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黄汗作为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金匮要略》中涉及黄汗的论述主要集中在“水气病”,原文共有5条.内容涉及黄汗的主要有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疗预后以及鉴别等,是后世有关黄汗病论治的主要依据.把黄汗病与现代医学中的痛风、黄疸、风水等疾病进行区分,并把黄汗病分初期(表虚湿浸)、中期(湿郁伤阳)、晚期(久病入脉)进行辨证论治,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王倩  闫颖 《河南中医》2011,31(6):573-574
在《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篇中,张仲景紧紧抓住黄疸“脾色必黄,瘀热以行”的特点,通过清、汗、吐、下、和、温、消、补的方法。采用栀子大黄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瓜蒂散、大黄硝石汤、小半夏汤、茵陈术附汤、硝石矾石散、虚劳小建中汤治疗黄疸,为后世临床诊治黄疸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疸,是以目黄、肤黄、尿黄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其病名首见于《内经》。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才创立了黄疸证治的体系。笔者在学习了《伤寒论》《金匮要略》后,对张仲景治疗黄疸的方法进行了分类。归纳起来,共有四法:凡能治疗湿热,寒湿发黄的方法,叫正治法;黄疸有兼证的治法叫权变法;其它原因引起发黄的治法,则属于类病法;黄疸、酒疸误治变证的治法叫救逆法。  相似文献   

4.
试述仲景治“黄疸”8法陈南城(江西省石城县横江中心卫生院石城342714)关键词张仲景;黄疸;治则“黄疸”病名,首见于《内经》,但治法尚缺。而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则立“黄疸”为专篇,且治法颇详,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法法俱全,本人不揣浅陋...  相似文献   

5.
黄疸者,《素问·平人气象论》言“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日黄疸”。《灵枢·论疾诊尺》又谓“身痛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可见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即对黄疸有一定的认识,并指出目黄、身黄、小便黄乃黄疽之三大主症。汉代医圣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系统地论述了黄疸病的病机、分型、主证、辨证及治法,为后世治疗黄疸广开门路。其治疗方法,涉及后世汗、吐、下、和、温、清、补、消治疗八法,本文试从这一角度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黄疸六经辨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疸一证 ,古人多言系湿热为患 ,且有五疸之分 ,未有言及六经辨证。本文试从六经辨证对黄疸证治作一初步探讨 ,以供临床参考。1 太阳发黄 《景岳全书》中论“表邪发黄”曰 :“表邪发黄 ,即伤寒证也。凡伤寒汗不能透 ,而风湿在表者 ,有黄证 ;或表邪不解 ,自表传里而湿热郁于阳明者 ,亦有黄证。表邪未解者 ,必发热身痛 ,脉浮少汗 ,宜从汗散 ;湿热内郁者 ,必烦热 ,脉缓滑多汗 ,宜从分消清利。”《金匮要略》对黄疸的伴随症状有这样的描述 :“发于阴部 ,其人必呕 ;阳部 ,其人振寒而发热也。”此处的“阳部”、“阴部”指表里而言。由此可见 ,…  相似文献   

7.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均有发黄的论述。《金匮要略》设专篇“黄疸病脉证并治”加以详述,病因不同,治法各异。现将仲景退黄诸法简要归纳,供读者参考。一、泻下退黄法《金匮》曰:“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热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本条是论述热盛里实的证治。“表热里实”一句,对本证病机作了高度概括。因为表如无病,里热成灾,汗出更易损耗津液,故治当攻下、通腑泻热以退黄。大黄硝石汤以栀子、黄柏清泻里热,大黄、硝石攻  相似文献   

8.
发汗法在重型肝炎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汗法治疗黄疸古人早有论述,如《伤寒论》载:“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伤寒发热,身黄,瘀热在里,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金匮要略》说:“黄疸……脉浮者,当以汗解”。说明治黄疸用汗法早已有之,细思之,发汗退黄,取效迅速,正合重型肝炎变化迅速之病情。  相似文献   

9.
王世琦老师仔细思辨,《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之黄汗病条文“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芪芍桂酒汤主之”,发现与临床慢性荨麻疹肌腠不固、水湿郁表的病因病机非常吻合,尤重治水湿,临床上以加味芪芍桂酒汤治疗慢性荨麻疹,颇获良效。  相似文献   

