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老年人胆道感染术后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培洁  李开河 《广东医学》2000,21(4):307-308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胆道感染术后的死亡原因。方法 对43例行胆道术后死亡的住院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1例占49%,其它分别死于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DIC及心肌梗死。结论 在对老年人胆道感染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还应加强对其他重要脏器的监测与保护,避免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与多脏器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44例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死亡患者,探讨其脏器功能衰竭情况。结果:44例患者中有42例出现1~4个脏器同时发生功能衰竭症状,多是1~2个脏器出现功能衰竭现象,占86%(38/44)。通常出现最多的脏器功能衰竭是呼吸系统(86%)。结论:新生儿感染性休克原发病主要是感染性肺炎,脏器功能衰竭通常出现在呼吸系统中,有时只有1个脏器合并出现功能衰竭,往往亦提示预后严重。  相似文献   

3.
王茜 《中外医疗》2012,31(9):156-156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床边血液滤过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ICU2008年6月至2011年10月应用CVVH治疗的4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治疗时间(4.5士5.0)d,其中痊愈31例,病程(9.0士3.5)d;死亡14例(死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其病程(14.0士3.0)d。结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加强血液滤过治疗的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危重病患者菌血症75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Du B  Chen D  Li H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6):416-419
目的了解危重病患者菌血症的流行病学概况和死亡的危险因素,并对抗生素治疗进行评估。方法对1989~1996年间北京协和医院加强医疗病房75例危重病患者发生的116次菌血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菌血症患者的病死率43%。致病菌多为高度耐药的病原菌,如葡萄球菌(29%)、肠球菌(12%)、产I型诱导酶的肠杆菌(12%)和产超广谱酶的肠杆菌(10%)。其中革兰阳性球菌检出率较高。受累脏器按呼吸(77%)、肝脏(53%)、循环(53%)、消化道(50%)、肾脏(47%)、中枢神经(36%)和血液系统(27%)依次减少。其中多器官功能衰竭为76%。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病严重程度、多器官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以及感染灶部位均显著影响患者的死亡(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血液系统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和呼吸道操作均显著影响菌血症患者的生存时间。结论革兰阳性球菌是危重病患者菌血症的重要致病菌。抗生素治疗不能预防菌血症,亦不能改变菌血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外科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急腹症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原发病多为重症胆管炎、绞窄性肠梗阻。抗休克治疗后,33例经手术治疗,治愈率为:84.8%(28/33),非手术治疗3例,均死亡。治疗中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9例,占25%;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5例,占13.8%。本组36例病死率22.2%(8/36),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占62.5%(5/8)。结论 外科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时应首先抗休克治疗,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时手术.控制感染。早期防治MODS可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外科急腹症合并出血及感染性休克时的临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86例急腹症合并休克的临床资料。结果286例患者中出血性休克占79.72%(228/286),以外伤性肝脾破裂为多;感染性休克占20.27%(58/226),原发病以急性梗5且性化脓性胆管炎为主;抗休克治疗结合手术254例,治愈率93.87%。非手术治疗10例,全部死亡。治疗中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6例,总发生率为9.09%(26/286),计出血性休克占7.46%(17/228),感染性休克占18.97%(11/58),多发生于病程的1~2天;急性肾功能衰竭,总发生率10.84%(31/286),出血性休克占10.09%(23/228),感染性休克占13.80%(8/58);应激性溃疡,总发生率为14.6%(33/286),出血性休克占7.34%(21/228),感染性休克占20.69%(12/58);本组286例,病死率11.95%(27/286)。死亡原因主要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占74.07%(20/28)。结论 外科急腹症合并休克时,首先是抗休克,再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早期防治MODS,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我院1982—1984年小儿感染性休克320例。原发病:中毒型痢疾居首位,暴发型流脑次之,鼠伤寒感染并休克占第三位,金葡败血症病死率最高。轻症108例,重症212例。高海拔地区小儿感染性休克临床并发症多,脏器功能损害混合出现,致使病情严重复杂;微循环障碍严重,低氧血症占100%,高乳酸血症占82.9%是高海拔地区小儿感染性休克的特点。抢救高海拔地区小儿感染性休克重点是:早期给氧,合理扩容纠酸,积极改善微循环灌流及细胞代谢,防治多脏器功能表竭。  相似文献   

