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病毒载量检测对1型艾滋病病毒(HIV-1)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128例疑似艾滋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WB检测,不确定患者进行病毒载量检测。根据随访结果确定HIV-1感染情况。结果经WB法诊断,128例疑似艾滋病患者确诊12例,不确定114例。其中114例进行病毒载量检测,检测值<检出限患者26例,占比22.81%,检测值>检出限患者88例,占比77.19%;114例患者进行首检筛查阳性后,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试验复检,复检结果出现双阳或单阳两种结果,对于病毒载量<检出限患者,双阳和单阳的患者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载量>检出限患者,双阳和单阳的患者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1抗体不确定患者可通过病毒载量检测进行鉴别,但必要时仍需根据随访结果以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给予老年艾滋病患者延伸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病毒载量的影响,为老年艾滋病的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于该院诊断与治疗的80例老年艾滋病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延伸护理。运用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简表(HARRT)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并比较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检测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时CD4~+ T淋巴细胞水平,以及HIV病毒载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ARRT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时,CD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病毒载量50copies/L的患者人数比例为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对老年艾滋病患者运用延伸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对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控制病毒载量起到了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个性化延续护理对老年艾滋病患者病毒载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7-12月收治的老年艾滋病患者9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7例遵医嘱服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并定期门诊随访,观察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延续护理,入组时及干预6个月比较2组HIV病毒载量、CD4+T 淋巴细胞水平,并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果 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病毒载量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Z=-3.857,P<0.001),CD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15.273,P<0.001),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独立性、环境和精神6个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 个性化延续护理可提高老年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对促进病毒载量的控制有一定的辅助作用,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病毒载量及耐药检测培训班》定于2013年5月27日-31日在北京召开。欢迎从事肝病、艾滋病防治和诊断的医师及检验师参加会议。参会者将获得国家级继续教育学分10分。  相似文献   

5.
定量检测HIV-1病毒载量室内质量控制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治疗人数的逐年增加。原用于科研定量检测1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的病毒载量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地AIDS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的临床实验室。我们利用西门子拜尔HIV-1病毒载量检测试剂盒内剩余标准品制备质控品,建立室内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7.
近年来 ,运用基因扩增技术对病毒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已取得了巨大进步 ,尤其是定量检测技术的发展 ,使得临床能够更加有效地监测患者治疗效果、是否有耐药性发生等病情 ,并可依据病毒荷载量的变化合理地解释病情的变化[1 3 ] 。目前实验室常用的基因扩增技术包括PCR技术和核酸序列依赖的扩增 (nucleicacidsequence basedamplification ,NASBA)技术。PCR技术可以以DNA或RNA为模板 ,以RNA为模板时要先进行逆转录反应 ,实时检测策略可以使用SYBRGreenI、杂交探针、分子信标或TaqMan探针等 ;NASBA技术则是一种专以RNA为模板的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Xpert HIV-1病毒载量(Xpert HIV-1 VL)检测用于HIV-1病毒载量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Xpert HIV-1 VL和Abbott m2000 Real Time检测系统(Abbott m2000)同时检测191份血浆样本的HIV-1病毒载量。采用符合率、卡方检验和Kappa值等统计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定性检测结果的一致性,采用相关性、回归分析和Bland-Altman模型等统计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定量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和总符合率均为100%,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分析的Kappa值为1.00(P<0.001);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576,回归分析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R2=0.9170),Bland-Altman模型分析显示两种方法检测有95.3%(164/172)的样本在95%一致性界限内。结论Xpert HIV-1 VL用于检测HIV-1 RNA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准确性和稳定性,且操作简单、方便、安全,适合临床用于对HIV-1患者血浆样本中HIV-1 RNA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体内免疫功能与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对113次血样进行病毒载量和CD4/CD8细胞数的检测。CD4/CD8细胞计数检测采用流式细胞仪的绝对计数法,病毒载量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HIV感染者体内的CD4细胞数与病毒载量的Log值呈负相关(r=-0.391,P〈0.001),CD4/CD8比值与病毒载量的对数值呈负相关(r=-0.34,P〈0.01)。CD4细胞数较低的感染者,CD8细胞数也较低。在HIV感染者体内,随着病毒载量的升高,CD4细胞数呈下降趋势。[结论]病毒载量与CD4、CD4/CD8比值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当病毒载量较高时,HIV感染者体内病毒载量与CD4细胞数、CD4/CD8比值的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酶联免疫法的窗口期HIV血样。方法将酶联免疫法阴性标本采用六混样用2种试剂进行平行核酸检测,在检测出阳性标本后,亦用2种试剂对其拆分进行单管核酸检测。结果 10个月内共筛查16 769例酶联免疫阴性标本中,核酸检测出1例HIV阳性标本,罗氏一代试剂由于该标本病毒载量浓度过高体现出抑制作用,罗氏二代试剂未显示出抑制作用。结论目前现行开展的检测技术仍有安全隐患,为进一步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开展核酸检测可以提高临床用血质量,为临床安全用血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国产试剂测定艾滋病患者HIV病毒载量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毒载量测定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用国产试剂对14例艾滋病患者血浆进行连续病毒载量测定。