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mycocardiarischemia,SMI)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因此,及时诊断老年性SMI具订重要临床意义。我们观察了12O例老年人SMI动态心电图(IjC(j)变化.报告如下。l资料和方法11~般资料ig97年1月~1998年10月共检查12o例,向缺血性ST-T改变者38例,其中SMI患者25例(占658/),男周例,女4例。年龄6O~86岁,平均68.4岁,临床诊断:可疑冠心病Ic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例,心肌病2例(扩张型l例,肥厚型1例),心肌炎1例,心肌梗死3例,体检正常了例。12方法常规配带24h全息记录仪,并做好活动及症…  相似文献   

2.
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磊磊 《中原医刊》2006,33(21):32-32
目的通过分析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 I)的动态心电图表现,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检测SM 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仪对120例冠心病患者行12导全程监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冠心病患者SM I发作阵数是症状性心肌缺血的3倍多;SM I发作时其平均心率较症状性心肌缺血为低,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 I集中发生于6∶00~12∶00之间。结论动态心电图不失为检测SM I的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319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共检出无症状ST段下降1391阵次,从防治方面考虑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应和有症状心肌发作同样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4.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SMI) ,是冠心病的一种常见的临床分型。由于临床无症状 ,不易被病人察觉 ,且难以由一般临床检查和常规的心电图所发现 ,有很大的潜在危险性。动态心电图 (Holter)检查能够发现缺血型ST -T变化的形态、程度、持续时间、频率分布及与日常活动的关系 ,提高了心肌缺血的检出率 ,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 1999- 2 0 0 0年做Holter检查的均无临床症状的可疑冠心病者 72 0人做为观察对象 ,男 48人 ,女 2 4人 ,年龄 38- 72岁 ,其中心绞痛 34例 ,陈旧心梗…  相似文献   

5.
李巍 《海军医学杂志》2006,27(2):125-126
目的:探讨老年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表现。方法:对确诊冠心病或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老年人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54例发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进行心率、诱发因素、ST段压低情况以及昼夜节律分析。结果: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ST段压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有昼夜节律,活动时较静息状态发作频繁,发作时心率可在基础心率内,并且部分发作低于基础心率,动态心电图有利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及时检出。  相似文献   

6.
1988年4月至1996年5月,我们对本院住院和门诊病人58例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AEG)进行检测,以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发生率、发病规律及其与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关系,并由此评价AEG检测SMI的临床价值。1材料和方法58...  相似文献   

7.
随着对无症状心肌缺血(silentmyocardiolischemia,SMI)可能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的先兆报道增多[1],SMI的研究已日益受到重视。但老年人SMI的特点及意义尚未见到报道,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1 病例选择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19例冠心病患者均为我院在1994年4月~1998年5月?..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老年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表现。方法:对确诊冠心病或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老年人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54例发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进行心率、诱发因素、ST段压低情况以及昼夜节律分析。结果: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ST段压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有昼夜节律,活动时较静息状态发作频繁,发作时心率可在基础心率内,并且部分发作低于基础心率,动态心电图有利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及时检出。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报道200例24h动态心电图(DEG)检测结果。48例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其中双倍二阶梯运动试验阳性35例占72.8%,认为DEG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特别是SMI有重要意义,同时对SMI的昼夜规律与心率、心律的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  沈虹  林建关 《浙江医学》2001,23(3):172-173
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的治疗 ,在控制心绞痛的同时 ,应消除无症状心肌缺血 (SMI)以改善预后。为了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SMI的发生规律及其机制 ,笔者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有心肌缺血 (MIS)改变的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 ,并与100例老年前期冠心病患者进行对比分析 ,报道如下。1.对象老年组来自两院1994年1月~1999年12月住院和门诊冠心病患者 ,其中男性69例 ,女性31例 ,年龄60~84岁 ,平均(65.74±9.33)岁。慢性稳定型心绞痛86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14例。同期100例老年前期(4…  相似文献   

