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308眼)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成观察组90例(154眼)和对照组90例(154眼),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小梁切除术,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3个月~1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d,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为3.2%(5/154),对照组浅前房发生率为20.1%(31/154)。术后1年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构成比为90.2%,眼压在21mmHg以下者构成比为94.8%(146/154);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构成比为65.8%,眼压在21mmHg以下者构成比为66.9%(103/154)。以上数据中,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确切,能有效减少巩膜瓣瘢痕、调节房水过量并促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抗青光眼手术,仍然是目前治疗青光眼的重要方法,虽然近期有人采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T—Flux植入术,但Cairns(1968)设计的小梁切除,手术并发症少,操作比较简单,仍在基层医院广泛应用.我院从2000年2月至2005年3月,对67例(72眼)原发性青光眼采用一种改良的小梁切除术治疗,提高了手术效果,减少了并发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施行改良小梁切除术54例63眼,术中应用抗代谢药物及可调节缝线,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前房及并发症。结果:出院时术后视力与术前视力无变化者18例24眼,提高者27例30眼,降低者9例9眼。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少,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4.
现代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现代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我院于2007年7月采用现代改良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前房穿刺+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治疗青光眼患者128例(149眼),术后随访3个月~1年,观察手术前后的眼压、术后切口对合、前房形成、滤过泡形态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前房形成138眼(926%),浅Ⅰ级前房8眼(54%),浅Ⅱ级前房2眼(13%),浅Ⅲ级前房1眼(0.7%)。术后7~10天出院时眼压平均为132mmHg,6个月眼压平均为15.3mmHg,1年眼压平均为17.5mmHg。出院时滤过泡形态分微小囊状型(Ⅰ型)1眼,弥漫扁平型(Ⅱ型)145眼。可调线依据眼压、前房、滤过情况于术后1~2周时酌情拆除,必要时辅以眼球按摩辅助滤过形成,眼压可以下降2~8mmHg。结论现代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的改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60例(165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1/3厚度的浅层巩膜瓣、术中前房重建及应用外置可调节缝线的改良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眼压、滤过泡、视力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6个月~10年,平均6年2个月。结果165只眼中,158只眼(95.76%)术后眼压控制优良,功能性滤过泡形成157只眼(95.15%),发生Ⅰ、Ⅱ级浅前房11只眼(6.67%),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改良技术治疗青光眼有助于术后早期前房及滤过泡形成,能主动调整滤过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效果,且操作简单易行,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新生血管性有青光眼多因持续高眼压 ,药物治疗无法控制眼压而表现出不堪忍受的眼胀头痛 ,视力视野等功能严重障碍甚至丧失。传统滤过性手术后因纤维血管组织增生 ,巩膜切口堵塞 ,关闭而导致无效。最后往往需行球后注入药物或眼球摘除及破坏性手术而告终。作者自 1998年以来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 -巩膜条嵌置加巩膜瓣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治疗此类青光眼 13例 ,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13例患者中男性 8例 ,女性 5例 ,均为单眼 ,年龄最小 2 3岁 ,最大 76岁 ,平均 5 8.6岁。视力 0 .1以上 3例 ,0 .1至光感 9例 ,无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现代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我院于2004年8月至2007年8月采用现代改良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前房穿刺+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治疗青光眼患者128例(149眼),术后随访3个月~1年,观察手术前后的眼压、术后切口对合、前房形成.滤过泡形态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术后第1天前房形成138眼(92.6%),浅Ⅰ级前房8眼(5.4%),浅Ⅱ级前房2眼(1.3%),浅Ⅲ级前房1眼(0.7%).术后7~10d出院时眼压平均为13.2mmHg,6个月眼压平均为15.3mmHg,1年眼压平均为17.5mmHg.出院时滤过泡形态分微小囊状型(Ⅰ型)1眼,弥漫扁平型(Ⅱ型)145眼.可调线依据眼压、前房、滤过情况于术后1~2周时酌情拆除,必要时辅以眼球按摩辅助滤过形成,眼压可以下降2~8mmHg.结论 现代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进行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的54例(60眼)患者纳入传统小梁切除术组,将在我院进行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56例(60眼)患者纳入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在术后为其进行6个月至2年的随访观察,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传统小梁切除术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7天后,其患眼中有40眼发生前房形成,占66.67%;有6眼发生Ⅰ度浅前房,占10.00%;有8眼发生Ⅱ度浅前房,占13.33%;有6眼发生Ⅲ度浅前房,占10.00%。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7天后,其患眼中有49眼发生前房形成,占81.67%;有3眼发生Ⅰ度浅前房,占5.00%;有6眼发生Ⅱ度浅前房,占10.00%;有2眼发生Ⅲ度浅前房,占3.33%。传统小梁切除术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内眼压的变化情况为:有50眼的眼压小于20mmHg,占83.34%;有8眼的眼压为20mmHg-30mmHg,占13.33%;有2眼的眼压大于30mmHg,占3.33%。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内眼压的变化情况为:有56眼的眼压<20mmHg,占93.33%;有4眼的眼压为20-30mmHg,占6.67%;有0眼的眼压>30mmHg,占0%。传统小梁切除术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出现滤过泡的情况为:有52眼出现功能性滤过泡,占86.67%;有8眼出现非功能性滤过泡,占13.33%。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出现滤过泡的情况是:有57眼出现功能性滤过泡,占95.00%;有3眼出现非功能性滤过泡,占5.00%。结论:与传统小梁切除术相比,应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较高,导致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几率较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闻树祥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1997,3(3):93-94
青光眼改良小梁切除术15例分析天津市咸水沽医院闻树祥青光眼是临床常见病,手术方法较多,疗效各异。自1968年Cairans报道小梁切除术以来,临床已广泛应用。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各种改良术式。我科自1991年6月开展小梁切除加引流条手术治疗青光眼共15... 相似文献
11.
