27.60%)、工人(12.85%)、幼托儿童(10.59%)。结论2005年以来广州市AHC隔2—3年流行1次,且流行强度有增加的趋势,加强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的AHC疫情监测,做好学校、托幼机构和工厂AHC防治知识、良好卫生习惯的宣传教育是未来控制广州市AHC暴发和流行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16―2020年深圳市龙华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 AHC)的疫情特征,为完善AHC监测和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6―2020年深圳市龙华区AHC疫情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特征。结果 2016―2020年深圳市龙华区共报告AHC病例986例,年均发病率为6.73/10万,2019年达发病高峰,2020年则下降。男性年均发病率高于女性(χ2=19.203,P<0.001),1~<1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夏季高发,职业构成以工人最多(50.30%)。结论 2016―2019年深圳市龙华区AHC呈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因COVID-19疫情防控措施,发病率下降,未来还需把握契机,积极持续开展AHC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深圳市福田区2004—2008年风疹的流行病学特点,为风疹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来自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的疫情资料,对风疹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08年深圳市福田区共报告风疹病例84例,发病率1.47/10万,风疹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3、11月为发病高峰,发病以0~5岁、20~25岁年龄组较为集中,全区各街道都有病例报告,在学生、散居儿童和商业服务人员发病率较高。结论实施风疹疫苗接种是控制风疹流行最有效的措施,应加强对漏种儿童和育龄妇女的补种工作,以提高风疹疫苗接种率,防止风疹的暴发流行和先天性风疹综合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2009-2011年猩红热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区2009-2011年猩红热疫情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福田区2009-2011年报告猩红热病例120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3.24/10万,各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34/10万、1.08/10万、6.9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辖区所有街道均有病例报告,以梅林街道与福田街道报告病例最多,占总病例数的43.33%(52/120)。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其中春夏季发病71例(占59.17%),秋冬季发病49例(占40.83%)。男性发病70例,女性发病50例,男女性别比为1.4:1;25岁及以下各年龄组均有发病,其中3~7岁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70.83%(85/120);学生与儿童发病占发病总数的95.00%(114/120)。结论深圳市福田区猩红热以散发为主,2011年发病率较高,儿童与学生是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福建省2010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的疫情特征,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SAS9.0软件对2010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全省报告AHC病例4 963例,为2009年的25倍,发病率为13.68/10万,发病高峰期为8~10月(95.0%);发病人群主要为学生、托幼儿童、农民和工人,学校是AHC高发场所。结论防控AHC的关键期为8~10月,学校及幼托机构等人口密集场所是防控的重点,应做好相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7.
分析深圳市福田区2005-2010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疫情资料,了解其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预防与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2005-2010年福田区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8 692例,年发病率的范围为64.68/10万~169.92/10万。发病高峰时间为每年的冬季。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例数占所有发病的73.77%以上。轮状病毒为主要的致病原。研究表明,福田区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率处于逐年上升趋势,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制。  相似文献   

8.
韦斯亮  薛梅  卢明飞  高连  黄亚铭 《职业与健康》2013,29(2):221-222,225
目的 分析广西横县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的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该县各乡镇2004-2011年AHC流行及暴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1年期间AHC在各乡镇均存在低密度的流行,年均人群发病率为12.41/10万.分别在2007和2011年出现较多的病例,人群发病率分别为11.53/10万和75.72/10万.男女比例为1.41:1.AHC流行期间为8-10月份,9月达到发病高峰.0~19岁的病例数占44.72%;20 ~24岁年龄组病例较少,占4.98%;而25~34岁年龄组升高至9.61%;而后随年龄增大病例逐渐减少.患病人群以学生、农民和幼儿为主.结论 AHC在该县乡均有流行,在人群密度较大的地方每三四年中极易出现1次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福田区2006—2008年风疹流行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2006—2008年风疹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该区近3年风疹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福田区3a累计报告风疹病例59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63/10万,2008年发病率稍高,不同年份间报告的发病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全区各街道均有发病,2006年风疹高发月为6月与11月,2007年无明显的发病高峰期,而2008年风疹高峰期出现在3月;病例高发年龄段在15~30岁,主要分布在学生(22.03%),其次为商务工作者(20.34%)和工人(15.25%);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1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监测及提高重点人群疫苗的接种覆盖率,是预防与控制风疹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2009—2011年猩红热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区2009—2011年猩红热疫情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福田区2009—2011年报告猩红热病例120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3.24/10万,各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34/10万、1.08/10万、6.9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辖区所有街道均有病例报告,以梅林街道与福田街道报告病例最多,占总病例数的43.33%(52/120)。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其中春夏季发病71例(占59.17%),秋冬季发病49例(占40.83%)。男性发病70例,女性发病50例,男女性别比为1.4∶1;25岁及以下各年龄组均有发病,其中3~7岁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70.83%(85/120);学生与儿童发病占发病总数的95.00%(114/120)。结论深圳市福田区猩红热以散发为主,2011年发病率较高,儿童与学生是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1.
