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并探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75例行PCI手术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出院1年后复查冠脉造影,观察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将患者按照PCI术后是否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38例和未狭窄组137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75例患者中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38例,发生率为2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体重指数≥28 kg/m~2,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常参加体力劳动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临床中应重视患者体重指数,伴随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日常生活习惯如吸烟及是否经常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等对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影响,通过教育患者严格控制体重,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等,减少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改善患者术后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6例住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于术前,术后24h、48h,术后14d测定血清CRP水平,根据术后CRP水平分为A组(CRP水平<3.0mg/L)21例和B组(CRP水平≥3.0mg/L)45例,分析术后6个月内的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B组术后6个月内的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PCI术后CRP水平的增高与随访期内心血管再发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相关,提示PCI术后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增强是心血管再发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阿司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低分子肝素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顿服,至少应用6个月以上,治疗2周后均行PCI术,观察术后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及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再狭窄率及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防止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减少术后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89例接受PCI治疗并于PCI术后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经冠脉造影证实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18例(再狭窄组),未出现再狭窄的患者71例(无再狭窄组),测定入选患者PCI术前和术后血浆PAPP-A,hs-CRP水平并分析其支架内再狭窄情况.结果:再狭窄组患者术后血浆PAPP-A,hs-CRP水平较无再狭窄组高(P<0.01),且术后PAPP-A,hs-CRP水平与PCI术后冠状动脉后期内径丢失指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PCI术后血浆PAPP-A,hs-CRP水平可以预测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后扩张在老年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PCI血管造影成功的老年钙化病变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后扩张组62例和常规置入对照组62例,观察两组患者PCI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期间及术后1 a支架内血栓、再狭窄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后扩张组和常规植入组患者PCI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6.5%、4.8%,P>0.05);1 a时的随访结果显示,后扩张组的主要不良心血管(MACE)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4.8%、12.9%,P<0.05);支架内血栓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较常规置入组均明显减少(1.6%、4.8%;4.4%、14.3%,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在老年钙化病变患者PCI术中应用后扩张治疗安全、有效,能够降低支架内血栓、再狭窄和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谢进  李欣  许臣洪  胡沛 《四川医学》2012,33(6):989-991
目的探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冠心病(CHD)患者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1月期间于本院住院接受择期PCI术的CHD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试验组加用阿托伐他汀80 mg/d,两组均于治疗2周后行PCI术,术后继续服用12个月。两组均随防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支架内再狭窄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期间,试验组支架内再狭窄率及急性心肌梗死、血管重建术、心脏性死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CI围术期应用强化剂量(8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降低CHD患者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率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且使用过程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6例住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于术前,术后24h、48h,术后14d测定血清CRP水平,根据术后CRP水平分为A组fCRP水平〈3.0mg/L)21例和B组(CRP水平≥3.0mg/L)45例,分析术后6个月内的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B组术后6个月内的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PCI术后CRP水平的增高与随访期内心血管再发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相关,提示PCI术后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增强是心血管再发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0):1344-1347
目的:研究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患者血清中谷氨酰转移酶(GGT)及C反应蛋白(CRP)与血管新生、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汉中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急诊PCI治疗的2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访PCI术后6个月内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情况并分为非狭窄组和再狭窄组。PCI术前以及PCI术后第3天、第7天时,采集血清并测定GGT、CRP、血管新生分子、炎性因子的含量。结果:PCI术前及PCI术后第3天、第7天时,再狭窄患者血清中GGT和CRP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非再狭窄组;PCI术后第7天时,再狭窄患者血清中VEGF、Ang-1、Ang-2的含量显著低于非再狭窄组,IL-6、IL-8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非再狭窄组;GGT、CRP高含量组患者血清中VEGF、Ang-1、Ang-2的含量显著低于GGT、CRP低含量组,IL-6、IL-8的含量均显著高于GGT、CRP低含量组。结论:术前血清中GGT和CRP含量升高能够加重炎症反应、抑制血管新生,对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药物涂层球囊现状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康  葛均波 《疑难病杂志》2008,7(3):129-130
支架内再狭窄是影响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5%~35%不等,植入裸金属支架发生率较高,而植入药物支架也有一定发生率。目前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手段主要有3种:(1)单纯球囊扩张,由于有较高的再狭窄率(39%~67%)而限制了其使用;(2)血管内近距离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阿司匹林、硝酸酯类、B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低分子肝素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顿服,至少应用6个月以上,治疗2周后均行PCI术。观察术后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及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再狭窄率及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防止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减少术后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miRNA)-647、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209例ACS患者,根据PCI术后1年是否发生支架内再狭窄为再狭窄组(n=45)和无再狭窄组(n=164),q PCR和ELISA检测血清miR-647,PTEN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ACS患者血清miR-647与PTEN水平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S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miR-647,PTEN水平对ACS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miR-647水平升高,PTEN水平降低(P<0.05)。