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25例41眼,随访观察6 ̄12个月,此术式可避免小梁切除的巩膜窗口变窄,加强了球内引流,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操作简单,降压效果良好,滤过泡美观。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高眼压青光眼治疗的观察,总结改良小梁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该院收治的78例(91眼)在连续高眼压情况下急性闭角型的改良式小梁切除术的治疗。利用百分之二的利多卡因棉片和表面麻醉进行麻醉。并使用11号刀做板层巩膜缩短术;实施小梁切除术切除之前,要做前房穿刺实现房水慢放;术中散瞳,在手术之后睫状肌麻痹应用。结果手术过程中和手术结束之后都未出现失败现象,手术效果反映良好。随访时间在3~6个月不等,眼压控制情况良好,未出现视力下降的现象。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在高眼压青光眼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良好,手术安全有效,对视力功能起到了一定的维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玉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5,17(4):423-425
对98例109眼青光眼施行小梁切除术,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达94.5%,与国内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4.
改良小梁切除术12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改良小梁切除术的远期效果。方法 对实施改良小梁切除术的127例154眼进行分析,改良措施包括作前房穿刺口、在直视下沿施氏线后缘剪掉小梁组织并把切口尽量靠前(达角膜缘前0.5mm)、辅以调整缝线(保证前房的形成)。结果 随访9个月至1年半手术成功122例149眼,失败5例5眼。结论 改良小梁切除术在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同时保证了手术的成功率,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为了降低青光眼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总结利用角膜缘的解剖关系,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47例64眼。结果改良小梁切除发生并发症7.81%,而对照组18.75%,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x ̄2=3.98)。笔者介绍了手术的体会和要点,并认为改良小梁切除术对降低青光眼手术并发症,提高疗效均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急性闭角性青光眼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致盲病 ,现将我院 1993年 10月至 1996年 12月开展的 2 1眼小梁切除术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情况2 1例患者均为单眼急性闭角性青光眼 ,其中男 6眼 ,女性 15眼 ,年龄 4 1-5 0岁 2眼 ,5 1- 6 1岁 9眼 ,6 1- 70岁 5眼 ,71- 78岁 5眼 ,平均年龄 5 9.1岁 ,均为住院病人。2 1只患眼均在青光眼症状急性发作后 1— 7天住院检查及降压处理。入时眼压 :5 .33— 6 .6 7kpa(40— 5 0mmHg) 3眼 ,6 .6 7— 8.0 0kpa(5 0— 6 0mmHg) 14眼 ,高于 8.0 0kpa4眼 ,最高为 10 .16kp… 相似文献
17.
改良小梁切除术用于高眼压青光眼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改良小梁切除术在高眼压青光眼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本院2007年1月~2011年3月35例高压青光眼患者(56只眼)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术后情况.结果 35例患者术后眼压控制好,功能滤过泡形成佳,前房形成快;浅前房、前房积血、滤过泡渗漏、低眼压、脉络膜脱离等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操作简便,创伤性小,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是临床上治疗高眼压青光眼的理想方法,建议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改良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24眼青光眼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进行手术治疗。结果:24眼手术顺利,无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等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4—12月,20眼眼压控制在6~21mmHg,其中4眼需局部加用降眼压药物。手术成功率83.33%。结论: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运用改良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