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子宫内膜炎(chronic endometritis,CE)是子宫内膜受感染所致的慢性内膜炎症性疾病,临床症状轻微,但与不孕症及不良妊娠结局有密切关系。诊断CE的金标准为组织学观察到子宫内膜间质细胞间隙有浆细胞浸润。抗生素是目前治疗CE的首选方法,可能改善不孕患者的妊娠结局,但部分持续性CE患者对抗生素治疗不敏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反复着床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中慢性子宫内膜炎(chronic endometritis,CE)的患病及治疗后妊娠结局的改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因RIF行宫腔镜检查及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的287...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孕女性中,慢性子宫内膜炎(CE)的分布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 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在成都西囡妇科医院就诊的411例不孕女性,根据子宫内膜组织跨膜硫酸已酰肝素蛋白聚糖合癸聚糖-1(CD138)免疫组织化学分析(IHC)染色结果分为CD138+组和CD138-组,其中CD138+诊断为CE.比较两...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采用不同给药方法对患有子宫内膜炎的患者进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就诊的94例患有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7例。A组患者采用抗炎治疗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抗炎治疗加人工周期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我们研究后发现,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P>0.05)。结论:采用抗炎与人工周期联合的方法对患有子宫内膜炎的患者进行联合治疗的效果十分明显,具有安全有效、起效迅速、治疗彻底等特点,不会出现特殊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宫腔灌注富血小板血浆(PRP)对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9年10月。纳入关于宫腔灌注PRP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的所有随机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2位评价员独立完成文献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队列研究运用改良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系统评价文献质量,随机对照研究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使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篇随机对照研究,2篇回顾性队列研究,1篇前瞻性队列研究,共406例,406个周期。应用宫腔灌注PRP与不采用宫腔灌注PRP比较,黄体酮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MD 1.07,95%CI 0.87~1.28,P<0.00001)、胚胎种植率(OR 2.01,95%CI 1.22~3.31,P=0.006)、血清学妊娠率(OR 2.57,95%CI 1.45~4.58,P=0.001)、临床妊娠率(OR 2.46,95%CI 1.56...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炎患者孕激素联合抗生素治疗的疗效,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在“CNKI中国知网”“pubmed”“Cochrane”“Embase”多个数据库对2010至2022年发表和未发表研究进行检索,对与孕激素联合抗生素治疗子宫内膜炎相关的文献使用Review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通过得到的效应量进行下一步的分析。结果 共搜索568项国内相关研究,排除556项研究,纳入12项研究,抗生素联合孕激素治疗作为观察组,单用抗生素作为对照组,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得到,显示I2=0%,提示存在同质性,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得到效应量OR值=3.56(OR>1.0),95%CI(2.42,5.24),综合效应量Z=6.43(P<0.00001)。单用抗生素与抗生素联合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炎腹痛症状消失时间(d)的Meta分析显示,I2=90%,存在异质性,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得到效应量SMD=-2.45,95%CI(-2.98,-1.92),综合效应量Z=9.00(P<0.00001),提示抗生素联合孕激素与单用抗生素治疗的结果差异具有...  相似文献   

7.
慢性子宫内膜炎(chronic endometritis,CE)是子宫内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通常以子宫内膜间质内异常浆细胞渗出为主要特征,造成子宫内膜容受性受损,使自然妊娠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受孕率均下降,与反复着床失败、复发性流产、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相关[1-3].  相似文献   

8.
产后子宫内膜炎是由产前、产时病原体感染,产后经胎盘剥离面侵入并扩散到子宫蜕膜层或子宫肌层而诱发的炎症。不及时治疗可进一步向盆腔扩散而诱发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输卵管炎、急性盆腔腹膜炎及弥漫性腹膜炎,甚至引起脓毒血症及败血症。目前,由于抗生素的不规范应用以及由此导致的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使得子宫内膜炎的治疗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且易引起慢性盆腔炎给患者造成痛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宫腔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与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rhGM-CSF)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A组行G-CSF宫腔灌注治疗,B组行rhGM-CSF宫腔灌注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既往周期移植日子宫...  相似文献   

