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研究围手术期患者出现麻醉相关感染的诱发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普外科进行静吸复合麻醉手术的患者65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围手术期出现麻醉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结果研究结果显示,655例手术患者中,共有62例出现围手术期感染,导致全麻手术患者麻醉感染的主要因素包括机械通气时间过长、未使用过滤器、喉罩、术中体位改变、有创操作、合并糖尿病等;针对麻醉感染危险因素,临床中可以针对性采取对应的预防措施加以预防。结论静吸复合麻醉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可能会出现麻醉感染现象,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临床中我们需要找出对应的危险因素并采取合适的预防措施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研究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双上肢显微外科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双上肢显微外科手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达分为两组,每组40例,臂丛组在神经刺激仪下行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全麻组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1)、麻醉完成时(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结束时(T4)的生命体征;术后2、4、8、12 h疼痛程度;术后疼痛感知时间,麻醉费用,不良反应以及术者和患者麻醉满意度.结果 血压、心率全麻组内T1时明显低于T4时(P<0.05),组间T4时臂丛组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术后2、4、8h疼痛VAS评分臂丛组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术后疼痛感知时间臂丛组明显长于全麻组(P<0.05),麻醉费用臂丛组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臂丛组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术者和患者的麻醉满意度臂丛组明显高于全麻组(P<0.05).结论 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适合双上肢显微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TIVA)中患者出现知晓的情况,为临床麻醉方式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126例即将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凭组63例患者采用凭静脉麻醉,静吸组63例患者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知晓情况、术后唤醒时间、术中体动发生率及拔管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均无知晓,但全凭组术中体动发生率明显低于静吸组,全凭组术后唤醒时间、拔管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均较静吸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全凭静脉麻醉较之静吸复合麻醉具有操作简单,患者术后恢复快的优点,询问两组患者均表示无术中知晓,但观察患者体动发生率结果判定,全凭静脉对于防止患者术中知晓的效果优于静吸复合麻醉.  相似文献   

4.
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摘除术因其操作精细,定位准确,患者绝对无体动,要求术中及术后麻醉稳定,循环稳定,避免呛咳,且为了防止误吸要在完全清醒后拔除气管插管。传统的静吸复合麻醉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但其起效时间和作用时间较长,往往手术结束后不能及时拔除气管插管。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都是超短效麻醉药物,其药理特性适合静脉输注。本研究观察了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摘除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术后苏醒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手术的有效麻醉方法.方法 对近年本院进行髋关节置换的100例老年患者的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术中麻醉方法.结果 上述老年患者在术中均采取气管插管静吸的复合麻醉方法,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患者苏醒快,有86例在术后30分内苏醒.结果 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安全,循环稳定,适合老年股骨头坏死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舒氧对老年患者硬膜外阻滞用于腹部手术早期低氧血症的防治效果。方法40例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阻滞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I组)20例,静舒氧组(II组)20例。I组呈无吸氧状态,静脉输入林格氏液,II组在静脉穿刺成功后采用静舒氧[(静舒氧∶林格氏液(ml)=1∶1]进行输液给氧。两组患者均连续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Bp)、心率(HR)。分别记录麻醉毕(T0)、麻醉后5min(T1)、麻醉后10min(T2)、麻醉后20min(T3)、麻醉后30min(T4)SPO2、Bp、HR的变化,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I组SPO2明显低于II组(P<0.01),两组生命体征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舒氧预防老年患者腹部手术硬膜外阻滞后的低氧血症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第三代喉罩全麻的诱导插管对应激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文 《医学文选》2002,21(4):430-432
目的 比较观察临床手术中分别采用喉罩 (第三代 ) +静吸复合全麻、气管插管 +静吸复合全麻二种麻醉方法对患者麻醉诱导期用药量、HR、MAP、Sp O2 、ETCO2 、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40例病人随机分为二组 ,每组 2 0例。 组为喉罩 +静吸复合全麻 , 组为气管插管 +静吸复合全麻 ,观察记录麻醉诱导期用药情况 ,插管前后 HR、MAP的变化 ,术前、术中 Sp O2 、ETCO2 的变化 ,术中、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的例数。结果  组麻醉诱导期用药剂量明显少于 组 ( P<0 .0 5 ) ; 组置入喉罩前后 HR、MAP无明显变化 ,而 组插管后 HR、MAP显著高于插管前 ( P<0 .0 1 ) ; 、 组术前、术中呼吸功能无显著差异 ( P>0 .0 5 ) ;发生并发症的例数 , 组显著高于 组 ( P<0 .0 5 ,P<0 .0 1 )。结论 临床手术中使用第三代喉罩 +静吸复合全麻的方法具有安全性好、用药少、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发症少的优点 ,操作简便 ,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先天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麻醉选择与处理经验。方法:收集先天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27例,其中胸入路12例选择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经腹入路15例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 连硬外麻,术中常规监测ECG、Bp、Sp02、Vt、VE、EtC02、尿量,部分患儿监测Abp、CVP及血气。结果:除1例因合并先天性肺发育不良,术后4h死亡,2例肺不张经治疗恢复正常外,其余均恢复良好,麻醉满意。结论:术前须积极治疗并发症,改善患儿全身状况,提高患儿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麻醉方法选择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经腹入路复合连硬外麻;术中加强监测和管理,确保呼吸和循环平稳,避免体温过低。  相似文献   

9.
