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之后其致残率和致死率均很高。大部分病人经抢救治疗后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为了降低中风病人的致残率,促进的肢体功能活动和语言表达功能的康复,让病人重新充当家庭主角和步入社会生活,我们对中风病人进行了中医特色护理的探索。根据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中医护理干预在促进早期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2015.2至2017.8接诊的80例早期中风偏瘫患者,对所有患者在常规护理同时强化中医护理干预,回顾分析患者治疗后的肢体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患者护理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ADL评分与治疗前差异对比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早期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并促进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健脾活血法治疗中风后期顽固性水肿山东省菏泽地区中医院(274035)范平张毅【关键词】水肿中风后遗症健脾活血中风后双上肢或/和双下肢远端水肿也是中风后遗症之一,据临床观察,此水肿较顽固,给予西药利尿剂,获效甚微,且易反复。笔者遵循祖国医学“脾主四肢,...  相似文献   

4.
中风指突然出现口眼斜,或率身不遂,或仆倒神昏失语伴一侧肢体瘫痪等症象的一类病证。它类同于现代医学的面神经麻痹、脑血管痉挛、脑血栓、脑溢血、脑梗塞等疾病。一、中医对中风的病因病机认识中风的涵义是猝然发生风瘫。急骤发病之面瘫、偏瘫,皆谓之中风。偏瘫又名“风痱”;偏瘫日久患侧肢体枯瘦、麻木不仁则称为“偏枯”;猝然昏倒,舌强不语,喉中痰鸣的中风症象又称“风懿”;言语不利或不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血性中风属中医“中风”的范畴,由于其发病率,致残率高,历来受到医学界的重视。随着对中风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对中风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效果均有所发展和进步。现将近年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现状,综述如下。 1 治则治法 1.1 活血化瘀法 该法是缺血性中风的基本治法,因为“血瘀”是缺血性中风的基本病机,夏氏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研究急性中风患者肢体偏瘫康复的优质中医护理的疗效。方法将自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63例急性中风患者肢体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自愿原则将患者分组并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康复治疗护理,在治疗护理2个疗程后对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结果采用中医康复治疗的观察组的平衡功能得分、aDL得分、肢体运动功能得分均优于采用常规康复护理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脑卒中运动功能分级中Ⅴ-Ⅵ级比例为59.3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5.48%,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康复治疗护理急性中风患者肢体偏瘫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患者的主要康复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何庆炎 《广西医学》2004,26(8):1216-1217
脑出血、脑梗塞属祖国医学“中风”范畴。中风急性期因目前中医缺乏现代医学应急的、系统的抢救设备及措施,故患多住院以西医治疗为主。急性期后(包括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往往因疏于治疗或治疗不当,使患缺损的神经功能未能更好地恢复或再次发生更严重的中风。笔多年来将中风急性期后的患分为中风恢复初期、中风恢复后期、中风后遗症期,运用中医辨证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对肢体痉挛性偏瘫和经筋理论进行阐释,分析经筋理论与卒中后肢体痉挛性偏瘫的相互关系,并基于经筋理论来指导中医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瘫痪的治疗,为中风后肢体活动不利的治疗提出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9.
吸纳西医理论重新界定中风含义 “中风”中医和西医所指的基本是同一类疾病。由于医疗条件改善,现在中医收治的中风病人大多以头颅CT或MRI作为诊断的佐证和抢救用药的依据。而临床实践证明,以西医检查和检验作为中风病的诊断和治疗参考佐证,则可提高中医对中风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针对性。从前述的中风定义可知,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检索法,对近10年来中医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性偏瘫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整理,总结中医在治疗此类疾病的方法及经验。  相似文献   