10.
慢性子宫内膜炎(chronic endometritis,CE)可引起不孕症、复发性流产和反复植入失败等不良生殖预后,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CE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中存在异常的自噬反应,提示自噬在CE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CE的发生与巨噬细胞分布、极化异常以及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的异常激活密切相关。而且,巨噬细胞极化以及NLRP3炎症小体的组装和激活均受自噬反应调控。因此,自噬反应可能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极化影响NLRP3炎症小体激活,从而参与CE的发生。上述观点为CE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认识,也为其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慢性子宫内膜炎(chronic endometritis,CE)临床特点多样,无特异性诊断方法,在临床实践中易被漏诊.近年来的研究表明,CE与不明原因不孕、反复种植失败和复发性流产等不良生殖疾病密切相关.CE主要由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子宫内膜炎症,因此,明确易于导致子宫内膜感染的微生物及其致病性,将有助于改善CE的诊治...  相似文献   

12.
多种妇科良性疾病可影响女性生育力。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局部炎症可导致免疫状态改变,影响胚胎着床。宫腔粘连和薄型子宫内膜也可因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不足导致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较大的子宫肌瘤可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增加不孕和流产风险。纵隔子宫可能增加流产风险,降低女性生育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采用生长激素(GH)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两种药物分别宫腔灌注后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设计,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行冷冻胚胎移植的RIF患者118例,随机分为3组,GH组((印)n(正)=40)接受人重组GH宫腔灌注治疗,G-CSF组((印)n(正)=39)接受重组人G-CSF宫腔灌注治疗,空白对照组((印)n(正)=39)不接受治疗。比较3组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结果:3组患者妊娠结局对比分析后发现,仅胚胎种植率在GH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另外,GH组的子宫内膜血流参数的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流速(S/D)两个值在内膜转化日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G-CSF组的蠕动波幅度较另外两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结论:用GH宫腔灌注提高了RIF的胚胎种植率;GH宫腔灌注可能通过降低子宫内膜血流的PI、S/D改善RIF患者内膜的血流灌注;G-CSF宫腔灌注使RIF患者的子宫内膜蠕动波幅度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系统性分析妇科千金片/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子宫内膜炎的安全性及疗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中妇科千金片/胶囊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检索时间由建库至2022年10月15日,利用NoteExpress 3.2.0文献管理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9篇文献,共2072例患者,其中实验组1037例,对照组103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妇科千金胶囊/片较常规抗生素治疗可增加有效率[RR=5.3,95%CI(3.87,7.27),Z=10.37,P<0.00001],增加月经恢复情况[RR=1.36,95%CI(1.28,1.45),Z=9.53,P<0.00001],增加月经量恢复情况[RR=1.31,95%CI(1.21,1.43),Z=6.51,P<0.00001],增加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MD=1.26,95%CI(1.16,1.36),Z=25.34,P<0.00001],减少治疗期间阴道不规则出血情况[MD=1.26,95%CI(1.16,1.36),Z=25...  相似文献   