13.
蔡军 《实用医技杂志》2011,18(7):760-761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动态心电图是检测SMI重要方法之一。本研究对220例冠心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以评价12导联动态心电图(AECG)诊断SMI及指导临床治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孙更新  赵文娟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11):1596-1597,160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监测在无症状心肌缺血(SMI)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6例,行8-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并记录患者心绞痛及ST段压低阵数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共检出心肌缺血97例(83.6%),缺血性ST段下移共发生1 390阵次,其中有症状心肌缺血共检出200次(14.4%),ST下移(0.17±0.04)mV;SMI共检出190次(85.6%),ST段平均下移(0.16±0.07)mV;〉61岁患者SMI发生比例显著高于低于61岁患者(P〈0.05),SMI发生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增高。SMI共检出ST段下移1 190阵次,白天显著高于夜间(P〈0.05),昼夜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MI患者18:00~6:00时心肌缺血时间、IV值均显著高于6:00~18:00,两时间段SMI患者ST段压低程度、持续时间及IV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监测可明确SMI发病时间段,SMI检出率高,是诊断SMI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姚有玲 《中外医疗》2009,28(32):21-21
无症状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又称无痛性心肌缺血,系指具有心肌缺血的临床症状,但缺乏胸痛及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要症状[1]。由于无临床症状,估计发病情况比较困难,往往不能引起患者和医生的警觉,有很大的潜在危险性。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尤其是无症状心肌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心内科2006年9月至2008年8月对中老年冠心病82例24hHolter(动态心电图)缺血型ST段压低和心律失常情况进行分析,探讨SMI患者动态心电图特点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无症状心肌缺血(隐性心肌缺血SMI)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因其发生率高,发作隐匿且与心脏骤停密切相关而受到临床重视。因此,及时诊断SMI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是Holter诊断SMI已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分析观察了204例无症状ST段下移的病人动态心电图的表现,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 1995~1999年5月在本科Holtar室检测的病人共1121例,Holter示ST异常者298人,有症状者  相似文献   

17.
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动态心电图对68例冠心病病人进行动态监测。结果显示,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为86.27%,特别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高达94.64%,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时平均心率为91.38±17.90BPM,与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时的平均心率108.75±16.62BPM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此外,监测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频率多分布于6:00~10:00时,占其总数的45.91%。  相似文献   

18.
动态心电图由美国物理学家Holter于1957年发明,自60年代至今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且在不断发展.动态心电图长时间连续纪录24 h以上的体表心电图,并能对患者在日常活动时,身体和精神状况不断变化条件下进行动态检测,它在24 h内可观察多达10万个以上的心动周期,所得的心电信息量大,有更多机会捕捉瞬间的心电变化,能明确地显示心率﹑心律失常﹑心肌供血等与时间﹑活动﹑睡眠的关系及多项指标,为临床医生检测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症﹑肺心病﹑心律失常以及对心脏起搏器功能的检测等研究提供可靠地依据.无症状的心肌缺血日常生活中易忽视,而因其发生率高﹑发作隐匿,以及与心脏骤停密切相关又受到临床高度重视,随着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深入认识,对冠心病的治疗目的已不仅在于控制心绞痛,还要积极预防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识别与及早治疗是减少心脏事件的重要手段.笔者对2004~2008年间治疗检测到的156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分析,以期得到较多客观的结果,对临床提供比较确切的诊断﹑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9.
蔡林  尤明丽 《西部医学》2004,16(2):154-154
动态心电图监测中,无痛性心肌缺血频繁发作的病人,是发生冠心病的高危人群。作者对冠心病患者进行2 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以探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有症状与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表现,昼夜规律以及对病情与预后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7  相似文献   

20.
赵晓清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3):172-17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的临床评价。方法:随机选择120例无胸闷胸痛患者行常规心电图(ECG)、运动平板试验、动态心电图(Hoher)检查,采用12导联DMI动态心电分析仪,对每例受试者进行24小时连续心电记录,并通过电子计算机专用程序分析处理..结果:动态心电图提高了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尤其是提高了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结论:动态心电图是临床上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临床评估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