何莹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18):3142-3145
目的:探讨锁骨后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对肱骨骨折患者麻醉药物用量及苏醒质量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96例肱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所有患者均需择期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手术过程中采取喙突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取锁骨后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阻滞成功后进行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术中瑞芬太尼用量、穿刺次数、穿刺时间、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以及PACU停留时间,麻醉前、麻醉后、手术结束时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穿刺次数、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心脏指数(CI)、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较麻醉前降低,手术结束时CI、MAP、HR较麻醉后升高,但组间麻醉前、麻醉后、手术结束时CI、MAP、HR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中均未见渗液、穿刺部位红肿、血管穿刺损伤、感觉神经损伤等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妇科高血压患者腹腔镜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I~II级高血压患者50例,随机分为静吸复合全麻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I组)和单纯静吸复合全麻(II组)。结果:2组的血压、心率的比较:I组插管即刻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同诱导前无显著性差异切皮后1分钟、气腹后5分钟、术毕拔管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诱导前,II插管即刻、切皮后1分钟、气腹后5分钟、术毕拔管时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诱导前,2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吸复合全麻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妇科高血压患者腹腔镜手术比单纯静吸复合全麻可提供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降低高血压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静吸复合全麻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是妇科高血压患者腹腔镜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曾琼  熊靖 《中国医学创新》2023,(16):159-163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下控制性降压对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5月万载县中医院收治的需要进行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6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在静吸复合全麻下接受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术中接受硝酸甘油、乌拉地尔控制性降压。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相关指标、术野质量评分、术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尿量、晶体液用量、胶体液用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在手术1、2 h和手术结束时,观察组的术野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实施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并在术中应用全身麻醉下控制性降压,能够降低术中出血量,改善术中视野质量,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王青山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12):1398-1399
目的:研究电脑影像导航辅助下行鼻窦手术的最佳麻醉方法及控制性降压应用的可能性。方法:80例(ASAI—Ⅱ)鼻内窥镜下行鼻窦及副鼻窦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n=40)静吸复合全麻,应用控制性降压技术,对照组(n=40)静吸复合全麻无控制性降压,对比两组术野的清晰度及术野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全麻下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控制性降压后皮下组织出血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视野清晰,大大方便手术者操作。结论: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行控制性降压技术在影像导航手术中具有很好的效果,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配伍丙泊酚全凭麻醉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苏醒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开胸手术患者60例,并按照患者手术麻醉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A组30例患者实施芬太尼配伍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B组30例患者实施瑞芬太尼配伍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A组、B组患者术后的苏醒状况、镇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苏醒时间比较,B组患者明显较短(P<0.05);根据视觉模拟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进行比对,组间在术后0.5 h、1 h的得分存在差异(P<0.05),其余观测点组间比对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临床应用瑞芬太尼配伍丙泊酚对手术患者实施全凭静脉麻醉,患者麻醉效果理想,术后苏醒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老年人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患者麻醉前后血压下降情况、心率变化、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情况。结果 32例患者均穿刺成功,麻醉前30 min内血压下降超过基础血压的20%以上患者8例(25.0%);术中80%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2例患者术中血压升高,3例心率减慢至55次·min^-1以下,阿托品0.5 mg静推后恢复至正常。术中患者舒适、安静、肌松良好、镇痛完善,术后24 h患者镇痛良好,无血栓形成。结论老年患者选用腰硬联合麻醉,操作简单,费用低廉,便于术中麻醉的监测管理,并可减少术后心血管和肺部并发症,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全麻对经皮肾镜碎石术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128例经皮肾镜手术患者给予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04~0.08mg/kg、舒芬太尼4~6μg/kg稀释到20ml,2~3min静脉缓慢注射完毕;丙泊酚1~2mg、苯磺顺阿曲库胺0.15mg/kg、2%利多卡因1~2mg/kg(〉65岁酌减)。静吸复合全麻期间严密监测、观察生命体征、麻醉深度、肌松,采取保温措施。结果:128例中2例出现灌洗吸收综合征,9例腹膜后冲洗外渗,2例因肾大出血行肾摘除术,其他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麻醉期间降低灌洗液压力、减少灌洗液量,可以减少并发症,保证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6.
