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白细胞介素12(IL-12)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由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产生,诱导T细胞和NK细胞产生γ干扰素(IFN-γ)在细胞免疫反应发挥多种作用,新生儿产生IL-12的能力鲜见报道,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8例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IL-12P40mRNA和IFN-γmRNA表达,及ELISA法新生儿CBMC培养上清IFN-γ浓度;并观察重组IL-12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介素12(IL-12)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由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产生,通过诱导T细胞和NK细胞产生v干扰素(IFN-Y)在细胞免疫反应中发挥多种作用。新生儿产生IL-12的能力鲜见报道。本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8例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SIL-12PomRNA和IFN-vzaRNA表达:及EILISA法测新生儿CBMC培养上清IFN-v浓度;并观察重组IL-12(rIL-12)对新生儿IFN-y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新生儿CBMCI-L-2PttnzRNA和IFN-rmRNA表达水平较成人PBMC低下,新生儿ILFN-v水平明显低于成人。rIL一12能增强抗CD3和PMA刺激的新生儿CBMC产生IFN-v。使其达成人水平。本文提示:新生儿IL一12表达水平低下可能在新生儿细胞免疫功能暂时性低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西  杜鹏程  宁登  刘秋梦  陈劲  程琪  陈孝平  姜立 《广东医学》2020,41(16):1637-1641
目的 探讨 IL-13、COX2和 PI3K/Akt信号通路与结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以体外培 养结肠癌细胞株 HCT-8为研究对象,分为 3组,A组经 IL-13单独作用,B组无 IL-13或 IFN-γ作用,C 组经 IFN-γ单独作用。RT-PCR法检测 3组细胞 IL-13、COX2、PIK3CA、Akt1、磷酸化蛋白激酶 B(p- AKT)的蛋白表达水平,并通过 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观察比较 3组细胞的侵袭能力以及划痕实验观察比较 3组细胞的 48h转移能力状况。结果 与 B组比较,A组 IL-13处理后细胞 COX2的 mRNA相对表达量以 及 IL-13、COX2、p-AKT蛋白表达水平均提高,C组 IFN-γ处理后细胞 IL-13、COX2的 mRNA相对表达量 以及 IL-13、COX2、p-AKT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与 C组比较,A组 IL-13处理后细胞 IL-13、 COX2的 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 IL-13、COX2、p-AKT蛋白表达水平均较高(P<0.05)。与同组处理前比 较,A组 IL-13处理后细胞 COX2的 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 IL-13、COX2、p-AKT蛋白表达水平均提高,C 组 IFN-γ处理后细胞 IL-13、COX2的 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 IL-13、COX2、p-AKT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 (P<0.05)。3组中,处理后,A组 48h细胞迁移距离最长且 Transwell穿膜细胞数最多,其次为 B组增加,再 次为 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 IL-13作用后细胞 48h细胞迁移距离和 Transwell穿膜细胞 数增加,C组 IFN-γ处理后 48h细胞迁移距离和 Transwell穿膜细胞数减少(P<0.05)。结论 IL-13、 COX2和 PI3K/Akt信号通路均与结肠癌侵袭转移相关,其中可能机制为 IL-13调控 COX2和 PI3K/Akt信号 通路促进结肠癌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4.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狭缝印迹分子交发技术,研究17例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2,IFN-γ和TNF-α的mRNA表达。结果发现存3种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的高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病程处于稳定期的MS患者IFN-γ和TNF-α的mRNA表达恢复正常水平,但IL-2mRNA仍保持高水平,此结果表明炎性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参与MS发病过程,并可作为  相似文献   

5.
Th1/Th2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MBC)中CD4^+T细胞内IL-4和IFN-γ的表达情况,以测定Th0/TH1/Th2细胞的百分数,探明Th、、Th2细胞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常规分离PBMC,在PMA,ionomycin、莫能菌素的刺激下,采用工细胞检测(FACS)对慢性HBV感染者PBMC中CD4^+T细胞内IL-4和IFN-γ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2.3%~  相似文献   

6.
内含子增强脂质体介导的转基因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内含子对脂质体介导的转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首先构建含的含子intronA、IL-2基因、IFN-γ基因的质料表达载体,然后经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NE介导转染小鼠成纤维细胞NH3T3。生物活性法检测IL-2基因或IFN-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含内含子的载体其IL-2或IFN-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含内含子的载体其IL-2或IFN-γ表达水平高于不含内含子的载体(P〈0.05)  相似文献   