结果 14例患者中有4例死亡,且都有HIV病毒载量较高或进行性增高,其余10例,好转或稳定。结论 国产试剂对艾滋病患者进行病毒载量测定试验操作相对简单,价格也较便宜。能够很好的反映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病情评估,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病毒核酸检测在无偿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并提出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方法:共收集28456例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开展常规血液筛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相关结果作为对照组,将在上述筛查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病毒核酸检测,将其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核酸阳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核酸检测阳性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共开展核酸检测192批次,其中无效批次4批次,无效率2.08%。结论:针对无偿献血者采用病毒核酸检测可提高检测准确性,相应的质量控制有利于保证用血安全,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急诊血细胞检测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实验室及时、可靠的检测结果,除了靠实验室严格的质量控制外,还与医护人员正确采集检测标本有很大关系。一份送检标本合格与否,往往是影响急诊检验结果质量重要的环节。本文就急诊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和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检测的各项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旨在与临床医护人员一起做好分析前质量控制,共同努力为临床诊疗提供最及时、可靠的检验报告。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于2013年11月22日发布的《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CNAS-CL02)》,将检验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1])。不同阶段对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细胞遗传实验室需充分考虑影响染色体检测的各种因素,并严格加以控制~([2])。研究发现,影响检验结果的80%质量问题是由检验前因素造成的~([3])。因此,做好检验前质量控制是保证染色体检测质量的重点。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本院检验科各种常规检测标本分析前的潜在影响因素,分析不合格标本的数量及原因,为做好分析前质控提供指导。[方法]统计本院2007年1月~12月共12个月住院及门急诊病人各种检验标本总量,并记录分析前不合格标本的数量及原因。[结果]2007年1月~12月间本院检验科共接收各种检测标本435345例,不合格标本共848例,占总标本量的2‰,其中临床申请不规范标本76例,留取不合格标本747例,其他因素造成的不合格标本25例,分别占不合格标本总量的9%,88%.3%;留取不合格标本中,溶血及血凝标本437例,占留取不合格标本总量的59%。临床化学室,血液体液室,临床免疫室及临床微生物室不合格标本占本室工作量的比重分别为6‰,1‰,4‰,0.8‰。[结论]从上述结果可见,留取不合格标本尤其是溶血及血凝标本是影响分析前质控的主要因素,在日常工作中应特别注意。其它因素相对较少见,但也不容忽视。关键词质量控制;分析前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王芝  康海虎 《检验医学》2009,24(9):690-692
目的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IIV)携带者病毒载量与CD3、CD4、CD8淋巴细胞含量及CD4/CD8比值的关系。方法采用病毒载量仪实时核酸扩增检测分析HIV载量,用四色流式细胞技术计数CD3、CD4、CD8淋巴细胞。结果19例HIV携带者病毒载量(3600±700)IU/mL,CD3(1498±329)个/μL,CD4(401±76)个/μL,CD8(891±316)个/μL,CD4/CD80.45±O.07,8例AIDS患者病毒载量(75000±23ooo)IU/mL,CD3(1568±698)个/μL,CIM(92±59)个/μL,CD8(693±312)个/μL,CD4/CD80.26±0.09。结论检测HIV感染和AIDS患者血浆中的病毒载量及全血中的C03、CD4、CD8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是观察和了解患者病程发展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艾滋病病毒(HIV)阳性标本的病毒载量水平及无偿献血人群HIV的携带状态,为评估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风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2018年国内25家血站HIV筛查反应性(R)的血浆标本683(人)份,根据HIV反应性类型分为ELISA双试剂反应性组(ELISA R-R)、核酸检测(NAT)反应性组(NAT R),ELISA单试剂反应性组(ELISA R-NR),使用电化学发光试剂法做HIV抗原抗体检测,使用核酸定量试剂做HIV RNA定量检测,核酸定量检测低于检测下限(80 IU/mL)的标本以WB法确认。结果本组无偿献血者筛查R标本中,1)HIV确认阳性率为27.1%(185/683),确认阳性样本ELISA R-R标本占89.2%(165/185),ELISA NR-NR+NAT-R占8.1%(15/185),ELISA R-NR占2.7%(5/185),3(种)组病毒载量(IU/mL)分别集中在10~(4.605±0.047)、10~(3.472±0.328)和10~(5.196±0.655)(P0.05);HIV窗口期标本病毒载量(IU/mL)10~5者占20.0%(4/20),其中2例来自ELISA R-NR组,2例来自NAT R组;30.0%(6/20)为10~4者,其中2例来自ELISA R-NR组,2例来自NAT R组;其余50.0%(10/20)为10~1—10~3者,其中1例来自ELISA R-NR组,剩余9例来自NAT R组。2)在HIV确认阳性者中发现3名疑似HIV精英控制者(ECs)。结论我国无偿献血者中HIV ELISA R-R感染者病毒载量较抗原抗体窗口期感染者高;HIV窗口期感染者中多为低载量病毒感染者。疑似HIV ECs的发现揭示我国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态日益复杂多样化,需要加强对血液筛查实验室检测质量的管理,探究更合理的HIV筛查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区域医疗集中检测运营模式如何降低分析前误差,以确保分析前质量控制。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上海市松江区区域临床检验中心收到的不合格标本14 082份,比较ISO15189质量体系建立前、后不合格标本的发生率。结果 ISO15189质量体系建立前、后标本的不合格率分别为0.70%和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O15189质量体系建立后不合格标本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 ISO15189质量体系建立后各项改进措施的实施,可有效降低分析前误差。应积累经验、积极探讨、加强交流,让分析前质量得到持续改进,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投入不断加大,各级政府对艾滋病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完成艾滋病防治工作两降一升的总目标,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成为防治工作的主策略。为了适应基层艾滋病检测的需要,提高农村居民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检测前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留取机采单份血小板、机采双份血小板样本各100份,以1∶1、1∶3及1∶7稀释度进行稀释,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小板计数。另采集机采血小板样本100份,室温下静置0、30、60、90、120min,以1∶3稀释后,检测其血小板计数。结果机采单份或双份血小板样本以1∶1与1∶3稀释后检测血小板计数的差异及1∶3与1∶7稀释后检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置0、30min检测的血小板计数与静置60、90、120min的检测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采血小板检测前过程的质量控制对采集后的血小板计数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