15.
慢性子宫内膜炎(chronic endometriosis,CE)是指子宫内膜的慢性炎症.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通常无症状或临床症状轻微,临床上常被忽视.病理切片中发现子宫内膜间质浆细胞的浸润是诊断慢性子宫内膜炎的重要标准.CD138作为浆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有助于提高慢性子宫内膜炎的诊断率.抗生素治疗是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薄型子宫内膜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不孕患者行辅助生育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165例因新鲜周期内膜≤7 mm而取消胚胎移植的不孕患者,在拟行冻融胚胎移植前,对游离甲状腺素T4(FT4)正常、促甲状腺激素(TSH)2.5 mIU/L的患者进行左旋甲状腺素片干预治疗。经治疗4~8周后,患者依据TSH水平分为A组(n=70),TSH2.5 mIU/L;B组(n=95),TSH≤2.5 mIU/L。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同剂量激素替代方案准备子宫内膜,分析子宫内膜情况及辅助生育结局。结果 A组与B组相比,虽然子宫内膜下血流数量和阻力指数(RI)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内膜下血流数量的均值高于A组,RI均值低于A组。且B组的子宫内膜厚度、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A组(P0.05),流产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薄型子宫内膜合并TSH升高的不孕患者,给予干预至TSH2.5 mIU/L后,行辅助生育治疗可改善这些患者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研究A组与研究B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不采用药物治疗,研究A组采用孕三烯酮治疗,研究B组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比较三组不同分期妊娠成功率、临床疗效及妊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地诺孕素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2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HIFU组、HIFU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组及HIFU联合地诺孕素组,每组40例。单纯HIFU组采用HIFU治疗,HIFU联合GnRHa组采用HIFU联合GnRHa治疗,HIFU联合地诺孕素组采用HIFU联合地诺孕素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子宫体积、血清糖链抗原125(CA125)水平、痛经与月经量评分。结果 三组治疗前子宫体积、CA125水平、痛经与月经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3个月HIFU联合GnRHa组子宫体积分别为(172.5±16.2)、(158.6±14.1)、(141.6±12.1)cm3,HIFU联合地诺孕素组子宫体积分别为(152.4±11.7)、(139.6±12.8)、(120.6±15.6)cm3,均明显小于单纯HIFU组的(198.6±14.1)、(185.3±14.5)、(178.6±15.0)cm3,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切除(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septum,TCRS)术后预防宫腔粘连形成及改善妊娠结局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TCRS术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4组:A组(n=30),术后行人工周期;B组(n=31),术后宫腔放置宫内节育器(IUD);C组(n=27),术后放置IUD+行人工周期;D组(n=28),术后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术后3个月再次行宫腔镜检查,观察宫腔是否发生粘连及粘连分布,随访至术后24个月,记录月经恢复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A组排除9例(6例失访,3例漏服药物),B组排除6例(4例失访,2例IUD脱落),C组排除2例(1例失访,1例IUD下移),D组排除5例(均为失访)。4组术后3个月宫腔粘连发生率依次为:14.2%(1/7)、37.5%(3/8)、22.2%(2/9)、9.1%(1/11);随访至术后24个月,妊娠率分别为:33.3%(7/21)、32.0%(8/25)、36.0%(9/25)、47.8%(11/23);流产率分别为:4.8%(1/21)、12.0%(3/25)、8.0%(2/25)、4.3%(1/23),宫腔粘连发生率、妊娠率和流产率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CRS术后进行人工周期、IUD、IUD+人工周期3种治疗方法对防止宫腔粘连形成及提高妊娠率、改善妊娠结局方面无明显益处,且治疗效果差别不大,术后不必将其作为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TCRP)后患者的妊娠结局,并分析其影响妊娠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山东省聊城市妇幼保健院接受TCRP的90例患者,观察术后1年和2年时的妊娠例数、正常分娩例数、流产例数和早产例数。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后妊娠率的差异;采用Logist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妊娠率的因素。结果 术后1年自然妊娠者18例,除流产2例,早产4例外,其余均正常分娩。术后2年自然妊娠者42例,其中除流产7例,早产6例,其余均正常分娩,2年内总妊娠率为66.67%;年龄≥30岁、合并糖尿病、息肉≥1 cm、多发及息肉位于宫角部或后壁者其术后妊娠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孕年限的长短对术后妊娠情况无明显影响(P0.05);患者的年龄、息肉大小、息肉部位和息肉个数是影响患者术后妊娠的因素,OR值分别为4.632、3.264、5.124和4.860。结论 宫腔镜切除子宫内膜息肉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妊娠率,患者的年龄、息肉大小、部位和个数是影响术后妊娠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