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Genistein对小鼠怕上皮细胞受照射后再增殖和TGF-α、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鼠分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单纯一次接受全身吸收剂量为5Gy煌照射;另一组为用药组,照射剂量与方法同对照组,在照射后不同时间注射Genistein。在照射后不同时间内杀死小鼠取出空肠,计数隐窝细胞数和分裂指数。并测定隐窝区和绒毛区TGF-α和EGF-R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用药组小鼠小肠隐窝细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γ射线照射后 ,在辐射损伤期和修复期小鼠肠上皮细胞蛋白质组的改变 ,以探讨肠上皮细胞损伤与修复的分子机理。方法 采用 9Gy全身照射BALB c小鼠 ,分别于照射后3h和 72h取小肠制备卷肠切片 ,染色并观察小肠形态。分离未照射小鼠及照射后 3h和 72h小鼠的肠上皮细胞 ,制备蛋白样品 ,采用双向电泳技术分离样品 ,PDQuest软件处理双向电泳图谱 ;并对差异的蛋白质点进行肽质量指纹分析。结果 小鼠肠上皮在照射后 3h以损伤性改变为主 ,72h后出现明显再生修复。采用双向电泳技术在正常对照组、照射后 3h组以及照射后 72h组分别检测到(6 38± 39)、(5 6 6± 32 )和 (5 91± 2 9)个蛋白质点。对其中 2 8个差异蛋白质点进行了肽质量指纹分析 ,经数据库检索 ,初步鉴定为一些与代谢、过氧化应急、信号转导相关的蛋白质。结论 电离辐射能诱导小鼠肠上皮细胞蛋白表达的改变 ,双向电泳技术对从整体方面揭示辐射损伤的分子机理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用两种在体实验法,即肠腔单向灌注法和十二指肠一次注入门静脉取血法研究全身一次~(60)Co γ线照射后,大鼠小肠酪氨酸吸收率的改变。结果表示,照后第3天,吸收率下降最明显,但从第5天开始即逐渐回升,直到30天时,吸收率已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这表明,低剂量全身γ线一次照射后,大鼠小肠对酪氨酸的吸收率仅有暂时性下降,第5天即开始恢复,这与小肠粘膜的迅速修复有关。随着照射剂量的加大,酪氨酸的吸收率下降更明显。大鼠小肠酪氨酸吸收的变化与照射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LAcA雄性小白鼠,以60Coγ线进行全身急性或急性的照射。比较小肠在两秤照射条件下的修复能力。结果表明,在慢性照射条件下小肠的长度、重量、面积和隐窝数始终保持在对照动物的水平,绒毛与隐窝的形态结构亦无明显异常;但在急性照射后四项指标皆随照射剂量的加大而显著减低,形态上呈现明显的破坏图象。作者认为,哺乳动物小肠在慢性照射条件下的修复至少包括四种方式。本文结果推论,在当前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低照射量率慢性照射,均不会引致小肠发生早期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肠RNA在促进肠道辐射损伤恢复的同时对受照射小鼠粒系和巨核细胞系损伤的恢复作用。方法 BALB/c雄性小鼠接受1150cCy^60COγ射线一次性腹部照射,于照射后1~3h内分别采用局部肠腔扩张注入法和肌肉注入法给受照射小鼠体内注入小肠RNA。照射后小同时间眼球取血,测定外周血细胞数变化;小平皿琼脂双层培养法测定股骨骨髓细胞CFU-GM形成能力和脾/体比。结果 (1)小鼠在接受一次性腹部照射后,除有肠道损伤外还存在着严重的造血损伤。其损伤在照射后6h即以外周血WBC和PLT数减少,脾/体比下降和骨髓CFU-GM集落形成能力降低等形式表现出来,照后1-8d最为严重,15d时开始恢复。(2)小肠RNA可促进受照射小鼠外周血wBc和PLT数的升高,提高脾/体比,增强骨髓细胞CFU-GM集落形成能力。(3)小鼠受照射后一次注入小肠RNA即可起到很好的疗效,多次给药并不能增加疗效。结论 小肠RNA在促进肠道辐射损伤恢复的同时也能促进粒系、巨核细胞系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雄性狗30只,其中3Gy照射对照组5只,30天死亡率80%;单纯回肠段切除术对照组5只,均活存,回肠吻合部位均已愈合;3Gy照射后1/4、10和14天分别行回肠切除吻合术共20只狗,死亡率65%,吻合部位见愈合者分别为3/7、1/6和3/7只。文中指出,在急性重度骨髓型放射病的极期阶段,如果病(或伤)情需要,小肠切除吻合之类手术仍可进行,不宜列为禁忌。但如果能在放射病的早期实施手术较之极期更为适宜。针对受到较大剂量(尤其腹部)照射的放射事故病例或放射复合伤机体,进行肠道手术时,应在手术后特别注意预防发生肠套叠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8.
