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多卡因表面麻醉联合前房内麻醉下兔眼角膜内皮细胞组织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使用不含防腐剂的利多卡因溶液对兔眼角膜行表面麻醉联合前房内麻醉,观察其用于白内障手术麻醉的安全性。方法健康成年白兔40只,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A组10只,实验组B、C、D组各10只。各组均使用2%利多卡因溶液表面麻醉,并行兔眼前房穿刺术,抽取房水150μl。对照组A组前房注入150μl灌注液BBSplus,实验组B、C组分别在前房注入等量不含防腐剂的1%利多卡因、2%利多卡因溶液。试验组D组则在前房内先行注入0.1ml粘弹剂Viscoat,BBsplus灌注液冲洗,再注入150μl不含防腐剂的2%利多卡因溶液。于30min,120min取角膜分别行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联合麻醉后30、120minC组(2%利多卡因组)光镜下见角膜内皮细胞肿胀,部分脱落,透射电镜示内质网肿胀。联合麻醉后30、120min实验组B、D组光镜及透射电镜未见明显异常。结论短期内1%利多卡因溶液前房内注入对角膜内皮细胞无明显毒副作用。前房内注入2%利多卡因对兔眼角膜内皮有一定损害。联合使用粘弹剂,可能提高利多卡因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前房维持器下爆破与连续两种模式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63例(63眼)Ⅳ级硬核白内障患者连续随机分为两组:前房维持器下爆破模式组32例(32眼)、前房维持器下连续模式组31例(31眼).比较两组术中并发症、术后非矫正远视力(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UCDVA)、角膜切口水肿情况、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累积能量复合参数(Accumulated energy complex parameter,AECP)等.随访1个月.结果 前房维持器下爆破模式组与前房维持器下连续模式对照组比较:术后1个月UCDVA(已转换为logMAR分值)分别为(0.23±0.16)分及(0.31±0.2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发生后囊破裂者仅连续模式组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浅前房发生率分别为6.25%及54.84%、术后1d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6.25%及45.16%、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分别为(0.1 1±0.11)%及(0.17±0.12)%,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下降幅度分别为(4.98±4.21)%及(8.25±7.63)%,术中AECP分别为(416.21±605.87)及(1144.77±715.95),爆破模式组较连续模式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 前房维持器下爆破与连续两种模式均能安全、有效、简化、易行地实施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均为理想的术式选择,但两种方法比较,前房维持器下爆破超声能量模式可明显降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AECP,还可以减轻眼内组织的损伤程度,降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减少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真核表达质粒pMAM TGF—β1前房注射后在角膜内皮细胞的表达及其对局部抗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基因治疗的可能性。方法 利用脂质体介导方法,将其直接注射至家兔前房内,2d后分别行角膜组织石蜡切片和角膜内皮撕片,通过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角膜内皮细胞质粒DNA表达产物。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 石蜡切片和内皮撕片均可见角膜内皮细胞内质粒DNA表达产物TGF—β1的表达为阳性。结论 通过前房注射法,外源基因可以转染至角膜内皮,并在角膜内皮细胞得到有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TGF—β1参与角膜局部免疫耐受的诱导和维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表面麻醉联合前房内注射0.5%利多卡因在小梁切除术中的麻醉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42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21例。试验组术中采取表面麻醉,行前房穿刺后前房内注射浓度为0.5%利多卡因。对照组术中采取表面麻醉联合球后麻醉的方式。2组均行小梁切除术。观察术中患者的疼痛耐受程度,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眼压、角膜等情况。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均可配合完成手术,2组各有3例患者悬吊上直肌时诉疼痛,对照组中有8例行虹膜周切时诉疼痛。对照组有2例术中出现术眼瞳孔散大,2例眶压增高导致手术操作难度加大。术后对照组有1例出现下睑淤血,1例术后出现轻度上睑下垂,持续2周后消退。2组术后1、3、6d和3、6个月时角膜内皮无异常改变,术后3及6个月眼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梁切除术中使用表面麻醉联合前房内注射0.5%利多卡因的麻醉方式,麻醉效果好,患者疼痛耐受佳,术中术后相关并发症少,且术后眼压控制效果良好,对角膜内皮细胞无影响,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眼前段手术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5.
