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2019年6月—2021年8月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诊断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9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2例,包含1例妊娠36+2周孕妇;年龄25~70岁,中位年龄63岁;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9例)、咳嗽(9例)、咳痰(7例)。白细胞计数正常8例,淋巴细胞计数降低9例,CRP升高9例,ESR升高9例,PCT正常4例,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6例。9例患者胸部CT均表现为斑片或斑片实变影。经血及肺泡灌洗液mNGS确诊后使用多西环素、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单药治疗方案,疗程14~21 d,均好转出院。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困难,mNGS检测可以快速明确病原学诊断,有助于及时启动特异性抗感染治疗,可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散发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和影像特征及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2年1月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10例散发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收集肺泡灌洗液(BALF)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对患者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特点和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中女性6例,男性4例,均为汉族。8例患者发病时间为冬春季。5例有明确禽类接触史。临床表现包括发热(10例)、咳嗽(8例)乏力(7例),呼吸困难(5例),头痛(5例)等症状。实验室检查中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但CRP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升高。胸部CT显示大多数(9例)患者肺部病变以段、叶实变为表现,部分(6例)伴少量胸腔积液。所有患者BALF行mNGS检测均检出鹦鹉热衣原体。10例患者都单独或者联合应用了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其中8例患者应用氟喹诺酮类治疗有效,2例无效换为多西环素治疗后好转。结论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多有禽类接触史,常见表现为高热、快速进展为呼吸困难、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肺大片实变影。对不明原因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应尽早应用BALF进行宏基因二代...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肺泡灌洗液二代基因测序(mNGS)在学龄儿童大叶性肺炎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24例学龄期大叶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二代基因测序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病原者为研究组(n=12),其余为对照组。统计血清学及肺泡灌洗液病原学常规检测结果,分析肺泡灌洗液mNGS结果。结果24例标本中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阳性21例(87.5%),嗜肺军团菌抗体阳性5例(20.8%),流感B型抗体阳性2例(8.3%),合胞病毒抗体阳性1例(4.2%),研究组与对照组的病原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例患儿BALF细菌、结核、真菌涂片均阴性;对照组菌培养均阴性,研究组菌培养阳性2例(16.7%),其中1例BALF培养为肺炎链球菌,1例痰培养及BALF培养均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研究组肺泡灌洗液mNGS分析显示,5例单一肺炎支原体拷贝数阳性,其拷贝数为19101~139304,其余均为混合性感染;所有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序列数与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住院时长有强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891、0.861、0.814,P<0.05),其中序列数最高的2例患儿临床诊断均为重症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结论mNGS可提高儿童大叶性肺炎的病原诊断准确率,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9年9月—2021年8月经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技术(mNGS)诊断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要点。结果 8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45~83岁。所有患者均以高热起病,可伴有咳嗽、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其中6例有明确的禽类接触史。8例患者均出现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升高,凝血功能异常;5例患者淋巴细胞计数下降;6例患者表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血钠下降。胸部影像表现为单侧肺病变多见,主要发生在右肺(5例),双肺发生者较少(1例),5例患者表现为肺实变伴支气管充气征,出现肺实变、磨玻璃影、空洞形成各1例。7例患者支气管镜下主要表现为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8例患者经mNGS明确诊断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给予多西环素、阿奇霉素、莫西沙星治疗,均好转出院。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通常表现为高热伴肺部斑片实变影,对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mNGS检测能快速准确诊断。早期给予多西环素、阿奇霉素或莫西沙星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是一类临床较为少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且往往无明确的流行病学资料,增加了临床诊断的难度。本文报道1例通过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技术确诊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病例,提示mNGS技术对不明病原体的非典型肺炎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将5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疾病患者视为本研究观察者,对其临床特征展开分析,回顾其临床诊断治疗资料,进而增加对此疾病的临床认知。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及潞河医院在2020年1月-2022年1月所治疗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5例患者,回顾其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疾病临床特征以及诊治方式。结果 患者临床症状主要是发热以及干咳,同时大部分都有鸟类接触经历,通过对患者采取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进行临床诊断出患者存在鹦鹉热衣原体核酸序列情况,在此基础上联合各方面表现进而确诊。结论 临床对于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疾病诊断过程中使用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能够迅速且灵敏的诊断出是否存在鹦鹉热衣原体序列,并且对于其他隐藏病原体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鹦鹉热衣原体感染人类后可引起严重的临床表现,宏基因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可以为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肺炎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价值。方法 对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集团附属台州医院及恩泽医院2019年12月—2021年10月收治的4例鹦鹉热衣原体感染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4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禽类是否有接触史、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指标、不同时期影像学的特征、宏基因高通量测序的结果、临床的治疗经过及治疗结果等,从而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诊疗提供临床经验。结果 4例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轻微升高或正常;降钙素原(PCT)以及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比例)均增高; C-反应蛋白(CRP)明显增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心肌酶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影像学结果显示:胸部CT表现为肺部有不同程度的斑片实变影,部分患者有少许胸腔积液,多数患者为单侧病变,也可为双侧病变。经过对症治疗数日后,对4例患者复查胸部CT,结果显示病变部位明显缩小,治疗有效。对所有的患者进行宏基因高通量病原微生物DNA的基因检测,结果均检测出鹦鹉热衣原体。患者经3 d~4 d的抗感染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治方法。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2年2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经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mNGS)诊断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12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要点。结果 12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多数有鸟类、鸽或家禽接触史(8例),以高热(12例)、全身乏力(12例)、咳嗽(10例)、呼吸困难(9例)、头痛(7例)为起病主要表现,病情可迅速进展为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实验室检测12例患者C反应蛋白均升高,9例降钙素原升高,血常规淋巴细胞均下降,10例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9例白细胞正常。胸部CT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肺叶炎症渗出和实变。呼吸道标本或血标本mNGS检出鹦鹉热衣原体,结合接触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明确诊断。喹诺酮类对其中10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治疗有效,1例患者使用喹诺酮类无效患者,改用四环素类治疗,病情短期内仍可好转。结论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肺部症状明显,肺外症状常见,病情进展快,mNGS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检测技术,可减少诊断延迟。及时启动靶向抗菌药物治疗,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愈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方法