范苏云  刘莹  牛姬飞 《职业与健康》2011,27(19):2241-2242
目的分析深圳市福田区2010年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0年该区发生的46起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资料,并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10年福田区共发生学校暴发疫情46起,发病总人数为375人,罹患率10.38%;病种以流行性感冒、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手足口病为主;疫情主要发生在小学。结论应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的传染病防制工作,落实早发现、早报告制度,采取分级防控等策略控制暴发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性病流行特点和发展趋势,为政府制定和调整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深圳市福田区2008-2012年性病疫情监测资料和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深圳市福田区2008-2012年性病发病率为370.45/10万~492.08/10万,发病率处于一个相对平稳阶段;男性发病率(444.39/10万)高于女性发病率(425.30/10万),高发年龄段为20~39岁的青壮年。结论 福田区性病疫情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但仍处于高发病率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1 427例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预防与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深圳市福田区1 427例感染性腹泻的疫情资料和专题调查报告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率为99.42/10万。主要分布于流动人口较多的福田街道与沙头街道;发病高峰时间为10—12月;男性发病人数多于女性,性别比为1.49;0~4岁儿童发病1 123例,占总发病数78.70%;散居儿童与托幼儿童发病1 198例,占总发病数的83.96%;1 427例患者中,轮状病毒诊断阳性率为81.85%。结论深圳福田区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率较高,以儿童为主(尤其是散居儿童),秋冬季为发病高峰,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制。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分析深圳市福田区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福田区2006-2014年所有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4年深圳市福田区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51起,中毒533人,无死亡,中毒规模平均10.45人/起。各街道办均有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存在明显地区差异,福田街道办报告事件数最多,福报街道办报告中毒人数最多。第三季度高发,共报告21起,占总起数的41.18%。以食堂和餐饮服务也报告事件数最多,占总起数的86.28%。微生物,特别是副溶血性弧菌是主要的致病因素,占总起数的50.98%。结论 福田区食物中毒事件具有明显的流行病学特征,应基于流行特征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深圳市宝安区2010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的原因及流行特征,以便制定更好的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深圳市宝安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流行病学资料,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深圳市宝安区共发生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5起,波及人数54 231人,发病人数共1 556人,其中男性发病人数为1 047人,女性发病数509人;无重症病例,无死亡病例。时间分布,暴发高峰期集中在8-9月;人群分布,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工厂有991人发病,占发病总数的63.7%,学校发病人数为565人,占总数的36.3%;地区分布,观澜街道是发病人数最多的街道,新安街道为暴发次数最多的街道,其次为西乡街道。结论深圳市宝安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呈明显的季节高峰,人群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宝安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经过综合防制后,控制效果显著,今后的防控重点应在8-9月,此次疾病暴发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非同源性的连锁式传播,因此宣传教育教师及家长注重儿童青少年卫生习惯的培养,注重个人卫生习惯,及时做好玩具、门窗等日常生活用品的清洗与消毒,避免日常接触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16.
潘建清  姚公元  赵蓉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1):2302-2303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人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患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合并肺结核病(TB)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福田区2007年1月-2010年6月共计75例HIV阳性或AIDS患者进行肺结核的相关筛查,排除或确诊肺结核。结果筛查出HIV阳性或AIDS患者合并肺结核者9例,HIV/AIDS合并肺结核发生率为12.0%。结论深圳市福田区HIV/AIDS合并结核病的患病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2007年深圳市福田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2007年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区2007年腮腺炎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福田区2007年报告腮腺炎病例135例,无死亡病例,年报告发病率为11.26/10万。腮腺炎发病率(/10万),福田、华富、南园街道办分别为14.42、13.74、11.78,其他5个街道办为11.35~7.05;男性为11.66,女性为10.81(P0.05);0~9岁、10~19岁、20~29岁、30~39岁、≥40岁分别为69.22、10.68、5.15、6.04、5.23;4~8月发病的占48.89%。135例病人中,托幼儿童占22.96%,学生占21.48%,散居儿童占13.33%,其他占42.22%。[结论]深圳福田区2007年腮腺炎的发病率不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深圳市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今后开展科学防控及探索研究方向提供依据。 方法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上报的RV 腹泻病例信息和深圳市病毒性腹泻病原谱哨点监测系统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深圳市2010-2015年共报告轮状病毒腹泻113 823例,逐年发病率为150.17/10万、186.55/10万、147.08/10万、298.82/10万、146.76/10万和149.76/10万,平均为179.86/10万,2013年为最高峰。疫情每年约10月开始上升,11-12月为发病高峰;具有明显地区聚集特征,宝安、龙华等流动人口聚集的郊区高发,南山、福田等市区以及东部沿海大鹏新区低发;以男性为主,占61.8%;年龄以2岁以下为主,占83.2%。实验室病原学哨点监测阳性率月度分布趋势与疫情流行趋势一致;2011-2015年P基因型以P8为主,G血清型逐渐经过2011年G9为主,演变为2012年G9、G1和G3三足鼎立,至2013年高峰期以G1为主,2014年后又以G9为主。 结论 2010-2015年深圳市轮状病毒腹泻疫情总体平稳,但G血清型流行株的变化与疫情大幅波动有关。应加强流动人口聚集地区轮状病毒腹泻防控工作,重视轮状病毒分型监测和免疫策略探索。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解深圳市福田区学校及幼儿园传染病暴发疫情特征,掌握其特点和规律,为今后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深圳市福田区学校及幼儿园传染病暴发疫情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暴发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福田区学校及幼儿园传染病暴发疫情规模较小,发病人数10人以下的暴发疫情占76.74%;疫情平均持续时间4.8 d,基本在一个最长潜伏期内控制疫情;流行性感冒是学校及幼儿园暴发疫情的主要病种,占44.19%。传染病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3、4和9月份,小学一、二年级发病人数较多。结论控制传染源,加强免疫接种工作,加强重点时段相关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提高学生及家长的防病意识,是预防控制该区学校及幼儿园传染病暴发疫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