屈光性角膜切除术对兔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rF准分子激光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运用ArF准分子激光对15只新西兰白兔(30眼)行冰同深度(100、200、300μm)屈光性角膜切除术(PRK),通过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急性期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变化。结果:消融深度为100μm和200μm的标本中,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没有变化。切削深度为300μm组中扫描电镜示术后30min可见角膜内皮细胞明显水肿,面积增大(195μm^2),形态不清,内皮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其细胞间的连接也不肾密。术后3d内皮细胞水肿较前减轻(169μm^2),微绒毛增多。术后7d时内皮细胞恢复至正常状态(128μm^2)。结论:一定深度的准分子激光才会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影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损伤会得到修复。 相似文献
6.
腹部手术后 ,肠蠕动的早期恢复对病情转归十分有利 ,但至今仍未能很好解决因肠蠕动恢复较晚而产生的许多问题 ,如何促进术后肠蠕动是外科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1] 。用局麻药行硬膜外麻醉和止痛可加速肠功能恢复 ,其机理尚不完全清楚 ,认为局麻药被吸收后的全身作用是其机理之一。我们于 1 998年 6月对此进行实验研究 ,观察通过静脉给予利多卡因是否能促进肠蠕动。1 资料和方法1 1 动物准备 :健康家兔 1 2只 ,体重 2~3 5kg ,由贵阳医学院动物室提供。所有家兔均腹腔注射戊巴比妥 30mg/kg麻醉 ,耳缘静脉穿刺输液 ,均行盲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rF准分子激光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运用ArF准分子激光对15只新西兰白兔(30眼)行不同深度(100、200、300μm)屈光性角膜切除术(PRK),通过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急性期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变化.结果消融深度为100μm和200μm的标本中,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没有变化.切削深度为300μm组中扫描电镜示术后30min可见角膜内皮细胞明显水肿,面积增大(195μm2),形态不清,内皮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其细胞间的连接也不紧密.术后3d内皮细胞水肿较前减轻(169μm2),微绒毛增多.术后7d时内皮细胞恢复至正常状态(128μm2).结论一定深度的准分子激光才会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影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损伤会得到修复. 相似文献
8.
9.
硅油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硅油填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改变.方法 选择在我院行硅油填充术的患者81例(81眼),按手术方式分为2组:第1组为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的患者,即保留晶体组;第2组为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晶体切除及硅油填充术的患者,即无晶体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对角膜内皮中央区进行活体摄像,计算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并进行图像处理和结果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第1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在术后1周左右就基本保持稳定,第2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在术后仍有一定的下降趋势,在术后1个月左右基本稳定.两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在术前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手术对角膜内皮有损害.术中保留晶体对保护角膜内皮有重要意义.当确定视网膜复位后,应尽早取出硅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对中央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无配戴接触镜史的-6.00 ̄-19.00D[(-9.56±3.44)D]高度近视患者49例(90只眼)进行LASEK治疗,按照角膜切削面距离角膜内皮层厚度分为两组,组1:35眼为275 ̄300μm,组2:55眼为300μm以上,各组患眼于术前和术后1、4、12周观察和分析中央角膜内皮的细胞密度(CCD)、变异系数和六角型细胞百分比。结果:LASEK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上述两项指标的变化与切削深度不存在统计学的相关性;LASEK术后六角型细胞百分比显著下降(P<0.05),其下降程度与角膜切削深度呈现显著正相关(P<0.001);上述三项指标的变化与切削面距离内皮层厚度不存在统计学的相关性。结论:LASEK术后早期对中央部角膜内皮细胞产生可观察到的影响,表现为细胞形态的改变,其对角膜内皮细胞的远期影响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以810 nm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后随访患者的眼压、视力、症状及用药情况,分别于术前1 d,于术后1月、3月、6月应用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角膜部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六边形细胞百分率。结果与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前比较,术后1、3、6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减少,六边形细胞百分率增加,变异系数增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与术后3、6月比较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减少,六边形细胞百分率增加,变异系数增大且以上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与术后6月比较,各参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对角膜内皮有一定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前房内硅油注入和硅油注入取出的动物模型,以探讨实验动物眼中硅油对角膜内皮的影响,同时观察、分析硅油取出后角膜的病理变化。方法:将40只健康成年白兔随机分成3组:前房硅油注入组(SIG)、前房硅油注入取出组(SIOG)、空白对照组(CG)。将SIG及和SIOG制成动物模型后进行裂隙灯、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组织学及透射电镜检查,分析硅油在前房内允许停留的最长时间及前房硅油注入取出后角膜发生的病理变化。