采用电话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收集病例基本情况及流行病学材料,对病例、密切接触者、环境标本开展病原学检测,应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检测未知病原体。

结果

病例男,65岁,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史,因乏力、纳差1周,发热伴咳嗽4 d入院。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示左肺散在炎症,多肺叶浸润,血气分析示Ⅰ型呼吸衰竭;病例肺泡灌洗液通过mNGS检测表明为鹦鹉热衣原体核酸阳性。有明确的鸟类接触史,潜伏期30 d。

结论

该例重型肺炎为鹦鹉热衣原体导致的人兽共患病,明确禽类接触史及mNGS技术有助于及时诊断该疾病。

  相似文献   

11.
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非常罕见。本文报告1例以头痛起病的患者, 相继出现高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 胸部CT提示肺部感染, 采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及结合鸟禽类接触史, 诊断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经多西环素、莫西沙星等治疗后病情好转。结合文献复习, 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及诊治方案, 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以头痛起病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认知, 尽早诊断及治疗, 避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18年3月—2022年3月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确诊的43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4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5.80岁,男性23例,女性20例;有明确禽类接触史的18例,发病多见于冬春季。临床表现以发热最常见,可伴有咳嗽、肌肉酸痛、畏寒等症状。28例(65.12%)患者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正常,21例中性粒细胞计数(N)升高,32例淋巴细胞计数(L)降低;43例患者C反应蛋白(CRP)升高;26例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32例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33例乳酸脱氢酶(LDH)升高。15例患者存在呼吸衰竭,9例患者进展为重症肺炎。胸部高分辨率计算机体层成像(HRCT)主要表现为单侧肺下叶实变影,右肺多见,13例患者合并胸腔积液。气管镜下主要表现为肺泡炎,分泌物少。43例患者mNGS检测出鹦鹉热衣原体序列数范围为1~21 269。40例患者接受了含有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治疗方案,病原体明确后调整为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及替加环素。43例患者住院时间中位数为13.00 d,均好转出院, 无死亡病例。 结论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多以高热起病,累及肺部,有禽类接触史,mNGS检查能够快速准确地检出病原体,治疗首选多西环素,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亦有效,部分患者进展为重症病例,但总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肺炎( 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细胞因子( IL-6、IL-8、TNF-α)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意义。方法我院分别对140例MPP急性期患儿( MPP急性期组)、70例恢复期患儿( MPP恢复期组)、140例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患儿运用双抗体夹心 ELISA 法检测BALF中IL-6、IL-10、TNF-α水平。结果 MPP急性期组IL-6、IL-12、TNF-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和 MPP恢复期组比较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PP恢复期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在 MPP发病中IL-6、IL-10、TNF-α具有重要的作用,对这些指标进行检测能够有效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病菌量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对67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进行肺炎支原体DNA定量检测,并根据其基因拷贝数分为低菌量组(< 103/ml,21例),中等菌量组(103 ~ 106/ml,22例)和高菌量组(>106/ml,24例),比较不同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主要实验室与影像学结果.结果 高菌量组总热程[(12.4±2.7)d]明显比低菌量组[(7.4±2.6)d]及中等菌量组[(10.0±2.4)d]更长,且高热患儿更多,使用大环内酯类后热程也更长[(10.8±4.4),(8.5±2.4),(4.2±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C反应蛋白分别为(34.0±10.1),(11.5±7.6),(3.0±1.4)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高菌量组患儿影像学表现为大片肺实变/不张影者58.3%(14/24),明显多于中等菌量组的22.7%(5/22)和低菌量组的14.3% (3/21)(P=0.002).低菌量组未见双侧胸腔积液或大量胸腔积液,中等菌量组和高菌量组分别为13.6%(3/22)和25.0%(6/24)(P=0.033).