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增艳 《工企医刊》2006,19(1):79-80
产后抑郁症不仅对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也是影响婴儿发育的一个危险因素,但在临床上常不被产科医护人员重视,得不到相应的预防和护理,以致加重病情,为帮助产妇安全度过产褥期,减轻其对婴儿的不利影响,为产褥期妇女的精神卫生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作者做了本次调查分析。 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深圳市宝安城区产后抑郁症现况,分析影响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产后抑郁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及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深圳市宝安城区15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生产的960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统计产后抑郁症的患病率。根据产妇问卷调查结果将其分为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两组产妇各项临床资料,对导致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回收951份调查问卷,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6.1%。经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喂养方式、孕期抑郁情绪、孕期焦虑情绪、孕产期负性生活事件、未实施陪伴分娩及新生儿疾病是导致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结论产后抑郁症的现况不容乐观,其发病与诸多因素有关,临床上应根据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对产妇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产后抑郁症高发患者的心理干预治疗,来分析产后抑郁症产生的各种原因。方法选取2004年6月-2012年3月于我院进行分娩的300例产后抑郁症高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心理干预组)150例和B组(普通组)150例,后将两组患者轻度、中度、重度抑郁症及没有患抑郁症的发生率情况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A组患者轻度、中度、重度抑郁症及没有患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心理干预的实施能够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产后抑郁症主要和患者的心理因素有着极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医护人员自我防护调查分析   总被引:125,自引:22,他引:103  
目的 增强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了解自我防护状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抽查医护人员关于卫生保健、防护知识等内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36名医护人员中做过上岗前体检40.3%,做过定期体检25%;每个工作日洗手次数<30次89%,>30次11%;皮肤被利器刺伤过86.9%;掌握常用消毒剂作用40.2%,正确掌握戊二醛灭菌时间5.9%;因物品供应不上较少应用防护措施57.1%;认为必要参加防护知识培训95.3%;感染过常见医院感染性疾病有49.6%。结论 要加强卫生保健、卫生洗手、做好标准预防、加强学习宣教、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佛山地区妇女产后6周产后抑郁症发生现状。方法:采用爱丁堡抑郁量表(EPDS)对2010年12月~2011年11月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门诊作产后42天检查的3 947名产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30.50%,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在不同的年龄、文化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依次是:低年龄(44.14%)、阴道助产(38.46%)、文化水平低(35.99%)、孕4次以上(33.44%)、3产次(33.33%)、无业人员(31.98%)、工薪阶层(31.17%)。产妇主要表现为自责(59.84%)、焦虑(51.16%)、应付能力差(33.72%)、恐惧(30.05%),有7.02%产妇有自伤意念。结论:妇女产后6周产后抑郁症发生率高,应加强妇女产褥期的护理干预,关注产褥期后产妇心理变化,给予积极的社会和家庭的支持,以减少产妇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产妇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产妇及家属对产后抑郁症知晓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产妇和家属对产后抑郁症的知晓情况,制定干预措施,减少产后抑郁症对产妇和儿童的影响,我们于2004年7~8月份对居住在市区和近郊区的562名产妇及541名家属进行了产后抑郁症知晓情况调查。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2004年7~8月份对居住在市区和近郊区的562名产妇及541名家属(产后访视时产妇的护理人员)进行了调查。1·2方法。保健医生在产后1个月访视时,通过询问的方式对产妇、家属进行调查,并填写调查表。1·3内容。是否知道产后抑郁症,得知途径;对产妇和儿童是否有影响;当产妇出现郁闷、焦虑、烦躁、睡眠不良、情绪低落、思维混乱等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来改善和消除产后抑郁症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方法从"整体护理"的角度就进行产后抑郁症的护理策略进行相关的探讨。结果通过分析产后抑郁症产生的相关因素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是预防和减少产后抑郁症的有效手段。结论在产前、产时和产后给予产妇良好的护理及支持,完全可以预防和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杜静 《现代养生》2014,(6):197-197
目的:分析和总结孕妇产后抑郁症的妇科护理方法。方法:对我国2009到2011年三年中某医院共收治的37例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病症进行分析,结合患者病情、发病原因和相关资料作详细探讨,找寻出有效的生理、心理护理方法。结果:对接受过妇科护理的患者康复情况作了统计分析,发现经生理、心理护理后的患者病情能够得到一定的缓解,产妇能在产后安全渡过围生期,并顺利出院。结论:产后抑郁症妇科护理的主要方式是对产妇进行心理、生理上的疏导,让产妇情绪变得稳定,能适应母亲这一角色替换,树立信心,开始新生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10年1—12月来该院产科分娩的12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10.8%,产妇地域、新生儿性别、难产史和并发症都与产妇抑郁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结论产后抑郁症与产妇地域、新生儿性别、难产史和并发症都与产妇抑郁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因而应该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进行预防,避免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产褥期间出现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最常见的一种类型[1],属于抑郁症中比较重的一种病症。我国有关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的报道为7.3%~37.14%目。妊娠和分娩使妇女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分娩后由于激素水平波动、社会角色改变以及身体的变化等,有的产妇表现为心情压抑、情感淡漠、与人沟通困难、睡眠障碍、精神紧张、无端恐惧,严重者还会出现绝望、离家出走、自杀或发生伤害孩子的行为。一般在产后24-36h出现明显症状,妊娠后1-2周或4周内发病。因产后抑郁症不仅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婴幼儿的发育及情绪、智力、行为的发展,给社会与家庭带来很大负担。因此,了解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做好预防对提高妇女儿童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荣欣  陈春兴  高成兵 《职业与健康》2009,25(11):1136-1138
目的调查云南省迪庆州X射线机及场所的防护现状,探讨提高放射防护质量的措施。方法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相关要求,进行现场测量与调查。结果云南省迪庆州X射线机有23台,防护性能超标率为60.9%,无独立的控制室,机房防护(操作位、控制室、门外窗外、工作警示灯)各部位均达不到要求,超标率在40%~72%。结论加强对X射线机进行状态检测和规范开展质量保证工作,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的安全文化素养,是提高放射防护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原因和规律进行分析,总结疫情控制的有效经验。方法 采用疫情暴发时对病人的个案调查和问卷资料,对病例的三间分布特征和有关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找出疫情暴发的原因和控制的对策。结果 该起疫情的暴发主要集中在一个行政村,并以该村的小学生发病占绝大多数(91.67%),从2月份到5月份,累计发病60例,主要原因是腮腺炎疫苗的接种率较低,以及当地卫生条件差,群众对本病缺乏认识,没有采取任何隔离措施。结论 通过宣传教育、隔离病人、免疫预防和通风消毒等措施,疫情很快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ICU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的调查分析,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1年1-6月ICU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所调查的151例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128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4.8%,其中治疗性用药占81.3%,预防性用药占18.8%;送检104例细菌学标本,送检率为81.3%,细菌培养阳性结果98例,分离出病原菌122株.结论 医院ICU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使用率偏高、无细菌学证据使用抗菌药物比例偏大等问题,应切实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加强ICU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天津市及其他地区放射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的认知情况,增强放射工作人员辐射防护意识,减少工作中电离辐射对自身及他人损伤。方法 选取全国不同地区共627名放射工作人员,其中天津市随机抽样共321人,河北省158人,其他地区共148人。对天津市接受调查人员采用现场发放及收回方式,其余地区通过网络无记名形式进行填写和收回问卷。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普遍对辐射防护知识关注度较高(98.13%),但是对辐射防护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高。另外,个别单位存在放射相关工作人员在参加工作前未能及时进行放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检查等工作。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基础知识相对较欠缺,与学历无关。所在单位需要对放射工作人员在防护基础知识方面的培训方式有所改进或增加相应的讲座。针对不同的工作分类医学和非医学,进行相应的防护教育培训以提高其辐射防护的水平。对个人剂量计佩戴情况和放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检查等工作应引起单位和监督部门的注意。  相似文献   