7.
细胞因子对人胃癌细胞胃癌相关抗原MG7Ag表达的调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细胞因子对人胃癌细胞胃癌相关抗原MG7Ag表达的调节作用。用基因重组干扰素α(IFN-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γ(TNF-γ)体外诱导三株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MGC803和MKN45胃癌相关抗原MG7Ag表达。IFN-α和IFN-γ对胃癌细胞MG7Ag有促表达作用。IL-2对三株细胞MG7Ag无调节作用;TFN-α对细胞MG7Ag表达调节是随  相似文献   

8.
为观察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辅助细胞两个亚群的功能状态,采用RT-PCR技术,以IL-2 和IFN-γ代表Th1 类细胞因子,IL-4、IL-6、IL-10 代表Th2 类细胞因子,检测了16 例哮喘患者和10 例健康志愿者PBMC中上述各种因子m -RNA的表达。结果表明,哮喘患者IL-4、IL-6、IL-10的m -RNA 阳性表达数分别为13/16、13/16 和6/16,IL-2 和IFN-γ的m -RNA阳性表达数分别为12/16 和0/16,而健康志愿者IL-4、IL-6、IL-10 m -RNA 阳性表达数分别为0/10、2/10 和1/10,IL-2 和IFN-γ的m -RNA 阳性表达数均为1/10。与健康对照相比,哮喘患者PBMC中的Th2 类细胞因子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若以IFN-γ/IL-4 来衡量哮喘患者PBMC中Th1/Th2 之间的平衡,其细胞因子的表达呈现Th2 方向的偏移状态。Th2 类细胞因子的强势表达在哮喘的气道炎症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研究γ-干扰素(IFN-γ),TNF-α和脂多糖(LPS)或它们的联合应用诱导巨噬细胞产生TNF-α及其mRNA表达的作用。LPS和TNF-α均能诱导巨噬细胞TNF-α合成并伴随着mRNA表达。IFN-γ虽能诱导TNF-αmRNA表达,却未能检测到其蛋白质合成..IFN-γ能协同TNF-α增加TNF-αmRNA表达水平,而不能增加其蛋白质合成。IFN-γ能协同LPS增加TNF-γ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质合成。  相似文献   

