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食管壁内有丰富的淋巴组织,淋巴道转移是食管癌主要转移方式,而淋巴结转移状况又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食管肿瘤局部病变早期就可出现转移,肿瘤多先转移至邻近食管旁淋巴结,再转移到区域和远处淋巴结。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既有一定规律性,也存在播散的广泛性、跳跃性等。因此研究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可规范食管癌纵隔淋巴引流区清扫,为术后选择综合治疗方案和放疗范围等提供理论依据,并较为准确地提示预后。  相似文献   

2.
肿瘤新生淋巴管调控机制与淋巴道转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远处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征 ,也是肿瘤难以彻底根治的主要因素。淋巴道与血道转移是肿瘤最重要的两条转移途径 ,统计表明 :大多数上皮起源的肿瘤以淋巴道转移为主 ,且发生较早。如 5 0 %以上的乳腺癌有淋巴道转移 ,且早期以淋巴道转移为主 ,区域引流淋巴结转移情况作为评估预后和制定治疗策略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 ,前哨淋巴结活检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然而对肿瘤淋巴道播散与转移机制的研究甚少 ,新近研究表明许多肿瘤存在新生淋巴管机制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 C)、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D(VEG…  相似文献   

3.
肿瘤的淋巴道侵袭和转移是癌细胞形成远处转移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导致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一些关键淋巴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发现,对肿瘤诱导的新生淋巴管形成与淋巴远处转移的研究逐渐增多。现就肿瘤淋巴管生成分子机制及其调控及与淋巴转移、临床预后的关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肿瘤的淋巴道侵袭和转移是癌细胞形成远处转移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导致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一些关键淋巴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发现,对肿瘤诱导的新生淋巴管形成与淋巴远处转移的研究逐渐增多。现就肿瘤淋巴管生成分子机制及其调控及与淋巴转移、临床预后的关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荷VX2移植性乳腺癌兔区域淋巴组织靶向化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江浩  姚青  李郁  王岭  凌瑞  杨华 《肿瘤》2006,26(7):636-640
目的:研究对荷VX2乳腺癌兔实施区域淋巴组织靶向化疗后的局部淋巴结药物浓度及治疗效果。方法:40只雌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10只,VX2肿瘤组织块悬液注射法建立乳腺癌模型,腋淋巴结最大径达到5mm时开始治疗。A、B组分别给予肿瘤周围皮下注射卡铂活性碳混悬液(carboplatinactivatedcarbonsuspension,CPCH)或卡铂水溶液(carboplatinsolution,CPSol);C、D组分别经耳缘静脉注射CPSol或生理盐水。A、B、C组每次治疗药物剂量5mg/kg,每48h重复给药1次,治疗3次,48h后切除肿瘤、腋窝淋巴结及所有发现的远处转移灶,测量治疗前后肿瘤及淋巴结体积变化,原子吸收光谱法(atomicabsorptionspectrometry,AAS)测定卡铂浓度,常规病理切片观察肿瘤及转移灶坏死情况,RTPCR检测肿瘤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与静脉或局部注射CPSol相比,局部注射CPCH可明显增加淋巴结内的药物浓度,并对淋巴结癌转移灶表现出更为显著的疗效,淋巴结增长减缓,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大量死亡,PCNA表达降低。静脉注射CPSol可有效抑制乳腺或远处转移灶内的癌细胞增殖,而局部注射CPSol或CPCH无此效果。结论:区域淋巴组织靶向化疗对乳腺癌淋巴途径转移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可辅助用于全身治疗。  相似文献   