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肺泡灌洗液病菌量与临床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高菌量患儿病情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对儿童肺部感染的病原体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诊疗的28例疑似肺部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本研究采用的肺部感染诊断标准,将患儿分为观察组(n=22,确诊为肺部感染)和对照组(n=6,非肺部感染)。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儿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采用mNGS与传统病原体检测方法,对患儿BALF进行病原体检测。采用秩和检验与χ2检验,对2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对白细胞计数、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别与患儿BALF中mNGS病原体测序读数的关系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2种方法对儿童肺部感染的病原体诊断价值。本研究通过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SYSKY-2022-300-01)。所有患儿接受治疗前,由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 (1)2组患儿年龄、男性及免疫功能缺陷患儿比例、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血清CRP及PCT水平、BALF mNGS及传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细胞亚群分布,研究MPP的免疫损伤机制,为MPP免疫学治疗的可能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科医学中心收治的MPP患儿共78例分别于急性期和恢复期经纤维支气管镜采集BALF样本,收集同期因支气管异物、支气管发育畸形以及慢性咳嗽入住本院儿科医学中心患儿BALF样本61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BALF中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MPP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CD3+T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和CD4+/CD8+检测结果MPP急性期和MPP恢复期均要低于对照组(P0.01),CD8+检测结果 MPP急性期和恢复期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MPP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失调,本研究进一步为临床应用免疫调节剂治疗MPP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肺泡灌洗液(BALF)MP-DNA载量,及其与免疫细胞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4月在郴州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呼吸科确诊为MPP的患儿24例,作为MPP组,另选同期入院治疗的28例支气管异物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相关炎症指标变化,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MP抗体滴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BALF MP-DNA载量,镜检并计算各类免疫细胞百分比。结果 MPP患儿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分别为(18.30±14.29)mg/L、(32.18±19.85)mm/h,均高于对照组(10.28±12.20)mg/L、(12.67±6.31)mm/h(P0.05),两组其他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PP患儿组血清MP抗体阳性率79.2%(19/24),高于对照组14.28%(4/28)(P0.05);MPP组患儿BALF中性粒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巨噬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患儿BALF中性粒细胞比例与BALF MP-DNA含量呈正相关(r=0.477,P=0.018),巨噬细胞比例与BALF MP-DNA含量呈负相关(r=-0.457,P=0.024)。结论 MPP患儿BALF MP-DNA与中性粒细胞含量显著增加,提示MP可激活中性粒细胞,诱发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培养在肺部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2例肺部感染患者BALF培养结果进行病原菌种类及药敏分析。结果:培养阳性标本78例,阳性率51.3%,共分离出病原菌94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11.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占64.9%,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真菌占23.4%,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丁最敏感;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低;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高。结论:肺部感染患者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对明确病原、指导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药机制及毒力基因分布情况.方法 通过PCR方法检测CRKP菌株碳青霉烯酶基因和毒力基因,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比对.结果 在CRKP中检到22株(91.7%)携带blaKPc,1株(4.2%)携带blaIMP,23株(95.8%)携带entB,19株(79.2%)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