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观察逍遥散加减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方法:以逍遥散加减治疗40例。结果:痊愈9例,占22.5%;显效11例,占27.5%;有效17例,占42.5%;无效3例,占7.5%;总有效率为92.5%。结论:逍遥散加减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逆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用“逆针灸”治疗。结果:痊愈13例,显效25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结论:“逆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58例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入选病例均采用针灸配合推拿手法综合治疗。结果:痊愈12例,占20.69%;显效23例,占39.66%;有效15例,占25.86%;无效8例,占13.79%。总有效率86.21%。结论:针灸配合推拿法治疗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针灸配合心理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310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郭君华 《四川中医》2005,23(3):93-94
目的:运用针灸配合心理治疗手段了解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针灸配合心理辨证治疗。结果:临床治愈275例,占88.7%;好转28例,占9%;无效7例,占2.3%。结论:针灸配合心理疗法,是治疗CFS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辨证分型后给予中药配方颗粒治疗后统计疗效。结果:治愈23例,占38.3%;显效24例,占40%;进步9例,占15%。总有效率93.3%。结论: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针灸辨证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阎虹  李忠仁 《中国针灸》2003,23(4):197-199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规律及疗效。方法:以中医辨征论治为原则进行针灸治疗。主穴:百会、内关、足三里。以BELL氏慢性疲劳综合征积分表为观察指标。结果:临床治愈23.7%,显效55.3%,有效13.1%,无效7.9%,总有效率92.1%。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BELL氏积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针灸能有效地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灸、康复配合中药辨证施治对中风偏瘫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方从临床实践出发,总结了中医针刺、康复训练配合中医辨证施治治疗中风偏瘫90例,疗程3个月。结果显效患者63例,占70.0%;有效20例,占22.2%;无效7例,占7.8%,总有效率92.2%。结论:采取针刺、康复配合中药辨证施治等综合措施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是当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39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运用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进行辨证论治,主穴取百会、足三里、三阴交、关元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39例。结果临床治愈20.5%,显效56.4%,有效12.8%,无效10.3%,总有效率89.7%。结论针灸是一种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内治、外治法综合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盆腔疼痛症患者100例,根据辨证采用内服、外用中药,配合针灸及心理疏导等方法治疗,10d为一个疗程,连治3个疗程。结果:痊愈40例,有效4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9%。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是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灸推拿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讨论通过中医针灸推拿来对慢性疲劳综合征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众多患者中选择符合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标准的30例的病人。在治疗之前用问卷(McGill疼痛问卷)的形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测,在通过针灸推拿治疗之后,再次对患者进行问卷评测(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分,并从中得出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前对患者进行评分和治疗后在对患者进行评分,得出结果后,利用统计学的原理进行分析治疗前后分值的差异(P〈0.01)。结论:中医针灸推拿在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上有非常明显的疗效。一方面缓解了疼痛的感觉,另一方面也很好地改善了患者的记忆力症状,对失眠以及精神状态差等一系列症状有良好疗效。所以,在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上,中医针灸推拿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以艾灸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艾灸加针刺及护理的治疗方法。结果:60例患者中,治愈56例,占93.3%,显效4例,占6.7%,总有效率100%。结论:采用艾灸加针刺等治疗中风后尿失禁临床疗效确切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运用五脏虚实辨证法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7例眩晕症患者依据病因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针刺取穴和补泻操作手法。结果:治疗后随访至今,痊愈无复发者51例,占76%,14例基本痊愈,偶有复发者占21%,症状无明显好转者2例,占3%。结论:运用五脏虚实辨证法治疗眩晕症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105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于子芳 《山西中医》2006,22(4):41-42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1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105例,采针灸方法治疗,对照1组63例,采用中药治疗,对照2组48例,采用西医常规疗法。结果:治疗组治愈77例,显效12例,有效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14%;对照1组治愈32例,显效7例,有效1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0.95%;对照2组治愈10例显效12例,有效1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1组,对照1组疗效优于对照2组(P均<0.005结论:针灸对于慢性盆腔炎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4.
向虎 《中医临床研究》2013,(4):39-39,41
目的:探讨针灸按摩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82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实施针刺按摩疗法,对照组只使用针刺治疗。结果:研究组21例患者显效;19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14例患者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5.6%。两组进行比较,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按摩配合治疗效果要优于单纯针灸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灸、康复配合中药辨证施治治疗中风偏瘫治疗效果。方法:本方从临床实践出发,总结了中医针刺、康复训练配合中医辨证施治治疗中风偏瘫90例,疗程三个月。结果:显效患者63例,占70.0%;有效20例,占22.2%;无效7例,占7.8%,总有效率92.2%。结论:采取针刺、康复配合中药辨证施治等综合方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是当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方法:观察3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0例,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刀治疗。结果:治疗组198例中,治愈81例,占40.9%;显效69例,占34.8%;有效41例,占20.7%;无效7例,占3.6%。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98例中,治愈25例,占25.5%;显效19例,占19.4%;有效37例,占37.8%;无效17例,占17.3%,总有效率82.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轻微,病人痛苦小,费用低廉,疗效显著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王飞宇 《光明中医》2016,(16):2387-2389
目的观察电针安眠穴为主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采用电针安眠穴为主治疗,对照组44例采用普通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均每周治疗5次,15次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组,治愈15例,占34%;显效12例,占27%;有效10例,占23%;无效7例,占16%;总有效率84%。对照组,治愈11例,占25%;显效9例,占21%;有效10例,占23%;无效14例,占32%;总有效率68%。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安眠穴为主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推拿结合腹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采用推拿结合腹针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临床痊愈23例,显效15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结论:推拿结合腹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有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针灸八会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王玲 《中国针灸》2004,24(8):534-536
目的:探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有效方法.方法:6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用针灸八会穴方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60例患者痊愈15例,显效26例,好转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6%;治疗后症状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针灸八会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