10.
哮喘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5表达及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研究了哮喘豚鼠嗜酸性粒细胞(EOS)在外周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变化,用RT-PCR半定量测定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支气管组织白细胞介素5(IL-5)mRNA表达量。结晶显示哮喘豚鼠EOS及IL-5mRNA表达量均较对照组及地塞米松干预组显著升高,PBMC中IL-5mRNA表达量与支这组织IL-5表达及外周血EOS计数成正相关。提示哮喘豚鼠PBMC、IL-5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克隆人IL-12(hIL-12)p40和p35亚单位cDNA,构建人单链IL-2(rhscIL-2)融合基因,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从经PDBu刺激的EBV转化的人B淋巴细胞株NC37中提取mRNA,经RT-PCR分别获得hIL-12p40和p35亚单位编码序列的cDNA,运用重组PCR技术将两段基因通过一疏水性多肽接头(Gly4Ser)3DNA序列进行体外基因重组,构建rhscI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密度脂蛋白(LDL)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SC)生长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纤维连接蛋白(F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MSC培养液中加入LDL共同孵育,采用^3H-TdR渗入法检测MSC增殖情况,应用Northern blot检测TGF-β mRNA、FN mRNA的表达,应用斑点杂交法检测抗TGF-抗体对FN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1)LDL刺激MS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使外源性 T N F, I F N 基因和内源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 M H CⅠ)分子基因表达呈现“正反馈”式放大效 应,构建在 H L A B7 启动子调控、 I R E S连接下协同表达 T N Fα和 I F Nβ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和结果:从p G L3 B7 T N F及p I R I F中切下 B7pro T N F和 I R E S I F Nβ基因片段,先后插入p Bluescript Sk (+ ), 构建成p B L B7 T N I R I F。回收 T N Fα I R E S I F Nβ基因片段,连入 Ad C M V Link1 中,构建成 C M V 启动子驱动表达的 Ad C M V T N I R I F(+ )。回收 B7pro T N F I R E S I F Nβ基因片段,连入缺失 E1 和 E3 区及启动子的 Ad BglⅡ中, 构建成 H L A B7 启动子驱动表达的 Ad B7 T N I R I F(- )。结论:此两种载体为“正反馈”式放大肿瘤免疫原性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靖大道  邱德凯 《上海医学》1998,21(12):712-7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PHC)患者外周血白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NF-γ)生与肝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测定56例PHC患者的24例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IL-2受体(IL_2R)的表达,IL-2和IFN-γ生成及因清可溶性IL-2受体。结果:PHC组和对照组的IL-2活性IL-2R表达率、IFN-γ活性之间均呈正相关,与SIL-2R水平则负相关,。与对照组比较,PHC组IL-2R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情况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灵芝多糖(Ganoderma lucidum polysaccharides B, GL-B)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eritonealmacrophage,PM)、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肿细胞 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的产生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集小鼠PM和脾淋巴细胞,体外给药,分离细胞培养上清。生物法测定TNFα。ELISA测定IFNγ;RT-PCR方法检测mRNA的表达。结果:GL-B25~400mg·L~(-1)使正常小鼠PM培养上清中TNFα的活性升高,并呈剂量依赖关系,24 h达高峰,72 h后开始减少。 GL-B对小鼠 PM的 TNFα mRNA表达有显著促进作用。GL-B12.5~200mg~(-1)明显增加正常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产生。24h内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48 h后开始减少。GL-B对IFNγmRNA的表达有促进作用。结论:灵芝多糖GL-B明显促进小鼠PM及脾细胞 TNFα和 IFNβ mRNA的表达,增加 TNFα和 IFNβ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采用ELISA法对42例Graves病病儿细胞因子失衡及其与发病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初诊组IFN-γ水平、IFN-γ/IL-4比值明显升高,IL-4水平明显降低(P〈0.001或0.002);IFN-γ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IFN-γ水平、IFN-γ/IL-4比值明显降低(P〈0.05),而IL-4水明显升高(P〈0.001);且IFN-γ/IL-4比值与血清T3和T4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M-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IFN-γ(γ干扰素)对人原单核细胞系U937细胞表达CD11b、CD16、HLAⅠ类和Ⅱ类抗原的影响,采用APAAP法半定量检测。结果表明:IFN-γ和M-CSF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4种表面分子的表达,且随刺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更加明显。两种细胞因子相比,IFN-γ比M-CSF刺激作用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研究细胞因子和泌乳素(PRL)对球后成纤维细胞(RFs)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进一步了解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的发病机理,以探索新的防治途径。方法:将体外培养的正常人RFs与IFN-γ、IL-4、IFN-α和PRL孵育72h,利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ICAM-1表达的情况。结果:正常人RFs中只有极少数细胞自发并较弱地表达ICAM-1,基础状态下的阳性百分数为(3.49±1.99),平均荧光强度为(44.84±20.59);而IFN-γ、IL-4、IFN-α能以剂量依赖方式显著增强ICAM-1的表达(P<0.05)。PRL不仅可以直接刺激RFs表面ICAM-1的表达(P<0.05),其剂量相关曲线呈双相型,还能拮抗或协同IFN-γ(100u/ml)、IFN-α(1000u/ml)或IL-4(2.5ng/ml)的诱导作用。结论:IFN-γ、IL-4、IF-α和PRL对正常人RFs表面ICAM-1的表达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它们可能是启动或加重TAO自身免疫反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探讨白细胞介素10和干扰素γ在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等方面的意义,方法:采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8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IL-10和IFN-γ,采用ELISA法检测其水平。结果: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IL-10和INF-γ水平,均降低,且与肝脏损伤程度有密切关系。结论:IL-10和IFN-γ参与了肝炎的病理过程。当两者产生水平低于正常水平近一半时,预示肝脏  相似文献   

20.
哮喘患者是PBMC中Th1/Th2类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辅助上亚群的功能状态,采用RTPCR技术,以IL-2和IFN-γ代表Th1类细胞因子,IL-4、IL-6、IL-10代表Th2类细胞因子,检测了16例哮喘患者和10列健康志原者PBMC中上述各种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哮喘患者IL-4、IL-6、IL-10的m-RNA阳性表达数分别为13/16、13/16和6/16,IL-2和INF-γ的m-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