结果: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检查结果中,SIG和SIOG 8~16周时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相应时限CG下降明显(P<0.01);组织学及透射电镜下可见12周角膜内皮细胞核固缩,损伤区出现多层角膜内皮细胞。SIOG组在裂隙灯下角膜呈水肿状,SIOG组角膜厚度与SIG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组织学及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角膜基质的纤维束排列疏.松、紊乱,角膜基质厚度明显增加。CG组角膜内皮细胞无显著改变。结论:兔眼前房内硅油停留8周可引起角膜内皮细胞发生不可逆的损伤,时间越长,损伤越严重。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毛果芸香碱对角膜内皮的影响,对白内障囊外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体(IOL)植入术中前房应用0.1%毛果芸香碱缩瞳的23只眼,术后3~6个月使用非接触型内皮显微镜观察内皮细胞。结果内皮损失率为17.35%,术中不用毛果芸香碱缩瞳的对照组28只眼内皮损失率为16.43%,两组经卡方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提示后房型IOL植入术中,前房内应用毛果芸香碱缩瞳对角膜内皮细胞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与不同时间条件下国产吲哚青绿晶状体前囊膜染色对兔角膜内皮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科研兔18只(36眼),随机分为4组,即A、B、C 3组分别为2.5 mg/mL、5 mg/mL、7.5 mg/mL的国产吲哚青绿溶液组,D组为平衡盐液(BSS)做对照,每组9眼,每组分3亚组分别给予上述溶液作用30、60、90 s,以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不同处理的活体兔角膜内皮细胞乳酸脱氢酶(LDH)与还原型辅酶I(NADH)的活性改变。[结果]LDH、NADH活性在A组、B组与D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C组在30、60、90 s LDH光密度值分别为(186.12±12.12)A、(169.97±11.14)A、(161.82±17.91)A,NADH光密度值分别为(178.86±12.67)A、(165.39±18.79)A、(158.81±17.48)A,LDH、NADH活性在C组与A组、B组、D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C组组内,酶的活性与药物接触角膜时间呈线性关系,负相关。r=0.45,P〈0.05。[结论]2.5 mg/mL与5 mg/mL国产吲哚青绿溶液晶状体前囊膜染色在90 s以内均安全、可靠,对兔角膜内皮细胞活性无影响。而7.5 mg/mL国产吲哚青绿溶液行前囊膜染色在3个时间段对兔角膜内皮活性均产生不同程度影响,酶活性与时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 将行LASIK术患者60例116眼,分为A组38例73眼(未配戴角膜接触镜组),B组22例43眼(戴角膜接触镜组)。两组激光切削深15~150μm,平均激光切削深度 86.23±22.31μm, 术前及术后3个月进行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形态。分析切削深度与角膜内皮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①A组术前角膜内皮密度与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密度无显著性差异(t=0.329,P>0.05)。②B组术后 3个月平均角膜内皮密度明显高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t=3.859,P<0.01)。术后角膜内皮形态无明显改变。③A组角膜切削深度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显著相关性(r=0.0321,P>0.05)。结论 LASIK术后早期不引起中央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改变。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青光眼患角膜内皮细胞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原发性开角型和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的变化。方法 青光眼患者68人125只眼,与患者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32人63只眼。除外角膜病、眼部炎症、外伤及接受过内眼手术的眼。采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细胞面积等各项指标,用Goldman压平式眼压计测量眼压;分析比较不同类型青光眼各组角膜内皮细胞各项测量指标的差异。结果 青光眼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2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术对合并高度近视白内障五方位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实验组:随机选取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26例(30眼);对照组:随机选取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8例(30眼),由同一熟练眼科医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对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7d、1个月、3个月、6个月拍摄中央、鼻侧、颞侧、上方及下... 相似文献
18.
不同切口入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3.2 mm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和5.5 mm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硬性PMMA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应用Noncon-ROB06000型(日本)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对两种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病例的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角膜内皮细胞进行细胞密度和形态学的检查。结果:两种不同切口术后1、2、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改变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术后不同时间角膜内皮细胞其损失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3.2 mm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一种快捷、可靠的手术方式并不增加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后路白内障摘除对预防角膜内皮失代偿的效果。方法对13例伴有严重角膜内皮异常但保持屈光透明的白内障患者行经后路白内障摘除术,并对术后矫正视力、主要并发症及角膜内皮密度进行评估,术后随诊8~28个月。结果 13例患者手术顺利,除1例患者因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继发大泡性角膜病变于术后5个月矫正视力下降外,余患者术后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白内障摘除可最大程度减少医源性角膜内皮损伤,是伴有严重角膜内皮病变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