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长期输液病人及护士对血管保护和输液工具选择的认识。[方法]对输液〉7d以上病人,工作2年以上的注册护士各150人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后进行分析。[结果]护士的穿刺技术直接影响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病人对现有穿刺工具的种类认识了解不够,在输液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渗漏、静脉炎等,对引起血管损伤的原因不清楚。护士认为穿刺技术有待提高,对病人的血管保护认识不到位,只考虑完成工作量,除普通钢针和留置针外,其他的输液技术未能掌握。[结论]护士应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对病人血管的保护意识,强化与输液病人的沟通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长期静脉输液病人血管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本给药途径,对于慢性疾病需长期静脉输液的病人来说,血管的保护尤为重要。如静脉输液后出现渗漏,皮下淤血,甚至静脉炎等,不仅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还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影响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我科护理人员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对长期静脉输液者进行全方位的血管保护的探索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本组静脉输液病人100例,均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人,男88例,女12例。每日静脉点滴1次,时间最短2个月,最长12个月。2保护方法2.1输液部位的选择应选择血管不弯曲,无肌肉附着的部位,由小静脉到大静脉,由远端静脉到近端静脉交替注射,避免在同一条静脉上反复穿刺。2.2针头的选择:若药液粘稠度不高,不需在短时间内大量补液和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最好选小号针头,如5号,以减少对血管的破坏,达到保护血管的目的。2.3穿刺方法为提高穿刺成功率,根据病人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进针方法,如肥胖病人静脉深、不明显时,就要用手摸准后再进行穿刺;稍瘦病人皮下脂肪少,静脉较滑,应先固定静脉上下端后再进行穿刺;冬天,病人的血管允盈不明显,静脉显露不清,就要先局部热敷、按摩,待血管扩张显露后,再进行穿刺。...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一种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因其给药方便,疗效迅速,在医疗领域广泛应用。因此,保护静脉,为长期穿刺创造条件是护理工作中应重视的问题。笔者通过十几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出一些经验,和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4.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在各种给药途径中因疗效迅速有效占有重要位置。因而对长期静脉输液者的血管保护尤为重要,笔者通过20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出一些经验。现从静脉的选择,输入刺激药物对血管的护理液体外渗的处理,以及拔针时血管的保护,等几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静脉输液是现代医学上的重要治疗手段,也是治疗、抢救病人给药的最好途径。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急性病、季节性高峰病季节的到来,每天病人输液人次逐渐增多。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每天都要进行的一项基本操作。为了使药物尽快发挥作用,选择好血管,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尤其对男、女、小儿、年老体弱、水肿、皮肤破溃、脱水休克、昏迷及特殊病患者显得更为重要。与此同时,静脉输液时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护理措施是否到位是关系到静脉输液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工具的认识程度和选择态度及患者对输液工具的认知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正确合理的输液工具选择方案。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该院195名护理人员和183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74.87%的护理人员认为合理选择输液工具非常重要,52.31%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依据临床护理经验选择输液工具,75.38%的护理人员知道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52.82%的护理人员知道常见并发症的处置。(2)护理人员主要通过医院培训进行输液知识学习,仅38.46%的护理人员经常进行相关知识学习。(3)绝大多数住院患者不了解输液穿刺、穿刺工具和输液方法相关知识。结论护理人员应该进一步加强关于输液工具选择相关知识的全面、系统、多方式学习,同时应加强护患沟通,向患者普及输液工具选择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7.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血管保护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血管的保护方法,以提高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质量。方法根据老年患者血管特点,从头皮针和血管的选择、运用静脉穿刺方法的技巧、拔针后的按压方法与时间3方面加强对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血管的保护。结果本组50例(375输液例次)老年输液患者中,367例次(97.9%)穿刺针眼愈合时间≤2d;369例次(98.4%)无血管触痛感;370例次(98.7%)穿刺部位无出现皮下瘀血。结论根据老年患者静脉血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头皮针和血管,运用静脉穿刺方法的技巧和延长拔针后按压时间,对提高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顾鞠  刘英新  王斐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5):6267-6268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一种最常用的治疗手段,最常见的护理技术,在各种给药途径中疗效迅速,占重要地位。因而对长期静脉输液者的血管保护尤为重要,静脉的选择和保护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通过多年工作实践,从静脉的选择,输入刺激药物  相似文献   

9.
郭慧珍 《护理研究》2005,19(7):1283-1283
恶性肿瘤的治疗是医学界有待于攻克的医疗难关。目前。虽然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很多,化疗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但由于其疗程长,反复穿刺给药以及化疗药物对血管壁刺激性强等原因,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因此,化疗时如何保护血管,防止损伤血管是护理工作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病人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血管时间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静波 《家庭护士》2007,5(7):29-30
[目的]观察糖尿病病人静脉输液拔针后,需按压血管多长时间就能减少或不发生皮肤出血及皮下淤血。[方法]对100例300例次静脉输液的糖尿病病人,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其拔针后不同按压血管时间皮肤出血及皮下淤血的发生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拔针后按压血管时间5min较按压至不出血为止、按压3min的皮肤出血及皮下淤血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糖尿病病人静脉输液拔针后需按压血管时间5min或以上。  相似文献   

