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丽 《家庭护士》2006,(3S):20-20
发病先兆 急性心肌梗死多见于年纪较大者,是一突发的危险疾病,发病前多会出现各种先兆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与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对先兆症状判断和自救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8月某院接收的227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患者对发病先兆症状的判断和自救能力,比较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饮酒、婚姻状态、居住类型、家庭月收入、疾病/家族史、自我管理水平患者对心肌梗死先兆症状的判断和自救能力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对先兆症状判断和自救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不同性别、婚姻状态、家庭月收入患者对心肌梗死先兆症状的判断和自救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饮酒、居住类型、疾病/家族史、自我管理水平患者对心肌梗死先兆症状的判断和自救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饮酒、居住类型、疾病/家族史、自我管理水平是AMI患者对先兆症状判断和自救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AMI患者对先兆症状判断和自救能力总体较差,且影响因素较多,应根据不同患者不同影响给予预防性干预支持。  相似文献   

3.
年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而发病年龄却呈年轻化趋势,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年龄也在逐渐提前,本研究对年轻冠心病患者各种危险因素的分布和聚集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总结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4 年1 月至2008 年9 月先后收治的49 例年轻AMI 患者(年龄<40 岁),分析其高危因素的分布及聚集情况.结果 49 例年轻AMI 患者中,男性占98%(48 例),吸烟者占44.9%(22 例),合并高血压者占36.7 %(18 例),高胆固醇血症者占30.6 %(15 例),超重/肥胖者占30.6 %/20.4 %(15 /10 例),伴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者占22.4 %(11 例),合并糖尿病者占2%(1 例).无明显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超重等)的低危患者仅3 例(6.1%),有1 项危险因素者20 例(40.8 %),2 项及以上者26 例(53.6%).心肌梗死发病前1 个月内曾有缺血症状者23 例(46.9 %),有明确诱因者17 例(34.7 %).除1 例为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外,其余均为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结论 传统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依然是年轻AMI 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吸烟和超重/肥胖更加突出,且危险因素呈聚集趋势.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超重/肥胖和高心理压力等危险因素日趋显著.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增加体力活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平和情绪是年轻人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部分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发病前可出现先兆症状 ,其中约半数病人在出现先兆症状时未能及时治疗 ,因此正确判断先兆症状 ,及时治疗 ,阻止AMI的发生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怀疑有AMI先兆症状的冠心病病人 3 5例 ,男2 6例 ,女 9例 ,年龄 48~ 71(平均 5 7± 8.6)岁。先兆的判断 :48小时内发生的剧烈而频繁的心绞痛 ,发作时间长 ,诱因不明显 ,含服硝酸甘油疗效差 ,可伴出汗、恶心、呕吐、心律失常及低血压 ;既往可有或无心绞痛病史 ;所有病人均有心电图缺血性ST T动态变化。血清CK MB正常 ,排除…  相似文献   

5.
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首发症状与误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先维 《临床荟萃》2002,17(1):51-52
急性心肌梗死 ( AMI)是常见心血管疾病急症 ,急性期病死率较高 ,发病 1周内死亡者占死亡总数约 90 % ,尤其是在发病后 2 4小时内容易心律失常而猝死 ,约占死亡病例的 1/3。所以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是减少病死率的重要措施。AMI有典型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变者仅占 AMI的 70 %~ 80 % ,一部分 AMI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特征 ,特别是老年人常并发多种慢性疾病 ,不典型 AMI更为多见 ,易误诊和漏诊而贻误治疗。现对本院 1989~ 1999年诊治的老年症状不典型AMI5 6例的首发症状及误诊情况 (部分在外院误诊 )进行分析 ,以提高症状不典型 AMI的…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塞是老年人常见急诊之一,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因而,掌握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护理,对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的。在我院近两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65例中,60岁以上47例,占72.3%。临床表现有先兆症状的30例,有疼痛症状38例,有并发症38例,多伴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现结合我们对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护理的临床实践,谈几点体会。一、严密观察病情 (一)先兆症状:国内资料介绍,老年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前有先兆症状者比一般成人少,但在我院47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病例中,有先兆症状者占63.8%。主要先兆表现为周身乏力,胸闷,活动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MI)约半数患者发病前有先兆症状,若能及时识别并予以积极处理,便可防止AMI发生,降低病死率。我院于1988~1998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70例,其中不典型AMI20例,占28.6%,现简要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0例不典型AMI中,男18例,女2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76岁,其中34~50岁有7例,占35%。这20例中,有高血压病史8例,有动脉硬化史5例,有糖尿病史1例,有高脂血症6例,均无典型心绞痛史。诊断依据:1)主诉无心前区绞痛,而有其他不适症状;2)心电图有Q波伴典型肝ST-T进行性改变或有ST-T动态演变过程而无Q波…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严重而持久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坏死,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在这之中约1/3的AMI患者是无先兆症状突然发病,2/3患者发病前有前驱症状,大多数发生在发病前1周内。最常见的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其次是上腹部疼痛,少数患者表现为胸闷憋气、左颈或左肩放射性疼痛麻木、心悸、头晕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特点.方法 2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年龄分为青年组(年龄≤44岁)62例及对照组(年龄>44岁)148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住院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青年组男性占98.4%,超体质量者占64.5%,吸烟者占69.3%,单身者占35.5%,有不良生活习惯者占72.6%,发病前有明显诱因者占16.1%,合并高脂血症者占66.1%,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者占88.7%,Killip Ⅰ级者占90.3%;对照组分别为72.3%、31.8%、39.9%、18.2%、55.4%、6.8%、33.8%、68.2%、6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单支血管病变者占74.2%,高于对照组(45.9%)(P<0.01),充血性心力衰竭(6.5%)、大出血发生率(0)及病死率(0)均低于对照组(27.7%,6.8%,6.1%)(P<0.05).结论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单支血管病变多见,但住院并发症较少,吸烟、不良生活方式等可控性因素与其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首发腹痛的急性心肌梗死24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心肌梗死(AMI)缺乏典型症状者约占1/3[1],首发腹痛症状时易误诊为外科急腹症或其他消化道疾病.本文总结我院1990年3月~1999年5月收治的AMI共207例,以腹部症状为主的有35例,占16.9%,其中误诊24例,误诊率68.6%.现浅析误诊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痛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 17例无痛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无痛性心肌梗死病人中 ,老年人为 15例 ,占 88.2 % ,有糖尿病病史者 7例 ,占 4 1.2 %。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者 6例 ,占 35 .3%。结论对老年人 ,尤其是有糖尿病病史或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的病人 ,当出现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气急加重、原发疾病的加重时 ,要考虑是否合并有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症状差异极大,约有1/3的患者发病急骤,症状严重,未及就诊就已死亡;有1/4—1/3的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属无症状性心肌梗塞,或症状很轻未引起患者注意,末及时就诊。故其发病起始症状不尽相同,无痛性心肌梗死由于无典型临床表现,且常以胸闷、喘憋、心悸、恶心、呕吐等为首发症状,易造成误诊或漏诊,死亡率高于有疼痛症状者。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2例无痛性心肌梗死误诊病例进行临床分析,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及时诊治,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7例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痛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7例无痛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无痛性心肌梗死病人中,老年人为15例,占88.2%,有糖尿病病史者7例,占41.2%.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者6例,占35.3%.结论对老年人,尤其是有糖尿病病史或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的病人,当出现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气急加重、原发疾病的加重时,要考虑是否合并有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系统的一种急症,抢救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早期正确的诊断及治疗。对有典型症状及心电图表现者,诊断并不困难,但有些心肌梗死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并且差别较大,尤其是老年人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约有1/4不被病人发现,误诊、漏诊率较高。有典型胸痛症状者仅占20%,无胸痛症状背常表现为神志变化、晕厥发作、偏瘫、泵功能衰竭、呕吐、心律失常等,或根本就无症状,给诊断带来了困难。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简称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AMI发病初期,可出现一系列的心理行为问题,表现各不相同.有资料表明,在AMI急性期有心理改变者达60%,半数以上的患者有病理心理症状,且心理状态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1].  相似文献   

