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脑利钠肽(BNP)是一种主要来源于心室的心脏内分泌激素,在脑利钠肽前体分泌过程中或进入血液后分解为无生物活性的N端片段(NT-proBNP)和具有生物活性的BNP。BNP具有利尿、利钠、扩张血管和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多种生物学作用。许多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患儿的血浆NT-proBNP和BNP水平升高,且NT-proBNP和BNP反映心室功能,因此可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患儿的诊断和评估。  相似文献   

2.
血浆脑钠素(BNP)是一种利钠肽家族成员;具有利钠、利尿的作用,同时还能扩张血管,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圈,在心血管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故笔者分析并探讨了BN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中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已得到了深入研究。其中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及其拮抗剂。近10年来人们对醛固酮(ALD)及其拮抗剂的生理和病理生理作了一些新的研究,并有了新的重要发现。因此,醛固酮及其拮抗剂在心血管疾病病生理和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对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邱盛民 《广西医学》2005,27(11):1836-1837
近年来,对醛固酮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国外的数个大宗临床试验都肯定了醛固酮拮抗剂(安体舒通)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地位。大量的研究显示,调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enin-anhioten-aldosterone syscem,RAAS)系统是心力衰竭治疗的关键。醛固酮在心力衰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引起心肌纤维化、血管顺应性下降,恶性心律失常等,醛固酮通过和细胞内膜受体作用,  相似文献   

5.
尿钠肽是一类具有扩张血管,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ARRS)系统,抑制交感神经活性,舒张血管,排钠利尿的心血管肽类激素。包括:ANP、BNP、CNP以及DNP四种形式。B型尿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在心内血容量增加和左室压力超负荷进,由心室大量分泌,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对心血管疾病的病理改变及发生机制的研究有很大进展,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提高远期疗效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高血压病、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心脏很快启动一系列代偿机制来维持泵血功能,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AS)被激活,血管紧张素及醛固酮水平升高,一些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增加。以上这些可造成心力衰竭进行性恶化。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作用已被广泛认可后,醛固酮的病理生理及醛固酮拮抗剂的应用受到了关注和重视,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在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RAS阻滞剂可分为肾素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醛固酮拮抗剂。这些药物在不同的水平阻断RAS,可以有效地减少糖尿病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曾晓铧  王静 《医学综述》2015,21(1):61-63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社会劳动能力的重要疾病。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可用利尿剂、扩血管药、正性肌力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拮抗剂治疗。但这些传统药物治疗效果单一,不良反应多。脑钠肽是一种由心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肽类激素,它不仅可以评定心衰进程和判断预后,而且在治疗急性心衰方面具有利钠利尿、扩管、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作用。作为与内源性脑钠肽结构相同的人工合成肽类激素,该文对重组人脑钠肽在治疗急性心衰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慢性心力衰竭(CHF)时神经激素激活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交感神经系统(SNS)和利尿钠肽(NP),其中RAAS在CHF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脑钠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脑钠肽是重要的心血管神经内分泌激素,属于利钠肽家族,通过利尿,利钠,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发挥抗心肌肥大、纤维化等作用,维持心血管系统的稳态。脑钠肽是心力衰竭的重要标志物,并为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及预后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1.
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是一种与内源性脑利钠肽(BNP)具有相似的利钠、利尿、扩张血管、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作用的激素,在急、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原发性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本文综述了rhBNP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12.
宋琼 《河北医学》2012,18(5):674-677
近20 多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血浆脑钠肽(BNP)和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在心血管疾病中广泛应用.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是1988 年Sudon 等首先从猪脑中分离纯化的一种利尿钠多肽[1] ,主要由心房和心室肌细胞感受压力和容量负荷后分泌.此外肺、脑、脊髓中有少量BNP 存在.BNP 具有抑制肾素、醛固酮系统分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抑制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反应;产生扩血管、利尿、利钠等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过度激活及高醛固酮血症对心血管系统均有损伤作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已被证实可有效降低血压和保护靶器官,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长期使用ACE抑制剂或ARB治疗后,血醛固酮浓度又会回到基线水平,即所谓“醛固酮逃逸”,因此降低了这些药物进一步的疗效。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心血管系统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但它的性激素相关副作用限制了其应用。新一代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依普利酮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是心力衰竭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 一,可导致心功能下降,活动耐量降低,栓塞发生率 增加。本研究观察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浆 脑利钠肽(BNP)和肾素、血管紧张素(Ang)、醛固酮 水平变化,探讨心房颤动是否为独立于心衰之外的 促使血浆脑利钠肽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 升高的因子及其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BNP临床应用及实验室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颖 《当代医学》2010,16(4):25-26
尿钠肽(natriuretic peptide,NP)是一类具有利钠、利尿、扩张血管、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作用的激素。有三种肽组成:心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C-型尿钠肽(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CNP)。三者有独立的基因编码蛋白前体,具有不同的组织分布和相似的功能。BNP由于其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而成为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心血管生物学标志物之一。美国心脏病学院也为此颁布了BNP共识。近些年BNP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适应证也不断扩大,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来的研究突出了醛固酮的两个新的方面。一个是醛固酮对心血管系统的直接病理作用,醛固酮通过激活氧自由基的机制引起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虽然阻断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是心血管疾病的上要治疗手段,但是一个重要的现象是在长期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的过程中观察到醛周酮水平的再升高(醛崮酮突破,aldosterone breakthrough)。  相似文献   

17.
抑制肾素-血管紧张肽系统药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江  鹿育萨 《医学综述》2007,13(10):782-784
肾素-血管紧张肽系统(RAS)是药物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关键作用靶点。目前的主要药物是血管紧张肽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肽Ⅰ受体拮抗剂(ARBs),因此被认为是作用于RAS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经典药物,但是还有许多能够通过其他途径而产生对RAS的抑制作用。本文综述了目前发现的一些其他途径以及和经典途径的联系以及阻断它们产生的可能效应,包括ACEI抑制剂、ARBs、肾素抑制剂、糜蛋白酶抑制剂、血管紧张肽转化酶2、中性肽链内切酶抑制剂、醛固酮抑制剂以及针对RAS的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8.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测定在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收缩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体液因子的变化中,脑钠肽(BNP)和内皮素的变化是敏感指标之一。近年来的研究发现,CHF患者的脑钠肽显著升高,且增高水平同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明显相关,可作为评估CHF诊治及预后的血浆标志物。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是BNP的前体肽链结构的N末端产物,与BNP同属钠尿肽家族,具有利钠、利尿、舒血管、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以及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研究认为,血浆脑钠肽(BNP)是由心室心肌细胞分泌的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物质,具有利钠、利尿、扩张血管、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的作用。BNP的合成过程中除了生成具有生理活性的C末端的BNP以外,  相似文献   

20.
刘丹  于汇民 《循证医学》2014,14(6):376-380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近来发现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新成员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在心血管组织中普遍存在,通过拮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参与心血管功能调控。循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活性水平和组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表达水平均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遗传多态性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作为潜在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标志物,将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