11.
朱德贵老师治疗痿证经验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德贵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工作近30年,临床经验丰富,2003年评为成都市名中医,长期从事门诊,病房及教学工作,对内科杂病治疗有独到之处,如脾胃疾病,中风,水肿,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擅长,现将其治疗痿证(重症肌无力)验案一例评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覃燕  邓冬梅 《广西医学》2005,27(8):1266-1267
面神经炎,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叫“面瘫”,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属中医“中风-中经络”的范畴。其急性期(发病1星期)病理改变为面神经周围炎症、水肿脱髓鞘改变。起病突然,以口眼歪斜,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额纹消失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加针灸的方法治疗21例面神经炎急性期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肾脏病是指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损害所致水肿、蛋白尿、血尿等综合症候群。一般属于中医“水肿”、“虚损”、“血尿”范畴。对肾脏病的治疗,中医传统多从肺、脾、肾三脏着手。少有人从肝论治。笔者体会,治肾脏病勿忘调肝。肝郁可致水肿精泄景岳曰:“凡水肿等症,乃肺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院确诊为中风偏瘫的患者8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进行中医针灸治疗,观察组进行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0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1.90%,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肢体运动得分与对照组的得分数据对比,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能有效提升中风偏瘫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百会透曲鬓”头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于治疗前24 h和治疗后3个疗程,应用简化的Fugl-Meyey运动功能评分法及中医症状评分法进行肢体运动功能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两组在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5.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针百会透曲鬓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减轻患者后遗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烘绑疗法治疗肢体慢性淋巴水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64年以来,应用远红外烘疗机对1045例各种不同病因的肢体慢性淋巴水肿患者进行治疗。自1983年起,又应用新一代的微波烘疗机对98例肢体慢性淋巴水肿患者进行治疗。无论远红外或微波烘疗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患肢肿胀明显消退,“丹毒”发作次数减少,皮肤弹性改善并趋向正常。烘绑疗法已成为国内外最有代表性的肢体慢性淋巴水肿的保守疗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对60例确诊为缺血性中风患者,按其临床症状,拟中医辨证分型为肝阳上亢、痰热腑实、瘀血阻络、阴虚风动、气虚痰阻、气虚血瘀六型,采用补虚泻实,祛邪扶正治疗。结果:基本治愈12例,显效34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较单一运用西医治疗中风,肢体功能恢复快,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8.
针刺是中医治疗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从针刺方法(体针针刺法、特殊针刺法、其他针刺法)、留针时间、介入时机等方面介绍了近年来针刺治疗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概况,并讨论现有研究之不足,启迪科研思路,以期提高针刺治疗中风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国家致力于提高应对重大疾病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中风(脑卒中)属于重大疾病,思考和构建多学科融合的中风中医康复诊疗体系,对发挥中医优势、提高康复效率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基于中医药优势专科特点、中风全病程康复规律,利用归纳法,思考中风“五位三要”中医康复诊治体系的构建。五位包括分期、病机、治疗、技术、工作模式5个方面,每个方面包含3个要素,即“三期三论三观三合三跨”,具体如下:病程上分“三期”(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疾病分“五层”(未病、欲病、新病、盛病、病愈/未愈),病机上重“三论”(中风与“心脑相关论”、缺血性中风与“痰瘀互结论”、出血性中风与“风火相激论”),治疗策略上倡“三观”(早治观、分治观、和衡观),外治技术上重“三合”(针灸、推拿、康复融合),工作模式上创“三跨”(跨学科融合、跨科室辐射、跨区域指导)。构建中风“五位三要”的中医康复诊治体系,为规范中风的中医康复体系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思路。  相似文献   

20.
淋巴水肿归属于中医“大脚风”“象皮肿”范畴,初期多为湿邪阻滞,日久多为气滞血瘀、痰湿蕴结。玄府、络脉作为中医所述运行气血津液的微观结构,广泛参与到淋巴水肿的病变过程中。气机不畅,气郁液滞,随后痰瘀互结,化热化火,这一过程与西医所述的淋巴水肿进程中,即淋巴回流障碍、炎症反应、脂肪增生、间质纤维化相一致。淋巴水肿痼结难愈,本文试将玄府-络脉微观结构与中医整体观念相结合,从开玄通络角度对淋巴水肿进行论治,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淋巴水肿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