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外周血HBV DNA载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HBV DNA载量及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HBV DNA载量相似(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外周血HBV DNA载量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外周血HBV DNA转阴率4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50%,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各项维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RP、BP、VT及RE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结论:恩替卡韦在降低CHB患者外周血HBV DNA载量,提高HBV DNA转阴率和生存质量均优于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12个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CHB患者53例给予恩替卡韦0.5 mg/d抗病毒治疗12个月,53例患者治疗前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分为107~109、105~106、104 copies/L进行分层,分别观察服药后1、3、6、12个月时HBV DNA载量,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变化情况.结果:恩替卡韦对治疗前HBV DNA载量分别为107~109、105~106、104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治疗后随着时间推移HBV DNA载量下降越明显,治疗前HBV DNA载量越低服药后HBV DNA载量越快达到正常值,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恩替卡韦抑制HBV DNA的同时伴随ALT、AST的下降,治疗前HBV DNA载量越低,治疗后12个月ALT、AST复常率越高,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恩替卡韦对CHB患者HBV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抑制病毒复制的同时能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3.
游华秀 《吉林医学》2022,(1):227-228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9月88例肺结核合并HBV携带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方案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恩替卡韦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观察两组的肝功能、HBV载量。结果:两组治疗前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TBIL、ALT、GG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HBV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HBV载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通过降低肺结核合并HBV携带患者的HBV水平,进而减少HBV对肝功能的损害,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干扰素-?1b(IFN-?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前、后肝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及血清HBV DNA载量的变化.方法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6个月行肝穿活检术,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与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组织ICAM-1的表达及血清中HBV DNA的载量变化.结果 干扰素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重度与中度患者肝组织ICAM-1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患者肝组织ICAM-1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肝组织ICAM-1染色强度( )的患者,治疗前、后HBVDNA载量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而肝组织ICAM-1染色强度( )与染色强度( 、 )的患者.治疗前、后HBV DNA载量变化有差异(P<0.05,P<0.01).结论 IFN-?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与肝组织表达ICAM.1有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ICAM-1增强表达有利于IFN发挥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5.
拉米呋啶和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拉米呋啶(lamivudine,LAM)和阿德福韦酯(adcfovirdipivoxil,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前后肝功能指标ALT、AST及病毒复制指标HBV DNA的变化,以判断两者的抗病毒疗效。方法:70例CHB患者分为LAM组37例,应用LAM100 mg/d口服,ADV组33例,应用ADV10 mg/d口服,两组同时应用甘草酸二铵、门冬氨酸钾镁等基本药物,治疗前未用过免疫调节治疗。两组在治疗前、治疗后第4、12、24及48周末查肝功能ALT、AST及HBV DNA定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改善基本相同,从第4周末到第48周末两组HBVDNA变化基本相同(P>0.05)。结论:LAM在改善肝功能、抗病毒方面早期较ADV快,48周时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6.