周仕彬 《西部医学》2008,20(2):341-342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麻醉方法及其麻醉处理的特殊性。方法236例脊柱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全部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麻醉诱导按镇静、镇痛、肌松原则给药,麻醉维持采用静吸复合方式。术中行常规生命体征监测和有创动脉血压及CVP监测,术前输注晶体液,术中泵入硝酸甘油控制血压,必要时输注血液制品。结果2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生命体征较平稳,无严重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脊柱骨折内固定手术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是安全的。术中辅以控制性降压可减少异体血输注,值得大家推广。  相似文献   

17.
殷巍 《中外医疗》2013,(27):53-53,55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人股骨、髋关节手术围术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总结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人炎性反应的影响大小,以便科室今后科学的指导老年患者骨科手术的麻醉。方法选取自2012年1—12月该院接收的老年择期行股骨、髋关节骨科手术的患者153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68例患者,行静吸复合全麻;治疗组(B组),85例患者,连续硬膜外麻醉。结果①A组与B组在术后24 h(T2)老年人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升高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72 h后(T3),B组对老年人围术期股骨、髋关节手术在术后24 h的hs-CRP和WBC变化基本回复术前水平,而A虽然也有降低,但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人的股骨及髋关节手术中,选用硬膜外麻醉对于术后老年人的应激炎症反应的控制要优于静吸复合麻醉。  相似文献   

18.
周少宇 《当代医学》2013,(19):76-77
目的探讨全程吸入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8月-2012年8月在普外科住院治疗的170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全程吸入麻醉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比较两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得分和围手术期变量差异。结果全程吸入麻醉组患者应答后1h、应答后6h和应答后12h均明显低于静吸复合麻醉组患者相应时点的评分(P<0.05),但是,在应答后24h,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恢复至麻醉前水平(P>0.05),全程吸入麻醉组患者在恶心呕吐和低血压发生率、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少于静吸复合麻醉组患者的(P<0.05)。结论全程吸入麻醉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易出现可逆性的认知功能障碍,但是,有安全高效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应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静吸复合麻醉和靶控静脉麻醉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平均每组32例。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方式对甲组患者实施手术麻醉;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静脉麻醉方式对乙组患者实施手术麻醉;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静脉麻醉方式对丙组患者实施手术麻醉。结果丙组研究对象手术麻醉效果明显优于甲乙两组(P0.05);乙组研究对象手术麻醉效果明显优于甲组(P0.05)。丙组研究对象术后拔管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甲乙两组(P0.05);乙组研究对象术后拔管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甲组(P0.05)。结论应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靶控静脉麻醉的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0.
李应龙  徐鹏  张宏 《吉林医学》2011,(5):935-936
目的:探讨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对66例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手术,对手术前后麻醉处理作回顾性分析。结果:66例患者均在全麻下手术,且较平稳的度过围手术期。结论:尽管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的手术麻醉危险性比较大,操作困难。但只要熟悉患者的解剖及病理生理,麻醉前准备充分;麻醉操作时按原则处理;术中术后处理得当;就能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降低麻醉风险,提高麻醉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