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护士针刺伤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40名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被调查的护士中,被针刺伤者达60%,且大多护士未接受过预防职业性损害的培训.结论 预防针刺伤,做好职业性防护应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罗娟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Z):52-52
针刺伤是一种意外伤害,可导致受伤者局部出血。同时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会由此接种到受伤者体内。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护士特定的工作性质,使护理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的危险。而由此引发的职业伤害没有引起护理人员的足够重视。因此,加强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认识与防护尤为迫切。[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护士在护理操作中发生针刺伤的情况,探讨预防减少针刺伤的有效措施。方法采取自行设计问卷对10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针刺伤多发生在护理人员临床操作中,是最常见的职业意外损伤。护士防护措施不到位,防护意识薄弱是其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对护士职业危害因素的教育,规范护士的操作行为,建立规范操作流程,是避免针刺伤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于海霞  黄玉琴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0):2581-2582,2592
目的:分析针刺伤发生原因以便更好地开展医院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方法:问卷调查100名临床护士在工作年限内发生针刺伤情况。结果:71%的护士被针刺伤过。结论:护士应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加强职业暴露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分析针刺伤发生原因主要为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医护管理体系不健全及危险的行为习惯等。提出,医护人员应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改善工作环境及做好针刺伤后的应急处理,从而预防针刺伤的发生,维护自身的健康。  相似文献   

6.
针刺伤是一种意外伤害,可导致受伤者局部出血。同时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会由此接种到受伤者体内。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护士特定的工作性质,使护理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的危险。而由此引发的职业伤害没有引起护理人员的足够重视。因此,加强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认识与防护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7.
临床护士针刺伤的自我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彩霞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4):3695-3695
临床第一线的护士防护意识淡薄,每天要完成大量的注射、采血、输液等病人的治疗工作,由于接触注射器、输液器及输血器等医疗锐器物机会多,发生针刺伤的机率也高,因此临床护士对针刺伤要自我防护,减少职业性伤害。  相似文献   

8.
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安全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临床护士工作繁忙、工作量大,心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与之密切接触的莫过于注射器、针头等锐利器械,因而极易导致针刺伤的发生.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伤害.护士在工作中一旦发生针刺伤,将面临着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如艾滋病、乙肝、丙肝等.因而,医务人员应该意识到针刺伤的危害性,并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与感染管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发生针刺伤的现状、危险因素以及的处理进行分析.使护理人员能充分认识职业感染的危害性,从而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尽量减少或避免因防护不当造成的职业感染.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医疗锐器伤的发生情况,并探讨相应的防护措施,得出结论:针刺伤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伤害,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与护理人员工作繁忙,个人防护意识淡薄等有关。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充分重视对针刺伤的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
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群体[1].临床诊疗、护理所用过的一切医疗物品几乎都携带着病源微生物 [2].有文献报道,至少有20种病原体可以通过针刺伤传播.而我国是乙肝高发国家,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丙肝近年来的感染率也呈上升趋势,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可见,有效地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加强医护人员对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主动防护是保持健康的医务人力资源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做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提高急诊科护士健康水平和护理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对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4月~2012年4月急诊科50名护士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内容为物理、生物、社会心理、化学等因素对急诊科护士造成的职业危害.结果:50名调查者中,大部分护士认为物理及社会心理因素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较严重的危害,生物、化学因素有一定的危害,但相对较轻.且大多数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差,对临床职业危害的发生率有很大影响.结论:造成急诊医护人员职业危害的因素有:物理、生物、社会心理、化学和自我防护因素,其中物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最为严重,医院及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急诊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提高急诊护士的生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减轻手术室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节奏对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从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心理等方面分析目前现有条件下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产生的原因和防护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合理的防护对策与措施,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提高职业危害的认识和增强职业防护意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被针刺伤情况,为有针对性地采取职业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行设计护士被针刺伤调查问卷,对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临床护士在工作中被针刺伤的情况。结果128名临床护士被针刺伤者占78.1%。结论临床护士职业防护较差,加强职业防护意识、规范技术操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归纳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防护对策,即临床护士对针刺伤防护知识及安全操作行为认知程度低下,临床护士对于针刺伤防护意识淡薄,操作不规范而使针刺伤发生率高,应加强职业防护知识教育,规范护理操作,建立并健全针刺伤的报告制度及正确处理伤口和及时注射生物制品.阐述了临床护士针刺伤的职业防护对策的进展,以期为临床护士提供针刺伤的职业防护对策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针刺伤情况,探讨相应防护策略。方法采用问卷法对我院部分病区300名临床护士进行为期一年的针刺伤调查分析。结果 82%的护士在过去的1年发生过针刺伤,与针刺伤有关的操作有套针帽、分离针头、处理针头等。护士在发生针刺伤后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消毒伤口和挤压伤口。结论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污染锐器处理不安全。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培训,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等方面减低医护人员针刺伤,保障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站采血护士针刺伤的防范措施,保证护士在采血过程中的安全,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方法对19名采血护士采取了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新的和低年资采血护士针刺伤比例高,采血护士对针刺伤的危险性认识不足,缺乏自我防护意识,更主要的是未规范处理采血针头,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结论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职业防护意识,落实防护措施,建立、健全防护针刺伤的管理制度,确保采血护士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18.
针刺伤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职业损伤。自1981年首次报道针刺伤对医务人员危害以来,国内外大量学者调查研究显示:护士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针刺伤可发生在操作前、中、后,如穿刺中与拔管时;传递锐器;双手回套针帽和处理用物等。为了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相关人士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与规范操作流程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有学者通过对临床的观察与思考制定出一些临床小技巧;各产品制造商也意识到针刺伤的危害从而生产出安全型新品代替普通型,大大降低了针刺伤的危险性。我国现已经制定出一系列针刺伤发生的急救措施,通过此程序能降低针刺伤对临床工作者的危害,同时也提醒相关部门分析原因,制定防范措施,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针刺伤已经成为护理人员面临的主要职业危害之一.它不仅会造成多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还给护士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针刺伤的防护应引起广泛关注.本文论述了基层医院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以及防护措施,以期对护理人员针刺伤的防护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刺伤是目前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护士是医务人员中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护士职称的差异性对针刺伤也存在极大的影响,护士最易发生针刺伤的操作环节为回避针帽及思想不集中.因此,针对原因需提出防护措施.需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知识培训,增强护理的个人防护意识,才是减少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