槟榔碱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槟榔碱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 ,为开发新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 ,槟榔碱能显著提高小鼠小肠推进率。推测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兴奋肠道平滑肌M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9.
X射线照射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mIL-2R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X射线照射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mIL-2R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标记FCM检测。结果 4Gy和6Gy单次照射组mIL-2R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P<0.01).75mGy及100mGy单次照射组mIL2R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P<0.01).预先给予75mGy照射, 继之又给予4Gy组mIL-2R表达明显高于单纯4Gy照射组。结论 ①4Gy以上X射线照射使mIL-2R的表达明显降低。②75mGy及100mGy小剂量照射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mIL-2R表达显着增高。③75mGy预照射可诱导mIL-2R表达对其后4Gy照射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自然高温环境下,受γ射线照射小鼠生存的变化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改变。方法实验动物分为室温组和不同时间的自然高温环境组,分别接受6.5,9.0Gy的γ射线照射和相应的高温作用后,观察30d内小鼠的死亡情况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变化的规律。结果6.5Gy照射的小鼠,高温9h和全自然环境组的生存时间与室温组差异有显著性,9.0Gy照射的小鼠,高温6,9h、全自然环境组的生存时间和室温组差异有显著性;室温组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下降速度低于各高温组且外周血淋巴细胞存在顿挫回升,而各高温组无。结论高温环境,受照射小鼠的生存指标明显下降;加重照射后早期外周血淋巴细胞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辐射对粘膜免疫的影响。方法小鼠全身照射,吸收剂量为3、8、12Gy,然后分离培养全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并对其数量、细胞增殖活力、细胞毒力、TNFα和TGFβ分泌水平进行检测。结果①全身照射后使IEL数量减少,3种剂量均呈现出伤后8小时下降,48~72小时达最低值,7天回升,至15天尚未恢复正常水平;各剂量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8Gy组较3Gy组恢复慢,12Gy组未待回升动物已死亡;②全身照射后IEL功能受抑,表现为增殖活力和细胞毒力下降,其变化过程和数量减少相一致;③全身照射后IEL分泌TNFα和TGFβ增多,也呈现为8小时升高,48~72小时达高峰,15天仍未下降至正常值的过程。结论放射损伤导致IEL数量减少及功能降低,造成肠粘膜免疫功能的下降,从而共同导致肠道屏障功能的削弱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电离辐射对EL-4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影响。方法 采用PI和Hoechst 33342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给予50-200mGy低剂量照射后6h,EL-4细胞凋亡和坏死较对照组没有升高,而给予1.0-8.0Gy大剂量X射线照射后6h,细胞凋亡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4.0Gy以上剂量,细胞坏死显著升高。结论 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不仅可以诱导凋亡的产生,而且可直接导致细胞坏死,即细胞的死亡模式与受照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转铁蛋白受体(TfR)是T淋巴细胞受抗原或丝裂原刺激后表达在细胞表面的重要受体之一,与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有着密切关系。目前尚未见国内外有关TfR辐射效应研究的报道。研究大剂量电离辐射后TfR表达的变化及作用,对阐明辐射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机制有着重要意义。方法本文采用流式细胞术的方法观察了不同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对小鼠脾细胞TfR表达的影响以及4GyX射线全身照射后不同时间TfR表达的变化。结果05~6GyX射线全身照射后24小时,脾脏TfR阳性细胞数从1Gy开始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下降,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4GyX射线全身照射后12~72小时,脾脏TfR阳性细胞数于照后12小时开始下降,24、48小时降至最低值(P<0.05,P<0.01),72小时开始回升。结论大剂量电离辐射抑制小鼠脾细胞TfR的表达,并有明显剂量依赖性;TfR表达的下降可能与辐射抑制IL2的分泌和IL2受体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辛基酚和三羟异黄酮对大鼠子宫和血雌激素的影响。