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开展超声监测下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技术与感染的预防。方法将224例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肉眼观察血管,经验性操作;观察组:将超声技术应用于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中,记录两组静脉炎、血栓发生率及1次置管成功率。结果两组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观察组静脉炎及血栓发生率低,1次置管成功率高,静脉炎由18.4%降至0.8%,血栓由5.1%降至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超声监测下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可提高1次置管成功率,降低静脉炎及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后应用不同敷料发生静脉炎的概率。方法将186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PICC置管,置管后试验组(101例)采用无菌纱布固定穿刺部位,对照组(85例)用一次性3M无菌透明敷帖固定穿刺部位。留置时间内观察比较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结果采用无菌纱布固定穿刺部位组与使用一次性3M无菌透明敷帖组比较,无菌纱布组留置时间长,静脉炎发生率小(P〈0.01)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无菌纱布固定穿刺部位优于一次性3M无菌透明敷帖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氟比洛芬酯与丙泊酚复合用于无痛人流术,并与单纯丙泊酚麻醉进行比较,评价复合麻醉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自愿施行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记录各组术前、术中及术后收缩压(S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丙泊酚用量,各组麻醉效果及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受术者静脉推注丙泊酚1min、2min及术后SBP较术前均降低(P〈0.05或P〈0.01);静脉推注丙泊酚lmin及2min时HR较术前均降低(P〈0.05或P〈0.01);静脉推注丙泊酚1min时RR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试验组麻醉效果分级为优的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时点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丙泊酚总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麻醉,减少了丙泊酚的用量,强化了镇痛作用,麻醉效果较好而无呼吸循环抑制,提高了人工流产手术静脉麻醉的安全性,是较理想的人工流产手术静脉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50%硫酸镁湿敷联合康复新应用对长春瑞滨(NVB)致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4~2007年197例及2007—2010年312例接受含长春瑞滨方案化疗的患者发生长春瑞滨外渗后的处理方法,并对其预防和护理进行总结。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对照组85%,试验组1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7,P〈0.05);在缓解疼痛方面,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硫酸镁+地塞米松+维生素c+生理盐水湿敷,辅以康复新外用,治疗长春瑞滨外渗,疗效显著。选择正确输液方式、静脉血管是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关键,发生外渗后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将药物的再损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不同部位静脉留置效果,寻求静脉留置最佳的途径。方法:将我院2013年入院需静脉留置的562例小儿内科患者,按照穿刺部位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小儿采用常规的头皮留置方式,观察组采用四肢留置的方式,分析比较两组小儿发生液体外渗、留置时间及压疮等各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液体外渗、静脉炎发生率及满意度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堵管发生率对照组优于观察组,留置时间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应及时改变传统静脉留置观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医疗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异丙酚静脉推注无痛人流术镇痛效果及药物的安全性。方法:术前禁食4h,术前肌注阿托品0.5mg,曲马多100mg。入室后缓慢静注异丙酚200mg,维持在适当的麻醉深度,麻醉师全程监护。结果:观察组无疼痛,总有效率100%;对照组均有疼痛,总有效率74.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均未出现人工流产综合征,对照组发生29例,发生率为4.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手术时间(5.8±3.2)min,对照组(9.2±3.2)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静脉推注是一种安全、有效、易推广的无痛人流技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11~15周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对240例妊娠11—15周终止妊娠的效果和副作用,并与传统方法终止11~15周妊娠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宫腔操作时间(5.20±1.20)min明显少于对照组(14.00±3,30)min,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出血量(52.00±15.60)ml明显少于对照组(77±22.30)m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成熟:观察组,显效率(97.16%)明显高于对照组(1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刮出组织物量,观察组(26.00±10.48)g明显少于对照组(56.00±42.25)g(P〈0.0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观察组无,对照组17例。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妊娠11~15周是一种安全、有效、痛苦小、并发症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在治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以便及早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方法调查我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180例住院病人应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的不同部位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前臂与手背穿刺部位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局部渗血(17例)与导管脱出(6例)、静脉炎(5例)、导管阻塞(9例)逐一差异比较,分别为χ^2=5.620,P〈0.05;χ^2=5.684,P〈0.05;χ^2=6.971,P〈0.01;χ^2=2.653,P〉0.05。结论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常规,做好周密预防措施,改进和创新护理技能,可减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是静脉留置针技术普及应用和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黄查琼 《现代保健》2011,(26):157-158