11.
输血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50例输血患进行心理特征分析,认为患存在恐惧、紧张心理,怀疑对抗心理和依赖心理,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如创造合适的输血环境,加强宣教,针对不同心理施护等。结果患的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有明显改善,顺利完成输血治疗。  相似文献   

12.
血液保护在颅脑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外科手术中血液保护的方法和护理特点。方法选择大、中型颅脑手术患者58例,按手术单双日顺序分为两组,各29例。单日患者不采集自体血为非血液保护组;双日患者于麻醉平稳后,从外周输入平衡液和明胶溶液,同时按10 ̄15 m l/kg采集患者自体血液为血液保护组。观察记录患者麻醉前、采血前5 m in、采血后5 m in、回输前5 m in、回输后5 m in、术毕时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动脉压、心率、动脉氧饱和度以及尿量,输血量。结果血液保护组在采血后5 min和回输前5m in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明显低于麻醉前(P<0.01)和非血液保护组(P<0.05),在此期间动脉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保持稳定状态;非血液保护组在输血前5 m in、输血后5 min及术毕时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明显低于麻醉前,高于血液保护组。结论颅脑外科手术在麻醉后采集患者自体血安全可行,术中可减少库血输入量70%左右,达到半数以上手术患者不输库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降低血液病急诊患者输注成分血的护理风险。方法:通过培养护理人员对风险的识别及评估能力,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对风险事件高危人群、风险事件易发环节加强管理,增强了护理人员对急诊患者输注成分血的风险处理能力。结果:运用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对2006年1~6月份急诊481位不同年龄,不同类型血液病患者1354例次输注成分血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未发生护理风险事件。问卷调查患者满意率为97%以上。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可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以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造成的危害及经济损失,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类型及其护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月娥  吴燕梅 《护理研究》2006,20(10):849-850
介绍了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类型及其护理现状,提出目前最常用的血管通路是直接动、静脉穿刺法,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法,动、静脉内瘘,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使用时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广西三级医院临床用血有关问题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广西三级医院临床输血现状,研究今后监管的方向。方法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操作规程与规范,对42家广西三级医院的临床安全用血进行调查。结果合格率为92.86%。结论并非所有三级医院都能认真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开展工作,距卫生部相关要求仍有距离。  相似文献   

16.
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后患者康复依从性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后患者的康复依从性。方法采用自制的电话随访记录表,对102例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后出院的患者进行6个月的电话随访。结果患者出院后1~3个月存在不同比例的伤口和患肢的问题,患者出院后4~6个月服药依从性下降(P0.01),出院后3~6个月健康行为与自我保健依从性下降(P0.05),出院6个月复诊依从性下降(P0.01)。结论患者出院3~6个月康复依从性有明显差异,为今后实施更加有效的院内健康教育及出院患者的后续健康干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护士对输血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护士对输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对护士进行输血新知识训练,保证对患者输血能达到预期效果。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护士对输血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护士对全血细胞、红细胞的正确储存温度和储存时间掌握较好;对血小板的储存时间,全血、红细胞和新鲜冷冻血浆的输注时限以及血小板在常温下规定输完时间掌握较好;其他问题掌握均较差。结论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需对护士不断加强新知识培训,提高输血质量。  相似文献   

18.
自体输血在老年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老年人术前自体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决定施行自体输血之日起,入选病例每天口服多糖铁150mg Bid。采血前1小时按预采血量的3倍给予晶、胶体溶液(晶、胶体溶液量比例为2:1),经外周静脉输入,然后经另一侧静脉采血,每次采血400ml,间隔72小时采血1次,总采血量不应超过1200ml。结果 除2例病人因术中失血量过多同时输注异体血以外,其余患者均未用异体血,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只要患者Hb、Hct、Plt在正常范围内,无严重心、肺疾患,在老年病人中开展自体输血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临床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收集至该科的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进行统计和分析,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在43 874例输血患者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136例,总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1%。输注冷沉淀的不良反应率发生最高,为1.27%,全血次之,为0.56%,悬浮红细胞为0.44%,冰冻血浆为0.32%,血小板为0.27%,滤白红细胞和洗涤红细胞均为0.00%。输血次数1、2、3、≥4次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19%、0.27%、0.66%、1.24%,不同输血次数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输血史者占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60.29%。输血不良反应中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最多见,占62.50%,其次为过敏反应,占33.09%。结论输注去除白细胞血制品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特别是需要多次输血的患者,应输注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以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