朱珍  徐昕  芮冬妹  赵红霞  王永忠 《重庆医学》2016,(20):2818-2820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效果及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55例CHB患者给予PEGIFN抗病毒治疗,疗程48周,随访48周。患者入组和治疗前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HBV基因分型及前C区突变情况;治疗开始后每个月1次,连续3个月,3个月后改为每3个月1次检测血清HBVDNA载量;以病毒学应答作为疗效的主要评价指标。观察不同的基因型别,HBVDNA载量的高低及前C区有无突变对疗效的影响。结果55例患者基线时低病毒载量组较高病毒载量组持续应答(SVR)获得率高(P<0.01),两组早期病毒学应答(EVR)获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基因型无突变组,B基因型无突变组和C基因型有突变组3组SVR获得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依次降低,分别为63.6%,53.8%和40.0%,3组EVR获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DNA载量基线水平联合HBV前C区突变情况可能成为一个有效的预测指标,对优化PEGIFN治疗CHB的疗效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ADV-dpv)抗病毒治疗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57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给予ADV-dpv 10 mg,每日1次,共48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 在抗病毒治疗前,与低病毒载量患者相比,高病毒载量患者存在着更为明显的T细胞亚群的失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抗病毒治疗的进行,T细胞亚群失衡呈进行性改善,除CD3+T淋巴细胞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V-dpv治疗后HBV-DNA转阴组与未转阴组患者初始T细胞亚群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毒载量与其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状态密切相关,经ADV-dpv抗病毒治疗后其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状态呈逐渐改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纯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HCV感染者肝损伤的差异。方法对抗病毒治疗前的HIV合并HCV感染患者、HIV感染者和单纯慢性HCV感染者进行病毒载量、肝功能[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检测,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325例HIV合并HCV感染患者、97例单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582例单纯HIV感染者均存在肝功能异常,以单纯慢性HCV感染患者肝功能异常最为明显;合并感染者按HCV病毒载量分为HCVRNA〉1×10^3 IU/ml、〉1×10^4 IU/ml和〉1×10^5 IU/ml等三组,发现组间肝损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感染患者按CD4+T淋巴细胞数水平分为〉200个/ul和〈200个/ul两个组,组间肝损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病毒治疗前单纯慢性HCV感染者的肝损伤程度较HIV/HCV合并感染者严重,合并感染者其HCV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水平差异对肝损伤程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联合激素治疗慢性HBV感染合并肾病综合征(NS)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慢性HBV感染合并NS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慢性活动性乙肝组(A组)、慢性HBV携带者组(B组)和非活动性HBV携带者组(C组),均予激素治疗,前两组联用抗病毒药物,而C组未联用,观察24h尿蛋白定量、肝功能及HBVDNA水平。结果所有患者尿蛋白均有所下降,前两组的HBVDNA载量有所下降,而C组则有部分出现HBV的再激活并伴不同程度的肝损。结论慢性HBV感染合并NS在接受激素治疗时,应及时予以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避免激素引起的乙肝病毒再激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ADV)与恩替卡韦(ETV)治疗低病毒载量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6月选取低病毒载量代偿期乙肝肝硬化(HBV DNA均<2.0×10~4拷贝/ml)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其中48例接受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ADV组),48例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ETV组),每1~3个月检测患者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肾功能、甲胎蛋白、乙肝三系、血清HBV DNA、凝血酶原时间(PT)、肝脏B型超声或CT检查,随访12个月比较疗效及不良反应和病死率。结果 ADV组和ETV组12个月后血清HBV DNA阴转率均为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V组治疗12个月HBeAg血清转换率及病毒学突破率为16.7%、2.1%,ETV组分别为14.6%、4.2%,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2组ALT、TB、Alb、PT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现有血清肌酐(SCr)和乳酸(LA)超过正常值上限的病例。ADV组死亡1例(2.1%),ETV组无死亡病例。结论阿德福韦酯或恩替卡韦治疗低病毒载量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均能明显抑制HBV DNA复制,改善肝功能各项指标,降低失代偿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理气化湿活血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及对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病毒载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受试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组给予理气化湿活血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水平、治疗情况[HBeAg转阴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4、6个月后HBV-DNA病毒载量。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ALT、AST、DBIL、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HBeAg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2、4、6个月的时候,研究组HBV-DNA病毒载量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理气化湿活血汤联合拉米夫定能够有效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DNA病毒载量、改善肝功能,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α-干扰素1b联合肝炎灵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伟彬 《热带医学杂志》2005,5(5):695-696,630
目的 探讨α-干扰素1b联合肝炎灵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效果。方法 将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α-干扰素1b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另给予肝炎灵注射液4ml肌注,每日一次、三月后为隔日一次、然后观察肝功能,乙肝病毒标记物的变化情况。结果 疗程结束及结束后6个月,观察组肝功能指标ALT、AST、ALB、TBIL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ALT、AST改善明显(P〈0.05)。HBV-DNA及HBeAg阴转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少数患者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骨酸痛等流感样症候群。结论 α-干扰素1b联合肝炎灵注射液能明显抑制HBV复制,从而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瑶医猛老虎汤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肝治疗,观察组及对照组在常规护肝治疗基础上分别加服猛老虎汤、恩替卡韦.