方法: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乙烯雌酚组(DES)、三羟异黄酮(GEN)高浓度(G500)和低浓度组(G125)、辛基酚高浓度(OP120)和低浓度组(OP30),观察大鼠体重、子宫、卵巢、肝脏的质量指数和大鼠子宫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血中雌二醇和孕酮的含量。结果:G500、OP和DES均能明显增加大鼠子宫和肝脏的质量指数,降低大鼠血中雌二醇的含量,呈剂量-效应关系,但OP明显增加血中孕酮的水平。形态学发现DES、OP、GEN组子宫的间质细胞下的腔上皮细胞中核仁大而园,细胞增殖能力强。结论:GEN、OP与DES一样,具有雌激素的特性活性,可影响大鼠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3.5Gyγ射线照射对小鼠骨髓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3.5Gyγ射线照射对小鼠骨髓蛋白质表达的影响,为阐明射线损伤骨髓细胞的分子机理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3.5Gy^60Coγ射线全身一次性照射小鼠。利用蛋白质组织学技术分离、分析和鉴定小鼠骨髓细胞差异蛋白质。结果3.5Gyγ射线可使小鼠骨髓细胞蛋白质18个上调,6个下调,这些蛋白质多与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有关。结论γ射线影响骨髓蛋白质表达,并可能由此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γ射线照射后C5 7小鼠骨髓中CD34 细胞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流式细胞仪测定CD34 细胞在骨髓有核细胞中的比例 ;AnnexinV FITC试剂盒检测骨髓细胞的凋亡 ;细胞固定后PI染色测定细胞周期。结果 ①CD34 细胞在骨髓有核细胞中的比例随照射剂量的加大而降低 ,在 5 5Gy照射后 14d内小鼠CD34 细胞的减少表现为持续性 ;②小鼠照射后6h骨髓细胞凋亡率最高 ,以 5 5Gy照射组最为明显 ;③ 5 5Gy照射后小鼠骨髓细胞周期紊乱。 结论 γ射线损伤骨髓中的干祖细胞 ,造成骨髓中干祖细胞的数量减少 ,其途径之一是诱导骨髓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分次局部照射对H22肝癌移植小鼠肺转移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建立昆明小鼠皮下H22肝癌移植模型,总计96只小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肿瘤对照组和肿瘤照射组。观察局部肿瘤生长和肺转移情况,并进一步研究肿瘤增殖核抗原计数(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及血浆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肿瘤照射组皮下肿瘤缩小,抑瘤率约为30%,但该组大体和镜下肺转移数及死亡数较肿瘤对照组高(χ2=8.31、4.48、9.60, P<0.05),转移结节大多明显。肿瘤对照组和照射组PCNA、 VEGF、 MVD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23.78、-2.47、-6.43, P<0.05)。肿瘤照射组血浆T细胞亚群CD4和CD8较健康组有明显下降( t =4.72和3.31, P<0.05)。结论 局部照射H22肝癌移植小鼠模型可使皮下肿瘤缩小,但有可能增加肺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电离辐射对伤口巨噬细胞 (MΦ)离子通道活动的影响及W1 1 a1 2 对其的作用。方法 采用电生理膜片钳cell attached离子单通道记录方法。结果 与单伤组相比 ,复合伤组伤口MΦ的通道自发性开放的细胞数显著降低 ;以氯离子为载体的阴离子通道及以钾离子为载体的阳离子通道表现为开放概率降低 ;平均开放时间常数缩短 ;平均关闭时间常数延长。W1 1 a1 2 能增加两伤类组伤口MΦ氯、钾离子通道自发开放。结论 电离辐射抑制MΦ膜上离子通道的活动可能是其抑制MΦ功能的一个重要途径。W1 1 a1 2 可减弱电离辐射的这一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探讨放射损伤、烧伤与放烧复合伤后血清低分子成分与血清脂质成分对培养心肌细胞内向整流性钾离子通道活动的影响。方法膜片钳单通道方法测定离子通道活动的变化。结果伤后血清成分对正常培养心肌细胞内向整流性钾通道有激活作用。其中,复合伤血清成分的作用更显著,且与单一伤者在作用方式上有所不同。结论伤后血清成分对心肌内向整流性钾通道活动的影响在伤后心脏功能抑制中起一定的作用,在复合伤后心功能抑制加重的复合效应中也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褐藻糖胶(fucoidan)对照射绣导的大鼠脾淋巴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灌胃方式给Wistar大鼠小同剂量的褐藻糖胶,连续给药10d后行一次性9.0Gy^60Coγ射线照射;采用TUNEL流式细胞术等观察大鼠淋巴细胞凋亡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照射结束18h后大鼠脾淋巴细胞凋亡明显增加,脾淋巴细胞Bcl-2/Bax蛋白比值显著下降。一定剂量的褐藻糖胶对照射诱导的大鼠脾淋巴细胞凋亡和Bcl-2/Bax比值下降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且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褐藻糖胶对照射诱导的大鼠脾淋巴细胞凋亡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机理与调节脾淋巴细胞Bcl-2和Bax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