6.
孙萍 《中国肿瘤临床》2010,37(10):597-600
子宫颈癌在女性恶性生殖系统肿瘤中的发生率居于首位,其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ra-aortic lymph node PALN)转移与宫颈癌的治疗、预后密切相关。宫颈癌的淋巴转移途经多为宫颈旁、宫旁转移到闭孔、髂内外,再转移到髂总、骶前,最终汇集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及(或)转移至锁骨上或腹股沟深淋巴结的阶梯式转移,但也存在不经过盆腔淋巴结的跳跃式转移。肿瘤的临床分期、有无宫旁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治疗前SCC 值等被认为是影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术前评价淋巴结是否转移大多通过影像学诊断,CT通过显示淋巴结在横断面上的最大直径以及淋巴结内部密度改变来评价淋巴结是否转移,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诊断方法,但其敏感性及准确性均低于PET 。肿大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可以手术切除,特别是腹膜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以及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由于其创伤小、对术后放疗影响小等优点逐渐发展起来,既能诊断,同时也有重要的治疗价值。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是宫颈癌治疗后最常见的复发部位之一,但被认为更多是局部病变,对复发淋巴结区域采取积极治疗仍可明显改善生存率。但初治时即存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者,患者往往同时有远处转移或会在较短时间内出现远处转移,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Podoplanin(平足蛋白)是淋巴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标记,它还广泛表达于正常组织细胞及多种恶性肿瘤细胞。Podoplanin与肿瘤的侵袭及转移相关,但在不同肿瘤中,其表达情况不同,与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也不同。在头颈鳞癌中,Podoplanin高表达与口腔癌、口咽癌、舌癌淋巴结转移相关,与喉癌淋巴结转移无关;Podoplanin高表达与口腔癌预后差相关。尚无临床研究发现Podoplanin表达与头颈鳞癌复发或远处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8.
胃癌经淋巴道发生局部和远处转移是导致患者预后差的重要因素之一。癌组织内的淋巴管生成是发生淋巴道转移的重要起始环节,胃癌组织内新生的淋巴管出现形态结构、空间分布和功能异常改变。VEGF—C/-D及其受体VEGFR-3与肿瘤淋巴管生成、淋巴道转移及疾病预后密切相关。测定VEGF—C和淋巴管标志物表达可预测和评估胃癌淋巴结受侵犯、转移状况。胃癌组织内的抗淋巴管生成实验已取得进展,具有潜在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肿瘤淋巴管增生与淋巴结转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淋巴结转移是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也是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随着淋巴管生成因子及许多淋巴管特异性标记物的发现,肿瘤新生淋巴管调控与淋巴道转移机制研究得以深入开展.临床病理学标本及动物实验模型研究也显示,肿瘤源性VEGF-C和VEGF-D可诱导肿瘤内淋巴管生成,进而促进淋巴结转移.现综述肿瘤淋巴管增生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肿瘤淋巴管增生与淋巴结转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淋巴结转移是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也是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随着淋巴管生成因子及许多淋巴管特异性标记物的发现,肿瘤新生淋巴管调控与淋巴道转移机制研究得以深入开展.临床病理学标本及动物实验模型研究也显示,肿瘤源性VEGF-C和VEGF-D可诱导肿瘤内淋巴管生成,进而促进淋巴结转移.现综述肿瘤淋巴管增生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了解Ⅱ期肺癌的淋巴结转移的病理学特点和探讨如何处理.方法:本文将124例Ⅱ期肺癌的淋巴结转移作一分析.结果:淋巴转移与原发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有关;与原发肿瘤的大小无正比关系;大于1cm淋巴结只能给CT、MR1造成误诊,而病理检查并非一定呈阳性,小病灶大转移并非罕见,跳跃式转移及纵隔内交叉转移较多见;T_(3-4)有外侵时淋巴转移十分活跃.结论:正确的临床分期必须依靠术后淋巴的病理检查,隆突下淋巴结是上下左右纵隔淋巴汇集处、向对侧纵隔转移的前哨站,淋巴清扫本身是解除症状的治疗措施,对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暂时延长生命都具积极意义.最佳的纵隔淋巴清扫应采用胸骨正中切口.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其致死的主要原因是肿瘤局部或区域的复发和远处转移。具有转移潜能的肿瘤细胞在术前或术时已脱离原发灶,以极少的数量转移到淋巴结、骨髓、血液或远处器官中,常规的检测手段却不能发现,称为肿瘤的微转移(micrometastasis)。肿瘤细胞血循环微转移是肿瘤远处器官转移的重要起始步骤。及时诊断肿瘤血循环微转移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现就恶性肿瘤血循环微转移检测方法及目前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大肠癌淋巴转移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而远期治疗效果仍难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淋巴转移癌的残留及局部切除的不彻底所造成的复发和远处转移。因此,研究大肠癌淋巴转移规律,确定合理的淋巴清除范围,对减少复发,提高生存率意义重大。为此,我们从形态学角度对国人大肠癌淋巴转移规律进行了研究,进而确定了合理的淋巴结清除范围,指导了临床手术治疗。一、大肠癌淋巴转移的解剖学基础国内外一些解剖学家研究认为,结肠的集合淋巴管多注入位于结肠壁与结肠动脉弓之间的肠旁淋巴结,也可先注入位于结肠浆  相似文献   