8.
李知 《吉林医学》2011,(3):545-546
目的:提高对新生儿感染性休克的认识,探讨感染性休克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27例感染性休克的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常规、血气分析、血培养等资料和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抢救成功率与来就诊的时间密切相关。分析27例患儿资料,有9例患儿入院时处于感染性休克的状态,18例入院后发生感染性休克,8例在现场和转运过程中进行了急救,6例患者现场行气管插管、给氧。经过治疗,24例新生儿痊愈,2例放弃治疗,1例感染性休克患儿因脏器衰竭死亡。结论: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为儿科的急危重症,其早期发现和及时有效地抗休克治疗,给予药物治疗,可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在临床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重度颅脑外伤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措施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0月间45例重度颅脑外伤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对其抢救方式以及抢救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5例患者中治愈的仅为2例,占比例的4.4%,轻度残疾者为21例,占比例的46.7%,重度残疾者为12例,占比例的26.7%,治疗后为植物生存者有7例,占比例的15.5%,死亡患者3例,占比例的6.7%。3例死亡患者中有1例为脑干功能衰竭,占比例的2.2%,2例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占比例的4.4%。结论:要及时寻找休克病因,入室后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并要在早期进行体液复苏,防止颅内高压形成,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男性患者少见,本文对收治的45例进行分析。45例男性SLE占同期住院SLE患者总数的10.5%;发病年龄4~55岁,平均23岁,诊断年龄5~59岁,平均26岁;死亡共6例,占7.5%,分别在确诊后1~6年内死于尿毒症3例,狼疮脑病2例,感染性休克1例。半数以上临床表现为发热(39/45)、肾病(39/45)、关节痛(26/45)、面部红斑(25/45),其次常见的表现有皮肤斑丘疹、肝大及神经精神病。实验室检查常见血小板减少和贫血。肾病、神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加重及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急性加重及死亡相关因素。方法:回顾2003年1月~2008年5月肾内科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加重患者的资料,对加重及死亡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收治的18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加重患者中,单因素分析发现,严重感染、心脏疾患、感染性休克及容量不足、慢性肺部疾患为其主要加重因素,全身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为其死亡主要相关因素。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加重及死亡因素与其基础状态,包括年龄及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多器官疾患、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感染、感染性休克为其主要因素,及早控制纠正上述因素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2.
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死亡率随受累脏器数的增加而升高。有资料报道,衰竭脏器达两个以上时其死亡率为70%左右,四个脏器衰竭死亡率几乎为100%,慢性肺心病发作期很容易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其发生率为31.7%。1临床资料我科近年来共收治28例慢性肺心病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病人,其诊断均符合1987年制订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10例,女性18例。男:女一1:1.8。年龄:47岁的2名,50-60岁13名,60-70岁《名,70-80岁7名,80岁以上2名。其中合并呼衰、心衰者13例,(并呼衰感染性休克者1例),共死亡2例。并呼衰、电解质失调,感染性休克者2…  相似文献   

13.
资料与方法 近年来收治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病人70余例。首发症状为疼痛,其中以阵发性腹部绞痛转为持续性剧痛者占80%,有恶心呕吐者占100%,伴体克者占75%,腹腔穿刺抽出淡红色积液者占51%,白血胞分类及总数增高者占97%。3%患者白血胞分类及总数下降。血尿淀粉酶增高者占87%,13%血尿淀粉酶下降。临床治愈78%,有部分患者留有假性胰腺囊肿,死亡3例,多以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为主。手术清除病灶占56%,保守治疗44%。  相似文献   

