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如何运用“砭石拔筋手法”治疗颈椎综合征.方法:利用新砭石工具配合拨筋手法治疗颈椎综合征.结果:可瞬间缓解颈椎部位产生的疼痛、颈紧、颈部转动功能障碍等不适症状.结论:“砭石拔筋手法”是俞胕一拨见病之应用理论的发挥,对于治疗颈椎综合征引起的疼痛等不适症状,在临床运用上效果显著,证明颈椎综合征病变、运用独特的砭石工具配合古代的“砭石拨筋手法”理论,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69例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单开门椎板成形术.观察手术前后的颈部轴性症状、神经功能变化(JOA评分)和颈椎动态侧位片.结果术后JOA评分平均改善率68.5%,优良率78.3%.术后出现明显或严重颈部轴性症状的病例较术前增加(P<0.01);术后有明显颈部轴性症状者颈椎弧度(9.2±7.5)较无明显颈部轴性症状者颈椎弧度(15.2±8.7)小(P<0.01);颈部轴性症状分级与JOA评分改善率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后中下颈椎伸屈运动范围及中立位颈椎弧度减少(P<0.05).结论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后虽然保持了颈椎矢状面的动态稳定性,但损害了该平面的静态力学平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寻采用甘肃省中医院白银分院自创颈椎操对颈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以及预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予甲钴胺联合牵引及自创颈椎操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30例予甲钴胺联合牵引进行治疗,实验组给与甲钴胺10天牵引治疗治疗并维持3个月功能锻炼,对照组给与10天甲钴胺治疗并继续维持颈椎牵引3个月,后观察并记录两组干预前后颈部的血液循环以及颈部肌肉的痉挛程度,实验组经药物服用及干预1个月后进行JOA评分,对照给与说明其一个月后复查。结果甲钴胺联合颈椎牵引并颈椎操训练干预1个月后与干预前相比,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颈部的血液循环改变以及颈部肌肉的痉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颈椎牵引及自创型颈椎操在颈型颈椎病治疗与预防中有肯定作用,并且优于普通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锚定法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应用锚定法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8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28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9例,均行锚定法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采用JOA评分、Frankel分级行疗效评价。结果:66例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采用JOA平分术后改善率75.2%,神经功能改善Frankel分级提高1~3级。影像学检查65例,颈椎生理曲度基本正常,未见再关门现象。3例颈部轻度僵硬和活动受限。结论:锚定法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维持椎板位置牢靠,避免"再关门",减少术后颈部僵硬、疼痛,颈部轴性症状轻微,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从中医角度阐释颈椎与全身气血、经络、脏腑密切相关,指出由于感受风寒湿邪或劳损、外伤等,可引起颈部经络失常和"骨错缝、筋出槽",通过手法将骨合缝、筋归槽,即可使临床症状得到治疗.  相似文献   

6.
3.6 外伤性颈部综合征外伤性颈部综合征系指外伤后产生的各种临床症状的总称。本病临床症状复杂,针对各种症状进行选择性神经阻滞具有治疗和诊断的意义。 3.6.1 外伤性颈部综合征:由于急剧的加速度作用于颈椎所致。最常见的原因是交通事故,其次为劳动工伤和体育运动损伤所致。体育运动损伤所致者,往往病情经过复杂。交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整脊调曲联合牵引及功能锻炼治疗青少年颈椎病的效果及对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02例青少年颈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用牵引方法治疗;观察组用整脊调曲联合牵引及功能锻炼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临床症状评分、生理曲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RI、PPI、VAS评分及MPQ总评分与治疗前比较较低,颈肩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颈部压痛、上肢麻木疼痛、上肢肌力下降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升高,观察组各项评分升高或降低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曲度与治疗前比较较高,观察组升高的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脊调曲联合牵引及功能锻炼治疗青少年颈椎病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体征,最大程度的恢复颈椎病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提高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颈椎活动度及颈椎等长肌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增加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观察两组疼痛程度、颈椎功能、颈椎活动度、颈椎等长肌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程度(VAS)评...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学认为,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调节力学平衡,增强颈椎稳定性,能够松解软组织及神经根黏连.手法具有镇痛作用可分为理筋手法和正骨手法.中医手法治疗有“理筋顺筋、调气和血”之功效,气机运行流通,气血调和,颈椎功能自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椎病患者实施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联合颈部硬膜外阻滞术的效果。方法 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西安市高陵区医院100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颈部硬膜外阻滞术,观察组先实施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再实施颈部硬膜外阻滞术。