治疗6个月后,对比两组肝功能指标、临床疗效、HBV-DNA水平、HBeAg转阴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ALT、AST、TBI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ALT、TBI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AST、A/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LT、TBI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ST、A/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7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BeAg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V-DNA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HBV-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瑶医猛老虎汤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HBV-DNA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抗病毒治疗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转归的近期影响.方法 收集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病例.选取54例患者为抗病毒治疗组,选取历史病例67例为对照组.抗病毒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对照组仅使用内科常规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病死率、HBV-DNA水平、PT及肝功能结果.结果 治疗1个月后,2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抗病毒治疗组死亡15例(27.8%),对照组死亡32例(4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患者治疗1个月时ALT、AST、TBIL、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组HBV DNA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抗病毒治疗组ALT、AST、TBIL、PT、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病毒治疗可降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死亡率,促进肝功能好转,有效抑制病毒复制,能改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0):25-27+31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均等划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予以治疗,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予以抗病毒治疗,对比两组各项肝功能指标和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HBV-DNA转阴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TBIL、ALT、AST肝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AL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HBV-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采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并可实现疗效的提升,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抗病毒基础上应用强的松治疗早期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早期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和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强的松30mg,晨起顿服,待胆红素下降至一半时,每周减量5mg直至停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变化、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胆红素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适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但8周后两组的转氨酶复常率、凝血酶原活动度和HBV-DNA阴转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基础上应用强的松能明显改善患者早期不适症状,促进黄疸的消退,阻止早期重型肝炎进一步发展,安全性较好,但不能明显提高患者转氨酶的复常率、凝血功能和HBV-DNA阴转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柴胡愈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柴胡愈肝汤治疗。观察两组用药12个月和停药后6个月乙肝两对半、HBV-DNA、ALT、TBIL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近期HBV—DNA转阴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HbeAg的转阴率和肝功能的复常率明显提高(P〈0.05)。同时停药6个月后随访发现,两组均出现HBV—DNA水平反弹,但治疗组HBV-DNA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而且仍然保持较高的HBeAg转阴率,HBeAb阳转率也有所增加。结论: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柴胡愈肝汤治疗及治疗后效应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 (t) ide,NAs)抗病毒治疗乙肝相关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2月至2015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为乙肝相关性肝癌且行TACE术患者共181例,经过筛选后将最终的107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TACE联合抗病毒组)57例;对照组(TACE组)50例.术后随访12个月,每3个月1次,比较两组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再激活发生率、乙肝病毒DNA定量(HBV 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最终47例、对照组最终43例患者完成12个月的随访.两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患者的ALT、AST、TBIL变化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BV DNA转阴率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治疗组分别为17.02%、38.30%、42.55%,对照组分别为4.65%、13.95%、13.9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HBV DNA转阴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6个月、1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HBV DNA转阴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随访的12个月中,对照组有15例发生乙肝病毒激活,治疗组有4例发生乙肝病毒激活,HBV激活率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TACE可以导致HBV的激活,NAs可以抑制HBV复制.TACE联合NAs抗病毒治疗可以提高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拉米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治疗组)43例,单用拉米夫定(单用治疗组)40例,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观察疗程2年。治疗前、治疗3月、6月、12个月、24个月分别检测肝功能、肾功能、HBV DNA、HBVM、肝纤四项、B超、尿常规、血常规。结果治疗24个月时2组患者的TBIL、ALT、AST和ALB评分均有明显改善,组内比较,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和单用治疗组之间比较,(P〈0.05),影像学检查门脉内径、脾脏厚度指标比较(P〈0.05),2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与单药治疗组相比有更好的疗效。结论拉米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与单用拉米夫定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苦参素联合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拉米夫定停药后肝炎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拉米夫定停药后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28例给予甘利欣、门冬氨酸钾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胸腺肽和苦参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肝功能复常率、HBsAg、HBeAg和HBV-DNA阴转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ALT、AST及TBIL值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与治疗前比较,肝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ALT及TBIL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BsAg、HBeAg及HBV-DNA阴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素联合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拉米夫定停药后肝炎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