14.
郭伟  陈远光 《中国热带医学》2009,9(7):1284-1285
目的 探讨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原发病多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本组病例经紧急抗休克治疗后,手术治疗72例,治愈59例(78.7%);非手术治疗23例,治愈10例(43.4%),两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95例患者病死率为27.4%(26/95),主要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占57.7%(15/26)。治疗中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比较常见,发生率分别为35.8%(34/95)和30.5%(29/95)。结论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体克的治疗对策应首先积极抗体克治疗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选择合适的时机及时手术,注意控制感染并早期防治MODS,以上措施的综合运用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闭合性创伤性肠破裂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辜玉刚  王前清 《四川医学》2004,25(12):1329-1330
目的 探讨闭合性创伤性肠破裂的诊断及预后,提高对闭合性创伤性肠破裂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对193例创伤性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进行综合性分析,并对其预后进行随访。结果 193例创伤性肠破裂患者中有118例为闭合性损伤(61.1%),75例为开放性损伤(38.9%);其中合并重度颅脑损伤,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预后差。结论 闭合性创伤性肠破裂是常见的腹部外伤,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发伤或多脏器损伤较多,其预后与受伤后至确定诊断及手术时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科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急腹症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病多为重症胆管炎、绞窄性肠梗阻。抗休克治疗后,33例经手术治疗,治愈率为:84.8%(28/33),非手术治疗3例,均死亡。治疗中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9例,占25%;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5例,占13.8%。本组36例病死率22.2%(8/36),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占62.5%(5/8)。结论外科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时应首先抗休克治疗,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时手术,控制感染,早期防治MODS可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我院1987~1990年共收治慢性肺心病患者共502例,死亡100例,病死率占20.7%,死亡平均年龄61岁。原发病绝大多数为慢性支气管炎所致阻塞性肺气肿,占94%。呼吸道感染和感冒受凉是急性发作的主要诱因。对100例死亡原因进行分析。以呼吸道感染诱发肺功能衰竭引起肺性脑病为最多,占38%;心功能衰竭次之,占30%;感染性休克占12%;心律失常和电解质紊乱各占6%;消化道出血及心  相似文献   

18.
陆美金 《右江医学》1999,27(3):128-129
报告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58例,经过临床分析,发现以合并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为最多,分别占96.6%和94.8%,肾功能衰竭占62.1%。病死率为17.2%,病死率与衰竭脏器数目成正比。文中还就并发多器官衰竭的机理、相互之间的影响及预后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近二年来,我们使用20%甘露醇抢救重度休克患者11例,疗效显著。其中,7例为重度感染性休克,4例为重度失血性休克。治愈10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我们首先选用20%甘露醇100毫升,5%碳酸氢纳100毫升,低分子右旋糖研100毫升,每隔30分钟交替快速静注,当血压升到正常范围时停止,改为维持血压。体会:过去我们在抢救休克患者时使用升压药和补充血容量的方法,副作用较多,经常是血压升至正常范围时,患者的肾功能也衰竭了,给下一步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死亡率高达70%,改用新方法后,治愈率为90%,死亡率为9%。因此…  相似文献   

20.
许逢非 《海南医学》2012,23(20):155-156
急性胆管炎是指由细菌感染所致的肝内胆管的急性炎症,常伴有胆道梗阻.当胆道梗阻较明显,胆道内细菌感染较重时,可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如寒战、高热、黄疸等,还可伴有神经精神症状,甚至出现感染性休克、多脏器衰竭、死亡.急性胆管炎的总病死率为10%~30%[1],死因大多是感染性休克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一般多好发于成人,多继发于胆道结石,儿科病例罕见.我院儿童消化内科2011年10月收治1例急性胆管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患儿,经过合理的治疗和精心护理,临床治愈出院.现将该病例的护理总结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