比较2组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颈性眩晕评分、颈椎残障评分、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0%与对照组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颈性眩晕评分更高,其颈椎残障、疼痛评分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部硬膜外阻滞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可有效缓解颈椎病患者症状,疗效显著,并发症风险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椎硬膜外置管治疗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进行颈椎硬膜外置管治疗的颈椎病患者220例,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困难、切口疼痛、睡眠质量下降、头颈部不适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硬膜外置管是颈椎病患者有效及安全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而细致周到的全程护理干预措施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对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14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颈部活动情况及疼痛情况。结果:应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配合手法治疗能使临床症状减轻或消除,总有效率97%。结论:应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改善颈部的血液循环、解除痉挛、疏筋通络、调气活血,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系统护理干预对颈椎前路内固定术后咽部不适的效果研究。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术前采取系统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不如采取系统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对颈椎前路术后患者采取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患者的咽部不适症状,缩短护理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术后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将40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2组,20例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为一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采用术后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比两组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术后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椎等离子髓核成型术治疗颈性眩晕患者36例,年龄35~62岁,平均45.6岁。使用低温等离子消融刀对病变颈椎间盘进行髓核成型术,术后观察颈性眩晕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术后眩晕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术中术后无颈部血管、气管、食管、神经根和脊髓损伤,无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性眩晕安全、有效,只要严格掌握适应征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摄片多有颈椎退行性改变,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中医称之为“颈部骨痹”或“颈部筋痹”。笔者近年来,用中药内服、外治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60例,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中医科病房所见颈椎病,以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为多见,交感神经型极少,脊椎型更为少见。综合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诊断指标为:①临床表现症状与X线片所见均符合颈椎病者。单侧或双侧颈、肩臂酸痛,或颈项强,手指麻而无  相似文献   

17.
朱静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4):1100-1100,1134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病人的护理要点。方法:对4例颈椎骨折并截瘫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术前护理、加强术后病情的观察、对症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及康复护理。结果:术后病人无并发症发生,临床症状缓解,功能得到较好恢复。结论:做好手术前的护理、加强术后的护理、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及康复护理对巩固手术疗效和促进患者康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颈椎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我院自1989年~ 1998年间共收治颈椎病 35 6例 ,分别以中药托敷剂加颈椎牵引治疗及单纯用颈椎牵引治疗。现将两种疗法对比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病人 35 6例 ,平均年龄 5 8岁 ,病程 1年~ 5年 ,均有颈肩疼痛、手臂麻木、头痛、颈部不适等 ,久坐或看电视过久症状加重。检查 :颈部僵硬、活动受限 ,3、4、5颈椎棘突及棘旁压痛 ,神经根牵拉试验及压颅试验 +。X片示 :颈椎生理弯曲消失 ,颈椎 4椎~ 7椎椎体前缘骨质增生。将所选病例随机分组观察 ,对照组 (颈椎牵引组 ) 16 4例 ,观察组 (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部理筋微调法结合远端取穴(后溪、中渚、间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科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100例,采取颈部理筋微调法联合远端取穴(后溪、中渚、间谷)治疗,以2周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的积分的比较。结果:患者治疗前在颈肩臂部疼痛,上肢放射性疼痛,上肢麻木,颈部固定点压痛等方面的积分与治疗后的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患者眩晕的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部理筋微调法结合远端取穴(后溪、中渚、间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明显的改善临床症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改良方案(包括围手术期的超前镇痛、多模式镇痛加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的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加术后早期颈部主动屈伸功能锻炼)对降低轴性症状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改良方案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时间515个月,平均11个月。本组病例术后轴性症状:无:34例(85%);轻度(症状轻微,对生活质量没有影响):4例(10%);中度(症状明显,间断服用一些镇痛药):2例(5%);重度(症状严重,长期服用镇痛药,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无。结论:该改良方案对减轻术后轴性症状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