10.
黄疸可见于多种疾病,因其证情各异,故治之有别。非清热利湿一法所能概括。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对黄疸病证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法,方、药证治体系,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本文就张仲景的治疗黄疸的八法,结合笔者临床运用体会,略述如下。一、解表退黄法《伤寒论》262条谓:“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本法适用于湿热于里,兼见外邪的发黄,症见身目俱黄,发热恶寒无汗,头身疼  相似文献   

11.
惊恐发作是焦虑症中惊恐障碍的主要原发症状,目前西医对于惊恐发作的症状标准已较为明确,治疗方法详细,但是因其症状的特殊性诊断时很容易与心内科疾病、消化内科疾病、神经系统等内科疾病相混淆,因此门诊误诊率较高,西药治疗的药物副作用较大,治疗费用较高,中医对于焦虑症分型和治疗的研究已较为完善,但对中医治疗焦虑症中的惊恐发作症状的临床描述和理论研究并不多。笔者所学专业为中医学和心理学,对于中医药治疗心理疾病焦虑症中的惊恐发作很感兴趣,通过个人临床实习和观察及指导老师的指导和临床验证,笔者总结了些个人的观点,本文对以奔豚汤(《金匮要略》)为主方治疗惊恐发作个案的有效性做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2.
惊悸病名,源自<内经>,系统论述惊悸病辨证施治,出自<金匮要略>.通过惊悸病名探讨,后世有影响医家对病因病机、疾病的性质、治疗方法、方药应用,以及现代临床应用研究和实验研究,从而掌握目前对<金匮要略>惊悸病研究概况,总结归纳仲景对惊悸病的辨证论治规律,找出切入点,有的放矢地深入研究,并能很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大黄在《金匮要略》急症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仲景通过灵活配伍 ,将大黄运用于实热痉、偏瘫、惊痫、急性腹满痛、急性下利、急性呕吐、急性吐血、衄血、急性黄疸、急性肠痈、诸卒暴病、筋骨损伤等急性病证的治疗 ,扩大了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中首次全面系统地应用了八法治疗黄疸,将八法融于临床治疗黄疸的过程中,不但为临床全面治疗黄疸奠定了基础,而且为后世医家应用八法治疗其他疾病提供了典型的范例。现从黄疸的病因观,病机观及脏腑功能进行探讨,认为湿热瘀阻中焦是黄疸之因,血分瘀热是黄疸之本。应用八法清利中焦湿热,使湿下热退,脾胃运化正常,是治疗黄疸的根本大法。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金匮要略》皆从《伤寒杂病论》分化而来,故二书所用之剂量具有一致性。从宋代林亿等校订之后,原书记载之方药剂量一直流传至今。医家们在临床运用时应如何考量原书所定方药之剂量,则一直有广泛争议。但是,近年来却兴起一种趋势,主张运用仲景方应该依据原书所定之剂量。若如此,在当今临床上就会出现运用大剂量,甚至超大剂量的现象。本文从历代有关剂量折算的不同认识,及方药剂量与临床疗效关系等方面,对有关方药剂量展开一些讨论。提出了中医临床疗效之关键并非只在方药剂量上,运用仲景方用量宜多宜少之关键在于"善测病情"。须知"毒药治病",用之得宜则为治病之药,用之失宜则为害人之毒。若不在识病断证上下功夫以明方药治病之理,而独以剂量之大者为要,病者可能反受其害。  相似文献   

16.
异病同治是后人根据《黄帝内经》中的"同病异治"的精神和临床治疗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在《金匮要略》一书中,仲景虽未明言此法,然在《金匮要略》的条文中却体现得淋漓尽致。笔者现不揣浅陋,对《金匮要略》中的常用方,如防己黄芪汤、赤小豆当归散、大承气汤、肾气丸等,进行分析归纳。  相似文献   

17.
陈少东 《光明中医》2009,24(8):1431-1432
本文通过对金匮要略原文分析,病因病机认为黄疸病的发生与血分密不可分,治疗上提出凉血活血、养血活血、温通血脉等治法.反映出"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理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梳理《内经》、《难经》关于三焦的论述,并结合三焦油膜学说,以三焦形质及功能的整体性把握为切入点,对《金匮要略》肾着病的病位、病因、病机及治法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是仲景创造辨证理论的代表作。该书简明扼要,首创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杂病诊疗体系,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路。现就《金匮要略》黄疸病篇条文1、条文2、条文8提出笔者自己的理解,供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药对是药物配伍的最基本单位,文章筛选《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中有关肝病证治的方药,按治法分类,将仲景治肝病常用药对归纳成疏肝、活血、治风、退黄、清肝、温肝、补肝、调和等八个方面,并研究其配伍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