16.
李利  王宜芝  张洪君 《护理研究》2007,21(7):611-614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就医院前延误情况,分析影响病人就医延误的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就医延误状况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病人就医院前延误中位时间为2.26h,在发病1h、2h、6h内就医者分别为20.7%、39.6%、75.0%;影响延误的因素包括:将症状归因于心脏和症状加剧促使病人及早就医;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凌晨发病、在家中或外出时发病以及现有吸烟史使病人就医延误。[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就医延误状况不容忽视。影响延误的因素涉及认知-行为、临床特点和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明确本地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特点,为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4月至2022年3月因胸痛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并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急性胸痛患者221例,男172例(77.8%),女49例(22.2%);患者年龄中位数为63岁,四分位数间距18岁;不同年龄段病例中,以>59~69岁人数所占比例最高(30.8%);在各年龄段中,男女患病例数的构成比不同,差异有显著性(χ2=16.692,P<0.05);梗死部位以前壁梗死占比最高,达到38.9%;发病季节以冬季高发,以16:00-19:59就诊例数最多;吸烟史、高血压、高血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冬季高发,男性、老年患者占比最高,梗死部位以前壁占比最高,患者在16:00-19:59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52例住院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以胸痛为首发症状的只占40%,以气促为首发症状的占48%,起病到就诊时间1天至1周的占63%,有15%的病人需要溶栓治疗,住院病死率24%。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病症状不典型,就诊时间延误.伴发多种疾病,误诊漏诊率高,溶栓率低,心衰休克心律失常等合并症更为常见。死亡率高,针对老年病人尤其有呼吸困难上腹痛等症状的应做心电图及心功酶检查,如无禁忌症早期溶栓可改善预后,已确诊的老年性心梗病人综合治疗要慎重全面。  相似文献   

19.
张虹 《临床医学》2001,21(2):59-6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心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对于缺乏典型临床表现的心肌梗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该病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缺乏典型症状者约占1/3,应该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警惕。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进一步探讨本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作者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近1年来我院急诊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年龄、发病人数、死亡人数、相关危险因素、梗死部位及类型等临床特征。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70~79岁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处于高峰,分别为37.76%和41.18%;40~49岁和50~59岁两个时期"吸烟"为主要的相关危险因素,分别占发病的66.67%和72.73%;60~69岁、70~79岁和≥80岁三个时期"高血压"为主要的相关危险因素,分别为59.09%、70.27%和80.00%。发病类型在各个年龄段均以"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多于"非ST段抬高性",<40岁、40~49岁和60~69岁三个时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为最多,分别占50.00%、55.56%和40.91%;50~59岁、70~79岁和≥80岁三个时期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发病人数为最多,分别占54.55%、29.73%和33.33%。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在70~79岁是发病及死亡高峰,"吸烟"和"高血压"是主要的相关因素,以急性"前壁"和"下壁"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为主要类型,这种分布特点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