15.
仁寿县狂犬病病例与动物致伤者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仁寿县狂犬病及动物致伤人群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年狂犬病病例和动物致伤者从流行特征、动物致伤、免疫处理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06年仁寿县狂犬病病例和动物致伤者,以青壮年农民为主,分别为61.1%和41.8%;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分别为1∶0.64和1∶0.59;夏秋季节发病较多(66.7%);96.4%动物致伤者主动进行免疫后无发病;患病死亡者均未接受免疫处理。结论仁寿县狂犬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应加强犬只"管、免、灭",狂犬病防制知识健康教育,动物致伤者免疫处理等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狂犬病疫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本院职工健康状况及一般生活方式,明确当前职工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探讨影响健康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本院职工2008年至2010年三年间,体检有心血管病变、肝胆疾病、泌尿系疾病、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乳腺疾病和妇科疾病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体检人数最多的2010年体检情况分别从性别、年龄、专业类别、生活方式、个人性格特征以及经济收入与各类疾病(症状)检出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三年体检各类疾病(症状)检出率未见明显差异,疾病(症状)检出率排位基本一致;性别、年龄、专业类别、饮食习惯等是本院职工疾病(症状)阳性检出率的影响因素.结论 从饮食和体育锻炼方面提高职工健康保健意识,积极创建无烟环境,对中老年职工加强健康监控和开展多种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发生状况、抗菌药物使用及侵入性操作情况,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11年8月17日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 调查住院患者690例,院内感染15例、19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17%、例次感染率为2.80%,社区感染135例,现患率为19.57%;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3.2%,一联使用占78.9%,二联使用占21.1%.结论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快速有效,资料准确,结果迅速,能反映医院感染情况,需进一步认真落实医院感染规范,加强侵入性操作管理,提高病原送检率,减少预防性用药,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  相似文献   

18.
5 302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调查和分析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提高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回顾性地调查我院2004年1~12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结果共调查5 302份病历,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70.24%,联合用药占45.22%,二联占36.68%,三~四联占8.54%;预防性用药的比例很大,占48.93%;以静脉给药为主,占74.03%;应用抗菌药物,前3位为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类;外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4.49%,Ⅰ类切口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为57.14%。结论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该市X射线诊断设备照射频率及分布情况,为规范医疗照射管理及放射卫生防护提供建议。方法 普查全市所有临床放射诊疗机构的放射诊疗频次,并经统计学数据处理分析。结果 该市2016年医师数量为5.07人/千人口;2016年照射频率为510.67人次/千人口,其中男性年度照射频率为543.89人次/千人口、女性年度照射频率为477.63人次/千人口;摄影、X-CT、胸部透视、牙片、乳腺CR、介入、胃肠透视分别占74.89%、17.46%、4.40%、2.15%、0.48%、0.36%、0.26%;各部位的摄影、X-CT在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年度放射诊疗频次分布中,三级医院84 289人次(32.68%),二级医院85 574人次(33.18%),其他类88 061人次(34.14%)。结论 通过调查,该市城乡居民当年度的放射诊疗频次属于Ⅱ级医疗保健水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高于近年国内相关报道水平,但频次在各放射检查类别的分布中合理性显得较差。  相似文献   

20.
2005年衡阳市霍乱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分析2005年衡阳市霍乱流行状况,了解霍乱流行规律。方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霍乱内、外环境监测结果分析。结果农村地区聚餐及不良卫生习惯和市场甲鱼被霍乱弧菌污染是引起霍乱暴发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疫情监测,有针对性采取控制措施,能有效控制霍乱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