ACS患者血清miR-647与PTEN水平呈负相关(r=-0.701,P<0.001)。支架内径、Gensini积分、PTEN为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独立保护因素,miR-647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miR-647,PTEN水平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91,2.53ng/m ...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狭窄高危患者应用两种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疗效.方法:在17个月期间对49例再狭窄高危患者行雷帕霉素(Cypher)和/或紫杉醇(Taxus)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24例患者接受Cypher支架置入术;25例患者接受Taxus支架置入术.结果:24例患者26支血管的27处病变共置入27个Cypher支架;25例患者36支血管的42处病变共置入42个Taxus支架.对49例患者平均随访7.3个月(1个月~17个月),没有1例发生术后再狭窄或进行靶血管重建或靶病变重建,但有2例在PCI后5 d(Cypher支架)和45 d(Taxus支架)分别发生了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结论: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即刻成功率高,在再狭窄高危患者的术后近期再狭窄发生率很低,但是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是一个需要引起特别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行PCI手术的冠心病合并T2DM老年患者60例临床资料,将PCI术后支架内未狭窄的36例患者临床资料归为未狭窄组,将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24例患者临床资料归为再狭窄组,分析老年冠心病合并T2DM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再狭窄组中吸烟、支架直径≤3.0 mm的例数占比高于未狭窄组,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未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支架直径≤3.0 mm、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水平高是老年冠心病合并T2DM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T2DM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与吸烟、支架直径、空腹血糖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有关,故临床上针对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水平较高、有吸烟史、PCI术中应用支架直径≤3.0 mm的患者时,应提高重视度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高振香  李晔 《当代医学》2010,16(17):266-267
目的观察急性心梗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PCI)术前及术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和巴米尔对凝血功能和术后1年再狭窄发生的影响。方法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PCI)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143例,术前均服用氯比格雷300mg与巴米尔300mg,术后连续服用氯吡格雷75mg/d和巴米尔100mg/d共12个月。观察患者服药期间出血(轻微出血、严重出血)及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 1例患者因自行停用药物发生再梗猝死,2例出现消化道出血,1例出现牙龈出血,142例患者经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急性心梗PCI术前及术后服用氯吡格雷及巴米尔可有效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冠心病患者经PCI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方法选取已经接受经PCI治疗的6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经PCI治疗后支架内有无再狭窄进行分组,研究组与对照组。结合两组患者的相关检查结果以及危险因素调查,并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年龄、血脂水平变化比较,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性别、基础疾病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长期吸烟史等)比较,男性患者更容易出现经PCI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P0.05。结论结合导致冠心病患者经PCI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原因分析,建议该类疾病患者特别是男性患者,应坚持进行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控制治疗,同时应积极戒烟戒酒,从而有效降低经PCI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S1P和STIM1含量对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及其与血管新生、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PCI治疗的130例患者并根据PCI术后6~24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判断是否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和非再狭窄组。检测PCI术后24小时的血清S1P、STIM1、血管新生分子、炎症反应分子的含量。结果:再狭窄组患者血清中S1P、NO、VEGF、Angptl2、Angptl4的含量均显著低于非再狭窄组,STIM1、IFN-γ、IL-18、VCAM-1、P-选择素、L-选择素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非再狭窄组;STIM1降低的再狭窄患者血清中NO、VEGF、Angptl2、Angptl4的含量均显著高于STIM1正常的再狭窄患者;S1P降低的再狭窄患者血清中IFN-γ、IL-18、VCAM-1、P-选择素、L-选择素的含量均显著高于S1P正常的再狭窄患者。结论:PCI术后血清S1P含量降低、STIM1含量升高对支架内再狭窄具有预测价值并且与血管新生障碍、炎症反应激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PCI)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响因素,探索其规律.方法 统计我院近4 年行PCI术后再次复查冠脉造影患者167例,分析心肌梗死组和非心肌梗死组、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AMI)患者支架术后ISR的发生率(41.6%)明显高于非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2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合并糖尿病比例(29.6%)高于无支架内再狭窄患者(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有可疑心绞痛症状患者复查冠脉造影支架内再狭窄率(42.5%)高于无症状定期随访患者(1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AMI、糖尿病可能由于其本身的病变特征,易致PCI后ISR.②根据临床症状可以初步诊断ISR.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2015年11月成功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的197例患者,根据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分为正常组98例,升高组99例。药物涂层支架置入后患者因再发胸痛或术后6个月~1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以原靶病变血管的管腔直径狭窄≥50%作为支架内再狭窄的判定标准,分析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197例患者中,20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占10.15%,其中正常组中有5例发生再狭窄,升高组中有15例发生再狭窄,升高组中支架内再狭窄比率明显高于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增加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风险,对高同型半胱氨酸组血症的治疗或可降低支架再狭窄的几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冠脉内支架植入(PCI)术后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接受PCI术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再住院次数,术后1年时服药依从性,血压、血脂水平,心绞痛控制情况及支架内再狭窄率等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随访期间再住院次数较少,术后1年时服药依从性较好,血压、血脂达标率明显增高,心绞痛发作次数较少,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合并高血压病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有利于增强患者的健康意识,提高服药依从性,更有效控制危险因素,减少心绞痛发作,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率,提高生存质量,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远期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关系,以达到早期干预的目的。方法:选择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行PCI治疗并在一年内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冠心病患者210例。根据冠状造影有无再狭窄发生分为两组,无再狭窄组和再狭窄组。再根据再狭窄组中植入支架的血管数,分为单支组、双支组和三支组共三组。结果:210例患者共植入472枚支架,其中无再狭窄组共植入364枚,再狭窄组共植入108枚。再狭窄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58.6±16.9)mg/L较无再狭窄组(40.3±12.5)mg/L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9)。三组尿微量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可能可以作为预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一个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