14.
宫颈癌在女性生殖器官肿瘤中发病率最高,淋巴结转移是其细胞转移的最早特征,宫颈癌患者局部淋巴结状况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并决定着辅助治疗方案的制定。前哨淋巴结是在原发肿瘤淋巴引流区域内,淋巴结发生转移必经的首站淋巴结。前哨淋巴结(SLN)能反映整个盆腔淋巴结的转移状况。其研究使大多数早期宫颈癌患者避免不必要的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5.
淋巴道转移是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也是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如何预防和抑制肿瘤转移一直是肿瘤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大量研究表明,恶性肿瘤和瘤周组织中存在新生的淋巴管,能够促进肿瘤的转移扩散,而且其密度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发现,Neuropilins表达可能与肿瘤淋巴管新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以Neuropilins为新型治疗靶点对恶性肿瘤淋巴管生成和转移进行靶向治疗也取得初步的研究成果。以上为揭示恶性肿瘤淋巴道转移的机制和开发淋巴管靶向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远处转移部位与胃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利用美国SEER数据库中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诊断为胃腺癌伴远处转移的病例,Kaplan 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总生存、肿瘤特异性生存的独立因素。 结果共6532例病例纳入本研究,其中骨转移784例、脑转移126例、肝转移2692例、肺转移958例和远处淋巴结转移2321例。单器官转移患者中,骨转移者较肝转移者的总生存、肿瘤特异性生存差;远处淋巴结转移者较骨转移、肝转移、肺转移、脑转移者的总生存、肿瘤特异性生存好。Cox多因素分析表明,在已发生远处转移的胃腺癌患者中,男性、高龄、未婚、低分化、未行原发灶手术或多器官转移者的总生存和肿瘤特异性生存均较差。 结论不同转移部位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不尽相同。在单器官转移的胃腺癌患者中,骨转移患者较肝或远处淋巴结转移者的预后差。对于胃腺癌伴远处转移的患者,男性、高龄、未婚、低分化、未行原发灶手术或多器官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VEGF-C在胃癌中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和淋巴结转移及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纳入行胃癌手术切除患者的病例样本共计96例,对这96例胃癌样本采用q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相对表达量及检测微血管密度(MVD)参数,并与淋巴结转移等预后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VEGF-C相对表达量与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的特征如大小、发病的部位、侵袭深度,肿瘤的分期及分化程度、是否远处转移等并不存在相关性(P>0.05).而淋巴受累方面,淋巴受累组的VEGF-C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P<0.05),而无淋巴受累组的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C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与淋巴结受累转移的风险有关.VEGF-C表达水平与MVD差异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 VEGF-C相对表达量水平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还需进一步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8.
胃癌在我国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居首位[1]。目前手术治疗仍然是胃癌可能治愈的主要治疗方法,而许多患者即使进行了标准D2根治术,仍死于远处复发,淋巴结转移是胃癌最主要的转移途径,因此术前或术中准确判断淋巴结侵犯情况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将就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肿瘤微转移的概念肿瘤微转移的概念首先由Huvos于1961年提出,当时用来描述乳腺癌患者淋巴结中直径小于2mm的转移灶。随着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肿瘤微转移的概念有所扩展。目前微转移指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细胞在发展的过程中,播散并存活于淋巴道、血液循环、骨髓以及各种组织器官中,尚未形成明显的转移结节,转移部位也无任何临床表现,常规检查方法难以发现的微量转移[2]。根据肿瘤的转移途径,研究者较多以外周血、淋巴结、骨髓作为微转移的研究方向。淋巴结转移是胃癌扩散的主要途径,常规病理学检查受切片数量的影响容易漏诊,直接影响淋巴结分级的准确性,而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检测方法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性。Kim等[3]发现常规病理检查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微转移的占有10%。美国癌症...  相似文献   

19.
前哨淋巴结显像剂的应用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哨淋巴结是指肿瘤淋巴引流区域的第一站淋巴结 ,是区域淋巴结中最容易被肿瘤侵犯的淋巴结。通过对前哨淋巴结的病理检查 ,可以预测整个淋巴引流区域是否受到肿瘤侵犯。在黑色素瘤和乳腺癌的大量临床研究中已经肯定了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其它实体瘤的临床研究相对较少 ,但也有相似的结果 ,认为前哨淋巴结病理检查未发现肿瘤转移的患者 ,局部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很小 ,不需要进行局部淋巴结清除术 ,使手术范围缩小 ,避免了清除术可能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对于早期肿瘤患者 ,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有着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1 临…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直肠癌是消化道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淋巴转移是常见的转移途径,也是导致复发而致死亡的重要原因。本研宄探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与直肠癌根治术的合理切除范围。方法:2004年9月-2005年9月于本院普外科胃肠专业组的接受直肠癌根治术27例患者,系膜淋巴结及侧方淋巴结分为10组,送检。结果:共取出淋巴结555个,癌浸润99个,其中肿瘤旁267个,癌浸润72个;肿瘤近端165个,癌浸润21个;肿瘤远端75个,无癌浸润;侧方48个,癌浸润6个。44%有淋巴结转移,11%发生侧方淋巴结转移,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肿瘤旁为主,癌浸润淋巴结肿瘤旁占72.7%,近端为21.2%,侧方6.06%,肿瘤远端未见癌浸润淋巴结。结论:直肠癌的淋巴转移以肿瘤旁为主,为保肛低位直肠癌远端切除1~2cm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