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群心理防御机制等因素的差异,为定向实施心理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采用邹义壮博士编制的MMPI计算机解释诊断专家系统(心理CT系统)中的子量表:心理防御机制量表、内容量表和常用的附加量表对6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评,并与58名正常人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与正常组心理防御机制量表、内容量表和常用附加量表的t检验结果表明,大多数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与正常人比较有明显的不同,与人格的改变关系密切,需根据相关特点制定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沈亦明 《中外医疗》2012,31(19):43+45-43,45
目的探讨认知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影响。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对2009年8月-2011年8月在我医院住院治疗的88例首诊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将其分为认知心理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仅进行药物治疗,认知心理治疗组则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由心理学专业人员对其进行认知心理治疗,分别于人组时、第2、4、6及8周进行自编问卷、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测评。结果认知心理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2、4、6及8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2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首诊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进行认知心理治疗可提高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汪磊萍  胡曦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5):1871-1872
目的:探讨联合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有无心理治疗两组.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NASS)、自知力量表(insight scale)、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于入组前、治疗第2、4、8周末各评定1次,并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结果:研究组(有心理治疗组)从治疗的第2周开始其PNASS总分、insight scale评分较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精神分裂症联合心理治疗能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角度及个性特征等方面来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程度.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以某师范大学的619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用多维度-多归因量表(MMCS)的人际关系分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在各班进行团体施测.结果人际关系敏感组与对照组的失败归因评分有显著性差异(0.27±5.84,-0.86±5.84,P=0.019),成功归因的评分无显著性差异(-3.42±4.98,-4.20±5.18,P=0.062),能力、背景、运气及艾森克人格问卷的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与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有关的相关因素是神经质、内外倾向、背景.结论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与个性特征、归因风格等因素密切相关.人际关系敏感的大学生在交往失败归因时,倾向于外在归因,并存在"自我服务偏差"现象.在个性特征方面具有情绪不稳定、内向及孤独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目的 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用生活事件量表(LE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对328 例哮喘患者作了调查研究。并与正常人和274 例一般门诊病人作了对比分析。结果 与正常常模相比,哮喘患者的生活事件、内向分数、情绪稳定性分值较高,SCL- 90 量表中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强迫、敌对等因素分值较高,有统计学意义。与一般门诊病人相比,哮喘患者的生活事件、内向分数、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抑郁等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哮喘患者具有较正常人和一般门诊病人明显的生活事件、人格特征和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与归因风格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目的 从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角度及个性特征等方面来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程度。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法,以某师范大学的 619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用多维度—多归因量表(MMCS)的人际关系分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在各班进行团体施测。结果 人际关系敏感组与对照组的失败归因评分有显著性差异(0. 27±5. 84, -0. 86±5. 84, P=0. 019),成功归因的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3. 42±4. 98, -4. 20±5. 18,P=0. 062),能力、背景、运气及艾森克人格问卷的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 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与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有关的相关因素是神经质、内外倾向、背景。结论 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与个性特征、归因风格等因素密切相关。人际关系敏感的大学生在交往失败归因时,倾向于外在归因,并存在“自我服务偏差”现象。在个性特征方面具有情绪不稳定、内向及孤独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团体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团队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BPRS量表)和社会功能(SSPI量表)改善情况,比较两组自知力和治疗态度(ITAQ量表),评估两组的治疗依从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PRS和SSP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IT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团队心理治疗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治疗中,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社会功能缺陷,促使患者治疗依从性与自知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8.
高文玉  刘海生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7):2096-2097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连线测验、PANSS量表,对住院时间超过5年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39例(患者组)进行认知功能评定,选择39例在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等均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人( 对照组)做对照.SPSS 13.0统计软件统计.结果: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病程、PANSS量表、年龄、性别等相关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孤独感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分别对37例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和35例正常对照组使用UCLA孤独量表、交往焦虑量表(IAS)、惧怕否定评价量表(FNE)、德克萨斯社会行为问卷(TSBI)、信赖他人量表、容纳他人量表进行调查.结果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孤独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二者具有不同的影响因素.结论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存在较高孤独感,其孤独感的影响因素与一般人群不同,在干预时应注意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肺结核患者的抑郁状态及产生原因 ,为临床心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 (SDS) ,对 80例肺结核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 ,并与全国协作组应用SDS评定的 134 0名正常人为对照组。结果 肺结核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抑郁 ,与正常人对照差异显著 (P <0 .0 1) ,其抑郁程度与疾病的难治程度有关。抑郁的发生男女无明显差异(P >0 .0 5 )。结论 肺结核患者的抑郁发生率偏高 ,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 ,应注意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养治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14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2例.干预组接受系统的集体心理治疗及个别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干预结果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SAS、SD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降低养治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纠正患者的认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状况,为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及促进患者心理康复提供依据.方法对80例临床精神症状消失、自知力恢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并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SCL-90的因子分在抑郁、焦虑、躯体化人际关系、偏执等方面显著高于常模.结论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3.
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健康的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对自身健康的态度,采用多维度健康状况心理控制源量表,调查106名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1名正常人。结果:两组在内控性和有势力他人二个分量表差异有显著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能控制自己和自己的环境比对照组差,而把自己的健康问题认为是他人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范勇 《吉林医学》2014,(9):1904-1904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一般健康宣教,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进行机体心理治疗和个性化心理治疗。采用BPR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较治疗前均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治疗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和认知程度,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采取支持心理治疗的疗效。方法 :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 (CES D)、简明精神病量表 (BPRS)对 5 1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采取支持心理治疗前及治疗后 2周、4周、6周进行评定。结果 :支持心理治疗后HAMD、HAMA、CES D评分均有下降趋势 (P <0 .0 5 ) ,而BPRS评分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支持心理治疗能改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和焦虑症状 ,能提高患者临床总体情况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状况,为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及促进患者心理康复提供依据。方法:对80例临床精神症状消失、自知力恢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并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SCL-90的因子分在抑郁、焦虑、躯体化人际关系、偏执等方面显著高于常模。结论: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集体心理治疗应用于缓解期精神分裂症病人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接受集体心理治疗。结果研究组记忆商数、联想学习、随机错误数和WCST正确百分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集体心理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其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艺术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50例住院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研究组除药物治疗外进行艺术心理治疗3个月,对照组仅进行药物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研究组进行艺术心理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BPRS、SANS评分明显降低,NOSIE病情总估计评分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艺术心理治疗能提高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利培酮联合团体心理治疗对于促进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的积极意义。方法:选取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84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加用团体心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MMSE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PANSS评分。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在GQOL-74量表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上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8周末的PA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心理治疗配合利培酮用于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状,促进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因素与难治性胃肠道疾病的关系及抗抑郁药和心理治疗对其疗效.方法:分别对30例健康正常人和难治性胃肠道疾病的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再用抗抑郁药配合心理治疗,治疗8周后再进行上述量表的评定.结果:难治性胃肠道疾病患者的SCL-90各因子分除精神病性因子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方面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病人接受抗抑郁药物和心理治疗8周后,前后评分对比,患者精神和躯体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难治性胃肠道疾病与心理因素有关,用抗抑郁药和心理治疗能改善病人的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