目的探讨马铃薯防治静脉炎的外敷时机。方法选择66例药物化疗患者,在化疗前30min(用药前组,n=23)、化疗时(用药时,n=22)和化疗开始后30min(用药后组,n=21)用新鲜马铃薯在静脉穿刺部位上方沿静脉走向10~20cm外敷,至输液结束。结果化疗前30min外敷预防静脉炎效果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新鲜马铃薯在化疗前30min外敷是防治静脉炎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薄型水胶体敷料在血液病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血液病PICC置管患者按置管基、偶数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3 m贴膜覆盖穿刺部位,实验组使用薄型水胶体敷料(康惠尔透明贴)覆盖穿刺部位,观察置管后两周内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使用薄型水胶体敷料覆盖穿刺部位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P<0.05)。结论使用薄型水胶体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可以缩短穿刺点愈合时间,减少局部感染的发生率,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喜疗妥治疗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一经确诊即拔除留置针,更换穿刺部位,观察组予以喜疗妥外涂;对照组用50%硫酸镁浸湿敷。结果观察组痊愈21例、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有效率97.6%(41/42);对照组痊愈14例、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8例,有效率80.9%(34/42);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喜疗妥治疗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效果明确、方法简单,且价格低廉、不存在配伍禁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向瓣膜式PICC在血液病人输注化疗药物中的应用,以及与其他穿刺方法的对比。方法将129例次住院化疗患者分3组,A组:使用头皮钢针穿刺外周静脉41例次;B组:使用静脉留置针50例次;C组:使用三向瓣膜式PICC38例次。结果①静脉炎:A组发生率39.02%(16/41),B组32%(16/50),C组5.26%(2/38),P〈0.01。②外渗:A组发生率21.95%(9/41),B组10%(5/50),C组2.63%(1/38),P〈0.01。结论血液病人治疗的输液通道应首选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可保护血管,减少并发症发生,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脂肪乳是为机体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的静脉营养夜,一旦外渗,发生的静脉炎就更为严重。方法我科将26例因脂肪乳输液所致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有效率达92.30%,对照组有效率达61.5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75%酒精湿敷脂肪乳输液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显优于50%硫酸镁.安全可靠,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留置针与精密过滤输液器联合应用在减少甘露醇所致静脉炎中的效果。方法将108例滴注甘露醇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4例,使用留置针与精密过滤输液器;对照组54例,使用留置针与普通过滤输液器。结果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74+1%,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7.8%,明显低于对照组,套管针留置时间进行统计学比较(P〈001),明显延长。结论使用留置针与精密过滤输液器静脉输注20%甘露醇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有效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宋文革  周小茹 《现代保健》2009,(26):157-157
目的探讨金黄散局部外敷预防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笔者所在科行PICC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士进行PICC的静脉穿刺,两组性别及年龄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在置管后12h给予金黄散局部外敷,将金黄散与醋调成糊状,沿静脉走行均匀的涂于皮肤上,厚度约1mm,注意避开穿刺部位2cm,外敷无菌纱布.用保鲜膜覆盖。每天更换黄金散无菌纱布及保鲜膜并对患者局部血管及血管情况进行动态观察。对照组不做处理,每天对患者局部血管及皮肤情况进行动态观察。结果试验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1.25%,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14.29%,试验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及程度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金黄散局部外敷能有效地预防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方雪参胶囊联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与对照组65例,治疗组口服复方雪参胶囊+非那雄胺+多沙唑嗪,对照组服用非那雄胺+多沙唑嗪,分别于治疗180d后比较两组的病情程度改善情况及IPSS评分、QOL评分、最大尿流率、膀胱残余尿及前列腺体积的变化。结果治疗组IPSS积分下降了42.05%(P〈0.01),QOL评分下降1分(P.〈0.05),前列腺体积减少20.0%(P〈0.05),膀胱残余尿下降41.48%(P〈0.01),最大尿流率提高4.9ml/s(P〈0.01)。对照组IPSS积分下降了27.86%(P〈0.01),QOL评分下降1.2分(P〈0.05),前列腺体积减少19.15%(P〈0.05),膀胱残余尿下降27.96%(P〈0.01),最大尿流率提高2.9ml/s(P〈0.05)。两组间IPSS评分、膀胱残余尿、最大尿流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口服复方雪参胶囊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有效辅助治疗方法。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脉穿刺采血的选择部位。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08年1月138例需动脉采血的患者,在不影响患者治疗的情况下,交替使用4种不同部位动脉穿刺,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结果4种采血方法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误穿静脉的发生率、操作所需时间、穿刺局部表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足背动脉穿刺误穿静脉的发生率为0,无皮下血肿发生。结论足背动脉采血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提倡。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影响小儿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提高留置针的留置效果。方法将2008年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1485例视为对照组,2009年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1998例视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护理,实验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影响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因素并予以相应的护理对策。比较两组留置针的留置效果。结果实验组留置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小儿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的实施,使小儿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大大提高,留置针留置时间延长,药物外渗肿胀、静脉炎等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丙胺酰.谷氨酰胺双肽(Ala—Gln)对全胃切除患者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研究方案、需要接受6天肠外营养的择期全胃切除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行全胃切除,并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途径给予等氮、等热量的肠外营养支持,其中研究组添加Ala—Gln0.5g·kg^-1·d^-1,对照组接受的营养液只含有平衡氨基酸。两组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3小时,1、4和7天采血2.5ml,测定终点指标及替代有效性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感染相关并发症(P〈0.05)和住院时间(P〈0.01)显著降低,CD4和CD4/CD8比值显著升高(P〈0.01),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C反应蛋白显著降低(P〈0.01)。结论Ala-Gln可明显增强全胃切除患者的免疫力,对临床近期预后有较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改善输液患者依从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实施静脉输液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静脉输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应用全面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一针成功率与治疗依从性进行对照,同时详细记录输液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输液依从性与一针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炎出现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全面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大大提高一针成功率,改善输液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情况,从而促使医患关系日益改善,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